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廷涛同志基本情况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民国军阀领袖陆荣廷简介陆荣廷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人,出生于1859年,光绪皇帝年间,直到1928年的十一月,才在上海因病重去世,是我国民国时期旧桂系一代的军阀领袖。
陆荣廷原名叫陆亚宋,字干卿,是壮族人,出生于广西武鸣县一个叫宁武镇雄孟村的地方,当时有人称其为“陆武鸣”。
陆荣廷是个孤儿,年轻时家里贫苦,游勇出身。
在1894年受到了朝廷招抚,做了健字前营,后来因为镇压会党卖力,就接连被封为任管带,后又加封为督带,再升级为分统,直到统领。
后来在1907年,曾有称驱逐过革命军,克复镇南关,也就是今天的友谊关,然后被升为左江镇总兵,后来到1911年,又被授权为广西提督。
直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广西独立出来,他又被推举为副都督,再后来因为支持袁世凯,给他加封了将军,也就慢慢统治了广西桂林一代,做了军阀统领。
说到陆荣廷做军阀统领时,也不是很支持袁世凯,只是碍于权势,不好正面对立,便暗地里较劲,但后来陆荣廷军阀力量渐渐大起来,让袁世凯有了担心,最后在袁世凯称帝后,两人还是撕破脸,完全决裂,直到后来袁世凯去世,他依然是军阀头领,当时和孙中山也不太和,后来便借机拥戴了副总统黎元洪做了大总统,直到后来黎元洪又被排挤,他的人生也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时期,最后病逝,被送回故居广西下葬。
陆荣廷是革命时期的革命英雄,原名亚宋,字干卿,壮族自治区人,人称“陆武鸣”、“义盗”中华民国的军阀我领袖,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桂人治桂”的口号。
陆荣廷睇相这一典故出自广东,“唔衰摞黎衰”是广东的歇后语,陆荣廷睇相这一故事要从他广东任职说起,陆荣廷曾任广东都督,他是显赫一方的大官。
一个战乱的年代,他在战争中听说有个叫“大沙煲”的相士。
据说看相特别厉害,在当时名气不小。
陆荣廷知道了以后就衣衫褴的走到算命的地方打算试探一下睇相先生。
进去之后,陆荣廷找个凳子坐下,相士也在陆荣廷对面坐下,相士原本不知道他是谁,就跟平常一样,使出对待其他人同样骗人的伎俩,说:“看看你现在的模样,印堂发黑,不出几日,就会…呵呵。
田鹏飞《辞海》是一部兼有字典、词典和现代百科的综合性大型辞书,历经四次大型修订,进步多多,至2009年版(通称第六版)出版,无疑是我国辞书编纂史上一大卓越工程,是当代最高水平的大型辞书之一,学界声誉甚隆。
然而,以其卷帙浩繁,涉及的知识遍及浩如烟海的历代典籍与现代百科知识,任何团体和个人都不可能穷尽,有所疏漏实所难免。
白璧容有微瑕,无损其光辉,为使其下次修订更加完善,笔者拟就新闻史上部分人物条目有所商榷,如蒙读者、编者是正,则十分感谢。
1.邓拓(一册P425.1)注释说:”福建闽侯人。
原名子健、云特,笔名马南邨、丁曼公、向阳生等。
1930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
1944年主持编辑出版第一部《选集》。
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主编理论刊物《前线》。
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著有《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主要著作收入《邓拓文集》(4卷)。
”此条注释,觉得有三点必须辨正、补充:一、注释中“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的说法,行文表达有二点不够准确一是当初三人合作分写杂文之行动,确乎是写,而后合集成书,即为著作,已不再是零篇散帙之文,则其行为已成“著”,非止于写了;二是于书名之前只以杂文体制冠之,易误解为单篇杂文,则行文逻辑表述不周延,失却文篇集合之类名,必于杂文体裁类别之后加个集字,才显得行文逻辑周延而准确。
二、于词目人物平生著作仅举杂文二书,而于治学重要一面却失举其史学著作《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二书;又于文学方面失举《邓拓诗词选》、《邓拓散文》二书,则于人物平生事业的表述即显得残缺不全了。
三、注释仅以政治人物叙其经历略备,而于其学术文化历史之贡献失举史学、文学著述四书,就不见其学者(史学家)、诗人的身份了。
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简介陆定一,(1906年6月9日-1996年5月9日)江苏省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陆定一简介陆定一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省无锡人。
陆定一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共产党的文化宣传工作。
主要职务有中宣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代表作品包括《金色的鱼钩》、《老山界》。
陆定一青年时期深受新思想的影响,有着新进步思想和极高的政治觉悟。
来了解下陆定一简介,陆定一1925年加入共产党,参加过五卅运动,1926年从交通大学毕业,任职于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同年编辑《中国青年》。
1927年开始担任共青团宣传部长,开展中央文化宣传工作。
在长征时期,陆定一主要在红章纵队负责政治宣传部的日常政务,之后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建国后,陆定一成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陆定一写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老山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长征记》等都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而由陆定一撰写的《中国革命的前途》、《从实际出发》、《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文章对中国革命都有着较大影响,比如《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文就阐述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批判了革命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想。
在1947年发表的《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一文中,陆定一阐述了当时世界上的主要政治矛盾,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引起巨大反响。
