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图
- 格式:doc
- 大小:684.50 KB
- 文档页数:39
— 1 —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图— 2—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单位1-本月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16.9 9.3 第一产业亿元 4.5 4.2 第二产业亿元89.8 10.3 第三产业亿元22.6 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1.5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 97.3 -1.0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5.5 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6.8 14.5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1.4 14.6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8.2 11.2地方财政支出亿元14.9 26.9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11.9 14.4金融机构月末存款余额亿元266.9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161.4 6.0金融机构月末贷款余额亿元202.111.2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5.2 5.6#出口总额亿美元0.4-63.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0 2.01-2月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207.0 1.5 利润总额亿元11.6 -11.9—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指标本月增长累计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 11.5#轻工业30.0 23.7 重工业10.0 10.2#国有控股企业22.9 13.7#国有企业16.4 -0.6 集体企业9.4 -16.0股份制企业16.0 16.7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6 -9.9其他 6.6 13.6#公有制20.0 9.4 非公有制9.4 12.2#大型企业 3.7 4.2 中型企业12.8 14.2小型企业27.6 25.1#大中型企业 5.2 5.9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1.9 12.6#高技术产业-3.8 -7.4#内资企业15.4 15.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8 -8.5外商投资企业-16.4 -11.6注: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2.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其实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
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
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
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
从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
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
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3.经济周期由非对称性向对称性逐步恢复。
在1996年之前,我国已经实现的经济周期大都是非对称性的,即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缓升陡降”或者“陡升缓降”的非对称过程。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目录第一节、湖北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1)1.1湖北省经济发展概况 (1)1.2湖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情况 (2)1.3湖北省经济在中部六省中的地位分析 (4)第二节、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2.1湖北省工业整体情况 (6)2.1.1工业利润逐月好转 (6)2.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 (7)2.2重点行业情况 (7)2.2.1电力行业利润增加 (7)2.2.2汽车行业产销稳步增长 (8)2.2.3冶金行业效益有所改观 (10)2.2.4房地产形势有所好转 (10)2.2.5交通运输行业建设提速 (11)2.2.6电子(设备制造)行业提速明显 (12)2.2.7轻纺行业利税快速增长 (12)2.2.8石油加工行业扭亏为盈,化工行业利润减少 (12)第三节、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13)3.1总体发展概况情况 (13)3.2制造业二级子行业结构特点 (14)3.3应收账款及库存情况 (15)3.4用电情况 (15)第四节、明年信用业务投向思路和建议 (16)4.1总体思路 (16)4.2主要行业及业务投向建议 (16)4.2.1电力行业 (16)4.2.2公路交通行业 (17)4.2.3铁路行业 (17)4.2.4钢铁行业 (17)4.2.5汽车行业 (18)4.2.6光电子行业 (18)4.2.7房地产行业 (18)4.2.8政府信用项目 (19)4.2.9其他行业 (19)插图清单图1.1湖北省GDP变动趋势图 (1)图1.2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2)图1.3湖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分布图 (2)图1.4湖北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图 (4)图1.5湖北省在中部六省经济实力对比分析图 (5)图2.1工业利润增长变动趋势图 (6)图2.2工业不同分类收入、利润对比图 (7)图2.3汽车产业产量变动图 (9)图2.4房地产成交量及价格变动趋势图 (11)图3.1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变动趋势图 (13)图3.2装备制造业收入、利润变动趋势图 (14)图3.3湖北省全社会及工业用电变动趋势图 (15)表格清单表1.1湖北省各州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3)表1.2中部六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4)表2.1湖北省主要火电企业分布一览表 (7)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及重点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一节、湖北省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1.1湖北省经济发展概况来自湖北省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省GDP总量为865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3.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为12.5%,较去年同期下降 1.7个百分点,但较今年一季度10.2%的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11.3%的增速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我省GDP总体呈现逐季回升的态势,变动趋势如下:图1.1湖北省GDP变动趋势图从三次产业增速分析,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83.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773.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5.84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359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9.5亿元,增长11.7%。
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报告1. 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解读一国的主要经济指标,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经济的健康程度,指导决策,以及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它代表了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通过分析GDP的增长率和构成,我们可以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情况。
