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目加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练习题及答案题目: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练习题及答案说明:下面是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思维训练练习题,希望同学们通过解题,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每道题都附有答案,同学们可以对比自己的答案,并及时纠正。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一、填空题1. 以下哪一个数是奇数?A. 6B. 9C. 14答案:B2. 在下列数中,哪一个是最大的?A. 503B. 550C. 487答案:B3. 一共有8个小朋友,他们每人吃了3块糖果,那么一共吃了多少块糖果?A. 21B. 24C. 32答案:B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个数是一个偶数?A. 13B. 36C. 41答案:B2. 计算:35 - 17 = ?A. 18B. 22C. 26答案:A3. 小华家有36个苹果,小明家有27个苹果,那么两家一共有多少个苹果?A. 53B. 63C. 73答案:C三、解答题1. 用算式表示下列问题: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5个饼干,小明比小红多5个饼干。
请用字母表示小红所拥有的饼干的数量,并写出算式。
答案:设小红拥有的饼干的数量为X,算式为:X + (X + 5) = 152. 请列出所有4的倍数,并将它们的倍数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答案:4, 8, 12, 16, 20, ...四、应用题1. 一根铁丝长60厘米,小明需要将铁丝剪成相等的两段,每段铁丝长度是多少厘米?答案:将60厘米分成相等的两段,每段铁丝长度为60除以2,得到30厘米。
2. 一年级有30个学生,三年级有40个学生,五年级有35个学生。
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答案:一共有30 + 40 + 35 = 105个学生。
答案:一、填空题1. B2. B3. B二、选择题1. B2. A3. C三、解答题1. X + (X + 5) = 152X + 5 = 152X = 10X = 52. 4, 8, 12, 16, 20, ...四、应用题1. 30厘米2. 105个学生以上是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能认真思考并解答出正确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2022年5月1.小明穿了一件新衣服, 路上碰到了小胖, 小明说“小胖, 算一算这件衣服用了多少个扣子, 你看正面有5个, 一个袖子上钉了3个大钮扣”。
小胖说:“太好算了, 5+3=8(个)钮扣”。
小明听了大笑起来, 小胖算错了吗?错在哪里了?解析:错了, 共有5+3+3=11(个), 因为袖子有2个, 因此要加2个3。
2.小华今年8岁, 她比爸爸小27岁, 5年前爸爸多少岁?5年后爸爸多少岁?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爸爸今年27+8=35(岁)那么5年前, 爸爸的年龄就为35-5=30(岁)5年后, 爸爸的年龄就为35+5=40(岁)答:5年前爸爸30岁, 5年后爸爸40岁。
3.婷婷买了3支铅笔, 林林买了2本练习本, 他们花了同样多的钱。
铅笔贵, 还是练习本贵?解析:练习本贵, 因为花了同样多的钱, 买的铅笔多, 说明铅笔便宜。
4、在1, 3, 2, 4之间添上“+”或“-”, (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数), 使它们的和等于11。
1 32 4 =11解析:13+2-4=115.洗手间有8只水龙头, 全都开着, 现在关掉了2只。
洗手间还有几只水龙头?解析:8只, 因为关了水龙头, 水龙头还是在洗手间。
6.学校举行了50米跑比赛, 贝贝比玲玲少用了1秒, 贝贝用了11秒, 勇勇比玲玲多用了1秒, 谁跑得快?解析:根据“贝贝比玲玲少用了1秒, 贝贝用了11秒”求出玲玲用了11+1=12(秒), 又知“勇勇比玲玲多用了1秒”求出勇勇用了12+1=13(秒), 而时间用得最少的人应该是跑得最快的。
贝贝用了11秒玲玲用了11+1=12(秒)勇勇用了12+1=13(秒)答:贝贝用的时间最少, 跑得最快。
7、一年级1班和2班共80个小朋友, 从1班调4个小朋友到2班, 现在两个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解析:80个, 因为在两个班之间调动小朋友, 并不影响总人数, 总人数仍然不变。
8、桌上有21根火柴, 小邱和小红轮流取, 每人每次取1根或2根, 谁取到最后一根谁就获胜。
三年级数学思维专题训练—其他问题1.一叠人民币中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共计940元,各张币值的张数相同,每种币值的张数各是张。
2.500张白纸的厚度为50毫米,那么张白纸的厚度是750毫米。
3.骆驼有两种:背上只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背上有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四肢较长,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有一群骆驼有23个驼峰,60只脚,那么这群骆驼共有只。
4.扑克牌的点数最大是13,最小是1.现小明手里有3张点数不同的扑克牌,第一张和第二张扑克牌点数和是25,第二张和第三张扑克牌点数和是13.问:第三张扑克牌的点数是多少?5.小亮家买了72个鸡蛋,他们家还养了一只每天都下一个蛋的母鸡,如果小亮家每天吃4个鸡蛋.那么这些鸡蛋够他们家连续吃天。
6.三名丁人师傅张强、李聪和王辉分别加工200个零件.他们同时开始工作,当李聪加工200个零件的任务全部完成时,张强才加工了160个,王辉还有48个没有加工,当张强加工200个零件的任务全部完成时,王辉还有个零件没有加工。
7.买三盏台灯和一个插座需付300元;买一盏台灯和三个插座需付200元.那么买一盏台灯和一个插座需付元。
8.红星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队列演练,一开始只有40个男生参加,后来调整队伍,每次调整减少3个男牛,增加2个女牛,那么调整次后男生女牛人数就相等了。
9.一天中午,孙悟空吃了10个桃子,猪八戒吃了25个包子.孙悟空说猪八戒太能吃了,但猪八戒说自己的包子比桃子小的多,还是孙悟空吃的多.聪明的沙僧用天平得到了下图所示的两种情况,(圆圈表示桃子,三角表示包子,长方形表示重量为所标数值的砝码).那么1个桃子和1个包子共重克。
10.商场运来480双运动鞋,分别装在2个铁箱、3个木箱、8个纸箱里.如果4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运动鞋一样多;而3个木箱的运动鞋刚好能用2个铁箱装完.那么每个铁箱装运动鞋双。
