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 成—— 色彩的联想
- 格式:ppt
- 大小:10.50 MB
- 文档页数:58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学习色彩的基本搭配和创意构美术教案:学习色彩的基本搭配和创意构思前言: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创造、表达和观察世界的良好途径。
在美术教学中,学习色彩的基本搭配和创意构思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
本教案将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丰富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第一节:认识基本色彩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基本的色彩,并能正确辨识和命名。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指出其中的颜色。
2. 制作一个色彩卡片,包括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请学生尝试辨认。
3.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配对游戏,通过将颜色卡片与相应的事物图片进行配对,加深学生对基本色彩的记忆和辨认能力。
4.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画画活动。
鼓励他们运用创意进行表现,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第二节:学习色彩的搭配目标:通过学习色彩的搭配,培养学生对色彩运用的感觉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如冷暖色的搭配、对比色的搭配等。
2. 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色彩搭配,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每种搭配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3.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练习,如选择不同颜色的纸片进行拼贴,让他们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搭配效果。
4. 分组进行小绘画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原则创作一幅画作。
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
第三节:创意构思与色彩运用目标:通过创意构思和色彩运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介绍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品味。
2. 针对学生所学的色彩知识,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3.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构思活动,使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和创意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感受。
4. 分组进行小小艺术家展览,并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和欣赏。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将能够认识基本的色彩、学习色彩的搭配原则,并通过创意构思和色彩运用,发展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彩构成(⼀)⾊彩的基本常识和⾊彩与⼼理⾊彩构成(⼀)⾊彩与⼼理⼀、⾊彩的作⽤(1)决定空间的情调或⽓氛;(2)调节空间,使其产⽣更⼤或更⼩的感觉;(3)隔断和划分空间;(4)连接空间或令其和谐统⼀.⼆、⾊彩与知觉1.视觉与⾊彩适应明适应暗适应⾊适应2. ⾊彩的通感在⾃然界中有最丰富的⾊彩资源,⽐如阳光、花草、天空、⼤海等,它们⾃⾝的颜⾊已被⼈们不知不觉地接受、认同并形成⼀种意识,很多⼈对颜⾊的感觉或联想都是相似的,这种特点叫做“共通性”A.⾊彩的易见度:⾊彩在不同底⾊上的易见程度。
B.胀缩感----------⾊相⽅⾯:红橙黄给⼈以前进膨胀的感觉;蓝、蓝绿、蓝紫有后退收缩的感觉。
⾊相的胀缩感明度⽅⾯:明度⾼⽽亮的⾊彩有前进膨胀感;明度低⽽暗的⾊彩有后退收缩感。
明度的胀缩感纯度⽅⾯:⾼纯度的鲜艳⾊彩有前进膨胀感;低纯度的灰浊⾊彩有后退收缩感。
纯度的胀缩感胀缩冷暖C.进退感进退D.轻重感轻重动静F.华丽与朴素感华丽朴素G.明快与忧郁感明快忧郁空间设计中的配⾊法则:1、深⾊会使空间变⼩,天花板变低;2、淡⾊会使空间变⼤,天花板变⾼;3、蓝⾊的冷⾊调会给房间宽敞的感觉,就视觉效果⽽⾔,墙⾯和天花板就会有退缩感;带有明显红⾊系列的暖⾊调会产⽣相反的效果;4、暖⾊系的⾊彩适宜于装饰寒冷地区的房间以及朝北等较阴冷的房间,它能创造亲切,舒适,温暖的⽓氛;⽽冷⾊系则适宜于装饰炎热地区的房间或朝南的阳光充⾜的房间,因为这样的⾊彩易于形成宽敞,优雅的环境。
5、强烈,丰富,深重的⾊彩适宜于装饰⾯积较⼤的房间,⽽明亮、浅淡的⾊彩则适宜于装饰⾯积较⼩的房间。
6、前进⾊,对⽐⾊和⾼明度⾊彩可创造刺激,活泼的环境,多⽤于装饰餐厅和⼉童房间;后退⾊和⽆彩⾊以及⼀些较为浅淡的⾊彩,则适宜于营造宁静,和谐的⽓氛,多⽤于卧室,书房和⽼年⼈的房间;7、对⽐⾊的选⽤应避免太杂,⼀般在⼀个空间⾥选⽤两⾄三种主要颜⾊对⽐组合为宜;8、⽆彩⾊系列的⾊彩,如⿊,⽩,灰,⾦,银等,以及彩度极低的⾊系,没有强烈的个性,易于同任何⾊彩调和,⼀般⽤作背景⾊,以烘托主⾊。
色彩的联想和心理感受红色:红色在光谱中波长最长,视觉刺激最强烈,及易引起注意,在光谱中是最夺目的色彩,穿透力强,感知度高。
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
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对于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它富于活力和刺激性,给人以热感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使人联想到血与火、危险等,是暴力、革命和男子气概的象征。
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
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橙色:橙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表现光辉、温暖、欢乐、热烈的情绪。
封建帝王的宫殿、服饰和器物的色彩,表示尊严、高贵、权势、富裕。
橙色也常用于表示健康、华丽的美感。
红橙充满温暖、光辉的感觉,但橙色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使人联想到巫术、感恩节和鬼节。
含灰的橙成咖啡色,含白的橙成浅橙色,俗称血牙色,与橙色本身都是装中常用的甜美色彩也是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女妇,儿童,青年喜爱的服装色彩。
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有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的黑色后,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
橙色与蓝色的搭配,构成了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
黄色:黄色为最能发光辉的色彩,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够保持很强的纯度,是光明、希望的象征,使人联想到充满丰收喜悦的秋天;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
