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 格式:pptx
- 大小:427.65 KB
- 文档页数:19
林徽因生平简介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徽因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
而祖母游氏典雅又高贵,是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
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此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颜。
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林徽因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
——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古建考察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
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
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
林徽因的一生1. 前言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3月1日),原名林徽音,字徽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和女性解放运动领袖。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不仅在建筑界有卓越的成就,也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回顾林徽因的一生,探讨她的生平事迹和影响。
2. 幼年与教育林徽因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中。
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因此她在家庭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父亲的熏陶下,林徽因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艺术与建筑的结缘在读完高中后,林徽因进入了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学习过程中,她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学习。
她在美术学院期间展示了她的天赋和创作能力,备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4. 婚姻与职业生涯1925年,林徽因嫁给了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
这段婚姻对她的职业生涯有着积极的影响,两人合作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他们共同追求着建筑艺术的卓越,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文学创作与女权主义除了在建筑领域的成就,林徽因还以其诗歌和散文作品而闻名。
她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此外,她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人物,积极倡导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
6. 后期生活与逝世尽管林徽因在事业和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一生也有许多不幸和挫折。
她的丈夫梁思成在1952年因病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之后,她的身体健康也逐渐恶化,最终在1955年离世。
7. 影响和遗产林徽因在建筑界和文学界的成就和贡献为后人所推崇和追随。
她以其独立、坚韧和创造力而被人们铭记,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总结林徽因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魅力和影响力的女性。
她在建筑、文学和女权运动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她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她的勇气和才华使她成为人们敬佩和赞颂的对象,她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林徽因最经典的十首诗1.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哎呀,这诗就像是春天里最温柔的风,轻轻拂过脸庞。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说美不美呢?2. 《那一晚》,仿佛带我们走进了一个静谧又有些忧伤的夜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是不是很有意境呀?3. 《别丢掉》,真的好有情感啊!“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
”就好像我们心底的那份眷恋。
4. 《仍然》,哇,读起来就感觉有一种坚持的力量。
“你也要忘掉我,曾在这世界里活过。
”是不是很有感触?5. 《深夜里听到乐声》,这就像是深夜里传来的神秘乐章。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难道不会让你沉醉其中吗?6. 《情愿》,那是多么真挚的情感呀!“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像不像我们有时候的固执?7. 《记忆》,像是打开了我们记忆的匣子。
“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夜,带着一天的星。
”是不是让你想起了很多往事?8. 《笑》,多甜美的感觉呀!“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
”仿佛看到了那灿烂的笑容。
9. 《莲灯》,就如同黑暗中那盏指引的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是不是特别有力量?10. 《九十九度》,哇,这名字就很特别呢!“来往汽车的喇叭,像被打的狗,呜呜叫号。
”这比喻太绝了吧!我觉得林徽因的诗真的是太美太经典了,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她的情感和才华。
林徽因的诗歌(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林徽因的诗歌林徽因的诗歌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林徽因最出名的十首诗林徽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充满了女性独特的柔情和温婉,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感动。
下面是林徽因最出名的十首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锁銮亭·题赞》: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摇篮曲》:嗟来之眇,长沟水迢,孤舟欲过留不住,旧时船子听我哭,满头白发对清波。
三、《江南曲》:塞雁高飞莫数,离人重上空碧;蝴蝶纷飞何处,凭梦再寻三味。
四、《飞燕回》:绿魄凝神秀眼似莲,金钗斜挂反照前川;乍来人迹生疑难,非似马蹄声动远山。
五、《梦江南·卧看花开春胜旧时》:绿杨新妆为谁改,黄莺旧几声催;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六、《浪淘沙·北戴河》:海日无光天骄悬,铁网珊瑚水云间;洗尽铅华不须惜,时来风送香莲寒。
七、《浣溪沙·一去二三里》:荒烟漫草的年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八、《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九、《浣溪沙·庶几》:庶几无人知,愁肠在万重;云横秦岭家何在,雨沾杏花香欲终。
十、《乌夜啼·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介绍林徽因的书
摘要:
1.林徽因简介
2.林徽因的成就
3.林徽因的书籍介绍
4.林徽因的影响力
5.总结
正文: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 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她的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 年,林徽因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 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1 年,林徽因回国并继续在培华女中读书。
林徽因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性,既是建筑师,又是文学家。
她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曾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的诗、散文和小说都深受读者喜爱。
林徽因的书籍介绍:
1.《林徽因诗全集》:这本书收录了林徽因创作的诗歌,展现了她在文学领域的才华和成就。
2.《林徽因散文全集》:这本书收集了林徽因的散文作品,内容涉及生活、
文化、建筑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观。