而在文革期间,陆定一遭受反革命团体迫害,被关押13年之久。
从陆定一简介中了解,陆定一学识渊博,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
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长期从事党内宣传文教工作,为党的文化、政策、方针、路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定一和陆昊的关系陆定一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陆昊则是当今的政坛黑马,让人不由得思考陆昊的家庭背景。
陆秀兴事迹
陆秀兴,是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人民解放军将领,他的事迹感人至深。
陆秀兴是江苏省人,年轻时就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斗争。
为了革命,他放下了一切,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陆秀兴被派往西藏当地工作。
在那里,他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情,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带领部队开展了大规模的抗击印度武装入侵的战斗,打击了敌人,保卫了西藏的安全。
在建国初期,陆秀兴还曾担任过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和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
他积极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一生中,陆秀兴忠诚于党的事业,视民族利益为己任,坚持无私奉献,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 1 -。
赵劲松旅长简介赵劲松旅长是一位我军优秀的军事领袖,他曾多次参与过我军各种战斗任务,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赵劲松旅长的生平经历充满着传奇色彩和荣誉史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赵劲松旅长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自小就承受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为中华民族的强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3年,赵劲松旅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踏上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部队期间,赵劲松旅长勤奋刻苦,不断磨练自己的军事技能和实战能力。
他曾参与过多次反恐维稳任务,在南疆地区执行了多次反恐行动,成功维护了地区的安全稳定。
在某次反恐行动中,他的英勇表现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表彰,被评为优秀战士,并晋升为旅长。
赵劲松旅长具有出色的指挥才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许多大型军事演习中都担任了重要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在一次大型跨区域联合演习中,他的连队取得了优异的战绩,并被评为最佳补给连队。
赵劲松旅长除了在实战中表现出色,他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创新发展。
他积极参加各种军事训练和学术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军事理论和实战应用。
他也经常与其他军事高手进行交流和磨砺,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和实战应对能力。
赵劲松旅长不仅在军队中有出色的表现,在社会上也树立了非常高的形象。
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关爱贫困儿童和老人,并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他坚持将自己的一切贡献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样板。
总之,赵劲松旅长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军事领袖,充分展现了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无尽力量。
他的出色表现和高尚品质,令人钦佩和敬仰,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会带领部队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为我国的强盛事业继续奋斗!。
官媒发文解密温家宝家世人民网2014.1.20.【导读】第六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身书香门第,自祖辈起两代献身教坛,祖父温瀛士曾任私立学校校长。
叔祖温朋久曾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参加天津反日爱国运动,建国后任外交部司长。
温家宝在甘肃任职时,结识兰州姑娘张培莉,70年代初两人结婚。
2003年3月18日上午10时30分许,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近800名中外记者。
见面会开始后,他深情地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
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
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
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
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从在大学学地质到从事地质工作,整整25年。
这期间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中度过的。
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
但我也树立一种信心: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共和国第六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温氏家族世居天津市郊北辰区宜兴埠镇的温家胡同8号。