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第一单元:时、分、秒1、利用间隔数解决爬楼梯问题明明从1楼走到3楼需要16秒。
照这样的速度计算,他从1楼走到7楼需要多少秒?思路分析:可以这样想:明明从1楼走到3楼走了2层,需要16秒,则平均每层需要走8秒。
照这样的速度计算,他从1楼走到7楼走了6层,一共需要走48秒。
正确解答:一层:16÷(3-1)=8(秒)到7楼:8×(7-1)=48(秒)举一反三:(1)公路的一侧每隔10米种1棵树,小丽从第1棵树走到第5棵树需要28秒,照这样的速度计算,她从第1棵树走到第10棵树需要多少秒?(2)芳芳从四楼到一楼用了 24秒,玲玲从八楼到一楼用了 56秒,她们下楼的速度一样吗?(3)从田边到池塘有9米,青蛙从田边跳到池塘、每跳3米要用5 秒,休息1秒后继续跳,青蛙从田边跳到池塘需要多长时间?2.求等车时间间隔的问题例题:去人民公园的公共汽车每15分钟发一班车。
小明早上7: 10到达车站,发现7:05时已经发了一班车,他还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坐上车?思路分析:方法一:可以先求出下一班车的发车时间,再减去小明到达车站的时间,就是等车的时间。
方法二:可以求出距离上一班车的发车时间经过了几分钟,再用两班车发车的间隔时间减去经过的时间,就是等车的时间。
正确解答: 方法一 7时5分+15分钟=7时20分7时20分-7时10分=10分钟方法二 7时10-7时5分=5分钟 15- 5=10(分钟) 举一反三:(1)去图书馆的公共汽车每15分钟发一班车。
小明上午9: 05到达车站,发现9:00时已经发了一班车,他还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坐上车?(2)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她每天早晨要8:40到学校。
小红最迟几时从家出发?(3)火车8:15发车,小东7:00从家出发坐车去火车站,从他家到火车站乘车需45分钟,从进站口到检票完需要20分钟,他能赶上这趟火车吗?3.利用分段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例题:永辉超市营业时间,开门:早上7:30,关门:晚上10:00。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一)一.加减应用例1.家具厂上个月生产的床,买出了3850张,还剩2140张。
上个月生产的床中有铁床2700张,其余的是木床。
生产的木床有多少张?例2.铅笔厂生产1429箱铅笔,其中有386箱是彩色铅笔,其余的是黑铅笔,彩色铅笔比黑色铅笔少多少箱?例3.小玲家养了46只鸭,24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只。
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例4.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
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
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例5.甲、乙两班共89人,乙、丙两班共81人,丙、丁两班共83人,甲、丁两班共有多少人?例6.某学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
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块。
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倍。
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二.间隔趣谈例1.在20米长的路边种树,从一端起,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例2.某工厂在道路一侧插彩旗,每隔4米插1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8面。
问工厂这条道路长多少米?例3.在40米长的走道一侧栽树,起点和终点都要栽1棵,一共栽了5棵,相邻两棵数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例4.有一根钢管,要锯成5小段,每锯开一处要花3分钟,全部锯完要多少时间?例5.有一个水池周长是50米,在水池周围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一共要种多少棵?例6.在一个正方形场地四周种树,每边都要种15棵,并且四个顶点都要有一棵树。
问这个场地四周共种树多少棵?三.倒过来算例1.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
问长到5厘米时用多少天?例2.一个数减16加上24,再除以7得30,求这个数?例3.一根绳子剪去一半,再剪去余下的一半,还剩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例4.小红、小芳、小明三人分铅笔,小红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一支,小芳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一支,小明得8支。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1、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
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
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假设思维)【分析与解答】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6=3×2),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
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
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留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留下的是)2个。
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
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
黑棋子的个数为24×2=48(个)。
2、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
小华答对了几题?(假设思维)【分析与解答】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20-3=17(题)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68-12=56(分)(实际得分)3、一个化肥厂计划在50天内生产一批化肥,从前24天的生产情况看,每天实际生产的化肥没有达到原计划每天产量指标,因此工厂决定停产3天进行整顿。
