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启迪孩子智慧的动物故事_繁殖中付出的高昂代价
- 格式:docx
- 大小:14.65 KB
- 文档页数:1
1999年夏天,南非动物学家马克在南非北部山区发现了一只伤痕累累的国王猎豹,它的伴侣已经在战斗中丧生。
国王猎豹对伴侣很专情,往往因伴侣的死亡而殉情。
马克等人将这只国王猎豹带回了研究中心,取名为“阿加奇”。
可是,阿加奇一直精神委靡,不思饮食。
马克知道,阿加奇仍然未摆脱丧妻之痛。
研究中心决定为阿加奇另觅配偶。
工作人员在野外捕获了一只健美的雌性猎豹,起名“安娜”。
他们紧挨着阿加奇的笼子给安娜打造了一间“闺房”。
开始阿加奇并没有特别的反应,可是它很快便嗅到了从安娜那边传来的特殊气息。
不久,两只猎豹开始隔着栏杆耳鬓厮磨。
这一天,饲养员故意把半只山羊扔进阿加奇的笼子,却没给安娜任何吃的。
这时,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阿加奇拖着那半只山羊来到铁栏边,企图把肉块塞给安娜。
无奈肉块太大,聪明的阿加奇便用利齿撕开毛皮,然后扯下一小块肉,递给安娜食用。
就这样,这对猎豹情侣共同分享了那半只山羊。
见时机成熟,工作人员把安娜放进了阿加奇的笼子。
不久,安娜顺利地产下了两只小国王猎豹。
人工繁殖国王猎豹的成功让马克等人信心十足,大家认为应该继续帮助阿加奇繁衍后代,因为安娜还在哺乳期,它并不适合做阿加奇的交配对象。
工作人员先后将几只母猎豹放进阿加奇的笼子,可阿加奇似乎并不感兴趣。
于是马克等人给阿加奇和一只健美的母豹注射了适量的催情药。
不久,两只猎豹开始躁动不安了。
就在此时,一阵凄厉的号叫声震惊了所有的人:那是安娜的叫声!两个铁笼之间被封的铁皮被撕开了几个口子,安娜冲着阿加奇和它笼子中的“第三者”怒吼,暴怒的神情充满了杀气。
而阿加奇也将“第三者”抛在一边,走到铁栏边,对着安娜呜呜地低嚎。
为了安抚安娜的躁怒的情绪,工作人员只得将“第三者”从笼子里弄了出来,然后将两只铁笼间遮挡的铁皮完全拆除。
可到了深夜,马克被值班人员以异常惊恐的声音吵醒:“安娜将两只小猎豹咬死了!”马克赶到现场,他看到:两只小猎豹鲜血淋漓地躺在地上,早已没了呼吸。
而它们的母亲,嘴角和身体上都沾着鲜血;隔壁笼中的阿加奇更是不停地蹿跳,可是它无能为力,只能发出痛苦的哀嚎。
洛伊娜是美国著名的灵长类学家,她在坦桑尼亚的波塞卡谷地研究狒狒已有20多年,并出版了多本颇有学术价值的专著。
2002年3月,洛伊娜应美国《自然之声》杂志之约,撰写了一些她和狒狒相处的经历。
尼亚是一只成年雄性狒狒,直立时身高有2米,重约230公斤,是它们那个家族里的狒狒之王。
洛伊娜第一次看见尼亚是在一个春日的下午,它正和它的家族成员在树上快乐地荡秋千。
看见洛伊娜陌生的面孔,尼亚起初很警惕,总是不容她靠近就龇牙咧嘴,然后率领它的部下迅速消失在茂密的森林中。
由于常年和尼亚的狒狒家族打交道,洛伊娜和它们逐渐建立了感情。
那些调皮的狒狒经常在洛伊娜的住地附近玩耍,有时还钻进她的帐篷里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吃。
经过对好几个狒狒家族的长期观察,洛伊娜注意到它们的首领并不是终身制的,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竞争一次,由身体最强壮的狒狒担任。
洛伊娜发现,尼亚已经连续几次在家族竞争中成功卫冕。
然而,自然界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在又一轮家族首领的激烈角逐中,尼亚失去了首领的权威。
代之而起的是一只比它更年轻力壮的狒狒,而且在残酷的战争中,尼亚的一条腿受伤严重。
新任的狒狒首领似乎担心这位前“国王”会利用余威对它的统治构成威胁,所以它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拿尼亚出气,极力排斥尼亚,结果年老力衰的尼亚常常被撕咬得遍体鳞伤。
有一天黄昏,洛伊娜在考察站的望远镜里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一群凶残的斑鬣狗正在向尼亚所在的那个狒狒家族发起偷袭,由于狒狒事先毫无防备,在斑鬣狗的攻击下一败涂地。
一只小狒狒反应稍微慢了一些,结果被两条斑鬣狗咬伤。
为了拯救自己的“臣民”,狒狒首领折回身来,龇牙咧嘴地向斑鬣狗扑去。