相传温家先祖6代人都居住在此。
年长已久,胡同以温家姓氏命名。
宜兴埠镇离天津市区约4公里路,到火车北站仅2.5公里。
温家宝自祖辈起两代献身教坛,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可谓桃李满津门。
温家宝的祖父温瀛士,字阆仙,生于1895年。
温瀛士在年轻时非常有志气,充满了激情与理想,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事业。
身为教员的温瀛士每天上、下午各上4节课。
傍晚下课后,匆匆吃罢晚饭又急急进城,到劝学所(教育局)主办的师范单级教学班进修。
及至深夜下课,回到家中已是后半夜。
进修期间,温瀛士风雨无阻,从未缺课。
他后来在结业考试中一举拔得“头筹”,在众多考生中名列第一,方才真正取得了教书的资格。
20世纪20年代,温瀛士在宜兴埠一所私立学校任校长。
温瀛士的弟弟温瀛阶,也就是温家宝的叔祖,后来则是天津一所公立学校的校长。
而温家宝的父母也都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
陆定一,江苏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陆定一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的元勋之一。
陆定一(1906~1996),1906年6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
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读书时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四运动”著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等等。
陆定一出生于家道殷实的书香门第。
父亲陆澄宙是律师,后又担任民国的法官。
陆定一弱冠之年就在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系毕业。
他没有遵从父亲之命到美国留学,也没有去谋求待遇丰厚的电机工程师的职务,而是献身革命事业。
1925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团的“五大”,他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不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
从此,直到1996年去世,71年的革命生涯中,有50年是在中共高层担任领导职务。
他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也曾遭遇坎坷,受尽人间的屈辱。
他的一生,是忠于革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陆定一同志学识渊博,对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较深,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
他的英文水平较高,青年时代翻译了不少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延安时期,曾参与毛泽东同志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翻译工作。
他注重调查研究。
1991年他85岁高龄时,还主持编辑了他从1926年到1990年的文稿,在亲自撰写的文集的自序中,以简练的文笔颂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陆定一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努力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他具有高度的党性,顾全大局,一切服从党的安排,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宣传思想和教育文化事业。
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对知识分子热情关怀,对党外民主人士坦诚相待。
他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人民政协事业和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贡献。
陆洪涛—搜狗百科陆洪涛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时,刚刚25岁。
陆洪涛是江苏人,他带着几分江南文人的气质,然而,却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甘肃。
在现在看来,陆洪涛是正规军事院校毕业,想来当初京津地区才是更能施展抱负的地方,而甘肃相对来说要偏远得多,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这个实习的地方或许太遥远了。
而当时的陆洪涛也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三十几年,自己的大半生都投身在了“西部建设”当中。
陆洪涛最初到甘肃之时,并不受重用,直到后来在新疆成为陶模的部下,才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1897年,陶模选拔百名兵勇组成洋炮队时,任命陆洪涛为正教习。
1906年,陆洪涛在陕甘总督升允组建的常备军中,任管带,四年后升为标统。
陆洪涛以治军严明而著称,在带兵时以新法训练,当时陆洪涛所带领的第一标有“新军”之称。
1922年,陆洪涛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甘肃督军,后任肃武将军。
随后,兼任甘肃省省长。
当时,陆洪涛以保境安民和休养生息为施政政策。
尽管在其执政过程当中,也出现过开放烟禁,发布强制性命令,无论种烟与否,均按亩征收烟税的荒谬的“烟亩罚款”,但是,其保境安民的施政方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所体现的。
据陆洪涛的曾孙回忆,以前曾经听爷爷陆松年讲过太爷爷在甘肃的很多事情。
陆洪涛在任甘肃督军时,曾经以军费修建黄河湃湾大坝,引黄河水灌溉,使当地的人民受益。
是年甘肃遭遇大地震及旱灾,土匪遍地,军阀混战,其中名为郭坚的土匪在当地甚是猖狂,陆洪涛带部队剿灭其匪徒数千人,最终将其驱逐出甘肃。
1925年对于陆洪涛来说,是转折的一年。
这一年,已经59岁的陆洪涛身患重病,基本瘫痪,军政已经无法料理。
一方面,在甘肃,陆洪涛的部下预谋倒陆,想乘陆洪涛病重之机夺得其师长的职位,待掌握兵权后,再夺其省督的位子。
另一方面,甘肃地区政治环境复杂,且缺乏人才,而陆洪涛的儿子陆松年才二十出头,面对如此的境况,陆洪涛没有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谈起这段往事,陆洪涛的后人感慨颇深。
唐纵
唐纵,字乃健,湖南人。
1927年第六期黄埔军校毕业
All Rights Reserved.