整顿之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结果只用了49天(包括停产整顿所用的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50天的生产任务。
已知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问整顿前后各生产化肥多少吨?(因果关系)【分析与解答】我们容易算出整顿后生产的天数是:49-24-3=22(天)。
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思维训练题及解析一、填空1. 题目: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5,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与原数的差是()。
解析: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5。
原数为10(x+5)+x,对调后的数为10x+(x+5)。
两数之差为[10(x+5)+x]-[10x+(x+5)]=45。
2. 题目:小华有13颗糖,给了小明3颗后,小华还比小明多2颗。
小明原来有()颗糖。
解析:设小明原来有x颗糖,则小明现在有x+3颗糖。
根据题意,小华现在有13-3=10颗糖,且小华还比小明多2颗,所以10=x+3+2,解得x=5。
3. 题目:三个小朋友比大小,小芳比小丽大3岁,小华比小丽小2岁,小华今年6岁,小芳今年()岁。
解析:根据题意,小华今年6岁,小华比小丽小2岁,所以小丽今年6+2=8岁。
又因为小芳比小丽大3岁,所以小芳今年8+3=11岁。
二、选择4. 题目:小明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5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走7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米。
A. 2470B. 2730C. 2100D. 2310解析:设小明按时到校所需时间为x分钟,则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5(x+3)米或70(x-2)米。
根据题意,65(x+3)=70(x-2),解得x=25。
所以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5×(25+3)=2470米,选A。
5. 题目:一桶油连桶共重10千克,油重9千克,桶重()。
A. 10千克B. 9千克C. 1千克D. 无法确定解析:根据题意,一桶油连桶共重10千克,油重9千克,所以桶的重量为10-9=1千克,选C。
三、解决问题6. 题目:果园里杏树的棵数是50以内最大的质数,梨树的棵数比杏树的2倍多15棵,梨树多少棵?解析:5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47,所以杏树有47棵。
梨树的数量为47×2+15=109棵。
7. 题目: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与百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0,且个位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三位数还是42的倍数。
三年级数学思维题大全一、和差问题类。
1. 甲、乙两数的和是30,差是6,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根据和差问题的基本公式,大数=(和 + 差)÷2,小数=(和 - 差)÷2。
这里甲是大数,乙是小数。
甲=(30 + 6)÷2 = 18,乙=(30 - 6)÷2 = 12。
2. 两个数的和是56,大数比小数多8,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析:大数=(56+8)÷2 = 32,小数=(56 - 8)÷2 = 24。
二、年龄问题类(与和差相关)3. 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和是40岁,爸爸比小明大28岁,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解析:爸爸的年龄=(40 + 28)÷2 = 34岁,小明的年龄=(40 - 28)÷2 = 6岁。
4. 妈妈今年35岁,小红今年7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 解析:年龄差是35 - 7 = 28岁。
当妈妈年龄是小红3倍时,年龄差对应的倍数是3 - 1 = 2倍。
那时小红的年龄是28÷2 = 14岁,所以是14 - 7 = 7年后。
三、植树问题类。
5. 在一条长20米的路的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析:根据两端都种树的公式,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20÷5 = 4,所以棵数=4 + 1 = 5棵。
6. 在一个周长为30米的圆形花坛周围种树,每隔3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析:圆形是封闭线路,棵数 = 间隔数。
30÷3 = 10棵。
四、倍数问题类。
7. 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数比乙数多18,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乙数为18÷(3 - 1)=9,甲数为9×3 = 27。
8. 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12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2倍,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解析:科技书有120÷(2 + 1)=40本,故事书有40×2 = 80本。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50道一、和差问题。
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析:我们可以先求出乙班的人数。
因为甲班比乙班多6人,如果从总人数98人中减去6人,那么剩下的人数就是乙班人数的2倍。
所以乙班人数为(98 6)÷2=46人,甲班人数就是46 + 6 = 52人。
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解析:同样的道理,先求宽。
(18 2)÷2 = 8厘米,长就是8+2 = 10厘米。
二、倍数问题。
3. 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360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倍,两种书各有多少本?解析:把科技书的本数看作1份,故事书就是3份,总共就是1 + 3=4份。
