1+X证书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高级】第4章 数据存储(4.3 分布式文件系统)V1.0
- 格式:pptx
- 大小:693.88 KB
- 文档页数:45
云计算的基础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服务模式,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弹性地使用和管理这些资源。
云计算的基础技术涵盖了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分布式系统、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技术的角度介绍云计算的基础技术。
一、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基础之一,它通过将物理资源转化为虚拟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隔离和动态分配。
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对CPU、内存、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的虚拟化,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虚拟资源上创建和管理虚拟机,实现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高效利用。
1. CPU虚拟化CPU虚拟化是指将一个物理CPU变成多个逻辑CPU,使得多个操作系统能够同时运行在同一个物理服务器上。
目前比较流行的CPU虚拟化技术有Intel的VT-x和AMD的AMD-V等,它们通过提供多种CPU工作模式和指令集,实现了对CPU资源的虚拟化和隔离。
2.内存虚拟化内存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机监控程序(VMM)对内存资源进行管理和隔离,使得多个虚拟机可以共享物理内存,并且实现了内存资源的分配和回收。
内存虚拟化技术可以通过内存页面的共享和传输,以及对内存容量的动态分配等方式实现内存资源的高效利用。
3.存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存储设备将物理存储资源转化为虚拟存储资源,用户可以在虚拟存储资源上创建和管理虚拟磁盘、快照、镜像等存储对象。
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存储资源的灵活管理和分配,提高了存储资源的利用效率。
4.网络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交换机、虚拟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将物理网络资源转化为虚拟网络资源,用户可以在虚拟网络资源上创建和管理虚拟网络,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隔离和动态分配。
网络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管理,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容器技术容器技术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它通过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环境打包成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任何环境中运行。
《分布式应用编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分布式应用编程英文名称: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Programming课程编号:2413268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周学时:4/4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涵盖了分布计算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分布计算系统的进程通信,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命名与保护,分布式同步和互斥机构,死锁问题及其处理技术,容错技术,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问题与实现方法,分布式调度,分布式共享存储器技术以及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以及相关的前沿主题,包括web服务、网格、移动系统和无处不在系统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有关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能深入理解一些典型的分布式计算系统,为以后从事分布式系统研究与设计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主流分布式系统模型范例,主要包括分布式系统进程、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分布式系统安全、分布式系统容错、分布式系统事务等;能掌握当前分布式系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分布式系统分析、研究和设计实现有关的基本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这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等。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徐高潮等著,《分布计算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AndrewcS.Tanenbaum. Distributed Systems:Principles and Paradigm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3)吴杰. 分布式系统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中译本(4)DoreencL.Galli.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 Concepts and Practice.人民邮电出版社影印版2003(5)库劳里斯著,金蓓弘等译. 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6)Douglas E. Comer David L.Stevens. Client-Server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 1997,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陈志刚等著,《多层客户/服务计算模型与实现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和演示实验步骤,然后再计算机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储存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7788〕承担单位〔计算机信息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16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11月20日〕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2022年11月28日〕(1)课程性质:《数据存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高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调试技能,提高网络存储各部件的组装、设置、日常维护、维修及管理系统安装等使用