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距与焦距关系表格全新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3
物距与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物距:u
像距:v
焦距:f
关系:1/u+1/v=1/f
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 + 1/v = 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
当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况;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在物理学中,物距就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距的物理符号是u,单位为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对于透镜而言,通过光心且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即是物方主平面也是像方主平面重合。
物距与像距存在共轭关系,物距越远,像距越近;相反,物距越近,像距越远。
在进行光学计算时,严格地讲,物距应为被摄体平面与镜头前主面间的距离。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物距相距焦距的关系》嘿,咱今天来唠唠物距、相距和焦距这三个家伙的关系。
这听上去好像有点复杂,其实也不难理解啦。
咱先说说焦距哈。
这焦距呢,就像是一个镜头的小脾气。
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焦距,它决定了这个镜头能看到多远或者多近的东西。
比如说,长焦镜头的焦距就比较长,能把远处的东西拉得很近,就像你在看远处的小鸟,用长焦镜头一拍,哇,感觉小鸟就在你眼前似的。
短焦镜头呢,焦距就短啦,能看到很宽的画面,就像你站在一个广场上,用短焦镜头一拍,整个广场都能装进去。
那物距又是啥呢?物距就是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呗。
比如说你拿着相机拍一朵花,这朵花到相机镜头的距离就是物距。
如果花离镜头很近,那物距就短;如果花离镜头很远,那物距就长。
相距呢,就是像成之后,像到镜头的距离。
比如说你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那个像到相机镜头的距离就是相距。
这三个家伙的关系可有意思啦。
一般来说呢,如果物距变了,相距和焦距也会跟着变。
比如说,你把相机对着一朵花,慢慢地靠近这朵花,物距就变短了。
这时候呢,你会发现照片上的花变得更大了,这就是因为相距也跟着变了。
而焦距呢,虽然它本身不会变,但是它会影响物距和相距的变化。
如果物距很短很短,快靠近镜头了,这时候相距就会变得很长很长。
就像你把一个东西贴在镜头上,那照片上的像就会变得很模糊,因为相距太大了。
反过来,如果物距很长很长,那相距就会变得很短很短。
就像你拍远处的山,山离镜头很远,照片上的山就会很小,这就是因为相距很短。
总之啊,物距、相距和焦距这三个家伙的关系就像一场小游戏。
你拿着相机拍照的时候,它们就会一起玩这个游戏。
你可以通过调整物距来改变相距和焦距,拍出不同效果的照片。
这可好玩啦,你可以试试哦。
嘿嘿。
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光学变焦镜头不单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之南宫帮珍创作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
5就是实际焦距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方4-88mm 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的远。
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 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
4, f2, f2。
8, f4, f5。
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
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
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
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
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
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
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物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八年级物理关于焦距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焦距焦距是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物理量,它在光学领域及摄影、光电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简要介绍一下焦距的知识点。
一、焦距的定义焦距,指的是透镜或收敛的光线在一定条件下聚焦到物方(透镜前)或像方(透镜后)的距离。
物方焦距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的位置与透镜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像方焦距则是指物距为无穷远时透镜像方聚焦的位置与透镜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物方焦距f可以通过透镜的几何形状及光线折射定律推导出来,公式如下:1/f = (n - 1) * (1/R1 - 1/R2)其中n为介质的折射率,R1、R2为透镜两个面的半径。
二、透镜类型对焦距的影响透镜的类型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它们对焦距的影响也不同。
凸透镜具有使光线向一点汇聚的能力,因此物方焦距一般为正值;凹透镜则使光线分散,物方焦距一般为负值。
三、焦距与成像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使用透镜进行成像。
对于物体,透镜将其像成倒立的,与物距成反比的像距;对于光源,透镜也将其像成小而明亮的,与物距成正比的像距。
具体来说,像方焦距与物方焦距有如下关系:1/f = 1/s + 1/s'其中s为物距,s'为像距。
我们可以根据物距和透镜的特性计算出物方焦距,从而确定不同成像情况下的像方焦距。
四、焦距的应用焦距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摄影师在调整相机焦距时,可以控制景深和背景模糊程度,从而营造不同的拍摄效果。
在光学仪器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根据透镜的参数计算出其焦距,以便将特定的光线导入到仪器中。
在眼科中,医生可以通过测量角膜的曲率来计算出患者的角膜曲率半径,从而进一步确定其需要的眼镜焦距。
综上所述,焦距是光学领域中的重要物理量,它通过透镜的形状、光线折射等原理得到定义,对成像和应用均有着广泛的影响。
焦距物距相距的关系咱们来唠唠焦距、物距和像距这三者的关系,这就像是一场神秘又有趣的视觉魔法秀呢。
焦距啊,就好比是相机或者眼睛里一个特别的小设定,这个小设定可不得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特别的门槛,这个门槛决定了东西在镜头里或者眼睛里成像的样子。