所以科技书有360÷4 = 90本,故事书有90×3 = 270本。
4. 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共12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梨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解析:把梨树的棵数看作1份,苹果树就是2份,一共1+2 = 3份。
梨树有120÷3 = 40棵,苹果树有40×2 = 80棵。
三、年龄问题。
5. 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2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解析:设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
(8 + x)×3=32 + x,24+3x = 32+x,3x x=32 24,2x = 8,x = 4。
所以4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
6. 小红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再过几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解析:设再过y年。
(5 + y)×4 = 35 + y,20+4y=35 + y,4y y=35 20,3y = 15,y = 5。
即再过5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
四、植树问题。
7. 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种多少棵树?解析:先算一边的树的数量,间隔数为300÷5 = 60个,因为两端都种,所以树的数量是60 + 1=61棵。
三年级数学思维专题训练—鸡兔同笼问题1.在一次去动物园时,丁丁看到了许多鸟和四足兽共36只,数一数它们共有100只脚.那么,丁丁见到了___________只鸟和____________只四足兽.2.老师和学生一共44人去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老师每人植5棵,学生每人植2棵,正好一共植了100棵.参加植树的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3.2角和5角的硬币共30枚,总钱数是102角,2角硬币有_________ 枚,5角硬币有_________枚.4.一次英语考试只有20道题,做对一题加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算错).皮皮这次没考及格,不过他发现,只要他少错一道题就能刚好及格.他做对了_________道题.5.甲种农药每千克兑水20千克,乙种农药每千克兑水40千克,现为了提高药效,根据农科所意见,甲、乙两种农药混合使用,已知两种农药共5千克,要兑水140千克,则其中甲种农药有__________千克.6.张阿姨给幼儿园两个班的孩子分水果,大班每人分得5个橘子和2个苹果,小班每人分得3个橘子和2个苹果.张阿姨一共分出了135个橘子和70个苹果,那么小班有_______个孩子.7.张明、李华两人进行射击比赛,规定每射中一发得20分,脱靶一发扣12分,两人各射了10发,共得208分,其中张明比李华多64分,则张明射中_________发.8.2008年春,我国南方遭受到重大雪灾,实验小学三年级一班的42名同学给南方的灾区捐款450元.其中有12名同学每人捐5元,其他同学捐10元或20元,则捐10元的有________名,捐20元的有__________名.9.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5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4分,每做错一题或不做倒扣2分某学生在这次竞赛中做完了全部25道题,得88分,他答对了__________题.10.某班学生在运动会上,进入前三名的有10人次,已知获第一名可得9分,获第二名可得5分,获第三名可得2分,其他名次不记分,该班共计得64分,其中获第一名的至多有___________人次.11.迷宫里的灯有两种:一种是上吊3个大灯,下缀6个小灯的九星连环灯;一种是上吊3个大灯,下缀15个小灯的十八星连环灯.已知大灯有408个,小灯有1437个,那么,九星连环灯有_________个,十八星连环灯有__________个.12.有一场球赛,售出50元、80元、100元的门票共800张,收入56000元.其中80元的门票和100元的门票售出的张数正好相同。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精选40题(带答案)1.5只鸡,5天生了5个蛋。
100天内要100个蛋,需要多少只鸡?2.3个人3天用3桶水,9个人9天用几桶水?3.三个孩子吃三个饼要用3分钟,九十个孩子九十个饼要用多少时间?4.怎样使用最简单的方法使X+I=IX等式成立?5.买一双高级女皮鞋要214元5角6分钱,请问买一只要多少钱?6.有三个小朋友在猜拳,一个出剪刀,一个出石头,一个出布,请问三个人共有几根指头?7.浪费掉人的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的会是什么东西?8.一把11厘米长的尺子,可否只刻3个整数刻度,即可用于量出1到11厘米之间的任何整数厘米长的物品长度?如果可以,问应刻哪几个刻度?9.考试做判断题,小花掷骰子决定答案,但题目有20题,为什么他却扔了40次?10.一个挂钟敲六下要30秒,敲12下要几秒?11.什么时候4-3=5?12.王大婶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又各有一个姐姐和妹妹,请问王大婶共有几个孩子?13.塑料袋里有六个橘子,如何均分给三个小孩,而塑料袋里仍有二个橘子?(不可以分开橘子)14.8个数字“8”,如何使它等于1000?15.什么时候,四减一等于五?16.有一个年轻人,他要过一条河去办事;但是,这条河没有船也没有桥。
于是他便在上午游泳过河,只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便游到了对岸,当天下午,河水的宽度以及流速都没有变,更重要的是他的游泳速度也没有变,可是他竟用了两个半小时才游到河。
17.一口井7米深,有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
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18.小白买了一盒蛟香,平均一卷蛟香可点燃半个小时。