但是在素以凶残狡诈著称的非洲斑鬣狗的围攻下,狒狒首领很快就丧失了反抗能力,它左冲右突也难以杀出重围。
这时,有一条斑鬣狗悄悄绕到狒狒首领的背后,用锐利的牙齿咬伤了它的小腿。
几条斑鬣狗趁机凶猛地将它扑倒在地。
正在危急之际,尼亚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以惊人的速度猛地冲到斑鬣狗群中,将那几头撕咬狒狒首领的斑鬣狗赶开。
有一次,在印度的一个裁缝店里,裁缝看见窗口伸进一个大象的鼻子,便拿针剌了一下象鼻子,大象负痛离开了。
几个月后,没想通的大象再次来到裁缝店,将长鼻伸进窗口,喷了裁缝一身水。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山寨,几个猎人打死了一头小象。
同小象在一起的母象气得发狂,它悲愤地用鼻子抚摸着小象的伤口,高声咆哮着,狂奔乱跑,而且折断许多小树以泄恨。
两天后,母象带着十几头大象来到山寨报仇雪恨。
幸好这天寨子里的猎人和青壮年都外出干活了,大象找不到复仇对象,便拿竹楼出气。
十几头大象将寨子里的竹楼掀了个底朝天,山寨好似遭受了一场龙卷风,顷刻间一片狼藉。
可是,奇怪的是大象并没有伤害留在寨子里的老人和孩子,看来它们也知道冤有头、债有主的道理。
大象捣毁了寨子后,便大摇大摆地离去了。
然而,另一个开枪射杀过大象的猎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这个猎人也是西双版纳的。
几天后,大象找他复仇来了。
他立即向大象开枪,但由于恐惧和慌张,没打中。
大象愤怒地扑上来,一脚把猎枪踩断,用鼻子将猎人卷起,抛下悬崖。
不止大象,其他动物也有报复心理。
沙特阿拉伯有一名商人开车轧死了一只猴子,猴群围着死猴哭泣。
几小时后,商人再次经过这里,发现猴群未散,便停下车来观察。
猴群发现仇人,立即扑上来打碎了车窗玻璃,拆掉了倒车镜,把车顶和车身打得多处凹了下去。
商人赶忙开车逃命,才躲过一劫。
1984年7月,南非一座城市的一户居民设陷笼捕捉到一只母猴和一只小猴,引来群猴报复。
80多只猴子冲进居民区,攻击居民的住宅,敲打门窗,见人就追。
最后,当地居民请来警察,打死了8只猴子后,才把猴群吓跑。
有两只鸵鸟感到非常绝望,每次他们蹲坐在他们生下来的蛋上时,他们身体的重量就把蛋给压碎了。
有一天,他们决定向他们的父母请教,他们的双亲居住在大沙漠的另一部分。
他们跑了好多个日夜,最后终于到达老母亲的家。
“妈妈,”他们说,“我们是来向您请教该怎样来孵蛋的,每次我们一坐在上边,他们就破碎了。
”
他们的母亲听完了他们的话,回答道:“你们应该用另一种温暖。
”
“那是什么?”年轻的鸵鸟问道。
于是,他们的母亲告诉他们:“那就是心灵的温暖,你们应该以无限的爱望着你们的蛋,心里想着每一个蛋里面的小生命正在成长,警觉和耐性会令他们醒来的。
”
两只年轻的鸵鸟动身回家,当那雌鸟生下一只蛋,他们就满怀爱心地守望着它,从不放松警惕。
当他们两个都精疲力竭之际,那蛋开始作响,裂了开来,一只小鸵鸟把头从蛋壳里探出来了。
(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_世界上没有笨蛋(最终定稿)第一篇:(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让孩子更聪明的成长故事_世界上没有笨蛋沃斯一直觉得生活很压抑。
他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而他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学生,甚至要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才勉强读完学习课程。
“我怎么办?为什么不能像父亲那样出色?”沃斯这样问自己。
每一天,他都不快乐,因为他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安妮是父亲为他请来的家庭教师,她很奇怪沃斯总是沉默寡言。
“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不快乐吗?”安妮问道。
“我没有个性,也从没有获得过成功。
”沃斯对安妮说,“你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而我作为他的儿子,却非常平凡。
