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2
思修大一第六章知识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第六章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实践意义,以及青年如何在新时代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以下将就这些内容展开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1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精神,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和当代社会主义价值,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是一个丰富而庞大的价值体系,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富强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追求。
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它要求实现各方面的民主,使人民能够参与到国家决策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文明是对社会风尚、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它关乎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行为。
和谐是社会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的状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它要求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受到同等对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民心系国家、忠诚祖国,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敬业是对事业和职业的敬重和热爱,它要求人们积极投身工作,为社会和自己的发展贡献力量。
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遵守诺言,以真诚和信任构建和谐社会。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它要求人们友善待人,关心他人,共同营造和谐社会。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它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受社会尊重的品质和行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应当积极培养和践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社会公德要求人们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关爱弱者、崇尚斯文,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职业道德要求人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努力提高工作绩效。
一、单项选择题1.()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严格执法领导督法公正司法科学立法全民守法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要求人权保障原则的要求3.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在我国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党的纪检和监察机关4.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称为()经济法行政法民法刑法5.国家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所属的法律部门是()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6.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实现这一原则的根本制度保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二、多项选择题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本质上。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尊重和反映了客观规律,因而具有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广泛的人民性,而不再具有阶级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8.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领导督法全民守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科学立法9.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有()宗教信仰自由进行科研、文学艺术创作活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进行监督10.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尊重他人人格依法纳税11.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有()住宅安全权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三、判断题12.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学习时间:2015年11月16日-11月22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六章,第1-3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掌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掌握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主要内容(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是除家庭内部生活和个人生活以外的社会生活。
可以简单地认为,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社会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与私人生活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相比,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愈显突出。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主要表现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因为这是:(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原始社会主要以图腾、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间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和成文法等公共生活规范形式发挥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言语行为准则。
文明是相对愚昧、落后、野蛮、粗暴等行为而言的,礼貌是人们言语动作的表现,属于行为方面的修养,文明和礼貌不可分离,二者总是相伴而生,具体体现着一个人内外素质的完美统一。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社会生活中每个成员都应有的社会公德,更是博爱的表现。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6.1 复习笔记一、法律的概念及发展1.法律的词源与含义(1)法律的词源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富含着公平如水、正义神圣的深刻意蕴,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
②在古代文献中,“法”除与“刑”通用外,也往往与“律”通用。
据《尔雅·释诂》记载,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都有常规、均布、划一的意思。
(2)法律的广义与狭义①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②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③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讲的法律通常是指广义的法律。
(3)法律的含义根据我国法学界通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本质与特征(1)法律的本质①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
法律保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须遵守法律。
②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
它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统治阶级的意志还通过政策、道德等形式来体现。
③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但法律只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不会规范人们所有的行为,因而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
②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主要有两点: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或判例以法律效力;b.由国家保证实施,即具有国家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不要只为眼前工资而工作。
要服从社会需求,追求长远利益。
台湾人蔡崇信曾是全球著名的瑞典风险投资公司Invest AB的亚洲代表。
他听说阿里巴巴之后立即从香港飞赴杭州要求洽谈投资。
一番推心置腹后,蔡崇信竟出乎意料的说:“马云,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马云吓了一跳“不可能吧,我这儿只有500元人民币的月薪啊!”500元的月薪对于当时的蔡崇信而言无疑是打发叫化子。
但两个月后他就亲任阿里巴巴CFO (首席财务管)。
后来,两年不到马云身价便从零涨到十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而蔡崇信拥有的股份也不会低于亿元吧!●案例1 用成果证明能力小刘是2009年的市场营销专业大专生,毕业时她选择了某家电销售公司的销售岗位作为自己求职的目标。
为了顺利应聘,她决定利用招聘会前的一周时间,为那家公司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报告。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对该公司所有的产品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从市场份额、产品到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拿出了一份有分量的市场调研报告,最后在招聘会上击败了众多学历高于她的竞聘者,被公司录用。
分析:小刘针对目标公司和岗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应聘单位提供了可行性知识型成果。
用人单位最希望的就是招聘到的人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人最能获得应聘单位的认可。
●案例2 吹毛求疵吸引眼球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张明曾到一家著名软件公司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验遭拒。
为了能到这家心仪的公司工作,他没有气馁,偷偷花了几天时间在那家公司的废纸堆里寻找,发现了公司废弃的部分程序资料,并逐一修正,然后再次跑到公司求职,详细分析了公司程序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公司老板被他的才华所折服,破例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
分析:想方设法找到自己心仪公司的“软肋”,并依靠自己的实力大胆吹毛求疵,以此吸引对方的眼球,可以大大提高应聘的成功率。
●案例3 跨专业也能成功求职张华在大学学的是财会专业,在一个招聘会摊位前,他看中了一家国内著名的太阳能热水器代理公司提供的职位——营销员,但公司要求应聘者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社会()基础之上。
A.物质生活条件B.文化生活条件C.政治权力D.统治阶级意志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的那部分意志。
A.全民意志B.国家意志C.党的意志D.工人阶级意志3.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B.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证C.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相同的经济基础与阶级本质D.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4.法律制定是指()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B.人民确定C.人民组成D.有立法权5.国务院有权根据()制定行政法规。
A.宪法和法律B.宪法C.法律D.党的决定6.我国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的共同意志和诉求。
A.各政党B.人民C.各阶级D.全体社会成员7.我国现行宪法于()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A.1954B.1975C.1982D.20188.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我国现行宪法经过()次修改,共有()个修正案。
B.4;31C.5;31D.5;529.“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指的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指的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1.“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指的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2.“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
”指的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1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关于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P173※题目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职业成为体现人际平等、人格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要舞台;职业的分工尽管还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由于各种职业利益同社会的整体利益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因而从业者之间以及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矛盾,职业和岗位的不同,只是分工的差别,而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差别。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自己工作岗位的爱,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从业者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要求。
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从业者不断完成自身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不可或缺的舞台。
个人的发展和完善不能仅停留在愿望和决心上,而应付诸现实的行动,没有行动,一切都会流于空谈。
因此,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应当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这是社会对每个从业者的要求,更应当是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自觉约束。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诚实守信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诚实守信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
在职业活动中,缺失了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遇。
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职业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一些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的缺失,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败坏了一些企业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