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的简介 上古人物盘古的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盘古人物形象描述
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被称为“盘古氏”。
根据不同的传说和文献记载,盘古的人物形象描述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展现出其伟大、神奇、勇敢和善良的特质。
在桐柏一带的传说中,盘古出生于一枚龙蛋,由应龙抚育出生。
他身躯巨大,如同山岳一般,有四肢和五体俱全,并生有头发和胡须。
他具有神奇的力量和巨大的神通,被描绘为一位威武的神明。
在一些文献记载中,盘古的形象更加具体和生动。
例如,《五运历年记》中描述盘古是世间第一个具有人形之神,外表是一位长有四肢、五体俱全,并生有头发和胡须的男子。
而在《述异记》中,盘古被描绘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化身,头是四岳,双目是日月,毛发是草木等等。
总体来说,盘古的人物形象是一种集伟大、神奇、勇敢和善良于一体的神明形象,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民族特色。
上古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盘古化万物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上古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盘古基本简介上古神话传说人物,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最早见于上古岩画,记载见于战国的时代《六韬大明》,叙事见于三国时代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盘古化万物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盘古的传说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盘古张开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搅动了,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
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
盘古很怕天地再合拢起来还变成以前的样子,他就用手撑着青天,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随着他的身体增长,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
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可是盘古也累死了。
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
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另一路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精魂并没有死,他的精魂附着于大地,成为历史第一古神,并有盘古印传世,成为中国古文化的源泉,伏羲,盘古天王,黄帝,元始天尊,元始天王,都有历史根基,唯独盘古少文;然盘古创世之功在历史文献重复出现,成为中国文化又一起源,大德庄重,源远流长。
盘古开天地的人物特点
盘古,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传说/神话故事中的一位神话人物,他是古代中国太古时民族创世神话中的“首先神、祖先神,被称为开创宇宙的起源者。
传说中的盘古神有着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帮助他开创了天地。
首先,盘古拥有着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他历尽艰辛开辟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片天地。
他敢于面对一切困难,克服一切挑战,最终开辟了中国文明的摇篮----大禹治水,拯救了中国古代民族的社会。
此外,盘古精通多种技术,能够以全新的方式解决当时的问题,比如使用利箭去破开黑暗,制造日月星辰来照亮天地,以及砍伐八树天柱,把天地分割成两部分。
盘古不仅掌握了智慧,更拥有了力量,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天下太平。
再次,盘古拥有出众的爱心,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的慈爱。
他用自己的力量来辅佐古代黄帝,为百姓奉献自己的力量,助他们顺利克服困难,使他们免遭苦楚,使他们的生活百姓安定,使他们的生活更有希望。
此外,盘古神也拥有很深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他在开辟天地时所表现出来的正原则,以公正的原则来统治天下,平衡万物,使天下太平,拯救了古代民族社会。
总之,盘古是一位坚忍不拔、极富智慧和力量的神话人物,他在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的行动中勇敢无畏,对中国古代民族社会百姓有着深厚的爱心,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重要作
用,值得我们永远敬佩他神奇的事迹。
盘古的主要事迹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重要神祗,被赋予“出现在一切神祗之前”的神圣职能,一直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核心。
中国神话中的盘古,在正统的传说里有着令人瞩目的重要地位,令人敬畏的神圣形象,他的主要事迹是“开天辟地”,这个伟大的功绩被视为盘古神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盘古,传说中最早的天地之父,中国神话中在众神前开天辟地,把世界创造完美的神祗,他是中国古代神话历史里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在中国神话学史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说,盘古在一只玉色的鸡唤醒以后,把天地间的黑暗阻挡掉,开辟出了日月当空、四洲大陆的世界。