我对学习不感兴趣,几乎找不到可以让我感到自豪的事情。
我是个笨蛋。
”“哦,沃斯,你听过一句话吗?”安妮问。
“什么话?”沃斯抬起了头,看着安妮。
“世界上没有笨蛋!”安妮说,“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而我现在把这句话告诉你!”“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但是上帝是公平的,或许你不擅长某些东西,但总有你擅长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你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安妮接着说,“所以你要去寻找你所擅长的,也就是你所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带你去一个好玩儿的地方。
你一定还没有尝试过飞翔的感觉吧?”“好吧,也许你说得对。
”沃斯轻轻地说。
“好棒的感觉!”他兴奋地对安妮说道,“我擅长飞行,仿佛我天生就有这种本领。
我把一切都投入到这疯狂的追求中,并由此获得了自信心。
”沃斯终于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他也从此获得了自信和快乐。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我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我会飞翔。
”他常常这么对别人说。
长大的沃斯后来接管了父亲的公司,并把公司带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比他父亲那时候还要好。
公司的规模已经是当时父亲公司的20倍。
每个人的智商都不一样,但除了极少数智商特别高的人以外,大多数人的智商都相差无几。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存着一种食掌莺,它们专门靠仙人掌生活。
如果没有仙人掌的花粉、花蜜、果实和种子,它们就会挨饿。
但是,食掌莺飞到仙人掌的花上,有时会把花蕊的柱头弄断,这样仙人掌就失去了繁殖的能力,花儿就会凋谢,无法结果。
动物学家观察发现,一些食掌莺为了吃到花蕊里的花粉,便落到花上,用脚把柱头拨到一边,抢在其他莺鸟之前把尚未开放的花瓣扯去,并用喙把柱头啄断,丢在一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食掌莺都这么做,也幸好不是全部,否则岛上的仙人掌岂不绝迹了?
这些折断柱头的食掌莺只是为了多吃一点花粉,多尝一些花蜜,却毁坏了仙人掌,以减少种群的食物为代价。
这些干坏事的食掌莺从不糟蹋自己地盘内的仙人掌,只损坏公用地盘的。
暂时看起来,它们很。
聪明”,但长远来看,却导致了群体的毁灭,如果第二年岛上大旱,那么食掌莺就会深陷绝境,因为这些自私的家伙把大部分花的柱头折断了,这足以导致岛上食掌莺群体的覆灭。
鱼妈妈带着小鱼们在水里寻找食物,忽然在他们的前面出现一个弯弯的红东西,还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
“那一定是好吃的。
”一条小鱼说着就想抢先一步吃下它。
鱼妈妈赶紧拦住了这条淘气的小鱼,“慢着!这不是可口的食物,它是人放下来的钓钩。
”鱼妈妈对小鱼说。
小鱼又问妈妈:“可是它为什么那么诱人呢?再说我也没看见钩啊!我要怎么样才能吃到这美味的食物呢?”
鱼妈妈说:“钓钩就裹在里面,你是看不见的。
如果你要去吃它,你就得冒很大的风险。
所以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
“可是它就在眼前,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吃到了。
怎么才能不费劲又能吃到这种美味呢?”小鱼还是不死心。
“我的孩子,”鱼妈妈耐心地说:“这是不可能的,保证自己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去碰它,如果你一定要去品尝这美味,你将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以你们绝对不能去碰它!”