3. 就业率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就业率表明经济增长强劲,劳动力市场充满活力。
而较低的就业率可能意味着经济衰退或结构性问题。
4.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高通胀可能导致物价飞涨和购买力下降。
因此,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5. 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
正的贸易平衡意味着该国出口多于进口,从而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负的贸易平衡则意味着该国进口多于出口,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6.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量。
较高的外汇储备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抗风险能力,保护货币稳定。
同时,外汇储备也可以用于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和应对金融危机。
7. 利率利率是借贷资金的成本,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较低的利率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而较高的利率则可能抑制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8.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间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过高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债务增加和财政危机,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控制财政赤字对于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9. 投资额投资额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投资额通常意味着经济活动活跃,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
投资额的增长也可以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10. 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指标。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解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对提升信心、抑制经济深度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持续恶化、中国出口下滑严重、国内消费需求启动需要较长时间、政府出台投资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难以立即显现、房地产等支柱产业持续低迷等原因,目前看来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尚未走出下行通道。
但经过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已出现回暖迹象。
课题研究组经认真研究选取了GDP、CPI、PPI、PMI等20个指标,以期全面反映2009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状况,为企业家正确判断未来宏观经济形势提供帮助。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2008年我国GDP突破30万亿,同比增长9%;GDP季度累计增幅由10.6%下降至9%。
2009年第一季度GDP为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同比增幅为1992年季度数据公布以来的最低。
预计随着“保增长”措施逐渐见效,下半年GDP增幅将高于上半年。
从GDP季度数据来看,同比增幅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由2007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6.1%。
2009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最终消费、投资、外需对GDP贡献的数据,GDP同比增长6.1%,其中最重消费贡献4.3%,投资贡献2.0%,外需贡献-0.2%。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5万亿,同比增长21.6%。
2009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城市零售额19834亿元,同比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9564亿元,同比增长17.0%。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其实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
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
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
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
从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
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
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3.经济周期由非对称性向对称性逐步恢复。
在1996年之前,我国已经实现的经济周期大都是非对称性的,即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缓升陡降”或者“陡升缓降”的非对称过程。
中国第二产业统计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其发展状况对于经济发展以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第二产业中工业的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和建筑业总产值,通过选取和分析资料较齐全的、具有全局性的1991—2021年的经济指标,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统计特征。
一、原始数据及其新型直观展示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抽取中国11项第二产业指标,分别是钢材产量、原煤产量、原油产量、水泥产量、布产量、电冰箱产量、发电量、化肥产量、汽车产量、建筑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这实际上是时间序列多元数据,鉴于篇幅问题,此处不再列出原始数据。
鉴于原始数据无法直观的进行比较,现使用新创的表格型数据直观图(丁氏图)进行信息展示。
该直观图的基本原理是,在每个格子内换成椭圆表示数据的相对大小。
见图1。
数据经过正规化到0—1区间,每一栏指标最小的仅为直线,最大的为满格椭圆,与其他栏目没有对比关系。
这种图表,可以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多元时间序列数据。
当然,这种图表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同一栏目椭圆面积只能粗略反映大小,没有严格的倍数关系,这是因为数据经过正规化处理,原始数据的绝对关系已经改变。
由图1可见,在11项指标中,原煤产量、布产量和化肥产量出现局部微小的波动,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其他指标基本上呈现串珠金字塔形,这表示逐年递增。
从每个串珠的上下变化速度来看,各项指标比较协调。
水泥产量、发电量和汽车产量的串珠相似,都是早期3年发展较快,而后发展缓慢,新世纪开始呈快速发展。
原煤出现减产的几年正好是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从2021年后开始复苏。
从图1中可以看出,建筑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平稳增加,这表明我国第二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态势与国家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二、发展阶段的划分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涵盖近18年,这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一、总体经济指标总体经济指标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国民生产总值(二)价格指数1、概况价格指数包括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统计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消费价格统计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的变化要先于消费价格变动,换句话说,生产者价格变动往往会引起消费价格的变动。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化的指标。