盘古从无中毫无知觉,自发唤醒自身,完成了“开天辟地”,此时,天地间初升起了第一缕光芒,盘古也正式被封为太古无双的天地之父。
此后,他带领众神又分配了九宫八卦,衍出了河图洛书,概括了天地间的景象,并划分出了十二个方位,在宇宙中把权威的地位确立。
盘古不仅仅只是把世界创造完美的神祗,他还执行着“天堂裁决”的职能,他能够决定凡人的生死活动,决定众神的前程,他把天地间人物所犯的罪行判断清楚,同时也把缆莎莫艺有福德受奖的个体分别出来,使之得到恩惠和庆贺。
盘古后来因不守规矩,使黄帝迁都,经帝王处分令其罢黜,放任东海中去苦修,为的是祭祀子时的素质,以汲取更高的境界,改进和提高神祗的权位。
至今,盘古神圣的形象仍然被人们所熟悉。
在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中,盘古仍然拥有令人敬畏的形象,人们常常在习俗中表现出对他的虔诚敬畏,歌颂他开天辟地的伟大成就,他是所有神祗之中最受人们尊崇的。
由此可见,盘古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核心。
他以自己的伟大行为开辟出了今天的世界,令人敬仰,他的主要事迹就是“开天辟地”,这个伟大的成就将永久成为中国神话中重要的一笔历史记录。
上古人物盘古的介绍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盘古的简介,希望对你有用!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
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
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
盘古的起源学说时代探究众所周知,盘古传说最早出现在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
又有《五运历年记》记载其化生万物。
《中国哲学史》教材引用了这两段史料。
对于盘古传说是否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教材论证说:“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
由此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形诸文字虽晚,但其内容的发生应在很早的远古时期,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
”印度说教材的上述论证是由吕思勉之说来“推断”,然而对吕思勉之说却是断引其文,实歪曲了吕氏的本意。
吕思勉《盘古考》的首段话是:“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者,叩以盘古事迹,则不能言,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而又甚荒矣。
”被教材省略掉的“甚荒”,即很荒怪、荒诞的意思。
因为盘古创世的神话很荒怪、荒诞,所以“其说甚旧”并不表明吕氏认为盘古传说发生在中国很早的远古时期。
盘古名词解释
盘古是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神祇,传说死后天地及万物都由其身躯和器官的变化而成。
盘古又称盘古氏,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桐柏一带传说其出生于一枚龙蛋,由应龙抚育出生。
他沉睡而醒后将清浊二气上下撑开,形成了天地,最终因疲惫而倒,声与气以及身体各部分化为世间万物。
盘古神话先以民间传说流传至东汉时代,直到三国时期才出现文字记载,最初见于唐代《艺文类聚》所引三国吴人徐整创作的《三五历记》,信仰主要流行于桐柏、泌阳一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盘古的更多内容,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民俗专家。
开天辟地第一人——盘古1开天辟地第一人——盘古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也是中国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的创世历程,所以中国人类的起源,自然也有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三皇五氏这个漫长的时代,史册上的记载却只有寥寥数页。
大约经历的时间太久,经过流传被记载在文献中的人物,早己被一代代的人们传得神乎其神,因此我们只能将这段历史称之为'神话时代’。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作为中华各民族认同的创世始祖神,有关盘古神话故事,其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从中我们得知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而南朝·萧梁·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则描述了盘古死后,竭尽殚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了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盘。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描述了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没有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而人类的始祖盘古便孕育其中。
经过一万八千年后,神通广大的盘古醒来,因为什么也看不见,力大无穷的他居然挥起大板斧将大鸡蛋分为两半。
于是,轻而清的物质飘浮上升,慢慢形成了天空;重而浑浊的物质渐渐下沉,凝结成为大地。
盘古怕它们再合拢来,于是脚踩大地、头顶天空,一直竖立在天地之间。