3.《林徽因小说全集》:这本书包含了林徽因的小说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展示了她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
林徽因的影响力:
林徽因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成就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建筑和文学领域,还深受社会各界的尊敬和喜爱。
她的一生,既是中国建筑和文学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位独立、自信、坚强的女性形象的代表。
总结:
林徽因是一位兼具建筑师和文学家身份的杰出女性,她的书籍展现了她在文学领域的才华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女神林徽因简介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可以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一生中写过很多小说,也得到过很多人的倾慕,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民国女神林徽因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国女神林徽因简介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因为常被误认为是林微音,所以才改成了林徽因。
她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与作家,是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林徽因是福建闽县人,1904年在浙江杭州出生,她的父亲林长民曾到日本留学,是新派人物。
林徽因幼时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五岁时由她的大姑母林泽民启蒙授课,八岁时移居到上海,在虹口爱国小学上学。
1916年,林长民到北洋政府任职,林徽因一家都迁到北京居住,在北京培华女中就读,后随父亲到欧洲各地区游历,在伦敦受到了女房东建筑师的影响,立志读建筑学,又结识了徐志摩,对新诗有了兴趣。
1924年,林徽因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一起去美国攻读建筑学,1928年二人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婚礼。
林徽因与梁启超婚后一同考察欧洲建筑,后又一起走了中国十五个省、一百九十多个县,共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为中国建筑业与文物古迹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林徽因的著作也很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等,其中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
民国女神林徽因生平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
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
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
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林徽因的故事林徽因,一个传奇的女性,她的一生如同一部精彩的小说,充满了坎坷和辉煌。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和美术教育家。
她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让人肃然起敬。
林徽因,生于1892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她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在上海读书期间,她结识了许广平,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最终结为夫妻。
他们的婚姻,可以说是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和许广平,不仅是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共同追求着艺术和建筑的理想。
林徽因在文学上也有着非凡的成就,她的诗歌和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林徽因在建筑方面也有着非凡的贡献。
她和许广平共同创立了林徽因与许广平建筑事务所,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中山陵、南京总统府等。
她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林徽因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辉煌。
她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但她始终坚守着对艺术和理想的追求,不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她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敬佩,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林徽因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更是一部关于理想和追求的启示录。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林徽因一样,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供大家参考!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篇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
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
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
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
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享年51岁。
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篇2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在日本留学,而母亲何雪媛则是富商之家的出身,没有读过多少书。
林长民曾经有过一段美满的婚姻,但不幸的离世让他陷入悲痛。
他被迫迎娶了何雪媛,一个外表不漂亮、性格暴躁的女人。
这段婚姻并不美满,何雪媛不得不忍受丈夫的冷淡,而丈夫则不情愿地接受了这门婚姻。
何雪媛为林家生下了一儿一女,女儿即林徽因。
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幸福,她嫉妒丈夫对她的冷淡,经常对他发飙。
一天,她抱着儿子出门,却摔倒导致儿子夭折,让她痛苦不堪。
丈夫和家人都认为是她的错,而对。
她更加冷漠。
林长民后来娶了小妾程桂林,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性格温婉,赢得了丈夫的喜爱,生下了四个儿子。
何雪媛失去了地位,被赶到了后院,她的嫉妒和怨恨渐渐转化为对女儿的虐待和负面影响林徽因在母亲的谩骂声中度过了童年时光,她变得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害怕招惹母亲的愤怒。
林徽因的生平简介林徽因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才女,著有著名的现代诗篇,辞藻飘逸轻灵,集诗气才气美貌于一身。
林徽因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少年时期赴美留学,与丈夫梁思成共同修习了建筑学,因此她也是我国少有的女建筑家。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林徽因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林徽因的生平简介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1年回国于复人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林徽因文章摘抄林徽因(1904年-1955年),原名林徽音,字海娇,浙江宁波人,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和评论家,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建筑师之一。
林徽因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优美的诗歌作品而广受赞誉,被誉为“东方维也纳的天鹅”。
下面是一篇关于林徽因的文章摘抄:一、林徽因的生平和事业林徽因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深厚的文化熏陶。
在她的父母和师长的影响下,她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在进入北平女子师范学校后,她开始接触到建筑学,并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师。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充满了东方古典风格和现代主义的结合,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
