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复习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关键字】总结混合农业美国农业布局季风水田农业*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好处有机质积累。
B.南疆(天山以南)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注:世界三大长绒棉产地:中国南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纬度高,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秋冬季受寒潮和冻害频繁等。
*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D.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总结二、我国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比较1、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些旱作物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主要分布区集中于耕地资源丰富且又地广人稀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其中最发达的是美国.中国与之相似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特点: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及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社会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大面积可耕荒地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可借鉴之处: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③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2、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
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陆地的中部,由于远离海洋,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表植被稀疏,主要是草原植被,不适合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加之地广人稀,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所不同的是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以牧牛为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以养羊为主。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中国有四大牧区,其中与阿根廷有相似自然条件的是内蒙古牧区。
中国内蒙古牧区畜牧业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特点:区位比较:我国内蒙古牧区有着和阿根廷相似的自然条件,如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等.现状比较:阿根廷通过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使潘帕斯草原形成大牧场放牧业。
【知识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知识详解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
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
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有以下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
问题及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
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不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及解决措施: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高二地理复习: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世界上有多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学习时要掌握这些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它们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很广,有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世界畜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还有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各种地形对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影响、世界的地形,等等。
学习时切忌单纯记忆一些条条和具体的文字,要采用综合分析的,对涉及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例在学习地中海型农业时,就要对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状况、地中海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地中海型农业生产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
还要能回答出地中海型农业在哪个洲分布最广,非洲地中海型农业分布有什么特点等问题。
混合农业美国农业布局季风水田农业*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天山以南)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注:世界三大长绒棉产地:中国南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纬度高,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秋冬季受寒潮和冻害频繁等。
*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D.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一、水田农业1.分布:(1)世界:东亚、南亚、东南亚(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2.区位条件(1)气候: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分、热量资源丰富(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
(3)土壤:肥沃(4)水源:充沛(5)科学技术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6)市场需求:满足农户自身需求,商品率低(7)交通运输:便捷(8)劳动力:丰富;人口稠密(9)历史:传统农业,经验丰富。
3.特点(1)生产规模小(2)商品率低(3)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低(4)精耕细作,劳动集约化程度较高,单位面积产量高4.主要农作物:水稻二、旱作农业1.分布:(1)世界:中亚、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2)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2.区位条件(1)气候:热量较充沛,但不如水田农业水分: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不如水田农业(2)地形:平坦(3)土壤:肥沃(4)水源:较充沛(5)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较低(但要高于水田农业)(6)市场需求:满足农户自身需求,商品率低(7)交通运输:较便捷(8)劳动力:较丰富,人口较稠密(但没有水田农业稠密)(9)历史:传统农业、经验丰富3.特点(1)机械化程度不高(2)生产力水平较低(3)农业收成对自然依赖大(4)产品商品率低4.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高粱、大麦、谷子、大豆(2)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甜菜三、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1.分布:(1)世界:北美东部、西欧和中欧、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2)我国:东北地区2.区位条件(1)气候:处于温带、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2)地形:多为平原(3)土壤:肥沃(4)科学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5)市场需求:自身消费的比重小,更多的农产品用于市场交易,产品商品率高(6)交通运输:便捷3.特点(1)生产规模大(2)机械化程度高,现代化、专业化程度高(3)产品商品率高4.主要农作物:麦类和玉米四、地中海型农业1.分布:地中海气候区(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以及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区)2.区位条件: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及其他地长而言水分不足,而冬季水分又显得相对过多。
中海气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分布a 地中海式农业(沿岸亚热带水果)b 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c乳畜业d林业游牧业*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二、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着。
?3.河流与气候?(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
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
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还有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布:主要分布在A 南亚、B 东南亚、C 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2.商品谷物农业读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2)作物:主要以A 小麦和B 玉米为主。
(3)区位条件(4)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高。
【易错提醒】(1)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并不都低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东亚的日本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
(2)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不一定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粮基地是以产粮为主,能稳定地提供大量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如我国东北地区;也可能为其他农业地域类型,如我国长江流域的季风水田农业。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中的两个小麦区的种植方式并不相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谷物生产中,小麦区有两个,其中北部的为春小麦区,南部的为冬小麦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冬小麦。
【重点突破】1.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2)季风水田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商品谷物农业(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2)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①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②不同之处:a.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
b.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知识点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1)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
第22讲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1.掌握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生产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学会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掌握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方法。