就这样,天每日升高三尺,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也随着天地不断长大,其头在天为神,其脚在地为圣。
如此一日九变,盘古与天地又共存了一万八千年。
后来,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为高大。
这时,盘古看着毫无生机的大地,便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于是微笑着倒了下去。
临死前,他呼出的气化作清风和云雾,声音变为了雷电;其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则化为万点繁星;其汗珠化成地面的湖泊,血液化成了奔腾的江河,肌肉化成了肥沃的田土,就连他的汗毛也化成了草原和森林。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东岳泰山(山东),脚化作西岳华山(陕西),左臂化作南岳衡山(湖南),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山西),其腹部则化作中岳嵩山(河南)。
盘古开天地的简介笔记
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传说人物,据说他是宇宙的开创者,开天辟地的始祖。
以下是盘古开天地的简介笔记:
●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开天辟地之神。
他的故事被广泛流
传,并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盘古的出生和成长与宇宙的形成息息相关。
据传,在无尽混
沌之中,他孕育于一个巨大的蛋中,长达1.8万年。
●当盘古孵化出来时,他一手持斧,一手持凿,开始劈开混沌,
创造出天和地。
他用斧子将天和地分开,创造出了蓝天,地球以及万物。
●在他的工作过程中,天地之间的空隙开始扩大,形成了天空、
云、星辰等。
与此同时,他也为地球的形态变化、山脉、河流、湖泊等物理特征奠定了基础。
●盘古耗尽了自身的力量和生命,最后他的身体化为大地,头
发化为森林,血液化为江河,眼睛化为太阳和月亮。
●盘古的创世故事象征着宇宙的起源和整个世界的形成。
他的
形象被广泛用于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成为中国文化宇宙观和创造神话的重要符号。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影响,被视为创世
神话的经典之一,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起源和自然界变化的思考和想象。
总的来说,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是中国神话中重要的创世神话之
一,讲述了他如何劈开混沌、创造天地、形成山川河流,以及他自身化作大地和自然界的各个元素的传说。
古代人物:盘古氏古代人物:盘古氏盘古氏简介别名:盘古氏,盘古大帝时代:上古简评:创世神,人类始祖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
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的精灵魂魄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
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盘古的故事,较早见于三国时候徐整作的《三五历记》:“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在其中。
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
神于天。
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乃有三皇。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
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
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血液为江河。
筋脉为地里。
肌肉为田土。
发为星辰。
皮肤为草木。
齿骨为金石。
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
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
”从此以后,盘古开天辟地的记载越来越多起来,并发展为他死后头化为东岳,腹化为中岳,左臂化为南岳,右臂化为北岳,足化为西岳,眼睛化为太阳和月亮,泪水化为江河,呼气化为风,声音化为雷电,夫妻二人化为阴阳。
盘古的传说--历史记载汇集《艺文类聚》—-引《三五历纪》(作者:三国吴·徐整)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盘古的描写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意义,但关于他形象的描述在文献中并不十分详细。
根据传说,盘古在宇宙初始阶段,身处一片混沌之中。
在混沌之中,有一颗巨大的蛋,盘古就像一个幼婴一样被包裹在蛋内。
盘古被描述为一个巨大的人形生物,他体格高大,头顶承载着整个天空,脚踏大地。
在创世的时刻,他挥动着一把巨大的斧头,以神秘的力量和决心,用斧头击破了蛋壳,创造了天地。
他的鲜血流淌成江河,骨骸变成山川,头发化作了星辰宇宙,从他的身体形成了整个宇宙万物。
盘古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是宇宙诞生的象征,他的创造力和无比强大的力量成为古代神话中的一部分。
尽管在具体描写上有许多版本和变化,但盘古作为宇宙创造者的神话形象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盘古盘古盘古(中华上古神)盘古(盘古(中华上古神))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在太古的时候,太空中飘浮着⼀个巨星,形状⾮常像⼀个鸡蛋,在⽆际的⿊暗云雾中运⾏,万赖⽆声。
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个名叫盘古的巨神,⼀直在⽤它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经过⼀万⼋千年艰苦的努⼒,盘古挥出最后⼀斧,只听⼀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
