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99 KB
- 文档页数: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提高学生对巴西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的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巴西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巴西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巴西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以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巴西狂欢节等为例,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巴西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学习巴西地理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内容包括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
本节内容是对南美洲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扩展,对于学生了解南美洲其他国家以及世界地理知识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其他国家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但巴西作为一个地理、人文、经济特点都非常丰富的国家,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巴西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南美洲地理知识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了解世界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农业、工业、旅游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巴西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巴西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巴西城市、农业、工业等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巴西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巴西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巴西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6巴西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通过讲解巴西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巴西这个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巴西的认识相对较为有限,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浓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直观地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难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巴西的经济发展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巴西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准备与巴西相关的视频资料。
3.准备学生讨论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巴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巴西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确保学生对巴西的基本知识掌握牢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美洲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拓宽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巴西这一国家的具体地理特征和人文现象,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逐步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巴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提高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
2.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图片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巴西的亚马逊雨林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的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巴西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的课件。
2.教学图片:准备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
3.教学视频:准备关于巴西的宣传片或纪录片,用于导入和拓展环节。
4.地图:准备巴西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特点。
地理教学设计
孙河
九、资源和经济
'
十、人口] 是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大的工
业中心。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它的工
业区农业区。
并总结出巴西被称为
“咖啡王国”。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第三
站---里约热内卢,参观了足球场,
去了卞卡家,引出人种以及人口分
布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最后
一站---巴西利亚,让学生讨论为什
么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
利亚。
》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答相应的问题。
—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的思维活
跃起来,并能得出
结论。
课堂气氛浓重,增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小结谈论本次巴西之旅的收获作业课后练习(课堂完成)。
板书设计
第六节巴西
位置
一、地理概况面积
地形
气候
亚马孙平原二、巴西之旅亚马孙河
经济
人口、人种。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六节《巴西》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巴西的全面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认识巴西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多元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发展中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巴西各个方面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3.准备好巴西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在介绍过程中,注意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地图,分析巴西的基本情况。
教案:巴西【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97-P102。
主要包含“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在地图上识别出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及主要的地形单元。
1.2.掌握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的基本特征,包括其面积、位置及其对巴西经济的影响。
1.3.理解巴西迅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包括工农业发展情况。
1.4.学习巴西的人口分布特点,尤其是城市化水平和主要城市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读图、指图、填图、析图等过程,分析、归纳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
2.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西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特别是关注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3.2.认识到巴西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特别是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的地理特点。
1.2.巴西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1.3.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2.1.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
2.2.理解巴西迅速发展的经济背景及其对环境的双重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巴西地形图、气候图、亚马孙河及周边地区的图片。
●地图册:用于学生练习识别巴西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地形单元。
●相关视频资料:展示亚马孙雨林的现状以及巴西城市化进程中的实例。
四、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1.新课导入1.1.使用世界杯主题曲《We Are The Champions》作为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巴西足球王国的话题。
1.2.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足球王国”之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个国家——巴西。
(二)讲授新知1.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1.1.介绍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横跨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在巴西境内。
2024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巴西》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美洲地理知识的拓展,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南美洲的基本地理知识,对南美洲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巴西作为一个大国,其地理特征和经济状况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巴西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巴西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选取巴西的典型城市和地区,分析其人口和经济发展特点。
3.讨论法:学生就巴西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巴西地图、南美洲地图等。
2.教学图片:巴西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等图片。
3.教学案例:关于巴西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案例材料。
4.教学视频:关于巴西的地理特征和城市发展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南美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南美洲国家知识,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吗?”由此引出本节内容——巴西。