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目前,我国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替代生产者价格。
工业品出厂价格是从生产角度反映当月国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与上年同月的价格相比的价格变动。
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只反映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没有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它的变动也要比居民消费价格剧烈一些。
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物价变动,为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可比性。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
(三)收入指标1、收入指标的分类根据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主要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两大类指标。
反映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基尼系数界于0--1之间变动,越大就表明不均等程度越大,越小就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分配相对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0.4被作为一般的警戒线。
(四)景气指标:预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1、景气指标的分类•第一类指标通过对现有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挑选出最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特点的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统一加总为一个总指数,判断并预测经济形势。
2摘要:近五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只是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本文针对我国国情,结合西方经济学方法的研究方法,浅析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
关键词: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劳动力减少一、近五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根据表1可知,近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减少,从表2、表3看出我国近五年GDP 增长率,从2015年6.9%、2016年6.7%、2017年6.8%、2018年6.6%、2019年6.3%来看,GDP 增长速度 逐年放缓,国家经济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出口产业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开始减少,我国经济正在逐年侧重向消费、服务内需的第三产业 靠拢。
二、近五年来我国GDP 增长率及一二三产业对GDP 增长的拉动由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近五年经济增长率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有增速回落现象,在增速回落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转型。
例如就生态问题而言,我们的环境已经确实已经不可持续,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我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如北京市等地区人们出行有时需要戴着口罩,空气检测有时都是重度污染,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再这样持续发展下去是不可行的,不仅仅只是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现在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都力求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转型、升级是作为一种国际现象存在的。
龙文婷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浅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表2 近五年来我国GDP增长率及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指标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点)6.7 6.9 6.87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0.20.30.30.30.3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 2.2 2.3 2.4 2.5 2.8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百分点)3.64.24.24.13.9表1 近五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指标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990 865.10919 281.10832 035.90746 395.10688 858.20国民总收入(亿元)988 528.90914 327.10831 381.20743 408.30686 255.70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534 233.10489 700.80438 355.90390 828.10349 744.70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386 165.30364 835.20331 580.50295 427.80281 338.90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70 466.7064 745.2062 099.5060 139.2057 774.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70 892.0066 006.0060 014.0054 139.0050 237.00表3 近五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指标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国民总收入指数(上年=100)106.4106.3107.3106.8106.5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106.1106.7106.9106.8107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103.1103.5104103.3103.9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105.7105.8105.9106105.9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106.9108108.3108.1108.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105.7106.3106.4106.3106.5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32020年16期 (6月上旬)从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来看,我国政府与企业近些年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钢材的销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受到的波及是极小的。
