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外围电路扩展
- 格式:ppt
- 大小:825.00 KB
- 文档页数:70
2.3 51单片机增强型学习系统各组成部份原理图及功能简介2.3.1 共阴极数码管动态扫描控制图2.2 51单片机增强型学习系统的四位共阴极数码管动态扫描硬件连接原理图AT89S51单片机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驱动8个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Flash 编程时,P0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接电阻。
AT89S51单片机P2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MOVX @DPTR 指令)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 @Ri 指令)时,P2口线上的内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区中P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Flash 编程或校验时,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其它控制信号。
在上面的硬件连接原理图里,我们用到的是P0和P2口控制四位数码管显示的。
四位数码管显示的方式是动态扫描显示,动态扫描显示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
其接口电路如上图是把所有显示器的8个笔划段a-h同名端连在一起由单51单片机增强型学习系统片机的P0.0~P0.7控制,而每一个数码管的公共极(阴极)是各自独立地受单片机P2.7~P2.4控制。
CPU向字段输出口P0口送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亮则取决于P2.7~P2.4的输入结果,所以我们就可以自行决定何时显示哪一位了。
单片机IO口扩展技术] 0 引言在单片机家族的众多成员中,MCS-51系列单片机以其优越的性能、成熟的技术、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占领了工业测控和自动化工程应用的主要市场,并成为国内单片机应用领域中的主流机型。
MCS-51单片机的并行口有P0、P1、P2和P3,由于P0口是地址/数据总线口,P2口是高8位地址线,P3口具有第二功能,这样,真正可以作为双向I/O口应用的就只有P1口了。
这在大多数应用中是不够的,因此,大部分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对P0口进行扩展。
由于MCS-51单片机的外部RAM和I/O口是统一编址的,因此,可以把单片机外部64K字节RAM空间的一部分作为扩展外围I/O口的地址空间。
这样,单片机就可以像访问外部RAM存储器单元那样访问外部的P0口接口芯片,以对P0口进行读/写操作。
用于P0口扩展的专用芯片很多。
如8255可编程并行P0口扩展芯片、8155可编程并行P0口扩展芯片等。
本文重点介绍采用具有三态缓冲的74HC244芯片和输出带锁存的74HC377芯片对P0口进行的并行扩展的具体方法。
1 输入接口的扩展MCS-51单片机的数据总线是一种公用总线,不能被独占使用,这就要求接在上面的芯片必须具备“三态”功能,因此扩展输入接口实际上就是要找一个能够用于控制且具备三态输出的芯片。
以便在输入设备被选通时,它能使输入设备的数据线和单片机的数据总线直接接通;而当输入设备没有被选通时,它又能隔离数据源和数据总线(即三态缓冲器为高阻抗状态)。
1.1 74HC2244芯片的功能如果输入的数据可以保持比较长的时间(比如键盘),简单输入接口扩展通常使用的典型芯片为74HC244,由该芯片可构成三态数据缓冲器。
74HC244芯片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
74HC244芯片内部共有两个四位三态缓冲器,使用时可分别以1C和2G作为它们的选通工作信号。
当1 C和2G都为低电平时,输出端Y和输入端A状态相同;当1G和2G都为高电平时,输出呈高阻态。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
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包括电源供电电路与I/O 扩展及选通电路)
本设计使用的最小系统板是以80C52 单片机为内核,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CPU 外接11.0592MHz 的晶振,主要由74LS373 锁存电路、74LS138 译码电路以及按键、显示器件、ICL7135 及其外围典型电路组成,并用8255 外扩了I/O 接口。
最小系统电路如图1所示。
本电路需外接一个AC220/9V 的变压器,变压器的二次侧通过整流滤波后输入CW7805便可得到+5V 电压,此电压做最小系统的电源。
系统中通过8255外扩了PA、PB、PC共24个I/O口,以便作为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
用74LS138的输出作为各个芯片的译码选择端,除最小系统中使用的Y0~Y3外,还有Y4~Y7可供其它扩展使用。
图最小系统电路图
本文来自: 原文网址:/mcu/51mcu/0084195.html。
第六章单片机系统扩展通常情况下,采用MCS-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只能用于一些很简单的应用场合,此情况下直接使用单片机内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定时功能、中断功能,I/O端口;使得应用系统的成本降低。
但在许多应用场合,仅靠单片机的内部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系统扩展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设计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在很多复杂的应用情况下,单片机内的RAM ,ROM 和 I/O接口数量有限,不够使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扩展。
因此单片机的系统扩展主要是指外接数据存贮器、程序存贮器或I/O接口等,以满足应用系统的需要。
6.1 单片机应用系统按照单片机系统扩展与系统配置状况,单片机应用系统可以分为最小应用系统、最小功耗系统、典型应用系统等。
最小应用系统,是指能维持单片机运行的最简单配置的系统。
这种系统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常用来构成简单的控制系统,如开关状态的输入/输出控制等。
对于片内有ROM/EPROM 的单片机,其最小应用系统即为配有晶振、复位电路和电源的单个单片机。
对于片内无ROM/EPROM的单片机,其最小系统除了外部配置晶振、复位电路和电源外,还应当外接EPROM 或EEPROM作为程序存储器用。
最小应用系统的功能取决于单片机芯片的技术水平。
单片机的最小功耗应用系统是指能正常运行而又功耗力求最小的单片机系统。
单片机的典型应用系统是指单片机要完成工业测控功能所必须具备的硬件结构系统。
6.1.1 8051/8751最小应用系统MCS-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功能全,系统结构紧凑,硬件设计灵活。
对于简单的应用,最小系统即能满足要求。
8051/8751是片内有ROM/EPROM的单片机,因此,用这些芯片构成的最小系统简单、可靠。
图6-1 8051/8751最小应用系统用8051/8751单片机构成最小应用系统时,只要将单片机接上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即可,如图6-1所示。
由于集成度的限制,最小应用系统只能用作一些小型的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