小鱼点点头,“那我们怎么才知道它里面有没有钓钩呢?”小鱼接着问。
“其实你刚刚都已经说了啊!”鱼妈妈说,“一种你不用付出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就能吃到的可口美味,里面就很可能有钓钩。
”。
在辽阔的亚马孙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
飞行之王”的称号。
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它的掌心。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涵着滴血的悲壮?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
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
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
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上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终止对它们的训练。
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
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强壮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
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只能飞到房屋那么高就要落下来,因为那2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了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
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有在被折断后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才能使翅膀不断地充血,而且翅膀不久便能痊愈,翅膀痊愈后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才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
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了。
因此,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分布于南美洲森林中的树囊蛙,背部长有一个育儿袋。
繁殖时,雌蛙产下卵,雄蛙就帮助着将卵装进袋中。
当蛙卵因发育成为蝌蚪时,雌蛙会爬到水源处,弯曲和挤擦身体,让儿女们离开育儿袋,走向新的世界。
智利的达尔文蛙,育儿有奇招。
雌蛙产下的几十枚卵,被雄蛙吞进嘴里,放在喉部下面一个巨大的空腔——大声囊里,卵在里面孵化成蝌蚪。
这种蝌蚪没有鳃,不下水,在囊中以内襞的体液作为水分和营养。
蜊蚪变成幼蛙后,雄蛙一打嗝,嘴里就冒出一只只幼蛙来。
澳大利亚中部有一种青蛙,能贮藏水,甚至可以在沙漠里产卵。
一场大雨后,青蛙便成群结队地从躲藏的洞穴中爬出来,在水中产卵。
卵很快变成蝌蚪和蛙,吸掉坑洼里所有的水后,躲到地底下,蛰居着不动,直到下一场雨降落时再出来。
澳大利亚森林的水塘里,有种青蛙的育儿方法更为奇特。
雌蛙将受精卵吞进胃里,在胃里孵化8个星期。
这期间,整个消化系统随即停止工作,不再分泌胃液,胃肌萎缩,变成一层透明的薄膜。
卵在胃里孵化成蝌蚪,靠吃卵囊里的食物维持生命。
随着小蝌蚪的成长,雌蛙的胃被胀得越来越大,甚至把肺都挤扁了,雌蛙不得不通过皮肤来呼吸。
小青蛙发育成熟后,母蛙张开大嘴,小青蛙便一个个地跳了出来。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一直都没有发生过什么太大的变故。
平时也就是偶尔有几只老虎、狮子之类的猛兽经过,小动物们也都懂得将自己藏匿起来,不至于成为猛兽腹中的食物。
所以,这些小动物大都能够安然地生活在森林中,直到终老。
但是,有一天,空中落下了一道非常刺眼的闪电。
电光击中森林中最大的一棵树,被击中的树木立时燃起熊熊的大火。
这场森林大火一发不可收拾,火舌四处飞蹿,席卷了森林中的无数树木,同时也威胁到所有小动物的生命安全。
惊慌的小动物拼命地向森林外逃奔,希望能逃出这场大火的劫难。
但它们却不知道,当闪电击中那棵大树、大火燃起的时候,在森林四周,早已被大火引来了无数贪婪的肉食猛兽,它们正张大了口,等候这些逃难的小动物自己送上门来。
在这片森林中,只有一只小松鼠和其他的动物不同。
它非但没有逃难,反而奋不顾身地向着大火冲去。
小松鼠看见森林中有一个即将被火烤干的水塘,便毫不犹豫地跳进水塘,把自己的身体沾湿,然后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拼命抖落沾在身上的水珠,希望能够缓解正在毁灭森林的火势。
这件事让一位天神看到了,他想知道这只小松鼠在干什么。
于是便化身成为一位老者,来到小松鼠面前,问道:“孩子,你这是在干什么?”“我在救火。
”小松鼠一边不停地往火堆上洒水珠,一边回答道。
天神说:“难道你不知道,像你这样的做法,对这场大火是根本无济于事的吗?”
