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SPSS方差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45
第6章方差分析6.1实验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具体某个事物的因素往往很多,我们常常需要正确确定哪些因素的影响是显著的,方差分析(简称为ANOV A)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由于方差分析在统计分析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因此掌握方差分析的原理及方法使非常必要的。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利用方差分析(简称为ANOV A)来进行相关的假设检验和统计决策。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1.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理解方差及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理解总离差(SST)、组间平方和(SSR)、组内平方和或残差平方和(SSE)、组间均方差(MSR)、组内均方差(MSE)、自由度、F统计量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方差分析的过程:One-Way过程:单因素简单方差分析过程。
在Compare Means菜单项中,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值多重比较和相对比较;General Linear Model(简称GLM)过程:GLM过程由Analyze菜单直接调用。
这些过程可以完成简单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不但可以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还可以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SPSS统计软件,熟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操作,初步了解多元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6.2实验原理6.2.1统计原理方差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样本资料各项差异的来源以检验三个或三个以上总体平均数是否相等或者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方法。
该方法在现实统计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
方差分析的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统计分析的正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统计上存在两类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指在因素的同一水平(同一个总体)下,样本的各观察值之间的差异。
比如,同一种颜色的饮料在不同超市上的销售量是不同的;不同超市销售量的差异可以看成是随机因素的影响,或者说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造成的,这类差异称为随机误差。
第六章方差分析一实验目的1.理解方差分析的概念、原理及作用;2.掌握用 SPSS 进行单因素、双因素及协方差分析的方法;3.结合参考资料了解方差分析的其它方法及作用。
二方差分析的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值间的差别基本来源有两个:(1)随机误差,如测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组内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该组内变量值之偏差平方和的总和表示,记作w SS ,组内自由度w df ;(2)实验条件,即不同的处理造成的差异,称为组间差异。
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总均值之偏差的总平方和表示,记作b SS ,组间自由度b df 。
三实验过程1. 某农场为了比较4种不同品种的小麦产量的差异,选择土壤条件基本相同的土地,分成16块,将每一个品种在4块试验田上试种,测得小表亩产量(kg)的数据如表6.17所示(数据文件为data6-4.sav),试问不同品种的小麦的平均产量在显著性水平0.05和0.01下有无显著性差异。
(数据来源:《SPSS实用统计分析》郝黎仁,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表6.17实验步骤:第1步分析:由于有一个因素(小麦),而且是4种饲料。
故不能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仅适用两组数据),这里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第2步数据的组织:分成两列,一列是试验田的产量(output),另一列是小麦品种(breed)(A、B、C、D);第3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由于方差分析的前提是各个水平下(这里是不同品种的小麦产量)的总体服从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
其中正态分布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但对于方差相等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因此必须对方差相等的前提进行检验。
从SPSS的数据管理窗口中选择analyze—compare means—One-Way ANOVA,将小麦产量(output)选入dependent list框中,将品种(breed)选入factor框中,点开Options,选中Homogeneity of variance test(方差齐性检验),点开post hoc multiple comparisons,将significance level的值在两次实验时分别设置为0.01和0.05。
SPSS基础学习⽅差分析—单因素分析为什么要进⾏⽅差分析?单样本、两样本t检验其最终⽬的都是分析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如果要分析多组数据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就很困难,因此⽤⽅差分析解决这个问题;举例:t检验可以分析⼀个班男⼥的⼊学成绩差异;⽽⽅差分析可以分析⼀个班来⾃各省市地区同学的⼊学成绩。
