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组织与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三章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结构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结构是指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存储大量的空间数据,并通过数据结构的设计来支持对空间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结构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空间数据模型、空间索引和空间数据存储。
空间数据模型是描述和表示空间数据的方法和规范。
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有欧几里得空间模型、栅格空间模型和矢量空间模型等。
欧几里得空间模型是最简单和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它主要通过坐标系和几何对象来描述和表示空间数据。
栅格空间模型是将空间分为固定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个单元可以表示一个值或几何对象。
矢量空间模型是通过点、线、面等几何对象来表示空间数据。
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空间数据模型对于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处理效率非常重要。
空间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对空间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常用的空间索引方法有R树、四叉树和网格索引等。
R树是一种平衡树结构,可以将空间数据划分为不重叠的矩形区域,并将每个矩形区域关联一个叶子节点。
四叉树是一种二叉树结构,将空间数据划分为大小相等的四个象限,并将每个象限关联一个子节点。
网格索引是将空间数据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个单元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对象。
空间索引可以将相邻的空间数据对象组织在一起,从而加快空间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空间数据存储是指将大量的空间数据有效地存储在物理介质上。
常用的空间数据存储方法有关系型数据库、文件系统和专用数据库等。
关系型数据库是最常用的存储空间数据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表和索引来组织和管理多个空间数据对象。
文件系统是一种将空间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的方法,它可以通过目录和文件名来组织和管理空间数据。
专用数据库是一种专门用于存储和处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提供了高效的空间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结构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和地图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间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
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用来组织和管理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存储的数据的一种数据结构。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概念:
1. 空间分配:空间分配是指将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存储单元,并对这些存储单元进行分配和管理。
常用的空间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式分配和索引分配等。
2. 空间管理:空间管理是指对分配的存储空间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以实现高效的存储空间利用。
常见的空间管理技术包括碎片整理、空闲空间管理和存储分配算法等。
3. 空间碎片:空间碎片是指存储空间中未被使用的小块存储空间。
空间碎片的存在会降低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和效率,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空间分配和管理方法来减少碎片。
4. 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指对数据在存储空间中的存储和访问进行管理和操作。
常用的存储管理技术有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缓存管理和页面置换算法等。
5.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一种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的空间数据结构。
它可以提供文件的存储、检索、保护和共享等功能。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NTFS、EXT4等。
总之,空间数据结构是一种对存储空间进行组织、管理和操作的数据结构,它涉及到空间分配、空间管理、存储管理和文件
系统等概念。
这些概念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和数据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概述1. 引言空间数据指的是地理位置信息与属性信息结合的数据。
在现代化社会中,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对于各种领域的决策和规划至关重要。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空间数据,以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应用。
2. 空间数据组织在进行空间数据组织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空间数据的特征。
空间数据通常由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组成。
几何数据描述了地理实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而属性数据描述了与地理实体相关的数量、品质和状态等信息。
2.1 点、线和面几何数据的基本形式包括点、线和面。
点表示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线表示连接两个或多个点的路径,面表示一个封闭的区域。
通过将这些基本形式组合,可以描述复杂的地理现象。
2.2 地理参照系地理参照系是空间数据组织的基础。
它定义了空间数据的坐标系统和地理投影方式,以确保不同数据源之间的一致性和对齐性。
2.3 空间索引为了提高空间数据的查询效率,通常需要使用空间索引来组织和管理数据。
空间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能够快速定位空间数据的位置。