但小松鼠并不在意,仍是卖力地用身体沾水、灭火,百忙中还对天神化身的老者说:“也许以我的力量不足以灭火,但我相信凭借我的努力,至少可以减少森林中几只小动物的伤亡。
”
天神觉得应该帮它一把,于是便降雨熄灭了这场大火,森林保住了,小动物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海马繁殖十分有趣。
雄海马在性成熟前,尾部腹面两侧长起两个条状的皮褶,随后皮褶的生长逐渐愈合成一个透明的囊状物——孵卵囊,这是一种奇怪的育儿袋。
每年春夏相交的时候,雌雄海马在水中相互追逐,寻找情侣,雌雄海马的尾部互相缠在一起,腹部相对。
雌海马细心地把卵子排到了雄海马的育儿袋中,待雄海马给卵子受精后,育儿袋就会自动闭合起来。
这时雄海马就担当起了“妈妈”的角色,肩负起了孕育后代的责任。
育儿袋的内皮层有很多枝状的血管,同胚胎血管网相连,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保证受精卵顺利地孕育成小海马。
“胎儿”在育儿袋中经过20天左右的“孕期”,小海马就发育成熟了。
这时候雄海马的肚子很大,海马爸爸要“分娩”了。
只见疲惫不堪的雄海马用它那能蜷曲的尾巴,无力地缠绕在海藻上,依靠肌肉的收缩,不停地前俯后仰做伸屈般的摇摆动作,每向后仰一次,育儿袋的门便开一次,小海马一条接一条地被弹出体外。
海马的繁殖能力很强,雌海马一年产卵10~20次,每次雄海马可以生育出30~500条小海马。
王修丹从小就喜欢动物。
2002年8月23日,他约朋友到酒店吃饭,看见前厅的透明玻璃水缸里游动着一只大海龟。
它的背是灰色的,非常硕大威武。
王修丹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它的头,那海龟竟浮起身子,眼中仿佛流露出哀求的目光和悲凄的泪水。
王修丹的眼睛突然有些湿润了,于是就花钱买下了这只海龟。
把海龟运回家后,王修丹又匆匆赶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向相关的老师请教如何喂养它。
老师听了他的叙述后,告诉他海龟必须生活在海水里。
如果想暂时豢养的话,最好把它放到人工海水溶液里。
同时,他还告诉王修丹,海龟喜欢的食物是小乌贼。
王修丹听罢,急忙为海龟准备好这一切,海龟乖乖地游进了“准大海”。
8月25日是星期天,妻子带着儿子去上课了。
王修丹早上起来就蹲在大澡盆前,望着撒欢儿的海龟,突然他感觉胸口憋闷,接着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海龟于是拼命地在盆里翻腾起来,“啪啪”的声音在房间回荡,可没有人听到。
最后海龟从盆里翻出来,用厚厚的龟壳用力撞门……这时,邻居刘大妈买菜刚好回来,听到“咚咚”声一直响,怀疑有小偷,就急忙跑回家,拨打了110。
110很快就来了,警察打开王家的门时,顿时惊呆了。
只见地上全都是水,那只大海龟已经筋疲力尽地蜷缩在门旁,大澡盆翻在一边,而王修丹则斜躺在湿地上,不省人事。
大家急忙把他抬上了警车……王修丹平安了。
王修丹的妻子得到通知后赶来,看到丈夫没事后放心了。
而王修丹却着急地说:“你快回家看看海龟。
”妻子说不过他,只好连忙回家。
半小时后,妻子打回了电话,说海龟一切都好,只是有点蔫头蔫脑的。
王修丹一听,二话没说,马上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家里。
可也奇怪,刚才还蔫头蔫脑的海龟见到他以后,竟然在盆里翻了个身,然后用身体把水拍得直响,那情景把大家看呆了……这天夜里,王修丹思前想后,觉得家里的条件根本不适合海龟正常生活和生长。
于是他决定让海龟回归大海。
8月30日,王修丹全家人陪同海龟来到大连的海滩上。
临分别时,王修丹拍了拍海龟,说:“回家吧,去找你的朋友吧!”海龟向海中游去,可游了10多米后,它又返了回来。
有一条小鲲鱼,每天抖动着小小的身体,在四处穿梭的鱼群中游采游去。
偶尔他还感到深蓝色的海水会发出一股奇异的阻力来,挡住他前去的路。
他曾想回头换个方向游,但不知道为什么,却觉得自己更应该向前游,勇敢而毫不退缩地向前游。