在国民党中央情报处、《建
国日报》、复兴社任职。
早年曾
在南京创办《建业日报》,后入
军界。
由于在国民党内长期从
事军警情报工作,唐纵素有军
智多星”之称。
他工于心计,
老谋深算,深得蒋介石、蒋经国
的器重。
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陈布雷
曾这样评价唐纵:“才长心细,
识解宏通;领导组务,秩然有
;处烦理剧,因应裕如;注意
广泛,判断敏锐;处理外事情
颇能运以精心。
”
唐纵虽为蒋介石忠实的服
务者,然其面对国民党内部的
腐败,亦牢骚满腹。
1942年,他
79。
《党史博采》│2020第07苦难的童年 红色的征途20世纪初的中国走到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外族肆意入侵、政治动荡黑暗,国家风雨飘摇、百姓深陷磨难。
辛亥革命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这年的5月1日,覃健出生在广西东兰县第三区板坡乡却里屯一户壮族贫农家庭,当地私塾先生以“锦绣中华”之意,为其取名为覃秀华。
覃健还有一个大他几岁的姐姐,不久又添了个弟弟,一家5口人挤在3间破旧的茅草屋里。
父母长年种地,尽管披星戴月日夜操劳,但因苛捐杂税繁重,生活始终难以为继。
小覃健很懂事,经常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党史博采》│2020第07期8岁时,父母东拼西凑,将其送入学堂读书。
但好景不长,初小毕业后他还是因贫辍学了。
1925年11月,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在东兰县北帝岩创办广西第一期农民运动讲习所。
覃健闻讯后很快报名,成为当中的一名学员。
在这里,韦拔群等人向学员们灌输革命道理,还带领学员们走上街头搞宣传,深入农村做调查,帮助组织农民协会和建立农民赤卫军,领导和发动了大大小小的革命斗争。
因国民党军的不断骚扰,这个讲习所仅仅开办3个月就被迫关闭。
覃健回乡后,加入东兰农民赤卫军第1团,投身当地农民运动。
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率部从南宁开赴百色,开展右江地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为扩大武装,他们决定将武器弹药分发到各县。
各地纷纷派人到百色领枪,覃健立即报名参加。
从东兰到百色,山高路远,有时要冒雨行进,有时要连夜赶路,近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好不壮观。
覃健十分兴奋,饿了啃干粮,渴了饮泉水,尽管双脚磨起了血泡,但他从不吭声,一直坚持到达终点。
他领到的是一支德国造的套筒枪,外加200发子弹、4枚手榴弹。
在年幼的覃健眼里,这些武器堪称无价珍宝。
10月下旬,张云逸率部攻打广西警备第3大队。
覃健随东兰农民赤卫军参加战斗。
此战历时两天,歼敌1000余人,为稍后举行的百色起义扫清了障碍。
这是覃健第一次参加配合正规部队的战斗,在枪林弹雨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作者: 赵一匡
作者机构: 兰州师专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85-89页
主题词: 东张;教场;武备学堂;迟疑不决;就职视事;江苏人;辛亥革命爆发;民军;徐世昌;反马
摘要:大权在握 陆洪涛江苏人,毕业于天律武备学堂,清末随陶模到甘肃,任常备军第一标统,驻兰州东教场。
辛亥革命爆发,陕西民军起义,甘军攻陕,陆所部振武军为前线部队,作战甚力,各方重视,成为陆的地位与实力在甘成长的主要因素。
当甘肃易督风潮高峰时,马福祥督甘之势将成。
但陆的帮统张兆钾通电反对回族主甘,时在京甘肃绅士恐酿成甘省祸乱,并以陆在甘服官多年,尚孚众望,向徐世昌推以陆督甘。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6月6日,甘肃督军蔡成勋调充江西督军,甘督将陆洪涛由护理改为实任。
辛亥以后,甘肃共有八镇,汉回各半。
当陆特任甘督命令发表,回族各集以拥护马福祥督甘目的未达,尤其对陇东张兆钾通电反马一事不平。
时省城纷传四马独立,凉州马廷勷率部开至河口,省城骚泥泉一带伏有马的密探哨兵等。
陆闻讯后,对来兰就职迟疑不决。
十一月底始派卫队统带魏鸿发率兵进入省城试探。
马廷勷闻讯,将河口的兵撤退,陆遂抵兰就职视事。
陆接事后,回族各镇,因陇东张兆钾反马一电对陆颇不谅解,陆曾分电各。
捐资助学造福乡里——港胞陆镇先生素描
叶敏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
【年(卷),期】2003(000)009
【摘要】从苦孩子到轴承大王陆镇先生祖藉江苏江阴,1925年出生于南闸村陆家沟,今年已73岁高龄。
夫人高萍女士,江阴西郊人,现定居香港。
膝下共有3子4女,分别在美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建立了自己的事业。
陆镇先生幼年没有机会上学读书,7岁时已外出卖报,13岁开始学徒打工,17岁开始经营轴承专业商务,奔波全国各地,历经艰难。
1944年业务发展至东北及华北地区,1948年去香港,1956年成立锦达五金行。
经过几十年艰苦创业,先后创办了香港大华轴承公司、九龙轴承公司、香港轴承公司、锦达投资(新加坡)有限公司、美国皇冠机械公司、台湾中国轴承有限公司,经营轴承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东南亚地区有名的轴承大王,享誉海内外。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叶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
【相关文献】
1.砥砺品格造福群伦——记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李陆大先生 [J], 陈添地;周天祥
2.发展冬桃合作社造福鲁南乡里--记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小北径村冬桃种植合作社
理事长曾现伍 [J], 侯军明
3.李志远捐资助学造福乡里 [J], 张自中;李景春;
4.港胞蒋泽安先生捐资助学 [J], 孙琴;施锡平
5.造福桑梓的陆章铨先生 [J], 龚伟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国军阀之云南滇军方声涛民国时期,滇军是西南地区强大的军事力量,在首领蔡锷的带领下发动了云南的重九起义,脱离了清朝的统治,后来又发动护国战争,打碎了袁世凯当皇帝的梦。
滇军内部的将领大部分都是云南人,但是也有少数的外省人,比如蔡锷就是湖南人。
护国战争时期,护国军分为三部分,蔡锷领导的护国第一军、李烈钧领导的护国第二军、唐继尧领导的护国第三军。
方声涛属于李烈钧的第二军,也是李烈钧的老部下,在江西的时候就跟着李烈钧。
