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置入喉罩通气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喉罩通气全麻在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全麻在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与气管插管全麻比较方法选择50例脑血管介入栓塞手术,年龄在40—58岁,ASA分级在Ⅱ-Ⅳ,随机分为喉罩组(A)和气管插管组(B),每组25例,记录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插管后1-3分钟,股动脉插管时,动脉瘤栓塞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3分钟,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以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的早晚和拔管时,患者是否有呛咳、躁动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咽痛等。
结果①在插管和拔管时B组MAP、HR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
②B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高于A组③拔管期B组体动及呛咳的发生分别为5例和2例,明显高于A组;B组术后咽痛和恶心呕吐发生6例和3例,高于A组。
④两组患者均无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
结论喉罩刺激小,通气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较气管插管更适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关键词】喉罩全身麻醉脑血管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栓塞术要求麻醉诱导迅速平稳、术中维持镇痛、镇静充分、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呛咳、不影响颅内压和脑代谢率。
手术结束后清醒迅速而无躁动和药物残余作用。
喉罩是一种新型无创通气工具,具有刺激性小、通气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喉罩通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SAS级择期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40-58岁。
患者术前无意识障碍、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及肝肾功能异常。
排除咽喉痛、过度肥胖、有增加反流误吸及通气困难等危险因素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统计学差异。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8h,术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0.3mg。
双腔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2-12-26T10:38:53.1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李哲陆金彪刘景森[导读] 目的双腔喉罩置入与气管内插管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比较。
李哲陆金彪刘景森(鸡西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158100)【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70-02【摘要】目的双腔喉罩置入与气管内插管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比较。
方法选3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两组应用双腔喉罩置入组与气管内插管组。
Ⅰ组18例、Ⅱ18例组分别记录个时间段的情况,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5)和拔管前3min(T6)、及拔管即刻(T7)、拔管后3min(T8)、拔管后5min(T9)进行观察心率(HR)、收缩动脉压(SBP)、舒张动脉压(DBP)进行比较。
结果双腔喉罩置入组比气管内插管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减小,故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明显提高。
结论双腔喉罩置入组优于气管内插管组的麻醉,并且操作简单刺激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双腔喉罩气管插管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颅内动脉瘤易破裂且破裂后死亡率高,麻醉关键是力求诱导和苏醒平稳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双腔喉罩置入具有操作简单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的优点。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性16例,女性19例ASA分级Ⅱ-Ⅲ。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8例为双腔喉罩置入组,Ⅱ组18例为气管插管组。
年龄36-64岁,体重46-78kg,22例合并高血压,12例心电图异常,5例合并糖尿病。
病变部位为基底动脉瘤,前、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瘤。
术中均采用正压通气静脉复合全麻。
一次性双管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38-01【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双管喉罩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采用一次性双管喉罩全身麻醉行介入治疗,观察麻醉前、麻醉诱导期、喉罩置入期、喉罩拔出期的map、hr,麻醉并发症。
结果使用一次性双管喉罩用于动脉瘤介入治疗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小,并发症少。
结论一次性双管喉罩可安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
【关键词】一次性双管喉罩通气: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可行性;安全性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栓塞材料的更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脑血管造影及动脉瘤栓塞术,已成为目前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特殊的手术方式带来了特殊的麻醉要求。
现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6o例脑血管造影及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o例患者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35~65岁,平均(47.18± 12.78)岁;体重43~75 kg,平均(61.16±15.08)kg。
术前合并高血压病5例,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
手术历时1~ 3 h,平均(1.3±0.55) h。
1.2 麻醉方法:(1)喉罩的选择:一次性双管型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 supreme,lma supreme)产地:新加坡,注册号:国食约监械(进)字2008第三产业662241号。
按患者体重选择:3o~49 kg选3号:5o~ 69 选4号;7o~90 kg选5号。
(2)人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spoz)、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3)麻醉诱导和一次性双管型喉罩置入期:诱导用药为:静脉注入阿托品0.3 mg、舒芬太尼0.2~0.4 t~g/kg、咪唑安定o.025~0.050 mg/kg、丙泊酚1.0~1.5 mg/kg,待病人入睡后静脉注入罗库溴铵0.6 mg/kg,完全肌松后,右手执笔式,沿硬腭向下向后插入抽瘪空气并充分润滑的一次性双管喉罩至下咽部,直至遇到阻力,提示套囊尖端己达上段食管,给套囊适量充气后与麻醉机连接,手/机控通气并评估调整喉罩位置,通气满意后固定,经食管引流管顺利插入相应规格的胃管。
喉罩通气在高龄病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高龄病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应用。
方法:采用静脉快诱导喉罩通气、静吸复合全麻。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5年10月30例7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麻醉方案。
结果: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术中动脉瘤破裂,麻醉恢复期未发生呛咳、寒战等并发症,术后即时清醒。