有一次他还偷偷地想着:“如果我能游出这片大海,到大海以外的世界去走一遭,那该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他的同伴都不知道大海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他们好心劝告鲲鱼:“别想那么多了,这里就是我们永远的家啊!”但是鲲鱼可不这么想;他翻了个身,用力伸一伸胸上的鳍,好像自己突然间跟天空里的飞鸟一样,多了一双翅膀,可以飞出大海,飞向天际。
虽然只是鲲鱼的幻想,但幻想也有实现的一天!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在变化,尤其是丽侧,已经渐渐伸出了翅膀。
他有点恐慌,不知所措地在海水中打着转。
料想不到的是,他只不过偶然动了一下新长出来的翅膀,刹那间整个身体却欲腾空飞起。
一转眼,他已不再是一条渺小的鲲鱼了。
他变成一只大鹏鸟,只要张开硕大的翅膀,轻轻拍打水面,便马上水花四溅,一阵旋风似的直冲九霄云外。
大鹏鸟乘着海面上强劲的风力飞升,翱翔在漫无边际的蓝天。
他的身体虽然比从前大上好几十倍,但是一点也不觉得笨重难行。
天空里一片奔腾游动的云气,和他身边那些飞扬的尘埃一样,也仿佛化成了一团雾,轻盈地漫游着。
当他好奇地向下望,那个他自小居住的内陆海,竟然也是一片苍茫,没有边际,看不透它有多深,多远。
他就这样飞啊,飞啊,向着南方的大海悠悠然地飞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只小斑鸠和一只蝉,在树林里玩。
玩累了,就停在枝头上休息。
忽然,蝉看见大鹏鸟在天空尽力地飞,几乎耗尽了全身的力量,不禁扑哧一笑。
小斑鸠问他:“有什么事那么好笑啊?”蝉用讥笑的口气回答道:“你看哪!那只大鹏鸟飞得多么辛苦啊!”小斑鸠也不禁摇头笑起来,他说:“大鹏鸟为什么不学学我们呢?我们每天在这片树林里飞,累了就停在树枝上休息,不是很逍遥自在吗,干吗要飞那么远呢?”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停地笑着,闹着。
这天清早,生活在非洲维多利亚湖区的居民哥尔得勒到深山去打猎。
当他正在树林里寻找猎物时,忽然听见远处有异常的声音。
他想可能是野兽,就将猎枪上膛,寻声悄悄走上前。
原来是1条一米多长的小蟒蛇被几十只大头食肉蚁咬住了尾巴,痛得直打滚。
他知道这种蚂蚁的厉害,要是遇上食肉蚁的大部队,不消几分钟工夫,便能把这条蟒蛇吞食。
他见小蟒蛇挣扎得奄奄一息,顿生怜悯之心,便趁食肉蚁大部队未到之机,捡了一根树枝把小蟒蛇挑到附近的溪水中。
食肉蚁怕水,小蟒蛇得救了。
一晃过了三年。
这天清早,哥尔得勒仍像往常那样带足火药上山去打猎。
他追赶一只野狼时,一不小心跌进了一个不易被人发觉的深洞里。
尽管他没有受伤,但洞很深,又狭窄,虽几经努力就是爬不上去。
正当哥尔得勒无计可施时,忽然听到一阵窸窣的声音。
他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原来头上悬着一条足有5米长的大蟒蛇。
它在洞口探头探脑地张望了一会儿,便慢慢地游下来,一会儿就游到了他的面前,还翘头盯着他。
哥尔得勒绝望地昏死过去。
等他清醒过来时,却发现巨蟒正盘成一堆,挨在他身边美美地睡觉呢。
哥尔得勒不由地尖叫一声。
那巨蟒被惊醒了,“咝”地散开身子,游到他身边,用绿眼睛盯了他一会儿,就顺着洞壁爬出了洞口。
哥尔得勒待在洞内,既担心会被巨蟒吃掉,又担心时间长了会冻死饿死。
他正想着,突然从洞口落下许多树叶,又听到一阵“咝咝”声,那大蟒蛇正探头进来,想必是推进一些树叶给他御寒的。
不知不觉间,哥尔得勒与蟒蛇共穴已三天了。
这三天来,那巨蟒总是早出晚归,从未伤他。
但难忍的饥渴使哥尔得勒奄奄一息,他担心自己会死在这洞穴里。
巨蟒似乎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它再次游出洞去。
一会儿,它衔着两只野鸡回来,用尾巴轻轻地把鸡推给哥尔得勒。
哥尔得勒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撕碎生肉,胡乱嚼了下去。
但生鸡毕竟难以下咽,吃下不久又都吐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大蟒蛇突然转过头,把尾巴伸向他,还不时地来回摆了好久。
哥尔得勒心想,难道它让我拉住它的尾巴送我出去?于是他放大胆子抱住巨蟒的尾巴。