比如说,你有个放大镜,这个放大镜的焦距就是它能把东西看得最清楚、最大的那个距离。
如果东西离这个放大镜的距离不是这个焦距,那看到的像就不是最理想的啦。
那物距呢?物距就是物体到镜头或者眼睛的距离。
这就像是你和你要看的那个东西之间的小距离。
你看,当你拿相机拍照的时候,你离那个花近一点或者远一点,这个距离就是物距。
如果物距特别小,就像你把鼻子都快贴到蛋糕上看蛋糕,那蛋糕在你眼里或者相机里的样子可就和你站在远处看不一样喽。
像距呢,这就是成像之后,像到镜头的距离。
它就像是一个小跟班,紧紧跟着物距和焦距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说,你用投影仪的时候,投影仪的镜头有个焦距,你要投影的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那投影在墙上的画面到镜头的距离就是像距。
这三者之间就像是在跳一场很有默契的舞蹈。
要是焦距不变,物距变了,像距就像个听话的小娃娃,也跟着变。
就像你在电影院看电影,屏幕是固定的,投影仪的镜头焦距也是固定的,你要是把投影仪往前挪一点,也就是改变了物距,那屏幕上的像就会变得模糊,为啥呢?因为像距也跟着变了,可是屏幕没动啊,这就不协调了。
这就好比三个人手拉手跳舞,一个人突然跑快了或者跑慢了,另外两个人就得赶紧调整,不然这个舞就跳乱套了。
再比如说,咱们的眼睛也是这样。
眼睛的晶状体就像是个可以自动调节焦距的小镜头。
当你看远处的山的时候,物距很大,这时候眼睛的晶状体就会调整自己的焦距,像距也会跟着变得合适,这样你就能清楚地看到山的轮廓啦。
当你突然要看手里的小蚂蚁,物距变得很小,晶状体又赶紧调整焦距,像距也跟着变,这样小蚂蚁在你眼里也能看得清楚。
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眼睛里有个小魔法师,随时根据物距的变化来调整焦距和像距,让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小细节。
【物理知识点】焦距像距物距的关系
物距:u,像距:v,焦距:f,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1/v=1/f,即物距
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
面上。
焦距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
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简单的说焦距是焦点到面镜的顶点之间的距离.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
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当一束平行光以与凸透镜的主轴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被凸透镜汇聚成
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一个凸透镜的
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我们用的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就处在
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约等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镜做照相机的镜头时,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会正好落
在点上,或者说,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
具
体的距离与被照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物距)有关,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实际上总是
大于焦距)。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光像距物距表格提供表格式凸透镜成像规律,希望你喜欢.表一表二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跟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有记住的窍门u与f的关系 v与f的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u<f ***** 正立放大虚像(****部分为没有,不存在,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结论:(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不论实像,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越远。
(3)实像总是倒立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是正立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探究目的:弄清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器材:蜡烛、光具座和光屏.步骤: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物距大到双面程度成实像,小到什么时候成虚像,大概不同的凸透镜会有不同,要有一个参照距离才便于研究.不同的凸透镜,焦距的大小不同.我们就用焦距f作为参照距离.先把物体放在较远处,例如使物距u>2f,然后把物体移近些,使物距u=2f,再移动物体,使物距u在2f 和f之间,即2f>u>f,继续移动物体,使物距u=f,最后使物距u<f.观察看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表格.数据如下表)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倒正大小虚实u>2f f<v<f 倒小实相机u=2f v=2f 倒等实——f<u<2f v>2f 倒大实幻灯机u=f ——————————u<f ——正大虚放大镜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一倍焦距以内是虚象,一倍以外是实象,不包括一倍焦距)2、虚象同侧正,实象异侧倒(虚象在同一侧,是正立的象,实象在异侧,是倒立的)3、物小象变大,物大象变小(物距变小,象变大,物距变大,象变小)。
物理焦距物距像距关系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物理里特别有意思的焦距、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你看啊,这焦距就像是一个团队里的核心人物,它可是有着固定的地位和作用呢!而物距呢,就像是一个跑来跑去的调皮孩子,一会儿离得近,一会儿离得远。
那像距呀,就是根据这核心人物和调皮孩子的互动而产生的结果。
咱可以想象一下,你拿着个相机拍照,你调整相机和物体的距离,这就是物距在变化呀。
而相机里面的镜片呢,它的焦距是固定的。
当你改变物距的时候,你在相机屏幕上看到的那个像,它的大小、清晰度等等是不是也跟着变啦?这就是像距在跟着物距和焦距玩游戏呢!比如说,你把物体放得很近很近,那像距就得往后退得远远的,不然就看不清啦,对吧?这就好像你和朋友玩躲猫猫,你靠近他,他就得赶紧跑远才能不被你找到。
反过来,要是物体离得远了,像距就不用跑那么远啦。
哎呀,这多有意思呀!再想想我们的眼睛,不也是这样嘛!我们看近处的东西,眼睛就得调节,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这样才能看清。
看远处呢,晶状体就变薄啦,焦距变长。
这不就是焦距、物距和像距在我们身体里玩的小魔术嘛!而且啊,这三者的关系还特别微妙呢!有时候物距稍微变一变,像距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这就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就会引起很大的反应。
