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交开放性作业历史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24
初中历史开放性作业之——历史手抄报答:一、作业布置:(一)活动目标: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和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更为了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提高学生历史人文素养,我准备开展一次题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历史手抄报比赛。
(二)活动方式:利用课余时间以组为单位创办历史手抄报,进行班级之间交流,展示学生的劳动和成果。
(三)活动准备:查找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相关的文本知识、各类音像资料、历史图册等、相关历史网站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四)活动要求:1、内容: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相关的历史都可以。
2、形式和规格:手抄小报,一张四开硬纸,语言文字要简洁、生动,可图文并茂,精心配置有效的辅助文字叙述的历史图片、图表、地图等。
3、时间:*年*月*日之前完成。
(五)制作指导:1、内容上的辅导:指导学生查找哪些内容比较适宜;去哪里找资料;去哪里买纸;用什么颜色的纸好等等。
2、技术上的辅导: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哪些题材作内容;如何通过各种信息资源(报纸、杂志、书籍、网络)找到你所需要的材料;怎么样经过自己的判断分析,如何应用现代工具,取舍剪裁,图文编辑,分布合理……二、作业评说:1、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的理念的要求,采用手抄报这样的开放式作业,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突破了传统的机械重复训练模式,力求融入历史、再现历史、注重了对学生的实践体验以及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爱上这种作业形式爱上这门课。
2、通过办历史手抄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所学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的感知,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代中国人民为救国救民的艰辛斗争,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社会劳动的乐趣,认识劳动是最光荣的,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
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
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
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
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了解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的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中国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目录一、06年中考补充考点 (1)二、06年中考补充问答题 (3)三、2006年周年纪念历史事件 (4)四、中外历史重要标志 (5)五、中外历史重要转折点 (5)六、06年中考补充考点练习题 (6)七、06年开放题参考资料 (12)专题一中日关系 (12)专题二台湾问题 (14)专题三维护国家的统一 (14)专题四党的光辉历程 (15)专题五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情况 (16)专题六近现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 (17)专题七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7)专题八党的历次重大会议 (18)专题九重大改革 (19)专题十科学技术 (19)专题十一 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 (20)专题十二民族融合 (22)专题十三世界时局 (22)专题十四教育 (23)专题十五长征 (24)专题十六国共合作 (24)专题十七社会主义探索 (24)八、开放题型练习 (25)九、练习题答案 (32)06年中考补充考点1、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①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1690年,准噶尔部在沙俄支持下发动叛乱,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大败叛军。
18世纪中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重新统一新疆。
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巩固了西北边疆。
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决定喇嘛活佛转世的人选。
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③设置将军、参赞:在伊梨、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④通过会盟、联姻、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与边疆各族的联系。
历史-资料-打印版◆作业1、阅读下列材料: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的某些原则。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它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摘自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它们统称为什么?(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2、(学科间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
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周恩来认为亚非国家有哪些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应用题)“万隆精神”的含义是什么?它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史新中国外交发展史是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外交事务的发展历程。
从建国初期的封闭与孤立,到改革开放后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与转型,不断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初期的新中国外交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国际地位低下,外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此时,中国采取了封闭与孤立的外交策略,积极推行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原则,与西方国家保持距离。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的爆发,中国外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交方针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逐渐走向多边化和多样化。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及全球性的合作机制,如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全球的热门话题,为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南南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与利益。
新中国外交发展史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
中国外交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外交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中国外交赢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在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外交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
24 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业达标]1.“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55年答案 A解析从材料信息“联合国”“击败了美国”可以判断这一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故选A项。
2.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A.①②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①正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中苏关系破裂,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②④正确;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故③正确。
故D项符合题意。
3.1970年1月的某天,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眼很疑惑,基辛格听后笑着回答:“大使先生,难道你不认为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么?”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此改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B.中国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D.两大阵营间的矛盾相对缓和答案 C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因而调整对外战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故选C项;1971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A项错误;B项与题干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4.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有( )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 D解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建交历程1000字新中国以来,中国的建交国由成立初期的18个增加到现在的178个,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
回眸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总共经历了三次建交高潮。
开国大典的第二天,苏联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便发到了中南海,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中央政府决定,凡是承认新中国,并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无需谈判即可建交。
紧随苏联之后,社会主义阵营呈现出承认新中国的高潮。
截至1950年11月,已有6个亚洲国家和12个欧洲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掀起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在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与中国建交的“主力军”。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赢得独立后走上了中立的道路。
相同的经历和愿望让中国与亚非拉国家互相支持,大力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团结合作,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70年代后,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富有远见的重大决策,为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
随着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掀起第三次建交高潮:非洲26国、拉丁美洲13国、欧洲10国、东南亚5国……到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遍及五大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加鲜明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特别是从90年代起,周边国家中,中国先后同印度尼西亚复交,同新加坡、文莱和韩国建交,与越南、蒙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此外,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和东中欧国家的关系,同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
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正式建交。
21世纪以来,中国又先后与东帝汶、多米尼克、黑山、哥斯达黎加、纽埃、马拉维等国建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加鲜明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一张老照片,是幼时的妈妈、小姨和朋友们在老化肥厂宿舍区拍摄的。
那时的照片以黑白为从照片中人物的衣着服饰和房屋建筑来看
时人们的衣着很朴素,房屋以砖砌平房为主
水平不高。
对比今天各式鲜艳的服饰和高耸的大楼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是上交作业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一张老照片大多数同学都能从照片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对比今天的发展与变化,最后得出相差无几的结论一张老照片既是记忆的见证也是社会的缩影照片里留下了很多时代的印记,收摄了旧时光的某,不仅在情感上让过去与现在产生共鸣
是时代变迁的一个侧影。
可如果仅仅站在今天的时空从表面去俯瞰一张照片,其不过是一个凝固的瞬我们从中可得到的信息就显得尤为单薄
我给这则作业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巨变,
凝固的瞬间,它是不断向前奔跑前行的。
何不深入挖掘照片背后的线索和信息呢比如那时的化肥厂今天还在吗,后来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照片上的人们现在在哪里,又伴随着时代的印记经历了怎样。
历史-资料-打印版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作业
1、(2007河南)《乔的笑》这张照片所呈现的新中国外交成就是( B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2.(2010 湖北)尼克松在回忆1972年访华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的标志是签署了(B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建交公报》
D.《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
3、(2010河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英国等。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2)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是什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中国建国时期的外交成就中国建国时期是指1949年至1978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将论述中国建国时期的外交成就,以展现中国在这一时期对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和积极贡献。
一、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在中国建国初期,中国积极发展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以及其他亚非拉国家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互利合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苏关系。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共同推进了共产主义事业。
通过对苏联的学习和借鉴,中国得以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参与亚非国际事务中国建国时期,积极参与了亚非国际事务,并发挥着引领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倡导民族解放和亚非合作的国家之一,积极支持亚非国家的独立、解放斗争。
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家间的平等交往和互利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还积极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医疗援助等领域,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台湾回归和恢复对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建国时期,通过坚定的外交努力,成功实现了台湾回归的历史性突破。
1950年代初,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军事行动,解放了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并逐渐完全掌控了台湾海峡。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统一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恢复正统地位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恢复了对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对世界政治格局的积极改变。
四、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建国时期,尽管与美国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中美两国之间仍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交流与合作。
中美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高层访问和政治对话,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沟通与理解。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开启了两国正式建交的进程,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