若他想以此测量45分钟时间,他该如何计算?19.三张分别写有2,1,6的卡片,能否排成一个可以被43除尽的整数?20.篮子里的7个莱果掉了4个在桌子上,还有一个不知掉到哪去了,飞飞把桌子上的莱果拾进篮子里,又吃了一个,请问篮子里还剩下几个苹果?21.一个篮子里装着五个苹果,要分给五个人,要求每人分的一样多,最后篮子里还要剩下一个苹果,如何分(不能切开苹果)22.一斤白菜5角钱,一斤萝卜6角钱,那一斤排骨多少钱?23.在路上,它翻了一个跟斗,接着又翻了一次(猜4字成语)?24.有一位刻字先生,他挂出来的价格表是这样写的刻“隶书”4角;刻“仿宋体”6角刻“你的名章”8角;刻“你爱人的名章”1.2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加减法练习1. 计算:258 + 497 =2. 计算:726 - 389 =3. 在同一张纸上,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8 + 4 = ? - 24. 计算:56 + 93 - 27 =5. 在同一张纸上,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 5 = 13 + 7答案一:1. 258 + 497 = 7552. 726 - 389 = 3373. 在同一张纸上,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8 + 4 = 14 - 24. 56 + 93 - 27 = 1225. 在同一张纸上,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6 + 5 = 13 + 7题目二:乘法表训练1. 将数字3的倍数填入下列方框中:× 1 = ?× 2 = ?× 3 = ?× 4 = ?× 5 = ?2. 填入适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7 × ? = 569 × 8 = ?2 × ? = 16× 5 = 354 × 9 = ?答案二:1. 将数字3的倍数填入下列方框中: × 1 = 3× 2 = 6× 3 = 9× 4 = 12× 5 = 152. 填入适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7 × 8 = 569 × 8 = 722 × 8 = 167 × 5 = 354 × 9 = 36题目三:几何图形与测量1. 用尺子测量下列物品的长度,并回答题目:a) 钢笔的长度为多少厘米?b) 尺子的长度为多少厘米?c) 一根铅笔和一根钢笔的总长度为多少厘米?2. 将下列几何图形填入适当的方框中: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答案三:1. 用尺子测量下列物品的长度,并回答题目:a) 钢笔的长度为14厘米b) 尺子的长度为30厘米c) 一根铅笔和一根钢笔的总长度为20厘米2. 将下列几何图形填入适当的方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题目四:数字推理根据下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字:1. 2, 4, 6, 8, ?2. 3, 6, 9, 12, ?3. 5, 10, 20, 40, ?答案四:1. 2, 4, 6, 8, 102. 3, 6, 9, 12, 153. 5, 10, 20, 40, 80题目五:时间问题1.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经过了多少小时?2. 现在是下午2点,再过5小时是几点钟?3. 上课时间从下午2点开始,持续1小时40分钟,几点结束?答案五:1.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经过了4小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解析,小学数学三年级思维训练题库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例1小玲家里养了46只鸭子,24只鸡,鸡鹅总数比鸭子多5只。
小玲家里有几只鹅?解:将已知条件表示为下图:表示为算式是:24+?=46+5。
由此可求得养鹅(46+5)-24=27(只)。
答:养鹅27只。
若例1中鸡和鹅的总数比鸭少5只(其它不变),则已知条件可表示为下图,表示为算式是:24+?+5=46。
由此可求得养鹅46-5-24=17(只)。
一个篮子里有52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一些梨。
如果你从梨篮子里拿18个梨,那么梨会比苹果少12个。
梨篮子里有多少梨?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各种数量关系表示如下图。
有几种思考方法:(1)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先求出梨筐里现有梨52-12=40(个),再求出原有梨(52-12)+18=58(个)。
(2)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我们设想“少取12个”梨,则现有的梨和苹果一样多,都是52个。
这样就可先求出原有梨比苹果多18-12=6(个),再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
(3)根据取走18个梨后梨比苹果少12个,我们设想不取走梨,只在苹果筐里加入18个苹果,这时有苹果52+18=70(个)。
这样一来,现有苹果就比原来的梨多了12个(见下图)。
由此可求出原有梨(52+18)-12=58(个)。
从以上三个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解法1:(52-12)+18=58(个)。
解法2:52+(18-12)=58(个)。
解法3:(52+18)-12=58(个)。
答:原来梨筐中有58个梨。
例3某校三年级一班为欢迎“手拉手”小朋友们的到来,买了若干糖果。
已知水果糖比小白兔软糖多15块,巧克力糖比水果糖多28块。
又知巧克力糖的块数恰好是小白兔软糖块数的2倍。
三年级一班共买了多少块糖果?分析与解:只要求出某一种糖的块数,就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其它两种糖的块数,总共买多少就可求出。
1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答案: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
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
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
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
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2有甲乙两支人数相等的运动队;由于训练的需要;从甲队调10人到乙队;这时乙队人数正好是甲队人数的3倍;甲队原有多少人?答案与解析:【答案】20【解析】从甲队调10人到乙队;那么两队相差为20人;乙队人数是甲队的3倍;所以此时甲队的人数为20÷(3-1)=10人甲队原有的人数是10+10=20人。
3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
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
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
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答案: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380÷2=190(克)。