盘古头上的⼀半巨星,化为⽓体,不断上升。
脚下的⼀半巨星,则变为⼤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天每⽇加⾼⼀尺,地每⽇加厚⼀尺,盘古随之也长得越来越⾼⼤,成了“顶天⽴地”的英灵。
⽬录相关⽂献远古⽂献传说后代收缩展开相关⽂献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神。
根据三国·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及《古⼩说钩沉》辑的《⽞中记》的类似记载,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南朝·萧梁·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则描述盘古死后⾝体化为天地万物!附《三五历纪》开天辟地原⽂:天地浑沌如鸡⼦,盘古⽣其中。
万⼋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丈,地⽇厚⼀丈,盘古⽇长⼀丈,如此万⼋千岁。
天数极⾼,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历史记载天地浑沌如鸡⼦,盘古⽣其中。
⼀万⼋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丈,地⽇厚⼀丈,盘古⽇长⼀丈,如此万⼋千岁。
天数极⾼,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
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明见证,是世界四⼤⽂明古国中保存最原始、最完整、最古⽼的创世神话。
其数量之壮观,内容之丰富,类⽬之齐全可谓举世独步,⽆与匹伦。
然⽽,⼀个时期以来,有关盘古神话的渊源,学界众说纷纭,莫衷⼀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学者认为,盘古之名最早见之于三国吴⼈徐整的《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中,先秦著作⽆盘古名号,并以“盘古⼊籍晚”为由,来否定盘古神话的原始性和民族性,提出不应把盘古神话列为中华民族的先民创世神话。
中国历史人物《盘古》盘古,或称盘古氏或盘古大帝。
是中国神话及汉族神话人物,有文字记载的出现时代在战国以后。
关于盘古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普遍认同盘古是开天辟地的人物。
传说生于天地混沌之中,经历万八千年,天地开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所有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金石均为盘古死后身体各部所变成。
《五运历年纪》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
炎帝、蚩尤等部落从黄河流域迁徙南方以后,伏羲的传说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
范文澜认为盘古的传说,是古代先民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中“盘瓠”或“盘古”传说,加以古代经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像,创造出来的用于填补鸿蒙时代空白的[3]。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最早有盘瓠之说。
闻一多《伏羲考》一文考证盘古即匏瓠,即葫芦,“盘”字古义为开端,“盘”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
饶宗颐《盘古图考》指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
有学者亦称盘古乃是伏羲的音转。
盘古的故事,较早见于三国时候徐整作的《三五历记》:“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在其中。
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
神于天。
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乃有三皇。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
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
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血液为江河。
筋脉为地里。
肌肉为田土。
发为星辰。
皮肤为草木。
齿骨为金石。
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
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
”从此以后,盘古开天辟地的记载越来越多起来,并发展为他死后头化为东岳,腹化为中岳,左臂化为南岳,右臂化为北岳,足化为西岳,眼睛化为太阳和月亮,泪水化为江河,呼气化为风,声音化为雷电,夫妻二人化为阴阳。
盘古的历史人物介绍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盘古的历史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盘古的历史简介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民间有着很多关于盘古的各种资料,有关于他的出身的,也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的。
有关于盘古的资料提到他的出生,说到,在宇宙最初,那个时候还没有天与地的分别,整个宇宙都是处在一个名叫混沌的空间里,里面漫无边际。
在这边空间的中心之处,有着一个呈现为椭圆形的巨型大蛋。
而传说,盘古就是从这个大蛋里出来的。