(综合思维)以翔实的文字材料或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及乳畜业的分布、特点、生产条件,考查频度一般,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教 材 整 体 感 知][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分类⎩⎨⎧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易错提示】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读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布:主要分布在A 南亚、B 东南亚、C 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单位面积产量高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易错提示】 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读美国大陆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2)作物:主要以A 小麦和B 玉米为主。
(3)区位条件:自然条件 ①地势平坦开阔;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和;④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①交通运输便利;②市场广阔;③地广人稀;④机械化水平高;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4)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高。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总结
二、我国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1、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些旱作物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主要分布区集中于耕地资源丰富且又地广人稀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其中最发达的是美国。
中国与之相似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
中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特点:
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不同之处:美国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及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社会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谷物农场一般是
国营的,大面积可耕荒地是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可借鉴之处:①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③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2、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
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陆地的中部,由于远离海洋,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表植被稀疏,主要是草原植被,不适合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加之地广人稀,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所不同的是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以牧牛为主;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以养羊为主。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中国有四大牧区,其中与阿根廷有相似自然条件的是内蒙古牧区。
中国内蒙古牧区畜牧业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特点:
区位比较:我国内蒙古牧区有着和阿根廷相似的自然条件,如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等。
现状比较:阿根廷通过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使潘帕斯草原形成大牧场放牧业。
其畜牧产品加工现代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高;我国牧区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草场退化沙化、牧区生态环境恶化,其畜产品的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
可借鉴之处:①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②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③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3、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生产有多种方式。
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这种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
农业的主要种植物有小麦、玉米等;饲养牲畜有猪、牛、羊等。
世界混合农业发展最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混合农业。
中国与之相似的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立体农业(混合农业)。
表5-4:澳大利亚农事活动安排
(1)问题:灌溉水源不足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2)产生的原因:①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雨稀少。
②墨累一达令河水量季节性变化大。
雨季时河水暴涨,干季时大支流常有断流现象,墨累河虽未断流,但枯水期河水很浅,上游个别地段在最干旱年份也会干涸。
③地下水虽丰富但矿化度高,不适于农业灌溉。
(3)解决的措施:东水西调。
与墨累河仅一山之隔的雪河水量很丰富,每当夏季水位上涨,河水便顺坡奔流人海。
为了改变墨累河的缺水状况,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雪河水利计划,把雪河的水通过水库、抽水站、输水管等设施调到了墨累一达令盆地,有效地解决了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水源不足的问题。
雪河水利计划是国外跨流域引水的大型工程之一。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的比较特点:
优势比较: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一种良性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合理地进行农事安排,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即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资源具有多样化(如生物资源品种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生产结构具有单一性,未将资源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可借鉴之处:①生态农业体系:我国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一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②多样化经营:南方低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优势,发展林一草一田一塘多种经营;③市场灵活性和适应性:南方低山丘陵区应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四、乳畜业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主要因素。
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奶制品。
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以生产加工乳畜制品为主的乳畜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就饲料因素来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业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饲料作物。
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五大湖区周围的乳畜带。
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中国大中城市的周围乳畜业与美国五大湖区周围乳畜带的比较特点:区位比较:美国五大湖区周围乳畜带分布地区,气温较低、生长期短、不宜于发展种植业,但雨量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宜于发展畜牧业,形成以牛乳生产为中心的乳畜带,还生产牛肉和乳制品,发展有家禽、蔬菜、水果和花卉等。
中国乳畜业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是为了满足城镇、工矿企业对乳畜产品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
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分布范围较小,呈零星分布,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可借鉴之处:①中国大城市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5、热带种植园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的海南岛、滇南谷地等国营农场的产品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种植园相似。
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却大相径庭。
国外典型的种植园农业生产规模大,大都是私人经营或外国垄断公司出资兴办,一般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我国的国营农场一般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不具备生活、教育、卫生设施等。
可借鉴之处:①我国的一些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应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②建立较大面积人工橡胶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可以起到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生物自肥的作用,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达到永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三、部分地区的农业
1.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靠近城市,市场需求量大;②交通便利;
③发展花卉、蔬菜等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
2.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分析:①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较多,有利于牧草生长。
②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等。
③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或土地荒漠化加剧);
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3.云南的彩色农业与发达国家(如荷兰)的花卉生产相比:
优势:纬度低,水热充足;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
劣势:鲜花品质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云南地形崎岖,对外交通不便,不易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云南的农业技术水平较低。
E.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有灌溉水源,宜发展灌溉农业。
四、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目前,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产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
而中国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粮食产量的增长满足不了粮食需求的增长,因此是产量的问题。
解决:①保护耕地,保证粮食播种面积;②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旱涝灾害;
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单产;④实行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⑥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