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7
1.3.13岩土施工工程和隧道围岩分级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附录F,结合本场地各岩土层的状态、特征和性状等特点,将本线路段土、石工程分级分为I~个级别,如
I级松土:机械能全部直接铲挖满载;
II级普通土:机械须部分创松方能用铲挖满载,或可直接铲挖但不能满载;
III级硬土:机械须用普遍刨创松或部分爆破方能铲挖满载;
IV级软石:部分用橇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爆破方法开挖
V级次坚石:用爆破方法开挖;
VI级坚石:用爆破方法开挖。
隧道围岩分级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附录E,结合场地主要工程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等特性,对本场地各岩土层进行隧道围岩分级,划分如下: I级:围岩稳定,无坍塌,可能产生岩爆;
II级:暴露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局部小坍塌,侧壁稳定,层间结合差的平缓岩层顶板易塌落;
III级: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坍塌
IV级:拱部无支护时可能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V级:围岩易坍塌,側壁经常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或坍塌至地表;
VI级: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有水时土、砂常与水一起涌出,浅埋时易坍塌至地表。
此外,围岩级别为I、II、III遇有地下水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适当降低围岩分级。
最终的隧道围岩分级应根据围岩基本分级,受地下水、断裂、环境条件等影响的综合确定。
1.分级结果
岩土施工工程和隧道围岩建议值表表6.1。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一般规定 (2)第三章岩土的分类和分级 (3)第四章土的分类 (5)第五章特殊性岩土的分类 (8)第六章土的分级 (9)附表1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 - 11 - 附表2 岩体的裂隙发育程度分级 ........................................ - 12 - 附表3 岩体按结构类型分类 ................................................ - 13 - 附表4 砂土的野外鉴别 ........................................................ - 12 - 附表5 粉土的野外鉴别 ........................................................ - 13 - 附表6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 .................................................... - 13 - 附表7 有机土分类及野外鉴别 ............................................ - 14 - 附表8 碎石土密实度的野外鉴别 ........................................ - 14 - 附表9 粉土、砂土湿度的野外鉴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0 粘性土状态的野外鉴别 .......................................... - 15 -附表11 粉土、粘性土的野外目力鉴别………………………- 15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统一和规范岩土工程勘察的岩土定名,保证和提高分院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摘自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网协会副理事长周家汉的(《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岩体类别在编写原则中,关于岩土爆破工程的土壤及岩石分类仍按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的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执行。
在露天、地下、硐室、水下等石方爆破工程中,都有岩体分类问题。
在过去的爆破定额中,均采用前苏联的土壤及岩石分类表(普氏岩石强度系数)把土壤和岩石共划分为五级:Ⅰ-Ⅳ为土壤类;Ⅴ为松石(软石);Ⅵ-Ⅷ为次坚石;Ⅸ- X为普坚石;Ⅺ-ⅩⅥ为特坚石,每一级都有土壤岩石名称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在爆破工程的预算定额中过去均采用后四段,即松石、次坚石、普坚石和特坚石,而且已往已有较多的定额参考资料。
200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规定采用的就是上述《土壤及岩石分类表》,1988年《全国统一城镇控制爆破工程、硐宝大爆破工程预算定额》也是采用此分类表。
因此,编制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也决定采用该分类表。
该表已为国内建筑工程与爆破界所公认,不仅可以确定工程所在岩石的开挖方法、判断岩石爆破的难易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计算承包工程单价、编制招投标的依据。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岩石在分类分级进行过大量工作。
如东北工学院,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等。
东北大学进行了岩石可爆性与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分级方法。
其中岩石的可爆性分级是以能量平衡为准则,根据标准条件下爆破漏中体积、大块率、小块率、平均合格率试验数据以及岩石波阻抗,计算出岩石可爆性指数,提出分级表。
共分为:易爆、中等可爆、难爆、很难爆、极端难爆五个等级。
虽经过冶金部组织通过技术鉴定,但未成为全国公认的分级表,未能推广纳入爆破定额。
但可供研究参考。
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科学院地质所等)为了建立统一评价工程岩爆稳定性的分级标准,为岩土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经过多年研究并制定颁布了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是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将岩土工程勘察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按下列条件划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1)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者定为甲级;2)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外的勘察项目(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3)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者定为丙级。
例如对重要工程、地形地貌复杂和岩土很不均匀的地基为甲级勘察;对次要工程、地形地貌简单和岩土种类单一、均匀的为丙级勘察。
通过勘察等级划分,有利于对岩土工程勘察各个工作环节按等级区别对待.确定各个勘察阶段中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是如何进行分级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是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将岩土工程勘察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等级。