技术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的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IT领域的网络存储工程师级别认证,此认证定位于全面介绍现代信息管理需求的存储技术基础知识,是对存储技术感兴趣的IT专业人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企业具备构建SAN和NAS存储网络相关能力,并具备SAN和NAS存储系统和网络的运维与管理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存储系统通用技术及应用,并具备协助设计和部署运维管理SAN和NAS网络及存储设备实施和协助设计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学习后,理解了网络技术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熟练使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网络存储技术,并为后期课程《云计算与存储技术》、《大数据》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二、学习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存储和虚拟化技术的基础知识。
通过实际项目及任务,典型案例分析与实战操作为手段,培养学生进行网络存储与虚拟化实现方案系统分析与实践实施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以及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对职业素质养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分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情感态度目标)1.能力目标(1)能配置RAID1.RAID5。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初级)”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学生的智能计算平台搭建、平台管理、数据管理、基础应用开发测试等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完成智能计算软硬件平台的安装部署、软件开发环境部署,以及开发平台的日常管理、数据管理和基础应用功能开发测试等工作任务。
本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华为等世界级主流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企业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先进和实用的智能计算技术。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以参加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1+X认证考试,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智能计算平台的存储设备的安装、配置和维护技术;2.掌握人工智能专用型服务器设备的安装、配置和维护技术;3.掌握智能计算平台的操作系统和对应软件的安装、配置和调测技术;4.掌握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技术;5.掌握软件移植至ARM服务器技术;6.掌握Python爬虫程序技术;7.掌握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
(二)能力目标1.具备智能计算平台存储设备的硬件安装、初始化配置和日常运维管理能力;2.具备人工智能专用型服务器设备的硬件安装、初始化配置和日常维护管理能力;3.能够配置与调测智能计算平台的操作系统和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环境;4.能够使用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或数据采集工具;5.能够移植基础应用软件至ARM服务器;6.能够使用Python脚本语言编写基础的爬虫程序;7.能够存储和管理数据库。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智能计算平台硬件、系统和软件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文档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尊重产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6.培养学生平台管理和数据管理的意识。
1+x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认证(中级)总题目试题与答案1.单选题1、下面哪个是软件代码版本控制软件?(10分)[单选题]A.projectB.SVN(正确答案)C.notepad++D.Xshell2.2、下面哪个阶段不是项目管理流程中的阶段?(10分)[单选题]A.项目立项B.项目开发C.项目测试D.项目质保(正确答案)3.3、VRRP协议报文使用的固定组播地址是?(10分)[单选题]A.127.0.0.1B.192.168.0.1C.169.254.254.254D.224.0.0.18(正确答案)4.4、每个物理端口传输速率为100Mb/s,将2个物理端口聚合成逻辑端口后,该聚合端口AP的传输速率为多少?(10分) [单选题]A.200Mb/s(正确答案)B.100Mb/sC.300Mb/sD.50Mb/s5.5、下列关于DHCP服务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0分)[单选题]A.客户端只能接受本网段DHCP服务器提供的IP地址B.需要保留的IP地址可以包含在DHCP服务器的地址池中(正确答案)C.DHCP服务器不能帮助用户指定DNS服务器D.DHCP服务器可以将一个IP地址同时分配给两个不同的用户6.6、下列选项当中,创建名称为test的数据库的正确命令是?(10分)[单选题]Amysql-uroot–p000000createtestB.mysqladmin-uroot–p000000create test(正确答案) Cmysql-uroot-p000000createtestDmysqladmin-uroot-p000000create test7.7、操作Nginx时需要与哪个进程进行通讯?(10分)[单选题]A.主进程(正确答案)B.通讯进程C.网络进程D.worker进程8.8、Nginx中重新加载配置Master在接受到什么信号后,会先重新加载配置?(10分)[单选题]A.kill-HUPpid(正确答案)B.start-HUPpidC.stop-HUPpidD.restart-HUPpid9.9、以下哪个服务为OpenStack平台提供了消息服务?(10分) [单选题]A.KeystoneB.NeutronC.RabbitMQ(正确答案)D.Nova10.10、OpenStack在以下哪个版本正式发布Horizon?(10分) [单选题]A.CactusB.DiabloC.Essex(正确答案)D.Folsom11.11、下列选项当中,哪个是Neutron查询网络服务列表信息的命令?(10分)[单选题]A.neutronagent-list(正确答案)B.neutronnetwork-showC.neutronagent-showD.neutronnetwork-list12.12、以下关于腾讯云按量计费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10分)[单选题]A.先使用后付款,相对预付费更灵活,用多少付多少,计费准确,无资源浪费。
《分布式计算》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是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以网络为基础的分布式计算是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分布式算法是深入开展分布式计算的核心基础。