一个夏日的清晨,一只老鹰在高空怡然自得地翱翔,他先往闪光的地方飞行,接着又从云层向下俯冲,落在低矮的鸡棚上。
这位“鸟中之王”,不知是为了给可怜的鸡棚增光,还是在四周找不到合适的歇脚处,就索性在鸡棚上飞来飞去,总是不离鸡棚。
一只鸡看见了,便不服气地对他的同伴说:“老鹰凭什么让人尊敬呢?他飞得那么低,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飞,也能躲在鸡棚上,一点也不含糊。
”他还喋喋不休地唠叨:“鹰的腿短眼小,其貌不扬,和其他鸟一样,又和鸡飞得一样低,今后可不要把鹰看得太高贵了。
”
鹰听见了鸡的这番话,便说:
“你说的只是一部分道理,你要知道,老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是鸡却永远也不能飞向天际!”。
2004年,军医吴红利随援藏医疗队进入西藏,为散居在高原上的藏民提供医疗服务。
吴红利到西藏后,藏地负责人就给他配备了一头名叫赞达的牦牛。
他和赞达在一起已经半年多了,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2004年6月在为藏民注射乙肝疫苗的时候,正赶上他的助手小汪病了,因此吴红利只好自己去最偏僻的木孜塔格山了。
当时,医疗队给他准备了两天的食品,他骑上了全队最好的牦牛赞达上路了。
那几天气温偏高,使高原的冻土融化,路非常难走。
原计划两天到达的路程,可现在两天过去了,他们只走了一半。
他们断粮了,而且吴红利还得了感冒。
吴红利又累又饿,头痛欲裂,没有力气。
赞达到附近找吃的。
大概九点多钟,吴红利看到天空中飘过来一个黑影,是一只胡兀鹫!它两翼伸展,足有3米多长,身子也有1米多长,模样凶猛!它在低空盘旋一会儿飞走了。
大约半个小时后,又引来十几只胡兀鹫,降落到了地上,慢慢向他靠拢。
吴红利十分紧张,但因身体虚弱没有反抗能力,只好用毛毯裹住身子。
一只胡兀鹫按捺不住,跳起来一下就把毛毯扯了个口子。
其余的胡兀鹫也争先恐后地撕抓乱啄一气,把他的毛毯撕得七零八落。
突然,吴红利感到大腿处传来剧烈的疼痛,他不禁高声呼喊:“赞达,快来救我!”喊声未落,赞达就冲了过来,它的来势猛烈无比,裹挟着一股劲风!赞达不停地在吴红利四周和上方跳跃着,拦挡着。
眼看无法取胜,胡兀鹫一起飞向高空,呼唤同伴来增援。
趁这个机会,赞达用嘴拖着吴红利向前疾走,小心地将他放进几米处的一个洞穴,然后转身就往回飞跑。
片刻间几十只胡兀鹫黑压压地从天而降。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主人,赞达四蹄腾跃,拼命向前狂奔!它足足跑出了200多米,才停下来。
这时。
胡兀鹫已落满了赞达的全身,并对赞达发起一轮接一轮的进攻……。
生活在亚、非两洲热带丛林里的犀鸟,育儿方法非常奇特。
每年1~4月是犀鸟的繁殖期。
雌犀鸟会在大树洞里产蛋,每次产1~3个。
当雌犀鸟进洞后,雄犀鸟在洞外把湿土、粪便、果实渣等混在一起,把树洞堵起来,只留下一个小孔。
雌犀鸟被禁闭在洞内产蛋、孵蛋,饿了就把嘴从小孔伸出来,接受雄犀鸟的哺喂。
这时候,雄犀鸟到处奔波觅食,担负着喂养“妻子”的重任。
为了多采集些食物,雄犀鸟还能从自己的砂囊中脱下一层襞膜,吐出来当做“食物袋”,储存那些采集来的果实,携带起来也很方便。
雌犀鸟在禁闭期间也不时打扫房屋,将洞内的污物用嘴衔着从小孔抛出洞外,自己排便时,则将肛门对着小孔,直接喷射而出。
直到幼鸟长出羽毛,雄犀鸟才啄开洞口,雌犀鸟才能同幼鸟一起重见天日。
这时候“妻子”和“孩子”长得丰满而健壮,而辛勤的丈夫却变得憔悴不堪了。
在雌犀鸟孵蛋期间,如果犀鸟爸爸受伤或因劳累而死,别的犀鸟爸爸尽管自己也有哺育妻儿的繁重任务,也会自愿承担起那只不幸的雄犀鸟的哺育重任。
有一天,一只母鸡啄来啄去满地寻找食物,它要给自己的孩子寻找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
突然间,它从一堆废弃的树叶中发现了一颗珍珠,它惋惜地说:“如果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高兴地把你捡起来,把你当成宝贵的财富,可我要寻找的是米粒,而不是你,对于我来说,你毫无用处,一文不值啊!世界上所有的珍珠,都不如一颗米粒对我有吸引力。
”
一只精明的猎狗在森林里寻找主人打下来的猎物,在偶然间看到了一袋黄金。