2.呈现(10分钟)利用巴西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地理位置,了解巴西与南美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教材从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巴西的基本国情、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较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南美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了解。
但巴西作为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点需要通过深入学习来掌握。
学生对巴西的认识大多局限于足球、亚马逊雨林等,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巴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基本国情。
2.难点:巴西的人文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
2.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巴西的典型城市、经济发展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巴西的特点。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的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等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师参考书。
2.图片资料: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城市风貌等图片。
3.地图:巴西地图、南美洲地图。
4.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巴西有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知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巴西的人文特点和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巴西城市和经济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国情。
4.图片展示:运用生动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巴西。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2.图片:巴西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人文活动等图片3.地图:巴西地理位置图、巴西人口分布图等4.视频资料:关于巴西的纪录片或宣传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的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讨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教学难点】巴西的自然条件与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狂欢节、桑巴舞、足球王国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国家?(学生回答)明确:这些图片描述的是巴西风情。
过渡: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这个热情奔放的国家,首先来学习它的自然概况。
二、新课学习(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1)国土面积巴西国土面积851.5万千米2,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一半,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
(2)地理位置活动:1.巴西最北、最南的纬度大约是多少?在地球的“五带”中,巴西主要位于哪一带?(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巴西最北纬度大约是4°N,最南纬度大约是32°S;在地球“五带”中主要位于热带。
纬度位置:赤道穿过巴西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南部,大部分位于热带,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海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北面和西面与多个国家相邻。
半球位置:赤道穿过巴西北部,因此巴西地跨南北两个半球;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西半球。
活动:2.找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马瑙斯。
(学生读图找图,培养读图能力)(3)地形提问:巴西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有何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巴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是关于南美洲国家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内容的介绍。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南美洲的基本情况后,对南美洲的一个主要国家进行的深入探讨。
教材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巴西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动植物、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巴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南美洲的基本情况,对南美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巴西作为一个较大的国家,其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对巴西的学习,掌握学习一个国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为以后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打下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一个国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巴西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其独特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
2.难点:巴西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城市、农业和工业的影响,以及巴西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探究巴西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巴西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6《巴西》是一节关于巴西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巴西人民生活的课程。
本节课通过介绍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巴西人民的生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巴西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掌握巴西的地理特征和巴西人民的生活。
此外,学生对于巴西的足球、热带雨林等特色知识具有较高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巴西人民的生活等方面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认识,增进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巴西人民的生活等方面知识。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巴西的亚马孙雨林为例,分析巴西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巴西的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巴西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巴西人民的生活等方面知识。
地理教学设计
二、面积
三、地形
四、气候
五、亚马孙平原
七、亚马孙热带雨林
八、亚马孙河
九、资源和经济及中部,东临大西洋的临海国家。
师讲述:接下来我们来看巴西有多
大。
巴西在世界上的面积居第几
位?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
家,巴西国土面积851.5万平方千
米,差不多占南美洲大陆总面积的
一半。
师讲述: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上找到
巴西两大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
高原,巴西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
呢?
师讲述:我们来看一下巴西的气候
图,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
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有
小部分跟新舟一样的气候亚热带湿
润气候。
我们已经对巴西的地理概况有了初
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开始进行巴西
之旅。
第一站:亚马孙平原这里的
树木非常茂盛,不仅多森林,而且
动物也特别多,因此被称为什么?
师讲述:为什么这里的森林这么茂
密呢?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
林气候区。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热带
雨林给人类的贡献。
可是现在的热
带雨林已经受伤了,巴西政府,开
发商,当地居民等,他们是怎么破
坏的?那我们怎么来保护热带雨林
呢?
师问:世界四大长河是哪四大长
河?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
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最后师分析
总结答案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第二
站---圣保罗,同学们,壮观吗?这
么多高楼大厦还有很多洋房。
圣保
罗是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大的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看地图册回答
并归纳总结地形地
势特征
学生看图归纳巴西
的气候特征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
路在地图上找到亚
马孙平原,并看书
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讨论
以同桌为单位思考
讨论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答相应的问题。
知识掌握情况。
让学生学会学习方
法
新旧知识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调动学生好奇心,
激发学生兴趣。
让
学生动脑积极参与
探究。
引导学生找出问题
的答案
把学生带进这样的
意境中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的思维活
跃起来,并能得出
结论。
十、人口工业中心。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它的
工业区农业区。
并总结出巴西被称
为“咖啡王国”。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第三
站---里约热内卢,参观了足球场,
去了卞卡家,引出人种以及人口分
布
师述:现在我们去巴西之旅的最后
一站---巴西利亚,让学生讨论为什
么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
利亚。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课堂气氛浓重,增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小结谈论本次巴西之旅的收获作业课后练习(课堂完成)。
板书设计
第六节巴西
位置
一、地理概况面积
地形
气候
亚马孙平原二、巴西之旅亚马孙河
经济
人口、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