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
1铜块重(190-20×2)÷5=30(克)。
4计算:91+85+87+106+115+94+113+101解析:通过凑整来简便计算;原式=(91+101)+(85+115)+(87+113)+(106+94)=192+200+200+200=79256学而思男老师比女老师少346人;女老师的人数是男老师的5倍还少14人;学而思有男老师有()人;女老师()人.【答案】90、436【解析】男老师有(346+14)÷(5-1)=90人;女老师有90+346=436人.7平面上5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部分.平面上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部分.89一间客厅;如果用长6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砖铺地;需要200块;现在改用边长为3分米的方砖铺地。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1、计算:9998+998+99+9+69998+998+99+9+6=(10000-2)+(1000-2)+(100-1)+(10-1)+6=10000+1000+100+10+(6-2-2-1-1)=111102、(1)在加法算式中,如果一个加数增加50,另一个加数减少20,计算和的增加或减少量。
(2)在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增加50,差减少20,那么减数应如何变化?解:(1)50-20=30,和增加30(2)50+20=70,减数增加703、计算:1+2+1,1+2+3+2+1,1+2+3+4+3+2+1,1+2+3+4+5+4+3+2+1,根据上面四式计算结果的规律,求1+2+3+……+99+100+99+……+3+2+1的值。
解:1+2+1=4=2×21+2+3+2+1=9=3×31+2+3+4+3+2+1=16=4×41+2+3+4+5+4+3+2+1=25=5×51+2+3+……+99+100+99+……+3+2+1=100×100=10000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2)4、请从3,7,9,11,21,33,63,77,99,231,693,985这12个数中选出5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995。
解:1995-985=1010,1010-693=917,917-231=86,86-77=9,9-9=0,所以,这5个数是9,77,231,693,985。
5、有24个整数:112,206,132,318,107,502,189,453,142,334,116,254,168,119,226,445,735,129,813,251,342,901,710,535,问:当将这些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时,第12个数是多少?解:1□□有9个;2□□有4个;从小到大是206,226,251,254,所以从小到大第12个是251。
6、从185这个数里减去25以后,再加上21,然后在减去25,再加上21,……,这样一直减下去,减到第()次,得数恰好等于0?解:25-21=4,185-25=160,160/4=40,40+1=41,所以减到第41次,得数恰好等于0。
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专题训练—图形填数1.如果将下图分成四块,每块上的数的和都相等,那么每块的和是______.2.将0、1、2、3、4、5任意填入下图中最下面一行(每个数出现一次)的6个方格中.其他每个方格中的数等于下一行与它相邻的两个数的和.最上面的一个数的最大值是____,最小值是____.3. 2010年是虎年,请把1~11这11个数不重复的填入虎额上的“王”字中,使三行、一列的和都等于18.4.下图所示图形中字母代表5个连续的数(不按顺序).加起来的结果:三角形中的数= 53.图形中的数= 79,正方形中的数=50,五个数的总和=130.那么,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 E=_______,5.请在下图所示4×4的正方形的每个格子中填入1或2或3,使得每个2×2的正方形中6.下图中,从第二层(从下往上数)起,每个方框中的数都等于它下方两个方框中所填数的和.最上面的方框中填的数是______7.下图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求A.B、C的值.8.△、口、◇、☆、○各代表一个数字,图中所标数为各行、各列数字之和.请根据下图中的数的关系求出“?”处是几。
9.如下图所示,a,b,c,d,e,f,g,h,i,j表示10个各不相同的数,表中的数为所在行与列对应字母的差,例如“b-h=6”,图中“九宫格”中九个数的和是_______.10.把1、2.3、…、13这13个数分别填在下图所示的3个圆圈内,使得同一个圆圈内任意两个数相减,所得的差不在这个圆圈内,现在已经把1、4、7填在第一个圆圈内,3填在第三个圆圈内,请将其余9个数填好.11. 如下图所示,4×4方格被分成了五块;请你在每格中填入1、2、3、4中的一个,使得每行、每列的四个数各不相同,且每块上所填数的和都相等,则A、B、C、D四处所填数字之和是_____.12. 用数字1~9填满下图空格,一个格子只能填人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相连或不相连)及每个粗线围成的区域中至多出现一次.13. 如下图所示,“美妙的数学花园”这7个字各代表1~7中的一个数,并且每个圆中4个数的和都是15.如果学比美大,美比园大,那么,园表示_______.参考答案1.答:25分析:根据题目给的数计算所有数的和为:9+4+12+5+6+11+9+14+9+10+8+3=100,分成四块,每块的和为:100÷4=25,所以9+4+12—25,5+11+9—25,6+9+10—25,8+3+14=25,具体分法如下图.2.答案:116:44.分析:要使最上面的一个数最大,则必使0、1、2、3、4、5数字中最大数尽可能多次相加,即将大数尽可能放在中间位置,如下图所示:要使最上面的一个数最小,则必使O、1、2、3、4、5数字中最小值尽可能多次相加,即将小数尽可能放在中间位置,如下图所示:3.答案:分析:三个交叉点数的和是:4×18-(1+2+…+11)=6,只能是6=1+2+3.剩下通过整数分拆即可得到上图所示三种不同的答案.4.答案:A=25,B=28,C=27,D=24,E=26分析:五个连续的数的和是130,那么中间数一定是130÷5-26,所以这五个数为24、25、26、27、28.根据题意:A+B=53,B+C+D=79.D+E= 50.把第一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相加可以得到A+B+D+E=103,所以C=27,再看第三个算式,只有24+26= 50,结合第二个算式可以确定D=24,E=26,B-28,由第一个算式可以知道A=25.5.答案:答案不唯一,例如(见下图):分析:格子中填人1或2或3,每个2×2的正方形中所填4个数的和最小为4,最大为12,共9个不同值,图中刚好有9个2×2的正方形,经尝试可填出.6.