常用的空间索引包括网格索引、四叉树和R树等。
3. 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的过程。
在空间数据管理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3.1 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存储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文件系统或分布式存储等方式。
关系型数据库通常使用空间扩展模块来支持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文件系统可以直接存储空间数据的文件,而分布式存储则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计算节点上,以提高数据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3.2 数据查询空间数据查询是通过查询语言(如SQL)来获取满足特定条件的空间数据。
查询语言通常包括空间操作符(如相交、包含等)和空间函数(如计算距离、面积等)来处理空间数据。
3.3 数据更新和删除空间数据的更新和删除需要考虑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结构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空间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导航应用到城市规划,从地质勘探到环境保护,空间数据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而要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空间数据,就需要深入理解其组织与结构。
空间数据,简单来说,是指具有空间位置特征或属性的数据。
它可以是地理坐标、地图上的点、线、面,也可以是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其他信息,如温度、湿度、人口密度等。
那么,空间数据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呢?常见的组织方式有栅格数据结构和矢量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将空间区域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值来表示相应的属性。
比如说,在一张卫星图像中,每个像素就是一个栅格单元,其颜色值代表了该位置的地物特征。
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点是处理简单、运算速度快,适用于对空间数据进行全局分析和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处理。
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数据冗余度大,因为每个单元都要存储一个值,即使相邻单元的值可能相同;而且栅格数据的精度相对较低,难以精确表示复杂的地理实体边界。
与栅格数据结构不同,矢量数据结构通过点、线、面等几何对象来表示地理实体。
例如,一条河流可以用一条线来表示,一个湖泊可以用一个面来表示。
矢量数据结构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地理实体的形状和位置,数据冗余度小,占用存储空间相对较少。
但矢量数据结构的处理算法相对复杂,在进行某些空间分析操作时可能不如栅格数据结构高效。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栅格数据结构还是矢量数据结构,往往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数据特点。
如果需要对大面积的空间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且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栅格数据结构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需要精确表示地理实体形状和边界的情况,矢量数据结构则更为合适。
除了这两种基本的数据结构,还有一些混合的数据结构,它们结合了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的优点,以满足更复杂的应用需求。
空间数据的组织还涉及到数据的分层。
就像我们整理书架时会把不同类型的书放在不同的层架上一样,空间数据也可以根据其主题、属性或用途进行分层。
随着全球逐步开展的一系列航天探索活动,空间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复杂任务的飞行要求,从对地观测卫星到数据中继卫星,从无人航天器到载人飞船和载人空间站,以及无人火星探测器等深空飞行器,其所处物理环境更复杂,功能要求更高,对航天任务的数据获取、处理、传输、交换、存储和安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空间数据系统概念应运而生。
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于1982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空局(ESA)牵头发起成立,是一个制定空间数据系统标准的多国论坛,其目标是加强各航天机构及商业伙伴间的互操作性和交互支持,同时降低风险、开发时间和项目成本。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理解CCSDS标准的可用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配置和部署这些特性地以创建可互操作的空间数据系统,2008年,CCSDS发布了空间数据系统参考架构(RASDS),旨在提供一种描述数据系统架构和高层设计的标准化方法。
该架构有助于理解这些标准如何在实际空间数据系统中协调一致地工作,并且明确当前的和计划中的标准化工作中重叠或空缺的部分。
▲sPECIAL SUBJECT专题扌艮道9空间数据系统及其标准化工作《 一空间数据系统概念空间数据系统是从传统的、分立的遥测系统、遥 控系统、测轨定位系统以及载荷数据传输系统等进行 综合、逐步演变扩展而形成的。
空间数据系统可以简单的描述成在各种航天任务中,由航天器、地面站和 任务控制中心等组成的用于完成数据生成、传输、存储、处理的系统。
它是航天器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 航天任务中,起着测量、控制、管理航天器,获取和传送探测成果的重要作用。
对于空间数据系统的概念,_般有两种认识:_ 是“空间数据的系统”,强调的是为空间数据服务,即为航天器的数据(平台和载荷数据)做采集、处理、 传输和应用的系统,它可以包含天基系统和地基系统, 如航天器遥测遥控和数传系统、地面测控网和应用系统等;二是“空间的数据系统”,强调的是位于空间, 即包含空间链路、适应在空间环境中运行的数据系统,它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航天器数据,还包括进入空间网 络的各类地面数据,如视频/音频数字卫星转播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是地面数据系统向宇宙空间的 扩展和延伸。
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
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贮、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它是对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3、3S 技术:(GIS、RS、GPS)技术的综合或一体化形成的集成系统。
