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区域农业发展(PPT52页)
- 格式:ppt
- 大小:7.70 MB
- 文档页数:40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一)自主预习:问题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农业的大方向:需考虑自然条件、条件、条件,以及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区域内部的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条件、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和的统一。
3.范围:、、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1)~(3)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3)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合作探究[例1] 右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⑴.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A.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⑵.关于图示农业基地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大力开垦黑土和沼泽土,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③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④淡化农业土地开发,使该地逐步转化为我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自我检测读右图,完成4~6题。
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以东北地区为例,能够评价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理解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布局的影响。
2、能够说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及成因。
3、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4、能够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3.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Ⅰ.教材助读一、区域的农业发展(3)农业的区位因素①气候②地形与水源③社会经济条件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和东部。
(2)自然条件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的提供了条件。
东北地区西部高原为高原;中部东北平原由平原、平原、平原构成;周围山地有山脉、山脉、山脉。
土壤东北地区、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一些工业部分本身就是以农产品为。
东北地区交通,。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一方面使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东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和的发展。
探究活动:62、64页活动三、农业布局特点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的突出特点。
五、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的环境退化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例如和退化严重,土地、和草场退化加剧,频繁、以及等,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
(2)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入手,坚持、与、相结合,坚持、的统一。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本特点。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相关地图,并总结归纳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分析思路。
2、阅读相关图表,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区域农业发展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学情分析:学生对农业发展并不陌生。
在必修2学过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但对具体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及内部差异还不会分析有的同学甚至搞不清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这节课学习东北的农业发展,为此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分析它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然后总结出内部的差异再确定农业布局的特点。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本节课教材内容较详细,所涉及问题也很具体,但学生对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我主要是利用大量的景观图片来展示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所具备的条件。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播放《在松花江上》视频片段,提问学生歌曲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中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教师展示东北地区的一些图片:广阔的平原、成群的牛羊、肥沃的黑土提问学生:东北地区特有的地理条件是如何影响农业发展的?大兴安岭和东北平原、呼伦贝尔高原的发展方向有什么不同?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顺利导入)讲授新课(精讲点拨):对学生预习进行简单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
提问:确定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过渡:答的非常正确。
这节课主要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学会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方向。
戴埠高中高二地理备课组 必修三 9 主备:杨珊珊 审核:丁丽华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班级: 学号: 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结构】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气候条件a .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⑦__________气候区,雨热⑧________b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生长季节:4~10月—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2)地形、土壤条件a .地形条件:包括高原、⑪________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b .土壤条件:⑫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了⑬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⑭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较晚,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⑮____________和大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______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①:主要分布在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分布在吉林省北部地区,这里已经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
②: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③: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如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互动课堂】【探究主题一】地理条件【探究材料】阅读课本60页内容及课本图4.1、4.2.【探究问题1】(1)请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编制:聂振学于海萍刘宝经审核:审批:使用时间:2012.10.11 班级:小组:姓名:等级: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NO.9[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提高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必须熟练掌握:东北商品粮的分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东北地区农业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是什么?2.商品粮基地种植的作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四、农业发展方向1.自20世纪以来,东北存在的问题及后果是怎样的?2.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3.不同区域发展方向及重点是怎样的?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①提高和竞争力;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③建设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畜牧业山区以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并举的转变Ⅱ.预习自测: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