它跑上前去嗅一嗅,懊丧地说:“哎,我还以为找到主人打下来的猎物呢!不过,我相信主人肯定会非常喜欢,说不定他一高兴就每天赏赐我几根骨头呢!”猎狗这样想着,叼起那个口袋跑到主人身边。
“你真是太伟大了!我要用其中的一块黄金给你配一身最好的行头!”主人抚摸着猎狗说。
猎狗连忙恳求道:“不,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每顿享用几根骨头。
”
笑逐颜开的主人爽快地答应了,猎狗从此每天都可以吃到骨头。
在寒冷的南极,有成百上千只雄性企鹅挤在狭长的冰岛上。
它们要在漫长的黑夜和严寒中,站立在冰面上,不能进食,不能安眠,整整64个日夜,才能换来小企鹅破壳而出的那一刻。
而爱子如命的企鹅爸爸们,在经过整整64天光阴的折磨后,几乎成了一座座没有知觉的冰雕。
就在崖上的冰山上,母企鹅产下一年中仅有的一枚珍贵的蛋。
为了恢复产后虚弱的身体,也为了给64天后来到世界的小生命预备食物,雌企鹅不得不和丈夫分开,把孵蛋的重任交给雄企鹅,自己则踏上遥远的觅食之路。
当小企鹅从壳中探出湿漉漉的小脑袋,惊奇地打量外面的世界时,第一眼见到的不是妈妈,而是疲惫至极又欣喜至极的爸爸。
此时的企鹅爸爸已瘦得不成样子,在雏鸟啄壳的响声中,它享有了真正的快乐。
雄企鹅怀着这样的喜悦,仔细地将胖乎乎的、像个灰白色绒线团的小企鹅捂在自己的肚腹下,感受着儿女的每一次呼吸……
雌企鹅终于成群结队地回来了,但刚刚团聚又要分开。
雄企鹅不得不别妻离子,因为南极的海面马上就要被冰封起来,如果再不去觅食,它就会饿死在妻儿面前。
企鹅爸爸实在舍不得心爱的小企鹅,它一步一回头,那是一种多么深情的眷顾和难舍难分的情景,最后它们还是跳进了大海,向大海深处游去。
在澳大利亚南部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种矮胖的蜥蜴。
这种蜥蜴行动迅捷,在沙漠中来去如风,令许多天敌捕食者都拿它没有办法。
但是,每年的七八月份,这些蜥蜴竟一反常态,行动迟缓得如同乌龟。
这种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他们捕捉了一只蜥蜴并对它进行CT扫描。
结果发现这只蜥蜴正在妊娠状态中,令人吃惊的是,蜥蜴腹中胎儿的重量竟达到了母体重量的1/3。
如此推算,这相当于人类一位母亲要生出一个七八岁大的儿童。
并且,这个生长中的巨形胎儿就位于蜥蜴母亲的肺部和消化道之上。
由于坚硬的鳞片覆盖了蜥蜴的大部分身体,因此它的腹部是无法变大的。
这样,在巨形胎儿的挤压下,蜥蜴母亲的肺部几乎全部萎缩,食道也变得异常狭窄。
在妊娠后期,是这些蜥蜴母亲最痛苦的时刻,因挤压而产生的憋闷,使它们无法正常呼吸,无法正常活动,也无法吃下太多的食物。
窒息和饥饿,会让这些蜥蜴母亲苦不堪言,一向行动迅捷的它们也只能艰难地拖着自己的身体缓慢活动。
研究人员就此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繁衍,会比这种蜥蜴承受的痛苦更大。
伴随着痛苦的还有灾难,由于爬得不快,沙漠中的响尾蛇、沙狐等各种动物很轻松就能捕获它们,很多蜥蜴母亲就是在此时成为天敌的美餐。
在经历巨大的痛苦和劫难之后,蜥蜴母亲终于苦尽甘来,在沙漠中产下自己的幼仔。
而小蜥蜴因为身形庞大,它们在出生后马上就可以离开母亲,具备逃避天敌、独立生存的能力。
从澳大利亚蜥蜴的繁衍群体来看,蜥蜴母亲被天敌捕食的概率达到了1/3,但是新生蜥蜴的成活率却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这创造了动物繁衍成活率的世界之最。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繁殖策略。
有些动物繁衍的成本很低,它们往往只要产下大量的卵或蛋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发育不完全或哺育期过长,这些卵或蛋中的大部分个体往往在长大之前就会夭亡或被天敌捕食,这是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
而这些蜥蜴母亲,在繁殖中虽然投入了高昂的代价,但它们最终换取了极高的后代成活率,使这一物种在沙漠中一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