咱平时生活里也经常能碰到和这有关的事情呀。
你看那投影仪,不就是通过调整焦距和物距,让我们能在大屏幕上看到清晰的图像嘛。
还有望远镜,也是利用这个原理让我们能看清远处的东西。
所以说呀,这焦距、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可真是无处不在,而且超级重要呢!它们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组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奇妙的变化和乐趣。
总之呢,我们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它们,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呀!不是吗?。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序号物体位置(cm)物体高度(cm)成像位置(cm)成像高度(cm)成像性质1 202 10 4 实际,倒立,放大2 153 10 3 实际,倒立,不放大3 25 2 10 2 实际,倒立,缩小4 20 2 30 2 虚拟,正立,缩小5 30 3 40 3 虚拟,正立,不放大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数据表格。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成反比关系:当物体位置增大时,成像位置减小;当物体位置减小时,成像位置增大。
这表明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焦点位置与物体位置成反比关系。
2. 成像高度与物体高度成正比关系:当物体高度增大时,成像高度也增大;当物体高度减小时,成像高度减小。
这说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倍率与物体高度成正比关系。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和结论,可以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特点:1. 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内时,成像位置为实像,且都是倒立的;当物体与焦点重合时,成像位置为无穷远处。
2. 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外时,成像位置为虚像,且为正立的;当物体与焦点重合时,成像位置为无穷远处。
3. 凸透镜的成像倍率与物体和成像的高度成正比关系。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者不仅要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还需要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
通过多次实验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技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摄影和摄像设备中,焦距的调整和成像质量的改善都是基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原理。
学习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知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和结论,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结合该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和结论,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公式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是摄影技术的重要基础,在没有相机的情况下,人们根据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来调整拍摄距离,达到拍摄良好照片的目的。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是指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物距)与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像距)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物距增加时,像距也会增加,但是当物距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像距就不会增加了,这时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F = (d1 × d2)/(d1 + d2)
其中,F表示焦距,d1表示物距,d2表示像距。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是摄影中重要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摄影师根据不同的拍摄距离来调整焦距,从而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比如,如果摄影师想要拍摄物体的细节,他可以使用较短的物距,从而将焦距调整到较长的值,从而获得更大的放大效果。
另外,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计算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的拍摄距离,从而达到良好的拍摄效果。
总之,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是摄影技术中重要的基础,并且可以帮
助摄影师在拍摄时进行有效的焦距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光学变焦镜头不但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
5就是实际焦距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如4-88mm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的远。
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 f1。
4, f2, f2。
8, f4, f5。
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
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
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
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
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
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
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物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初中光像距物距表格之南宫帮珍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提供表格式凸透镜成像规律,希望你喜欢.