(l)工程重要性等级是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使用的后果,分为三级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2)场地等级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场地为复杂场地;二级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三级场地为简单场地。
所以岩土工程勘察按下列条件划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1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者定为甲级;2)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外的勘察项目(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3)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者定为丙级。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年月日目录1.工民建工程 (3)2.公路工程 (5)3.港口工程 (10)4.铁路工程 (13)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1 工民建工程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1.10、岩体按结构类型划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 公路工程2.1、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见本规范附录B。
2.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附录1.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等。
1.1 岩石的分类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的分类有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
地质分类主要根据岩石的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可用地质名称加风化程度表达,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
岩石按成因的类型,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工程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加以分类。
地质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工程分类是在岩石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1)根据岩石的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在向地表上升过程中,由于热量散失逐渐经过分异等作用冷凝而成岩浆岩。
岩浆岩的分类见表12-1-1。
表12-1-1 岩浆岩的分类━━━━━━━━━━━━━━━━━━━━━━━━━━━━选编:张志良续表12-1-1注: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1-4-4。
沉积岩是由岩石、矿物在内外力的作用下破碎成碎屑物质后,再经水流、风吹和冰川等的搬运、堆积在大陆低洼地带或海洋,再经胶结、压密等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见表12-1-2。
表12-1-2 沉积岩的分类注: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1-4-5。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经变质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分类见表12-1-3。
表12-1-3 变质岩的分类注:摘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1-4-6。
(2)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岩石的分类见表12-1-4。
表12-1-4 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注:摘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GB 50007-2002)表4.1.3。
(3) 根据岩体完整程度的分类见表12-1-5。
表12-1-5 岩体完整程度划分注:①完整性指数为岩体纵波波速与岩块纵波波速之比的平方;②摘自GB 50007-2002表4.1.4。
第1篇一、概述岩土施工工程分级规范是为了确保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根据岩土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将岩土施工工程分为不同等级,以指导施工企业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分级标准1. 工程规模分级根据工程规模,岩土施工工程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小型工程:工程规模较小,施工难度较低,主要适用于住宅、小型公共建筑、农村住宅等。
(2)中型工程:工程规模中等,施工难度一般,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小型公共建筑、大型住宅小区等。
(3)大型工程:工程规模较大,施工难度较高,主要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大型住宅小区、大型工业项目等。
2. 施工难度分级根据施工难度,岩土施工工程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简单施工:施工难度较低,主要适用于地基基础处理、土方工程、基坑支护等。
(2)一般施工:施工难度一般,主要适用于复杂地基基础处理、深基坑支护、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土方工程等。
(3)复杂施工:施工难度较高,主要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复杂地基基础处理、大型地下空间开发等。
3. 施工安全风险分级根据施工安全风险,岩土施工工程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低风险施工:施工安全风险较低,主要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土方工程、地基基础处理等。
(2)中风险施工:施工安全风险一般,主要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特殊地基基础处理等。
(3)高风险施工:施工安全风险较高,主要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大型地下空间开发等。
三、施工要求1. 小型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 中型工程:施工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3. 大型工程:施工企业应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总结岩土施工工程分级规范对于提高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难度和施工安全风险,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确保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