结论:喉罩通气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高龄病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喉罩通气;弹簧圈栓塞术;老年人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其有不用开颅、创伤小、入路简单等特点,目前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喉罩是一种新型无创通气模式,具有操作简单、对咽喉部刺激小、通气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等特点,因而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以及年老体弱者。
本研究拟将喉罩通气应用于高龄病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观察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择期在全麻下喉罩通气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ASA分级Ⅱ级13例,Ⅲ级17例;女12例,男18例;年龄 70~83 岁,80岁以上6例;体重38~74kg。
无术前昏迷病人,严重心肺疾患和肝肾功能障碍者除外。
1.2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入介入室后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ABP),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1~2μg/kg、维库溴铵0.07~0.15mg/kg、利多卡因1~1.5mg/kg依次静脉注射;给氧去氮后插入喉罩并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频率10~12次/min,吸呼比为1:2。
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100~150μg/kg•min-1、瑞芬太尼 0.06~0.15μg/kg•min-1直到术闭。
间断静注维库溴铵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直到术闭前10分钟,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术中平均动脉压下降大于基础值的30%,或平均动脉压低于70mmHg并持续1min时,静注去氧肾上腺素100~200ug;平均动脉压高于20%基础值时静脉泵入硝酸甘油0.5~1μg/kg•min-1;心率低于50次/min时,静注阿托品0.2~0.5mg。
Proseal喉罩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观察
蒋晓龙;杨军;段德才
【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35)4
【摘要】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1],对麻醉要求较高。
我院自2010-02-2012-12共对23例此类患者实施了Proseal喉罩通气麻醉,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行栓塞术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ASAⅠ-Ⅱ级,年龄
(57.3±8.6)岁,随机分为喉罩组(Ⅰ组)和气管插管组(Ⅱ组),每组23例。
【总页数】2页(P369-370)
【作者】蒋晓龙;杨军;段德才
【作者单位】解放军25医院麻醉科,甘肃酒泉735000;解放军25医院麻醉科,甘肃酒泉735000;解放军25医院麻醉科,甘肃酒泉7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徒手翻转法用于ProSeal喉罩置入的临床观察 [J], 赵国胜;张春雷;刘野
2.ProSeal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 [J], 王松;李娟;康芳;汪树东;唐朝亮;唐菲;侯涛
3.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时Proseal喉罩用于老年病人腹腔镜手术临床观察[J], 王绍林;刘小彬
4.ProSeal喉罩用于危重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观察 [J], 李桂成;李云峰;王盛标;朱惠民;唐湘红
5.Proseal喉罩全麻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临床观察 [J], 陈绍语;冯宇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美托咪定复合双管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应用目的评价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双管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实验组诱导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镇静治疗,之后微量泵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20 min,麻醉诱导后插入双管喉罩;对照组诱导麻醉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管喉罩。
比较两组泵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0)、诱导前(T1)、置入喉罩前(T2)、置入喉罩后1 min(T3)、股动脉插管时(T4)、动脉瘤栓塞时(T5)、术毕时(T6)、拔出喉罩前(T7)、拔出喉罩后1 min(T8)的血压、心率;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喉罩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喉罩拔除时患者的不良情况以及每例瑞芬太尼用药总量以及术中分别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次数。
结果与T0时相比,实验组T3时,对照组T3、T5和T8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T1、T2、T4、T6和T7时,对照组T2、T4、T6和T7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
实验组T1~T8时的HR、SBP 和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不良情况、瑞芬太尼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双管喉罩,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短,值得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60 patients underwent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Dexmedetomidine 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 an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until 20 minutes before the operation finished;the 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was given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same amount of normal saline,the 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was given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The heart rate (HR)and blood pressures (SBP and DBP)before injection (T0),before intubation (T1),before intubation (T2),1 min after intubation (T3),the moment of puncture (T4),the moment of embolization (T5),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T6),before extubation (T7),1 min after extubation (T8)were evaluated.The recovery time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the time of pulling out the laryngeal mask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the directional force after stopping drug were recorded.