在资料中还提到盘古出来以后,就开始四处走动,为了生活,他不断地和各种各样的妖物作斗争,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而且据说还开始修行。
再有就是民间资料中关于盘古开天的故事。
长期的在黑夜中生活,使得盘古觉得周围黑黑的感觉不舒服,因此就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样的状况,能够不用再呆在这么黑的地方。
于是他就开始四处去寻找方法,一次睡觉醒来,盘古有些烦躁,就用他的手中的巨斧用力的砸下去,这一下,就把空间咂出了一丝裂缝,在黑暗的空间中,从裂缝中露出的一丝亮光极为的明显。
盘古极为的兴奋,用尽气力努力的将这丝裂缝不断加大。
后来经过他不断地努力和坚持,这条缝隙变得无限大,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
人们将上面的一边叫做天,下面的一边叫做地。
可以说,盘古的资料在民间是极为的多,只不过我们无法鉴定这些关于盘古的资料的真假。
盘古的师傅介绍盘古在世人眼中是强大的,无可取代的。
但是他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学习,而盘古的师傅就是鸿钧道人。
传说鸿钧道人原本是西昆仑山上的一个生灵,一开始的时候是只拥有生命的,可是在后来的一次混沌大战之中,作为上古法器的造化玉蝶被打碎了,它的碎片落入了人间,其中一片刚好的落入鸿钧所在的西昆仑山上,得到造化玉碟碎片的鸿钧道人得以开启灵智,于是便开始了他的修炼之路。
经过千年不懈的修炼,终于他修炼得道,成为太乙真仙,为自己取名为鸿钧道人,不过就算是鸿钧道人已经拥有不老不死的能力,拥有强大的法力,但是他却是始终没有实实在在的身体,只是天地之间的一抹拥有意识的气体。
【名人故事】盘古简介盘古个人资料中文名:盘古别名:盘古氏、盘古大帝性别:男所处时代:远古时代出生时间:史前文明逝世时间:史前文明职业:神?、开创天地者在位时间:公元前2357?前238年主要成就:开天辟地、死后身体化为天地万物盘古雕像盘古简介盘古(称盘古氏或盘古大帝)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
据说在太古的时候,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非常像一个鸡蛋,在无际的黑暗云雾中运行,万赖无声。
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大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
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
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天每日加高一尺,地每日加厚一尺,盘古随之也长得越来越高大,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五岳,血液和眼泪变成江河,眼睛变成日月,毛发变成草木;他嘘气变为风雨,声音变为雷霆,目光变为闪电;他睁眼是白天,闭目是晚上;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高兴为晴天,生气为阴天,等等。
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盘古记载: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其后,题为梁任?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
《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沈》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指出:盘古、盘瓠音近,盘瓠为南蛮奉为其天地开辟之祖,而后华夏人误用以为己祖。
始认为中原盘古神话来自南方蛮族。
但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记,只说高辛氏有畜狗名盘瓠,因咬东辛氏敌人之功,得高辛氏女为妻,负入深山生六男六女,繁衍成为武陵蛮,并无开天辟地故事,可知盘瓠原与中原的盘古神话无关。
倒是记中原神话故事的专书《山海经》中,有类似的身体各部分化为大地各物的神话,如《海外北经》有神为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身长千里。
”《大荒北经》说:“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盘古创世的传说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盘古,又称盘古大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神祇,他以开天辟地的传说而著名。
据传,盘古在宇宙的混沌状态中孕育并诞生,创造了天地万物,开创了宇宙的秩序与生命的轮回。
下面将详细讲述盘古创世的传说。
盘古创世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讲述了宇宙最初的状态是一片混沌和什么都没有的形态。
在这片混沌中,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悄然诞生。
据传盘古身躯巨大,站立起来能撑起天,倒下则能形成大地,他有犀利的眼睛,能够穿透虚空,长有铜头铁颈,四肢盖满鳞甲。
盘古诞生后,他发现自己身处于一片混沌中,一片漆黑空旷而又没有边界的空间。
他感受到内心的渴望,决定要给这个混沌的世界创造出秩序和生命。
于是,他挥动起手中的巨斧,破开了混沌的天地。
随着盘古的一斧劈下,天地开始分离,巨大的斧声响彻整个宇宙。
上半部分的巨大斧落下时,形成了广袤无垠的天空,俯瞰整个宇宙。
而下半部分的巨斧形成了丰腴的大地,承载了万物的生命。
与此同时,盘古的巨身也化为了天、地和万物。
创造了天地后,盘古并没有停下他的创世之举。
他继续用自己的力量,开辟了昼夜和四季。
他在天空中布置了太阳、月亮和星星,让它们轮番升起,带来光明和黑暗的交替,给人类带来了安慰和指引。
他在大地上种下了各种树木和植物,赐予了动物与植物以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
于是,他选择了以石头的形态永远保留下来,以永恒的方式参与到自己创造的世界中。
据说,盘古的巨大身躯化为了山川河流,鳞甲变成了石头和矿石,他的眼泪变成了大洋和湖泊。