在这种集成系统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的空间数据进行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综合处理、动态存储、集成管理、分析加工,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
4、DTM/DEMDTM为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5、Network 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连通的点和线组成,用来描述地理要素(资源)的流动情况。
如连接各个城市的高速公路、连接各家各户的排给水网络等。
网络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6、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针对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以内的缓冲区多边形的空间分析功能。
7、拓扑关系是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
8、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TIN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9、虚拟现实VR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方法,生成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可以给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第五章空间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即指数据组织的形式,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在系统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GIS数据结构也可称为图形数据格式),它是指适合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地理图形的逻辑结构。
GIS中,空间数据一般有着较为复杂的数据结构,目前,主要有两种数据模型表示空间数据,即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4.1 栅格数据结构4.1.1概述栅格数据是计算机和其它信息输入输出设备广泛使用的一种数据模型,如电视机、显示器、打印机等的空间寻址。
甚至专门用于矢量图形的输入输出设备,如数字化仪、矢量绘图仪及扫描仪等,其内部结构实质上是栅格的。
遥感数据也是采用特殊扫描平台获得的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就是用数字表示的像元阵列,其中,栅格的行和列规定了实体所在的坐标空间,而数字矩阵本身则描述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编码。
栅格数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存在着最小的、不能再分的栅格单元,在形式上常表现为整齐的数字矩阵,因而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特别是存储和显示。
4.1.2编码方案以图4-1为例,介绍几种编码方法的编码思路、方案和特点。
图4-1 栅格数据结构1. 游程长度编码地理数据往往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相邻象元的值往往是相同的。
游程长度编码的基本思想是:按行扫描,将相邻等值的象元合并,并记录代码的重复个数。
游程长度编码的数据结构: 行号,属性,重复次数。
图4-1的游程长度编码为:1,A,4,R,1,A,6…对于游程长度编码,区域越大,数据的相关性越强,则压缩越大。
其特点是,压缩效率较高,叠加、合并等运算简单,编码和解码运算快。
2. 块式编码块式编码是将游程扩大到二维情况,把多边形范围划分成若干具有同一属性的正方形,然后对各个正方形进行编码。
块式编码的基本思想:由初始位置(行列号)、半径和属性代码组成。
图4-1的块状编码为:(1,1,3,A),(1,5,1,R),(1,6,2,A),…块状编码对大而简单的多边形更为有效,对一些虽不较多的复杂多边形效果并不好。
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空间数据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和操作空间数据的理论模型。
空间数据是指与地理、地质、天文等相关的二维或三维地理空间信息。
在空间数据模型中,空间对象被抽象为点、线、面或其他形状,并与属性数据(如颜色、高度等)相关联。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数据,并为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提供基础。
向量是由有序的点,线和多边形组成的,向量数据模型是基于几何对象的。
在向量数据模型中,地理空间被划分为离散的几何对象,每个对象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和属性。
常见的向量数据模型有对象集模型和拓扑模型。
对象集模型将空间数据表示为一个个独立的对象,而拓扑模型则通过描述空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来表示空间数据。
栅格数据模型把地理空间划分为均匀的栅格单元,每个栅格单元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和属性。
栅格数据模型适用于以栅格为基本单位的空间数据,例如遥感影像。
栅格数据模型可以将连续的空间数据离散化,便于计算机处理和存储。
除了向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还有其他的空间数据模型,如网格数据模型和层次化数据模型。
网格数据模型通过将地理空间划分为不规则的网格来表示空间数据。
网格数据模型适用于网格化的空间数据,如地球表面的地理栅格。
层次化数据模型是基于分层结构的数据模型,将地理空间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细节级别。
层次化数据模型可以在不同的细节级别上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空间数据模型通常与数据库系统结合使用。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可以支持空间数据模型,并提供空间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功能。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也是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它结合了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
总之,空间数据模型是描述和操作空间数据的理论模型,包括向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网格数据模型和层次化数据模型等。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数据,并为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