答案:2008分析:显然有右下角应填670-283-387,给图中方框处标上序号,如下图所示,那么885=③+②,③=262+①,②=①+283,则885=262+①+①+283,则①=170,②=170+283=453,③=262+170=432,则④=②+670=453+670=1123,⑤=885+④=885+1123=2008.7.答案:24、41、54分析:观察可发现规律,两个圆交叉部分为两个圆独立两部分的和的平均数.则A= (31+17)÷2=24;B=29×2-17=58 -17=41;C= (41+67)÷2=54.8.答案:9分析:方法一:根据所有行之和等于所有列之和,可知“?”处所填的数为(5+7 +14 +17) - (19+10+5) =9.方法二:根据第一行,☆-5.根据第一列和第四行,☆+O+△+☆=19,☆+O+◇+☆=17,可以知道△一◇=19 - 17=2.根据第三列可得△+◇=10根据和差问题得出:△=(2+10)÷2-6,◇=10-6=4.从而得出〇=3,再由△+口+△=14知口=2因此◇+口+〇=4+2+3=99.答案:45分析:“九宫格”中九个数的和为:(b- g) +6+(b- i) +4+(c-h) + ( c - i) +(d- g) +(d -h) +5=2b+2c+2d-2g-2h-2i+15=2(b-h)+2(c-g)+2(d-i)+15=2×(6+4+5)+15=4510.答案:分析:第一步:由已知可推出 6只能填在中间的圆中;第二步:由已经填的数可以得到:2、5、8、1 1不能出现在第一个圆中,且(2,8)和(5,11)不能在第二个圆中成对出现,(2,5)、(5,8)、(8,11)不能在第三个圆中成对出现,考虑5和8的位置的各种情况,可以得出5、8只能都填在第二个圆中,2、11填在第三个圆中;第三步:判断其余几个数的位置关系:13只能填在第一个圆中,9只能填在第二个圆中,12只能填在第三个圆中,10只能填在第一个圆中.11.答案:10分析:每块的和为(1+2+3+4)×4÷5=8经试验,可得不止一种填法(见下图):不论是哪一种填法.4个角上4个数之和都是10.12.答案:分析:给图中空格处标上字母如图(1),因为n、6、f、d所在列已经出现8,所以a、b、c、d不等于8,在这四个数所在的粗黑线围成的区域中可知e=8,那么g、f不等于8,而在h,i,k所在的列中出现了数字8,所以h、i、k不等于8,那么j=8,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结果如图(2)13.答案:2分析:首先找出从1到7中四个数之和为15的有以下四组:①1、2、5、7;②2、3、4、6;③1、3、4、7;④1、3、5、6需要从其中选出3组,其中每两个组间都有两个相等的数,且这三组都含有同一个数,分析发现这三组可为①、③、④或②、③、④,当这三组数为①、③、④时,其中①、③公有的是1、7;①、④公有是1、5;③、④公有1、3,①、③、④公有的是1.那么“妙、花、数”应为3、7、5.则剩下数字2、4、6应为美、学、园.又因为学>美>园,所以学=6,美=4,园=2.当这三组数为②、③、④时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分析出园=2.。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1、计算:9998+998+99+9+69998+998+99+9+6=(10000-2)+(1000-2)+(100-1)+(10-1)+6=10000+1000+100+10+(6-2-2-1-1)=111102、(1)在加法算式中,如果一个加数增加50,另一个加数减少20,计算和的增加或减少量。
(2)在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增加50,差减少20,那么减数应如何变化解:(1)50-20=30,和增加30(2)50+20=70,减数增加70????3、计算:1+2+1,?1+2+3+2+1,1+2+3+4+3+2+1,1+2+3+4+5+4+3+2+1,根据上面四式计算结果的规律,求1+2+3+……+99+100+99+……+3+2+1的值。
解:1+2+1=4=2×21+2+3+2+1=9=3×31+2+3+4+3+2+1=16=4×41+2+3+4+5+4+3+2+1=25=5×51+2+3+……+99+100+99+……+3+2+1=100×100=10000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2)4、请从3,7,9,11,21,33,63,77,99,231,693,985这12个数中选出5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995。
解:1995-985=1010,1010-693=917,917-231=86,86-77=9,9-9=0,所以,这5个数是9,77,231,693,985。
5、有24个整数:112,206,132,318,107,502,189,453,142,334,116,254,168,119,226,445,735,129,813,251,342,901,710,535,问:当将这些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时,第12个数是多少解:1□□有9个;2□□有4个;从小到大是206,226,251,254,所以从小到大第12个是251。
6、从185这个数里减去25以后,再加上21,然后在减去25,再加上21,……,这样一直减下去,减到第()次,得数恰好等于0解:25-21=4,185-25=160,160/4=40,40+1=41,所以减到第41次,得数恰好等于0。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3)7. 参加数学竞赛的某同学的准考证号是一个四位数。
已知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3倍,并且这个四位数各个数字的和是15,这个同学的准考证号是()。
分析: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3倍,那么,个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9倍,在1~9中,只有9是1的9倍,所以,百位为1,个位为9,十位为3;这个四位数各个数字的和是15,15-1-9-3=2,千位就是2。
8.?3名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18个,要在10小时完成15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多少名分析:3名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18个,就是说每人每小时加工(18/3)/2=3个,那么一个人10小时可以加工3*10=30个,150个零件在10小时做完就需要150/30=5个人。
9.? 三年五班选举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两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人。
已知全班共有53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时刻,甲得到23票,乙得到20票。
如果得票多的候选人将成为班长,那么甲最少再得到多少票就能够保证当选分析:在计票过程中的某时刻,甲得到23票,乙得到20票。