盘古创世的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仅是对宇宙起源的一种解释,更是对人们试图探索造物主的思考与追求。
盘古开辟天地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人勤劳、坚韧、不断创新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盘古创世的形象被广泛运用在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中。
很多古代寺庙和宫殿中都有盘古的雕像,以祈求他的保佑和福泽。
同时,盘古创世的故事也以不同形式传承至今,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盘古神话的详细概述盘古神话的详细概述盘古神话是中国传统神话中最早的一部分,它讲述了一个无限虚无中诞生出一个名叫盘古的神灵,通过他的努力和牺牲,创造了天地万物的故事。
本文将从盘古诞生、开天辟地、生灵涂炭、盘古离世等方面进行详细概述。
一、盘古诞生据《山海经》记载,盘古是宇宙间最早的存在,他被形容为“渾沌之中自然開闢而成”。
《淮南子》中也有记载:盘古“身長萬仞,手持鉏斧”,意味着他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
同时,《山海经》还描述了盘古外貌特征:头戴皮帽、身披兽皮、手执鉏斧。
这些形象展现了中国人对于原始人类和自然的崇拜。
二、开天辟地在最初的时期,天地混沌一片,没有任何形态可言。
为了创造出具体的世界,盘古开始使用他手中的鉏斧不停地砍击四周的混沌大地。
他砍了整整一万年,最终将天地分离开来,形成了蓝天、白云、黑夜和白昼等自然现象。
在盘古的努力下,天地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并且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出现。
同时,盘古还创造出了太阳、月亮和星辰等天体,为人类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光明和温暖。
三、生灵涂炭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开始感到疲惫不堪。
他意识到自己无法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因此他决定将自己的身体化为万物之源,使得所有生命都能从他身上得到滋养。
于是,在盘古死后不久,他的身体变成了大地、山川、河流和草木等自然事物。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盘古创造世界时没有考虑到人类的存在,因此在世界中还存在着许多危险和恶劣的环境。
例如:恶龙、凶兽、毒蛇等等。
这些威胁人类生存的生物和自然现象,使得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
四、盘古离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众神联合起来,决定创造出一个新的神灵来保护人类。
于是,女娲神开始创造人类,并且将盘古的身体分成了五行:金、木、水、火和土。
这些五行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元素,同时也代表着宇宙万物之源。
最后,在女娲神的帮助下,人类和自然界之间建立了平衡。
盘古也因为他的牺牲和贡献而被人们铭记于心,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神灵之一。
中国传统神话体系中的创世神盘古盘古,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也是中国神话中的第一个神。
盘古太过于久远,对于盘古的记载不多,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盘古开天地。
他开天辟地,创造天地,最终力竭而死。
盘古形象盘古在中国古神话中被塑造为'天地万物之祖'、'初天皇氏'和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
盘古原始的形象或典型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这不得而知。
不过,很多人认为盘古是龙首蛇身。
如,《五运历年纪》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
'盘古开天地其一: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其二: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其三: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
然则生物始于盘古。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
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通俗地来说,就是: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可就在这黑暗之中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却孕育出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神,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
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
盘古的简介上古人物盘古的介绍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盘古的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盘古的简介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
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
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
盘古的起源学说时代探究
众所周知,盘古传说最早出现在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