金黄为金属的色彩,多用于表现财富、高贵、辉煌的效果,如宫殿金色的梁柱和帝王贵族用的金器。
色彩构成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色彩构成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色彩构成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色彩构成学习心得体会1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
举个例子,当我们翻开一本书时,我们先看的大多不是内容而是插图,当黑白插图和彩色插图在一起时我们会先看彩色插图,这就是色彩的力量。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们经过了静物写实、色彩分解和色彩构成的训练。
但让我体会最深刻的并不是色彩的运用,而是色彩的图案和图案与色彩的协调,在我看来,一幅好的色彩作品离不开好的构图和图案设计。
静物写实,那么它的色彩所含的主观的东西就少了。
这样整个画面除了要把握色调的统一,最重要的就是构图了。
首先要把画面的空间充分的表现起来并且要使每一个静物之间有联系,这样才能更加轻巧的驾驭色彩。
写实并不是完全照搬现实,画面的整体好看才最重要!色彩分解,在这方面,就要大胆的用色。
要用色块表现物体的空间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画面统一协调,而且色彩要用的干净。
构图也要紧致,不然色彩分解就会使画面散乱。
色彩构成,注重的就是图案的设计与色彩的运用以及图案与色彩的协调。
图案的艺术源于自然,,因此要善于观察,要懂得发挥想象力。
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它的色相、纯度和明度。
图案与色彩的协调最为重要,这里我就我的一点学习经验说一下。
图案的设计要有统一也要有变化。
统一是一种协调关系,是有规律的,变化则是一种对比关系,处于从属地位,是突变的,存异的。
图案的对称会使画面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而均衡则会使画面活泼而生动。
图案的动感在线形方面要靠曲线、倾斜线来表现,在面形中,用圆形来表现,在色彩方面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现。
而它的静感则用直线、垂直线,方形和对比含蓄的色彩来表现。
色彩的协调也是需要技法的。
我们知道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和明度。
色彩构成色彩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
光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一,健康的眼睛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二,缺一不可。
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为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光,是感知的条件;色,是感知的结果。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人对色彩的感知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色彩构成是按照色立体的表色法,以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为中心,以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为主要法则,以改变色的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形状、位置等为手段,使色彩依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变化,达到美的效果。
歌德的《色彩论》主要从色彩与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联系来阐述色彩。
谢弗雷尔(法国化学家)的《色彩谐调与对比原理及其在艺术中的运用》把补色原理运用于艺术(对印象派的产生极大的影响)。
约翰内斯·伊顿(瑞士色彩学家)《色彩艺术》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西方色彩理论。
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理、心理、艺术五个方面论述。
孟塞尔(孟谢尔)美国画家奥斯特瓦德德国化学家日本色彩研究所与PCCS色彩体系色彩的基本原理•科学依据物理学的依据物理:研究光的性质与光量的问题。
光在物理学上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只有从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觉,这段波长叫可见光谱,即常称的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1)光的三原色太阳白光虽含有7种色光,但其中以红、绿、蓝3种最为基本,它们按不同比例互相混合,可以产生期于各种色光,还可以混成白光,但它们却是其它色光所无法合成的。
因此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朱红、翠绿、蓝紫)色光三原色相加是明度的增强,故称之为加色混合,色光混合后,混合色亮度比参加混合的原色亮度都高。
色光混合次数越多,明度越高。
(2)颜料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相加是光度的减弱,称为减色混合。
颜料混合后,明度与色度下降是极普遍的现象。
色彩构成教学总结篇一:色彩构成课程工作总结色彩构成课程工作总结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职高性质的学校主要是以职业教育和就业为主,美术教育为辅的整体教学模式,它和专业的美术性质学校有很大的不同点,职高性质的学校是美术教育为电脑艺术创作服务,它涉及到了形体,色彩,创意等。
学生刚来学校的时候都是没有什么美术学习功底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这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并且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
三、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011-1-18篇二:色彩构成实训计划及总结《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实训计划及总结本课程教学的实训计划适用于河南财经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的本科学生。
《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色彩知识,提高对色彩的感受和审美能力,具备色彩设计地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实训目的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熟练的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实训学时:38实训方式:学生课题设计,教师辅导讲评实训课题:1、色彩对比2、色彩的冷暖对比3、色彩的情感表现4、色彩主题设计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设计基础学科。
在实训中系统分析了色彩的构成规律和方法,强调了造型与设计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深入性。
通过课题训练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对色彩表现的认识,同时针对实践过程中学生设计色彩意识的薄弱,及视觉色彩语汇的欠缺,教师对训练课题作品的讲评启发了学生对色彩语言的兴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