说明一共统计了23+20=43张选票,还有52-43=9帐没有统计,因为要想得票多的当选班长,那最少要得到27票。
因此,甲最少再得到4票就能够保证当选了。
(这里特别要注意到“保证”两个字,必须从最坏的情况考虑)10.?城东小学三年五班有65人,在“庆祝建国60周年”拉歌活动中,他们着装白色或红色上衣,红色或蓝色裤子。
其中有17人穿白上衣蓝裤子,有34人穿红裤子,29人穿红上衣,那么穿黑上衣红裤子的有多少人分析:有34人穿红裤子,那么穿蓝裤子的有65-34=31人,有17人穿白上衣蓝裤子,说明还有31-17=14人是穿红上衣蓝裤子,有29人穿红上衣,那么,有29-14=15人穿红上衣红裤子。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4)11.?2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6个排球,9个网球的价钱可以买3个排球。
那么,买1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多少个网球分析:2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6个排球,就是说1个篮球的价钱等于3个排球的价钱,9个网球的价钱可以买3个排球,也就是一个排球的价钱等于3个网球的价钱,那么,1个篮球的价钱就等于3×3=9个网球的价钱。
12. 甲仓存粮78吨,乙仓存粮51吨。
甲仓每天运出7吨,乙仓每天运进2吨。
那么多少天后两仓的存粮就同样多了分析:甲仓存粮78吨,乙仓存粮51吨。
甲仓库比乙仓库多78-51=27吨,甲仓每天运出7吨,乙仓每天运进2吨。
甲乙两个仓库的差距每天缩小7+2=9吨,27/9=3天,3天可以把差距缩小为0,即甲、乙两个仓库就同样多了。
13. 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
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
如果评一、二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10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分析: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等奖各两人,我们把每个二等奖的奖金看成1份,那么,总奖金就相当于分成了2*2+2=6份,因为这时的一等奖奖金是10元,也就是说二等奖奖金是每个10/2=5元,所以总奖金等于5*6=30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还是以每个二等奖的奖金看成1份,那么这时总奖金就被分成了2+3=5份,每份三等奖奖金就等于30/5=6元,所以,这时的一等奖奖金等于6*2=12元。
14。
某单位举办迎春茶话会,买来4箱同样重的苹果,从每箱取出6千克后,结果各箱所剩的苹果重量的和,恰好等于原来一箱的重量。
那么原来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分析:从每箱取出6千克后,结果各箱所剩的苹果重量的和,恰好等于原来一箱的重量。
这就相当于说,从每箱取出6千克,就刚好等于取了3箱,也即3箱的重量为6*4=24千克,那么原来每箱重量24/3=8千克。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5)15、小明拿了一根红绳子和一根蓝绳子。
红绳子和蓝绳子一共长18米,红绳子比蓝绳子长8米,问红绳子和蓝绳子各长多少米分析:和差基本问题,和18米,差8米,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红绳子=(18+8)/2=13米,蓝绳子=(18-8)/2=5米。
16、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0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0)/2=40人。
17、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
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
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解:(19+3)/2=11千克,从甲筐取出11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18、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60,那么△+○+□等于多少分析:由一、二可知,□是△的2倍,将它代换到三中,就是三个△加2个○等于60,而△+△+△=○+○,所以,△+△+△=○+○=60/2=30,△=10,○=15,□=20。
解:△+○+□=10+15+20=45。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6)19、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72,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分析:被减数=减数+差,所以,被减数和减数与差的和就各自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一半,即: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
因此,减数与差的和= 72/2=36。
这样就是基本的和倍问题了。
小数=和/(倍数+1)解:减数与差的和=72/2=36,差=36/(3+1)=9。
20、有货物45件,分成三堆存放在仓库时,第一堆件数的2倍等于第二堆件数,第一堆比第三堆的件数少5。
问每堆各存放多少件分析:第一堆件数的2倍等于第二堆件数,第二堆是第一堆的2倍;比第三堆的件数少5,第三堆是第一堆多5;和倍问题。
解:第一堆的件数=(45-5)/(2+1+1)=10件,第二堆的件数=10*2=48件,第三堆的件数=10+5=15件。
21、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
如果,炮×2=马,马×4=车,车-炮=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分析:炮×2=马,马是炮的2倍;马×4=车,车是马的4倍,是炮的8倍;车-炮=56,车比炮大56。
差倍问题。
解:炮=56/(8-1)=8,车=56+8=64,马=8*2=16,车+马+炮=64+16+8=88。
22、王老师用100元钱买了2个书包和5个笔盒当奖品,剩下的钱若买一个书包就少2元;若买一个笔盒还多8元,问一个书包的售价是多少元分析:剩下的钱若买一个书包就少2元;若买一个笔盒还多8元,说明书包比笔盒贵2元+8元=10元,那么,2个书包就要比2个笔盒贵20元,这样,就相当于在100元中扣除20元加8元,正好可以买8个笔盒,所以,每个笔盒的价钱是(100-20-8)/8=9元。
解:书包-笔盒练习本=2+8=10元,每个笔盒的价钱是(100-20-8)/8=9元,书包的售价=10+9=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