表一
表二
凸透镜成像的年夜小跟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 有记住的窍门
u与f的关系 v与f的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年夜小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 倒立等年夜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年夜实像u<f ***** 正立放年夜虚像(****部份为没有, 不存在, 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结论:(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年夜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不论实像, 虚像, 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年夜, 像离透镜也越远.(3)实像总是倒立的, 能出现。
初二物理焦距和物距的关系好嘞,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焦距和物距的那些事儿。
这个话题呢,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不难,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想要看看手上的小虫子。
你把放大镜往虫子那儿一靠,哇!虫子放大了,细节都能看见。
这就是光的魔力。
咱们先说说什么是焦距。
焦距就像是放大镜的“超能力”,它决定了你能放大多少。
一般来说,焦距越短,物体看起来就越大,越清晰。
想想吧,长焦镜头就像你在看电影,远远地欣赏那些动作,而短焦镜头则是近距离直面挑战。
焦距和物距就像一对好朋友,彼此相互影响。
你想清楚了物体离你有多远,就能预测焦距该设置成啥样。
再说说物距。
物距就是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你想象一下,一个人在跑步,越是离你近,你看到的细节越多;远了就模糊了,甚至连脸都看不清。
这就是物距的影响。
当物距改变时,焦距也得跟着调整,否则你就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
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就像打麻将。
你得先看好牌,决定出哪一张。
物距远了,焦距得变长,才行;物距近了,焦距就得缩短。
不然的话,最后只能是瞎打一通,那可就太尴尬了,哈哈。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咱们不妨来个比喻。
就像一杯水,水满了,杯子就要小一点,水少了,杯子就要大一点。
这个道理其实就是焦距和物距之间的默契。
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的朋友小明决定用他的相机拍几张照片。
他把相机调到最大光圈,开始拍摄,结果发现所有照片都是模糊的。
哈哈,小明那时候傻眼了。
他这时候才明白,原来他忘了调焦了!物体离他太远,焦距却没调整,结果就是,咻,瞬间变成了艺术作品。
虽然这也算是一次意外的创作,但拍照不就是要清晰吗?这就像人生,有时候你得懂得调整自己的视角,才能看清前方的路。
你要是问我,焦距和物距到底有啥用,那可真是多了去了!比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们常常需要计算物距和焦距来得出准确的结果。
在光学仪器上,调焦、调整物距都得得心应手,才能拍出好照片,甚至做出精确的实验数据。
没有焦距的配合,那可真是一场“光”的盛宴,但没有主角上台。
按上述步骤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透镜焦距f=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
u/cm
像的性质
实虚大小正倒
像距
v/cm
u>2f u=2f 2f>u>f u=f
u<f
归纳和总结
(1)u>f时成实像,u<f时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4)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用光屏承接到,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
承接到。
1.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D 巩固扩展
课堂小结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光的折射。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韦德比分。
初中光像距物距表格
提供表格式凸透镜成像规律,希望你喜欢.
表一
表二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跟物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有记住的窍门
u与f的关系 v与f的关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u<f ***** 正立放大虚像
(****部分为没有,不存在,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
结论:(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两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不论实像,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像离透镜也越远。
(3)实像总是倒立的,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是正立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探究目的:弄清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器材:蜡烛、光具座和光屏.
步骤: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物距大到双面程度成实像,小到什么时候成虚像,大概不同的凸透镜会有不同,要有一个参照距离才便于研究.
不同的凸透镜,焦距的大小不同.我们就用焦距f作为参照距离.先把物体放在较远处,例如使物距u>2f,然后把物体移近些,使物距u=2f,再移动物体,使物距u在2f 和f之间,即2f>u>f,继续移动物体,使物距u=f,最后使物距u<f.观察看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表格.数据如下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应用
倒正大小虚实
u>2f f<v<f 倒小实相机
u=2f v=2f 倒等实——
f<u<2f v>2f 倒大实幻灯机
u=f ——————————
u<f ——正大虚放大镜
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
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一倍焦距以内是虚象,一倍以外是实象,不包括一倍焦距)
2、虚象同侧正,实象异侧倒
(虚象在同一侧,是正立的象,实象在异侧,是倒立的)
3、物小象变大,物大象变小
(物距变小,象变大,物距变大,象变小)
1.生活如意,事业高升。
2.前程似锦,美梦成真。
3.年年今日,岁岁今朝。
4.百事大吉,万事顺利。
5.愿与同僚,共分此乐。
6.事业有成,幸福快乐。
7.生日快乐,幸福安康。
8.幸福快乐,与君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