她注重对建筑物环境的研究,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性和人文关怀。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展现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审美价值。
二、林徽因的诗歌创作林徽因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的诗歌作品以其典雅、含蓄的风格而闻名,深受读者喜爱。
她的诗歌表达了她对生活、自然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她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林徽因的诗歌常常通过以物言志的方式,表达她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
她善于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通过简洁优美的文字,表现出她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她的诗歌既写实,又富有想象力,读起来引人入胜。
三、林徽因的文学评论林徽因不仅擅长写作,还对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评论。
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使她的评论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洞察力。
她的文学评论既关注作品本身,也关注作者和时代的背景。
林徽因的文学评论着重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和人文关怀,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她对作品的评价往往深入独到,既有批判,也有赞赏,使人们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林徽因的影响和价值林徽因以其卓越的建筑设计才华和独特的诗歌才能,对中国文化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建筑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推动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和创新。
林徽因最好的十首诗一、引言林徽因,中国现代著名女性作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一颗明星”,她的诗歌才华同样令人佩服。
本文将评选出林徽因最好的十首诗作,并进行详细解析和赏析。
二、十首诗作赏析1. 《夕阳西下》•诗歌内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离愁。
通过描绘夕阳西下、孤帆远影和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以及与之呼应的“断肠人在天涯”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辛酸和思乡之情。
2. 《问灵》•诗歌内容:过去何人见,今人问我病。
我不病,只是性灵所留恋。
•赏析:这首诗以一种幽默的口吻,凸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不舍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内心灵性的追求,以及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的思考。
3. 《少年中国说》•诗歌内容:虽使我满腔热血,倾听少年中国说。
其声响如擂鼓,激扬于斯玩趣。
云谲波诡混朝雨,腰悬脑佩,奋起振衰息。
•赏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少年一代的赞赏和对于中国前途的良好期望。
通过描绘少年中国的热血激情和奋起振衰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青年的期望和对中国未来的信心。
4. 《秋水共长天一色》•诗歌内容: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晚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浪漫情调的追求。
通过描绘银烛秋光、轻罗小扇和牵牛织女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象的赞美和对于爱情的向往。
5. 《恋之风景》•诗歌内容:波心山静夜,云外水空林。
寒光如练,风跃若驭。
沉沉鼓声下千帐,密密马蹄过万林。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
通过描绘波心山、云外水空林、寒光和风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恋爱时的浪漫风景的赞美和渴望。
6. 《鸳鸯湖渡船怨》•诗歌内容:渡船泊烟渚,沙没水上车。
南渡北归林徽因事迹
《南渡北归》是一部描绘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的史诗巨著,其中涵盖了林徽因的事迹。
林徽因(1904-1955)是我国著名建筑师、文学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知识分子。
以下是关于南渡北归过程中林徽因的一些事迹:
1. 抗日战争时期,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一同赴西南联大任教。
在此期间,他们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致力于保护国家文化遗产。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战火中艰难地进行古建筑调查,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在西南联大期间,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共同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他们为培养中国建筑事业的后继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与梁思成返回北京。
他们积极参与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为我国古建筑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4. 林徽因还是新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参与者。
她参与创建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担任编剧。
她的剧本《九一八以来》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5. 除了在建筑、文学、戏剧领域的成就外,林徽因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她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南渡北归过程中,林徽因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事迹体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坚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徽因简介-林徽因简介林徽因个人资料简介照片一生的感情经历1907年,这是林3 岁时候的照片,典型闽粤小姑娘样儿。
林徽因,福建闽县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徽音也就是美德的意思。
后来,林徽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就索性改名叫徽因。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是一个新派人物。
许多八林徽因的文章说,说林是小妾所生,且其母至死,都没被扶正。
反正,就是被冷宫了一辈子。
事实是,林的母亲是续弦,是正室,却是个不得宠的正室。
林长民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没留下子女。
林的母亲生了几个小孩,只有最大的林徽因活了下来。
后来,林长民又娶了姓程的小妾,就长期住在小妾的居所。
这位小妾后来又陆续生了几个儿女。
这种家境下,让一个女孩子保持一颗童心,该有多难。
1916年,12岁,林徽因(右一)在北京培华女中的照片。
1914年起,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任职。
林家玩起了搬迁过家家,一会搬到北京,一会搬到天津,最终又搬回了北京。
林徽因在组织工作中能力出众,而这个能力并非与生俱来。
林长民忙于政事,常年无暇顾家。
林徽因的两位母亲也病着,家里上下里外,几个弟妹,都需要十二三岁的林徽因打点照料,她俨然是一个民国的探春,事情逼着,不早熟也得早熟。
这带来的正面效果是,林长民对女儿善于料理家务的能力褒奖有加。
1920年,16岁,其父林长民携她游历欧洲。
1920年春,林长民携女儿林徽因赴英国,身份是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
其时林长民44岁,林徽因16岁。
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
林家父女和徐志摩相识,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讲演会上。
“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林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