在⽅差分析中,涉及到控制变量和随机变量以及观测变量;举例:施肥量是否会给农作物产量带来显著影响;这⾥,控制变量:施肥量,观测变量:农作物产量,随机变量:天⽓、温度……单因素分析⽬的:分析单⼀控制因素影响下的多组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适⽤条件:正态性,每个⽔平下的因变量应服从正态分布;同⽅差性,各组之间的具有相同的⽅差;独⽴性,各组之间是相互独⽴的。
案例分析:案例描述:在某⼀公司下,分析⼴告形式对销售额的影响。
(数据来源:《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第五版)薛薇第六章)题⽬分析:在题⽬中,⼴告形式不⾄两种,没办法⽤两独⽴样本t检验分析形式和销售额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同时,只有⼀个控制因素,所以采⽤⽅差分析中的单因素分析。
提出原假设:⼴告形式和销售额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界⾯操作步骤:分析—⽐较均值—单因素ANOVA关键步骤截图:分清楚因变量列表和因⼦;因⼦:控制变量,因变量列表:观测变量结果分析:单因素⽅差分析销售额平⽅和df均⽅F显著性组间5866.08331955.36113.483.000组内20303.222140145.023总数26169.306143分析:平⽅和:组间离差平⽅和(SSA)是由控制变量的不同⽔平造成的变差,组内离差平⽅和(SSE)是由随机变量的不同⽔平造成的变差;df:组间⾃由度,在本题中根据⼴告形式的不同分为四组,所以⾃由度为k-1=4-1=3;组内⾃由度n-k=144-k=140;均⽅:即为⽅差;F=SSA/(k-1)÷(SSE/(n-k))=组间⽅差/组内⽅差,F值显著性⼤于1,说明控制变量对观测变量的影响⽐随机变量⼤,反之有效;P-值=0.00<0.05,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不同的⼴告形式和地区对销售额的平均值产⽣了显著影响,不同的⼴告形式、地区对销售额的影响效应不全为0。
SPSS数据分析与应用第6章实训案例本章介绍《SPSS数据分析与应用第6章实训案例》的背景和目的。
这个案例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PSS数据分析工具而设计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具体的实训案例,包括案例的背景、数据的来源以及需要进行的数据分析任务。
通过这个案例,读者将研究如何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际操作SPSS软件的步骤,包括数据导入、数据清洗、变量设置、数据分析等。
每个步骤都会给出详细的说明和示例,以帮助读者顺利完成实训案例。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展示实际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对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读者将通过实验结果的展示和分析,更好地理解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的含义。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对整个实训案例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拓展的内容,包括其他可能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场景。
读者将通过这个章节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拓展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这个章节将给出实训案例的参考答案,供读者参考和对比。
读者可以通过对比答案,进一步检查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理解程度。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读者将能够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将数据分析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章介绍了《SPSS数据分析与应用第6章实训案例》中涉及的数据集和问题。
以下是详细描述:该案例涉及的数据集为某医院的病人信息和医疗费用数据集。
主要问题是研究不同因素对病人的医疗费用的影响。
在数据集中,每个病人都有一些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等。
此外,还有每个病人的医疗费用数据,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
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人的基本信息对医疗费用的影响:通过分析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等因素与医疗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基本信息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程度。
不同费用项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不同费用项之间的相关性,了解各项费用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
SPSS基础学习⽅差分析—协⽅差分析
⽬的:在多因素⽅差分析中我们提到“协变量“是⽤来控制其他变量与因⼦变量有关⽽且影响⽅差分析的⽬标变量的其他⼲扰因素。
注意点:在利⽤协⽅差分析的时候,我们先对这个变量进⾏分析。
案例分析:研究三中不同的饲料对⽣猪的体重增加的影响。
(数据来源: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第六章)
⾸先,先对猪喂养前的体重进⾏⼀个散点图的绘制
步骤:图形—旧对话框—点状/散点
由图可知:变量之间呈现较为相似的线性关系,各斜率基本相同,所以喂养前的体重可以作为协变量参与协⽅差分析。
协⽅差分析的步骤:
分析—⼀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关键截图:
结果分析:
由协变量的图:
没有协变量的图:
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的看出SL的变差由1238.375减少为227.615,这就是剔除了喂养前体重的影响造成的,因此不能忽略”猪喂养前的体重“。
参考书籍: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第五版
吴骏《SPSS统计分析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