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光的干涉习题课
- 格式:ppt
- 大小:708.00 KB
- 文档页数:28
一、单选题(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呈现彩色光带是光的全反射现象B.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C.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D.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2. 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向某种玻璃中,光路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种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b光在该玻璃中传播时的速度较大C.两种单色光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a光较大3. 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泡薄膜的铁丝圈,S 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像应是图中的()A.B.C.D.4. 已知两种单色光a和b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的频率小于b的频率B.a、b在该种介质中的折射率之比为1:2C.若a、b分别从该种介质射向空气,它们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之比为1:2 D.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b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的条纹更宽5. 某一质检部门为检测一批矿泉水的质量,利用干涉原理测定矿泉水的折射率。
方法是将待测矿泉水填充到特制容器中(不考虑器壁对光的影响),放置在双缝与荧光屏之间(之前为空气),如图所示,特制容器未画出,通过比对填充后的干涉条纹间距x2和填充前的干涉条纹间距x1就可以计算出该矿泉水的折射率。
若实验测得双缝间距d=0.4mm,缝屏间距L=0.6m,x1=0.75mm,x2=0.60mm,则该矿泉水的折射率为()A.1.25 B.1.35 C.1.45 D.1.506. 中国古人对许多自然现象有深刻认识,唐人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写道:“雨色映日而为虹”。
从物理学角度看,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形成的。
第十三章第三节光的干涉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1.用一束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经双缝后光照射到光屏上,可观察到的图象是图中的( D )解析:光的干涉图象是等间距、明暗相间的条纹,故选项D正确。
2.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D )A.传播速度不同B.强度不同C.振动方向不同D.频率不同解析: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
这样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便形成了彩色条纹。
3.2015年2月24日四川成都隧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等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的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 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
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纹,说明B中气体( A )A.一定含瓦斯B.一定不含瓦斯C.不一定含瓦斯D.无法判断解析:如果屏的正中央O变为暗纹,说明从两个子光源到屏的光程差发生变化,所以B中气体一定含瓦斯。
4.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
已知光速为c,则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r2-r1应为( D )A .c 2fB .3c 2fC .3c fD .5c 2f 解析:在某点产生暗条纹的条件是:光程差r 2-r 1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已知P 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说明r 2-r 1=52λ, 由c =λf 得:λ=c f ,则r 2-r 1=5c 2f。
5.(青州市实验中学2016年高二下学期检测)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BD )A .在距双缝的路程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B .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 λ的点形成亮条纹C .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 λ2的点形成亮条纹 D .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 ⎛⎭⎪⎫n +12λ的点形成暗条纹 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 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x =k λ,k =0,1,2,3,…这些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亮条纹;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x 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x =(2k +1)λ2,k =0,1,2,3,…这些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