虽然方声涛不是云南人,但是他和滇军有分不开的联系,他在云南讲武堂当过教官,很多滇军后期的将领都是他的学生。
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方声涛也来到云南,加入滇军的队伍,参加了护国战争,在滇军中也有一段历史。
1885年,方声涛出生于福建福州,方声涛的父亲是富商,经营着运输业,在汉口等大城市都有货物转运公司。
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方声涛从小就是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不光读书成绩好,还喜欢练武。
因为家里有船运的业务,在方声涛青少年时期,父亲把他送到天津的水师学堂读书。
1902年,方声涛去往日本留学,进入了振武军事学校读书,在这里也接受了很多革命思想。
1904年,方声涛的父亲要他回来结婚,方声涛从日本回到国内,和郑孟勤结婚。
当时方声涛还在一所高等小学堂,教了一段时间的书,给学生们传播了很多新思想。
没有过多久,方声涛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去了日本。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方声涛带着媳妇、弟弟一起加入了同盟会。
12月,方声涛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书,在这里认识了李烈钧和唐继尧等人。
1907年,方声涛从日本毕业,回到国内,在保定军校当教官,可是因为有同盟会的身份,遭到清政府的怀疑,他只好辞职。
1909年,通过唐继尧的介绍,来到云南讲武堂当教官。
过了一年以后,又被调到广西当管带。
1911年,广东的同盟会成员准备爆发起义,方声涛在广西训练新军,准备响应,可是黄花岗起义失败,方声涛的计划取消。
方声涛和广西巡抚沈秉堃不和,一气之下辞去官职,离开广西了。
开国上将陶峙岳生平陶峙岳(1892—1988)原名陶纪常,字岷毓,湖南宁乡人。
1904年考入长沙城南师范附属小学。
1906年毕业后考入求忠中学。
1907年进入陆军小学。
1911年毕业后赴武汉考入陆军第三中学。
1914年秋,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到北京北苑陆军第八师受入伍训练,充任军官递补生。
1915年春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6年秋毕业后回到长沙,任湖南省督军公署参谋处上尉参谋。
1917年任谭延闿部“护字营”营参谋长兼第一支队教导员,不久升任营长。
1920年“护字营”改编为湘军第六混成旅后,任该旅独立工兵营营长。
1923年任湘军第一师上校团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第三旅团长。
在北伐战争中,因功晋级为少将团长、第三师少将副师长。
1927年4月,陶峙岳经贺耀祖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8年,蒋介石为达到其反革命目的,统一整编国民党部队,陶峙岳任第40军第3师中将师长。
1930年任第八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二十四旅旅长。
1933年任第八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国民党军第八军军长,第七十七军军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
1938年任第一战区第一军军长。
1940年任第三十四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
1941年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陕西民众动员指挥部参谋长、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
1942年任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
1943年秋调往酒泉担任河西警备总司令。
1945年夏,国民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陶峙岳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会议。
1946年任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新疆警备总司令。
同年夏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9月25日率部在新疆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
1954年,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1979年任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6月至198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陆廷涛同志基本情况简介
陆廷涛,男,布依族,1977年10月生于贵州省平塘县谷硐乡,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9月至1999年3月在贵州省平塘县谷硐小学任教;1999年3月至2003年9月在平塘县谷硐乡教育辅导站任业务员、会计(其间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兼任平塘县谷硐九年制学校副校长);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在平塘县谷硐九年制学校任校长;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平塘县卡罗乡中心学校任校长;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在平塘县教育局工作(其间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兼任平塘县卡罗乡中心学校校长;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任平塘县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兼任平塘县教育局计财中心主任);2009年11月至今在平塘县通州中学任校长(2010年7月至今兼任通州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学一级教师、州级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