又有《五运历年记》记载其化生万物。
《中国哲学史》教材引用了这两段史料。
对于盘古传说是否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教材
论证说:“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
由此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形诸文字虽晚,但其内容的发生应在很早的远古时期,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
”
印度说
教材的上述论证是由吕思勉之说来“推断”,然而对吕思勉之说却是断引其文,实歪曲了吕氏的本意。
吕思勉《盘古考》的首段话是:“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者,叩以盘古事迹,则不能言,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而又甚荒矣。
”被教材省略掉的“甚荒”,即很荒怪、荒诞的意思。
因为盘古创世的神话很荒怪、荒诞,所以“其说甚旧”并不表明吕氏认为盘古传说发生在中国很早的远古时期。
实际上,吕思勉《盘古考》在引用了《三五历记》、《五运历年记》和《述异记》的三段史料后,接着引用了传自印度的《厄泰梨雅优婆尼沙昙》、《外道小乘涅槃论》和《摩登伽经》的史料,吕思勉认为,“《五运历年记》、《三五历记》之说,盖即象教东来之后,杂彼外道之说而成。
《述异记》首数说,即《五运历年记》之说。
”可见,吕氏并不认为盘古传说发生在中国远古,而是在佛教东传之后“杂彼外道之说而成”。
传为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有云盘古化生万物。
吕思勉在指出“《述异记》首数说,即《五运历年记》之说”后,又说:“秦汉间俗说亦同。
此说疑不出秦汉间,任氏误也。
”可见,吕思勉认为
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应发生在“秦汉间”之后。
至于《述异记》中的“先儒说”、“古说”和“吴楚间说”,吕氏认为,此“皆各自为说,与上诸说不同”。
吕思勉的《盘古考》改定于1939年,他在此后作的《先秦史》(1941年初版)中有“开辟传说”一章,此章延续了《盘古考》中的观点,即谓:“《述异记》首两说,与《五运历年记》之说,原本是一。
此说与《三五历记》之说,并以窃印度传说,加以附会。
《述异记》所谓先儒说者,与此似同实异,而与其所谓古说者,所本相同,盖中国之旧说也。
”按,《述异记》中的“先儒说”和“古说”并没有“开天辟地”的问题,且“皆谓其生存,不谓已死”,此与《山海经》中的“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云云有相似之处,故吕思勉认为,此“盖中国之旧说”,而与盘古创世的神话“迥不相侔”。
《述异记》中的“吴楚间说”,吕思勉认为,此“明言盘古氏有夫妻二人,且南海有其墓,南海中有其国,其人犹以盘古为姓,则人而非神矣”,此当源于“南方民族”的传说,而“与一身化为万有之说,尤厘然有别”。
在区别了《述异记》中的“先儒说”、“古说”和“吴楚间说”所不同于《三五历记》等书记载的盘古创世神话之后,可以明确,吕思勉认为,盘古创世神话并非发生在中国的远古时期,而是在佛教东传之后,“窃印度传说,加以附会”而成。
教材将吕思勉之说作为“推断”的基点,实是误解了吕氏的观点。
虽然学术界对于盘古创世神话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就有确
凿的史料根据和较严谨的分析论证而言,学界的主流观点仍大致同于吕思勉的观点。
如饶宗颐在1986年发表《盘古图考》一文,举出: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无画有名’条记,据此,饶宗颐认为,“以盘古作图,汉末蜀中已流行之,则盘古之神话,最迟必产生于东汉”。
两年之后,饶宗颐又作有《围陀与敦煌壁画》一文,其中引证东汉末年译出的《摩登伽经》,据此,饶宗颐认为,“‘自在天’神话入华可断自东汉末年。
梁任昉《述异记》引证盘古诸说,已将大自在天道类被佛徒议为婆罗门的妄说,纳入盘古事迹之中,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和另一《五运历年记》(马骕《绎史》引)都说及盘古故事,似乎都受到印度外道之说所影响。
”按,《摩登伽经》的史料在吕思勉的《盘古考》和《先秦史》中已引用之(只是译本有不同)。
饶宗颐据《益州名画录》中有盘古图画的记载,虽认为盘古神话“最迟必产生于东汉”,但又根据《摩登伽经》是由东汉末安世高初次译成汉文的事实,认为“‘自在天’神话入华可断自东汉末年”,《述异记》、《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记》中的盘古神话“都受到印度外道之说所影响”,此与吕思勉认为盘古神话是在佛教东传之后“杂彼外道之说而成”观点相同,然则盘古神话“最迟必产生于东汉”实为其不应早于东汉末年。
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引用了饶宗颐的《盘古图考》,亦认为盘古神话在华夏的出现时间“不会早于东汉末季”。
何新又引证印度古婆罗门教的《摩奴法典》、《奥义书》以及佛教的《外道小乘涅槃论》和《摩登伽经》的几段史料,认为盘古神话的原型“实是来
自古印度创世神话中的梵摩神创生宇宙的故事”,此亦同于吕思勉和饶宗颐的观点。
叶舒宪在《中国神话哲学》中引述了日本学者高木敏雄(1876-1922)的观点,此学者在1904年完成的《比较神话学》中就已提出盘古开天地的卵生型创世神话源于印度,“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诗中”。
同时,叶舒宪也详引了吕思勉《盘古考》的观点,认为其与高木敏雄“所见略同,不期而遇”。
由此,叶舒宪断言:“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的盘古神话……均因印度佛经影响而产生,这个问题已由中外学者在几十年前做了结论:盘古神话的来源已经不是什么谜了。
”
否定
事实证明,盘古神话从古至今,已流传了好几千年。
但近代曾流行“外来说”。
其主要观点有:1、印度是世界上神话、故事的重要发掘地,盘古神话的两大母题(卵生神话母题、尸体化生母题)在印度《吠陀》神歌中都可找到。
2、后汉所译佛经《摩登伽经》等里的大神安荼义为鸡卵,安荼神话中包括此两大母题。
徐整写作时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