经济发展的经济指标与统计数据解读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健康状态、发展方向以及政策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经济发展的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展开探讨,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些数据。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总和。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GDP数据,我们可以了解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趋势。
此外,GDP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产业和部门,从而提供更具体的经济信息。
2. 人均GDP人均GDP是将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平均分配后得到的数据。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经济水平的高低。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我们可以了解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
3. 劳动力参与率和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规模。
失业率是指正在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
通过对劳动力参与率和失业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性。
4.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价格水平的变化和通胀压力。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反映生产过程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它可以反映生产成本的变动情况。
通过对CPI和PPI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经济调控提供参考。
5. 外贸数据外贸数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贸易活动的统计数据。
通过分析进出口数据、贸易顺差或逆差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
6. 投资数据投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投资结构。
衡量经济发展的⼏个重要指标经济指标是⾦融及经济的数据的⽚断, 由政府或私⼈机构的各种各样的代理处出版的.这些统计是定期告知公众, 因此, 在⾦融市场, ⼏乎每⼀个⼈都会依赖这些数据. 当许多投资对这种共享的信息的待机反应时, 经济指标通常对产⽣交易及价格变动有很⼤的潜在⼒。
尽管在表⾯上看起来在经济上领先的掌握程序会带来更⼤的⽅便去分析, 然后在充分了解经济指标所提供的信息下交易, ⼏个简单的规则都是指有必要地根据这些数据来跟踪组织及做出交易决定。
主要指标1)国内⽣产总值 - 所有由本国或外国公司⽣产的产品及服务的总和,GDP显⽰⼀个国家经济增长(或下降)的步伐,并且被认为是⼀个经济产量及增长⼒最重要的⼀个指标。
2)⼯业⽣产率 - 它是对某国⼯⼚,矿业,公共事业的⽣产量变化的连续加权式的测量,等同测量他们⼯业⽣产能⼒及在⼯矿,公⽤事业中有哪些可⽤资源可以被利⽤。
(通常指使⽤效能),制造业这⼀块可以影响1/4的经济,使⽤效能提供⼀个多⼤⽣产能⼒在被利⽤的评估。
3)PMI指数英⽂全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采购经理指数 - 是国际通⾏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将按⽉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共包括11个指数:新订单、⽣产、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新出⼝订单、采购、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进⼝、积压订单。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个综合指数,计算⽅法全球统⼀。
如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
4)CPI指数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与居民⽣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经济发展了解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经济指标经济发展: 了解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经济指标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时间上的连续性过程,涉及到各个阶段和经济指标的变化。
了解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经济指标,对于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制定政策以及做出个人决策都十分重要。
一、经济发展的阶段1. 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依赖于传统产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劳动,技术水平低下,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较小。
2. 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和技术进步的推进,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工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基础设施得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3. 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逐渐趋缓,工业和服务业已经相对完善。
劳动力结构更加多样化,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
4. 高度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相对稳定,人均国民收入较高。
经济高度依赖于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以市场价格生产的全部终极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的发展速度。
2. 劳动力就业率劳动力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情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的指标。
高就业率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3.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额与居民总人口数之间的比例。
人均收入的提高代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
4.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储备的外币资产总额。
外汇储备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流中的支付能力,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
5. 投资水平投资水平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生产资料投资的规模和速度。
投资水平的提升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总结:通过了解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经济指标,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六大主要经济指标全线回暖受出口好转和扩内需政策的落地,工业增加值和发电量两项重要经济增长数据在过去的11月份迎来了进一步反弹,不仅如此,随着两级投资项目的接连落地,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开始显现,房地产的持续回暖也让开发商的资金链有了进一步好转,伴随着经济的回暖,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居民消费价格(CPI)也开始有了回升……在8月多项经济数据陷入低谷后,经过3个月来的爬升,中国经济终于迎来触底反弹的局面。
在10月份CPI创出33个月新低后,受食品、居住类价格上涨、经济回暖因素影响,11月份CPI如约迎来反弹。
随着经济增速加快回升,CPI涨幅将保持在2%-3%之间,短期内不存在通胀的风险。
物价:经济回升传导至物价未来通胀可控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上涨2%,较10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创3个月来新高。