《分布式计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针对以计算机网络为背景的大规模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应用问题,介绍分布式计算中最基本的分布式算法设计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以及一些重要的基础算法,帮助学生掌握分布式算法领域最基本的知识,使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分布式计算领域内一些简单问题的分布式算法设计问题,能够对分布式算法的正确性和复杂性进行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1.通过规范地完成若干“分布式算法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有能力阅读分布式计算领域的一些科技文献,独立开展一些分布式算法设计、分析与应用方面的工作,为未来从事分布式计算领域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分布式算法设计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分布式系统(一)基本教学内容1.1 分布式系统的定义1.2 体系结构和语言1.3 分布式算法(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语言,了解分布式算法。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分布式系统的定义、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分布式算法。
第二章模型(一)基本教学内容2.1 转移系统和算法2.2 转移系统性质的证明2.3 事件的因果序和逻辑时钟2.4 附加假设,复杂度(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掌握模型的基本概念、转移系统性质,理解事件的因果序和逻辑时钟,了解附加假设,复杂度。
教学重点:转移系统和算法、事件的因果序和逻辑时钟。
教学难点:转移系统性质的证明。
第三章通信协议(一)基本教学内容3.1 平衡滑动窗口协议3.2 基于计时器的协议(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理解平衡滑动窗口协议,了解基于计时器的协议机制。
PKI证书链的71887部队宗义民杨朋义刘阳摘要为连一步简化艄委操作,拳文设计了一种称为证书链接表的数据糖构,将嫩l证书链的构成信息分布存储在各个cA节点。
证书链的分布'戎存储可应用于证书撩销信息的发布与查询、PKl曼撩谗、证书路径构遗等方面。
关键词证书镶证书犍接表证书撤销PKl互操作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巳成为焦点问题之一。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作为确保电子商务领域内商家和用户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手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PKI系统由认证机构CA(CertificationAuthority)、注册机构RA(RegistrationAuthority)、证书资料库(ReDository)、端实体用户(Endentity)等组成,其中CA是核心机构,负责证书的生成、撤销和管理。
各个PKI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交叉认证等机制建立信任关系,构成层次(HierarChical)、网状(Mesh)、混合(Hybrid)、桥CA(BridgeCA)等结构的信任模型,使来自不同PKI信任域的用户能够互相认证,实现安全交易。
无论在哪种信任模型中,一个实体对另一个实体的认证都是通过证书路径处理这一机制来实现。
证书路径处理包括证书路径构造和证书路径验证,目的是在一个给定的目标证书和一个可信密钥(一个“信任锚”)之间找到一个证书的完整路径(或链)并且检查在这个路径中的每个证书的合法性…。
证书链的概念证书路径构造包括聚集所有形成完整路径所必须的证书。
证书路径验证包括检验证书路径中的每个证书的签发者的数字签名是否有觌检查每个证书的有效期(以保证没有过期);检查每个证书的撤销状态(以保证还没有被撤销);考虑适用的策略、密钥使用限制、名字约束等。
经过证书路径构造与验证,一条证书路径上的所有证书构成一个证书序列,即证书链。
例如,设有一条从CA,到CA。
的证书路径CAl—CA,一…_CA。
一._÷CA。
,对应的证书链可表示为12】;CA,<<CA,>>CA,<<CA,>>…CA。
“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高级)”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人工智能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人工智能等专业学生的IDE 集成开发环境的部署、管理、故障诊断处理、数据高级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测试等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完成IDE集成开发环境的部署、管理、故障诊断处理、数据高级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测试等工作任务。
本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华为等世界级主流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企业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先进和实用的人工智能技术。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以参加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1+X认证考试,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IDE集成软件开发环境的配置目的与流程;2.掌握系统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方法;3.掌握问题管理、重大事件管理的工作流程与方法;4.掌握常见的数据存储方案;5.掌握分布式数据库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概念及配置流程;6.掌握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的概念、步骤与流程;7.掌握容灾备份的概念和常用方案;8.掌握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基础算法;9.掌握算法优化的原理、方法和工具;10.掌握人工智能软件开发、测试的流程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备IDE集成软件开发环境的配置能力;2.具备系统管理能力;3.具备问题管理、重大事件管理能力;4.具备数据存储方案选型和设计能力;5.能够配置与应用分布式数据库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6.能够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7.能够进行容灾备份方案的选型和设计;8.能够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完成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的常见任务;9.能够对现有的算法进行优化;10.能够独立完成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测试。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的设计、开发与使用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文档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尊重产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6. 培养学生平台管理、数据管理意识,软件工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