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mask airway,the amount of Remifentanil used in each case and the types and times of vasoactive drugs were recorded.Results The level of HR,SBP and DBP in the study group at T3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T3,T5,T8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0 (P<0.05).The HR,SBP and DBP in the study group at T1,T2,T4,T6 and T7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T2,T4,T6 and T7 was lower than that at T0 (P<0.05).The HR,SBP and DBP in the study group at T1 to T8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recovery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uring the operation,the dosage of Remifentanil,and vasoactive drugs us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 the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patient′s hemodynamics is stable,the recovery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is short,it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Intracranial aneurysm;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Dexmedetomidine;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畸形,一旦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则可引起严重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具有极高的死亡率(首次出血为35%,再次出血>60%)[1]。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置入喉罩通气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扦管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方法40例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位喉罩组组气管插管组,监测并记录在麻醉前基础值(t0),扦管(置喉罩)前(t1),插管后即刻(t2),3`(t3),5`(t4)和拔管后即刻(t6)各时点的bp、hr、sp02值及对照组各相应时点的值。
结果与喉罩置入组相比,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拔管即刻bp,hr较明显升高和加快(p<005),气管插管组插管后bp,hr 也明显增高,增快(p<005)。
结论喉罩置入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对心血管反应较气管插管影响轻微,可维持整个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喉罩通气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9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02-01
喉罩作为全麻中一种声门上的通气装置,置入简单快捷,无需经过声门及气管,可减轻气管扦管和拔管期时咽喉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系统的波动,达到循环稳定的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喉罩通气在颅内血管外科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对象选自20091——201212我院神经外科开颅内血管瘤介入的手术患者40例,无插管及喉罩置入禁忌症,术前无意识障碍。
asa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20例,气管插管组p组20
例,病变包括基底动脉瘤,前后交通支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瘤,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
12麻醉方法病人术前均禁食8-10小时,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检测br、hr、ecg及spo2,常规输注氯化钠,静注戊乙奎醚002mg/kg,15分钟后进行麻醉诱导:咮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2mg/kg,舒芬太尼02-04g/kg,阿曲库铵1mg/kg,待两组病人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l组即可盲探置入喉罩,至咽底有阻力感为止,气囊注空气20-30ml,经呏诊确定喉罩位置正确,通气满意无漏气盲后再接呼吸机回路。
p组经喉镜插入气管导管,胸廓起伏明显,听诊双肺呼吸盲清后接呼吸机回路,术中维持均持续微量泵维持静注丙泊酚6mg/kg/h,瑞芬太尼01ug/kg/min,大约间隔40-60分钟给予肌松剂,根据血压、心率变化调整用药量,若sbp<80mmhg,则静推麻黄碱5-10mg,若心率<45次/分,则静推阿托品05mg,血压高于术前20-30mhg,则给予乌拉地尔01-015mg/kg,手术结束仃止输注麻醉散。
13观察指标分别记录入室后基础值(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前即刻(t2),喉罩置入后即刻,喉罩置入后3`(t3),喉罩置入后5`(t4),喉罩拔除前(t5),喉罩拔除后即刻(t6)的各时点的bp、hr、spo2并同时记录对照组各时点的参数,并记录拔管时病人是否躁动、呛咳、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21血流动力学变化喉罩组(l组)bp、hr在诱导前后、拔前后组
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气管插管管组(p组)bp、hr诱导前后、拔管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气管扦管组bp、hr在t2t3t5t6较麻醉前显著增高p<005,气管扦管组较喉罩组bp、hr在t2t3t5t6时增高显著p<005。
22拔管后苏醒及恢复喉罩组病人均能耐受喉罩,无躁动、呛咳、体动、呕吐及误吸,气管插管组拔管时体动、躁动、呕吐及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喉罩组(l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bp、hr波动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诱发因素,麻醉诱导力求平稳,尽量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血压的大幅波动。
血压升高,动脉瘤壁内外的透壁压增高,可诱发动脉瘤破裂,若动脉瘤再出血,则存活率极低。
因此麻醉的首要问题是防止麻醉诱导及围术期脑动脉瘤的破裂,应避免在气管插管时引起血压骤升骤降、呛咳、屏气等[1]。
在本研究中,喉罩置入与拔出前后,bp、hr波动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同时喉罩组在拔出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显著,以往全麻术中气管扦管是呼吸管理的可靠手段,但插管及拔管期刺激较大,常引起显著的心血管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2],因此需要较深的麻醉维持,拔管时常因导管刺激导致循环波动,喉罩自1993年在美国进入临床,由于操作简单,可迅速建立临时人工气道,能有效地提供通气,同时患者对喉罩耐受性好,能控制呼吸,自主呼吸时也能获得满意的通气,不影响气管纤毛运动,利于排痰,术后咳嗽,肺不张、肺炎并发症少,同时保证全麻血流动力
学更加平稳,避免了气管扦管引起的一过性心血管反应,应用喉罩组心血管反应明显减轻,拔管时基本不需要吸痰,从而使整个围术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有研究表明,喉罩在麻醉诱导插管期和清醒拔管期与气管拔管比较,减少了心钠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显著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较气管插管比较[3-4]。
综上所述,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喉罩可以更安全、有效地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确保围术期平稳渡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34
[2]王安树,郭昌秀,胡维书,等小剂量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曲马多抑制全麻术后气管拔管的应激反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1):51-52
[3]bhattacharaya d,ghosh s,chaudhuri t,et alpressor responses following insertion of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 patients with controlled hypertension:comparison with tracheal intubatuon[j]j indian med assoc,2008,106(12):787-788,790-810
[4]夏瑞,朱志兵,毛庆军,等proseal 喉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心钠素和皮质醇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
1482-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