食品类、居住类价格继续引领CPI上涨,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较10月份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95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2.6%,较10月份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5个月上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CPI涨幅的小幅回升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随着天气的转冷,不少蔬菜露天转为大棚生产,生产成本明显提高。
而由于天气寒冷,蔬菜的运输成本也在攀升。
此外,经济回暖也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在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看来,前几个月CPI增长率在2%以下,本身就是偶然的情况,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增长率在2%-3%之间,或者再升高一些都是比较正常的。
未来物价是否会持续上升,仍取决于我国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存在通胀的风险。
作为宏观经济特别是价格指数的先导数据,在CPI重回“2时代”以后,PPI也迎来了连续第二个月的回升,这也宣告此前因经济持续走低带来的总需求萎缩进而导致的价格通缩阶段已经过去。
PPI:连续回升宣告需求萎缩结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PPI同比下降2.2%,虽然该指数依然处在下降区间,但降幅已经连续两个月收窄,受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增加的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PPI反弹的趋势将得到延续。
2000年以来平昌县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分析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从历史发展趋势分析,总量均不断扩大,增幅都随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波动起伏,但从近三年来看,全处于放缓态势。
可以判断我县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正在由依靠规模扩张推动的速度型向依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支撑的效益型转变。
1、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00年以来,我县GDP完成额现价年均增长14.65%,呈阶梯状上升趋势。
其中,2013年的完成额突破100亿大关,是2000年的6倍。
从增幅看,自2002年进入10%的高速增长期以来,出现了两次极大值。
第一次出现在2004年达到13.4%,随后连续两年回落,2006年进入谷底,谷底值为10.4%。
然后,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GDP增幅开始连续五年攀升,达到2011年的第二次极大值,也是历史最高值15.4%。
然而,2011后国家宏观经济步入到稳增长调结构的低速增长期,受其影响,我县GDP增幅随之逐年回落,按目前情况分析,还未进入第二次谷底,明年可能会继续回落。
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在经济结构不断改善中,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传统优势产业(白酒产业)的产能还未完全恢复,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经济效应尚不明显,招商引进企业增长潜力仍未充分释放。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00年以来,由于我县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快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几何倍数增长,年均增长33.75%。
其中,2013年的完成额接近150亿元,是2000年的43.8倍,是2010年的2.4倍。
特别是,自2009年巴达铁路、巴达高速路开工建设,2011年星光工业园、金宝新区建设进入实质阶段,2012年巴山新居等项目强力推进以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总额大幅攀升,2010-2013近四年投资额达406亿元,是2000-2009这十年总和的3倍,占近14年总和的四分之三。
从增幅看,投资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投资的不可持续性决定了高增长后必然面临回落现实。
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图—1 ——1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注: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2.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1 —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单位:%—1 —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单位:%—1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单位:%—1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1 —30家重点工业企业总产值单位:万元、%—1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效益指标单位:个、亿元、%—1 —工业企业各种分组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1 —分行业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1 —分行业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1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注:重点耗能企业指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
—1 —固定资产投资—1 —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情况单位:万元、%—1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单位:个、万元、%—1 —房地产开发投资—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万元、%—1 —财政、金融单位:万元、%—1 —物价—1 —分镇、街道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1 —分镇、街道工业企业效益单位:个、亿元、%—1 —分镇、街道综合能源消费量单位:吨标准煤、%—1 —分镇、街道公共财政单位:万元、%—1 —产业集聚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亿元—1 —分省辖市工业增加值、消费单位:亿元、%—1 —分省辖市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单位:个、亿元、%—1 —分省辖市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续)单位:亿元、%—1 —分省辖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1 —分省辖市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分省辖市进出口总值单位:万美元、%分直管县工业增加值、消费单位:亿元、%分直管县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单位:个、亿元、%分直管县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续)单位:亿元、%分直管县综合能源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分直管县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全国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发展趋势图1页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单位1-本月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亿元135.9 8.9 第一产业亿元 4.8 3.9 第二产业亿元86.9 8.4 第三产业亿元44.2 10.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8.9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 97.3 0.2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2.6 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0.4 12.6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4.2 16.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12.4 10.2 地方财政支出亿元21.2 3.1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20.2 8.1 金融机构月末存款余额亿元394.9 11.8 #住户存款亿元256.9 12.8 金融机构月末贷款余额亿元275.9 16.3 进出口总额亿元45.1 63.1 #出口总额亿元7.0 288.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季度)元7731.3 8.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季度)元5636.78.6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7 0.71-3月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410.3 28.6 利润总额亿元18.2 18.32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指标本月增长累计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 8.9 #轻工业23.2 20.1 重工业 6.7 7.0 #国有控股企业 6.0 6.1 #国有企业8.8 9.3 集体企业23.1 32.3 股份制企业13.0 9.4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8 5.6 其他-18.4 -14.1 #公有制11.1 8.1 非公有制8.3 9.2 #大型企业 3.3 6.9 中型企业 6.6 5.2 小型企业18.7 12.9 #大中型企业 3.7 6.7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6.9 5.5 #高技术产业-7.0 18.9 #内资企业12.5 9.3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1 16.7 外商投资企业-21.9 -10.4 注: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2.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页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单位:%指标本月增长累计增长工业行业合计8.9 8.9 #高成长产业15.2 19.9 #传统支柱行业 6.5 4.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8.0 7.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7.0 -32.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7.0 -24.5 非金属矿采选业-44.9 -36.3 农副食品加工业-0.2 -7.3 食品制造业-16.8 15.4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6.5 33.0 纺织业13.1 32.1 木材加工和竹、藤、棕、草制品业11.2 6.9 造纸和纸制品业-1.2 -68.1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7.7 32.6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5.9 27.9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15.5 -13.64页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速(续)单位:%指标本月增长累计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9 16.3 医药制造业65.1 104.2 化学纤维制造业79.1 3.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7 9.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0 20.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6 4.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2 2.3 金属制品业19.0 12.3 通用设备制造业60.8 29.8 专用设备制造业11.8 11.6 汽车制造业20.3 44.9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91.0 78.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0.2 25.7 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10.2 16.8 仪器仪表制造业15.6 15.4 其他制造业34.8 14.8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68.3 172.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3.9 -0.7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6.7 11.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6.3 -30.75页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单位:%指标本月1-本月同比增长工业产品销售率总计95.3 97.3 0.2 #轻工业97.5 97.1 -1.2 重工业95.1 97.3 0.4 #国有控股企业98.3 98.2 -0.3 #国有企业95.4 95.7 -1.7 集体企业- - - 股份制企业98.7 98.8 0.5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1.8 81.8 -1.0 其他96.2 96.0 0.2 #公有制100.0 101.2 4.2 非公有制93.9 96.0 -1.1 #大型企业94.3 97.9 0.4 中型企业99.1 97.6 1.2 小型企业96.6 96.0 -0.4 #大中型企业94.8 97.8 0.5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99.2 99.1 0.1 #高技术产业29.3 61.5 -7.8 #内资企业98.6 98.7 0.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3.5 57.8 -8.5 外商投资企业99.9 99.9 0.16页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指标单位1-本月增长 % 互感器台142333 32.6 软饮料吨233967 8.2 氢氧化钠(烧碱)吨123606 -7.2 初级形态塑料吨97798 62.6 中成药吨584 60.8 水泥吨1140514 -10.0 耐火材料制品吨39106 -63.9 生铁吨1306347 18.2 粗钢吨1277057 16.5 钢材吨1266860 14.5 铅吨401209 0.9 黄金千克4518 44.3 白银千克912923 5.5 锌吨101318 -0.4 锻件吨105528 13.37页30家重点工业企业总产值单位:万元、% 企业1-本月增长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31247 34.2河南金利金铅有限公司649684 13.7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554185 20.5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93573 45.8河南金马能源有限公司243750 69.9富泰华精密电子(济源)有限公司201928 13.5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39728 -9.9河南恒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3586 54.6河南中原重型锻压有限公司80324 30.9济源金康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76312 24.8济源市欣欣实业有限公司69776 7.9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62836 1.3济源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57993 19.4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51536 -16.7济源市万洋绿色能源有限公司42973 26河南中沃饮料有限公司35499 7.5济源市丰田肥业有限公司29511 -15.8河南中原天宏装备制造有限公司29184 16.5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27189 44.2国电豫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175 2.9济源中联水泥有限公司17318 74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722 -9.5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13250 2.9河南省济源市济世药业有限公司12452 108.9济源市丰之源饮品有限责任公司9513 26.5河南新兴木塑科技有限公司6923 5.4泰山石膏(济源)有限公司4967 13.7济源市石油机械有限公司3976 -29河南省济源市矿用电器有限责任公司1849 1.78页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效益指标单位:个、亿元、% 指标3月1-3月增长 %企业单位个数(个)- 259 - 其中:亏损企业个数(个)- 27 - 流动资产合计- 493.9 14.2 其中:应收帐款- 76.8 21.8 存货- 144.1 28.5其中:产成品- 39.1 3.4 资产总计- 1169.6 6.6 负债合计- 639.2 7.1 主营业务收入139.6 410.3 28.6 主营业务成本125.2 372.9 29.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6 1.8 40.3 销售费用 1.6 4.6 16.3 管理费用 2.2 7.0 12.2 其中:税金0.2 0.5 -2.1 财务费用 1.6 4.9 -12.7 营业利润 5.9 18.2 16.6 利润总额 6.1 18.2 18.3 亏损企业亏损额0.1 1.4 -34.9 税金总额 4.0 10.6 7.2 应交增值税 3.4 8.8 2.2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 9.1 -4.69页工业企业各种分组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指标企业数(个)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1-3月增长1-3月增长总计259 410.3 28.6 18.2 18.3 公有制26 112.3 33.8 0.5 -89.6 国有控股14 90.7 26.2 -0.4 -113.7 集体控股12 21.6 78.8 0.9 -47.2 非公有制233 298.0 26.7 17.7 68.8 私人控股214 253.8 23.9 14.4 39.3 外商控股 3 22.8 79.6 2.3 368.8 轻工业63 44.4 12.0 3.1 -25.4 重工业196 365.9 30.9 15.1 34.6 大中型企业37 293.2 35.7 9.5 19.5 高技术企业 4 10.8 34.2 0.3 -121.4指标企业数(个)亏损企业亏损额税金总额1-3月增长1-3月增长总计259 1.4 -34.9 10.6 7.2 公有制26 1.2 70.0 2.1 -44.2 国有控股14 1.1 83.6 1.6 -55.0 集体控股12 0.1 -12.5 0.5 86.2 非公有制233 0.2 -85.5 8.5 38.9 私人控股214 0.1 -6.7 7.1 31.2 外商控股 3 0.0 0.0 0.9 140.5 轻工业63 0.1 -33.3 1.7 45.7 重工业196 1.3 -34.7 8.9 1.8 大中型企业37 0.7 -56.6 6.2 4.0 高技术企业 4 0.00 -100.0 0.1 0.010页分行业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指标企业数(个)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1-3月增长1-3月增长工业行业合计259 410.3 28.6 18.2 18.3 #高成长产业129 84.2 17.5 6.1 18.8 #传统优势产业113 315.0 33.9 11.5 20.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6 10.9 181.1 0.6 588.9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8 3.8 -9.5 0.2 -17.2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4 3.4 19.6 0.3 18.5 非金属矿采选业 2 0.1 12.5 0.0 0.0 农副食品加工业9 6.6 -12.4 0.2 -85.8 食品制造业 2 3.3 58.1 0.2 42.9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1 9.7 23.7 0.6 0.0 纺织业 6 2.1 41.6 0.3 88.2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 0.2 4.3 0.0 0.0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 0.7 18.3 0.1 40.0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4 0.8 -63.5 0.0 -83.3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 0.0 -100.0 0.0 -100.0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 23.0 96.3 2.4 402.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9 16.3 37.7 0.5 -3.611页分行业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续)单位:亿元、%指标企业数(个)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1-3月增长1-3月增长医药制造业 2 1.3 4.0 0.0 33.3 化学纤维制造业 2 0.7 29.1 0.0 0.0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6 1.9 17.5 0.1 0.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0 25.1 25.8 2.2 35.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 48.4 83.9 2.8 244.4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 168.3 21.4 3.7 21.2 金属制品业19 13.7 14.4 1.3 21.0 通用设备制造业10 4.1 13.9 0.5 62.5 专用设备制造业14 7.3 10.3 0.7 4.4 汽车制造业 2 2.0 56.2 -0.1 44.4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4 1.6 61.4 0.1 62.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9 20.0 14.1 1.6 28.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9.1 40.8 0.2 114.6 仪器仪表制造业 1 0.3 13.8 0.0 50.0 其他制造业 2 1.3 22.4 0.1 33.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 0.3 -64.1 0.1 -40.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7 23.0 0.6 -0.8 -125.9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 0.9 26.4 0.1 40.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 0.1 -11.1 0.0 -200.012页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指标单位1-3月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合计万吨标准煤174.59 -0.5 -8.64 #轻工业万吨标准煤 2.90 9.6 -7.40 重工业万吨标准煤171.68 -0.7 -7.33 #七大高耗能行业万吨标准煤170.78 -0.7 -4.1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万吨标准煤 2.59 153.2 160.52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万吨标准煤 5.74 -43.7 -35.2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万吨标准煤9.60 8.5 -10.9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万吨标准煤 4.99 7.3 -12.7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万吨标准煤60.60 15.1 11.9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万吨标准煤18.24 -0.6 -1.4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万吨标准煤69.02 -9.5 -9.74 #高技术制造业万吨标准煤 1.14 4.3 4.26 #重点耗能企业万吨标准煤0.00 -100.0 -全社会用电量万千瓦时217210.23 10.04 -#工业用电量万千瓦时192316.51 10.76 -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原煤万吨206.53 -4.4 - 电力万千瓦时183001.00 7.4 - 热力百万千焦557262.00 39.3 - 天然气万立方米2018.00 53.8 - 注:重点耗能企业指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