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代小说阅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14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单元:古代诗词鉴赏1. 课时安排:共计4课时-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第二课时:《静夜思》- 第三课时:《春晓》- 第四课时:《望庐山瀑布》2.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掌握《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和意境;-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 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掌握《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的背景知识和鉴赏方法。
4. 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学习《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和意境;- 分析《静夜思》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理解《春晓》中的春天景色和情感表达;- 探究《望庐山瀑布》中的山水意境和艺术表现。
第二单元:现代散文阅读1. 课时安排:共计5课时- 第一课时:《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记忆的河流》- 第三课时:《我的母亲》- 第四课时:《小石潭记》- 第五课时:《故乡》2.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荷塘月色》、《记忆的河流》、《我的母亲》、《小石潭记》、《故乡》的背景知识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教学重点:- 理解现代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掌握《荷塘月色》、《记忆的河流》、《我的母亲》、《小石潭记》、《故乡》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
4. 教学内容:- 分析《荷塘月色》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探究《记忆的河流》中的回忆和人生感悟;- 理解《我的母亲》中的母爱表达和家庭情感;- 分析《小石潭记》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探究《故乡》中的乡愁和家国情怀。
第三单元:古代小说阅读1. 课时安排:共计6课时- 第一课时:《红楼梦》选读- 第二课时:《水浒传》选读- 第三课时:《西游记》选读- 第四课时:《三国演义》选读- 第五课时:《金瓶梅》选读- 第六课时:《聊斋志异》选读2.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聊斋志异》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临沂高新区朱景伟备课团队,指导教师:孙霞韩君燕)一、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依据)(一)识字与写字1.1.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2.2.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4.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4.2.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7.1.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2.7.2.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表达与交流3.6.7.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二、单元学习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积累识记“读读写写”和课下注释中的48个字词。
(1.1.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1.识记施耐庵、吴敬梓、罗贯中、曹雪芹四位作者作品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2.2.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2.4.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4.2.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2.4.2.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表达与交流(学习改写)1.能从改变语体、改变文体、改变叙述角度等进行改写。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P2 一、导入P3 清人金圣叹曾感慨道:“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水浒传》是一部奇书。
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今天我们读《水浒传》这类古代白话小说,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不可磨灭的光彩。
P4 二、教学过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围绕《水浒传》的阅读,共同完成以下3个学习目标。
P5 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主题。
2. 掌握古典小说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
3.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P6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从一些史料的记载中,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 yīng其锋”,意思是说宋江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
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P7 后来,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
自宋元之际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剧为主要形式,在民间愈演愈盛。
《水浒传》的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北宋末年的社会环境为历史背景,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名起义的小说。
P8 同学们,下面咱们来阅读教材第138页第二段,请你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会,整体感知《水浒传》的内容和主题。
然后我们尝试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P9 好,下面老师来展示一张读书卡片,看看我和你的想法一样吗?读书卡片书名:《水浒传》体裁: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内容:作品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主题:官逼民反令你印象深刻的好汉/情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该好汉给你留下的人生启示:做人要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走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之美适用年级九年级(上)所需时间课时安排:共用7课时。
其中课内4课时,课外3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地位和作用:本主题单元四篇小说节选自古典名著,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祖国优秀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从问题上来说,作为小说单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小说阅读和理解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单元组成: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其中《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是阅读课;而《杨修之死》《香菱学诗》是自读课文,可以说是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和鉴赏能力。
3、单元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激情。
(2)培养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3)学习、借鉴优秀篇目的写作方法,提高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
(4)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热爱祖国语言文化。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字词,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2、通过朗读、默读方法,感知文章内容3、品读优美语段,分析人物形象4、进一步了解古代名著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网络,搜集有关名著资料2、体会中国古代名著的博大精深3、赏析重点语段,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4、借鉴并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5、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对作品时代意义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作品的时代意义2、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对应课标1、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2、分析主要内容,体会重点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3、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5、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开阔学生视野6、运用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搜集网络信息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你喜欢四大名著吗?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2、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四大名著在塑造人物方面堪称典范,你从本单元学习中,有何认识?专题划分专题一:感受、品读名著作品《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 3 课时)专题二:专题二:自读名著作品《杨修之死》《香菱学诗》( 4 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学习、感受、品读名著作品《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所需课时课内共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2、赏析优美语段,概括人物形象3、体会作者情感,了解、体会作品主题专题问题设计1、《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主要人物是谁?他们的各有怎样的性格?2、文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是找出加以分析。
112020.1 •初中◎覃文珍(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北京 海淀区 100081)◆特稿·编者小说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编教材在九年级上册集中安排了第二和第六两个小说阅读单元,从散点式的学习过渡到单元集中学习,体现了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编排的螺旋式上升体系。
第二单元学习现代小说,主要表现少年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小说展开故事和描写人物的基本手法,培养学生感知小说艺术和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第六单元学习另一种类型的小说,即古代白话小说。
古代白话小说除了含有小说必备的要素外,还有一定的文言成分以及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任务,所以单独归到一个单元。
下面简要地谈一谈这一单元的选编意图和教学建议。
一、单元课文的组成及选编意图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最有代表性。
第六单元课文基本上由这些白话小说名著中的精彩章节组成,内容上有的反映当时百姓反抗社会黑暗压迫的行动,有的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有的讲述乱世寻贤才、礼贤下士的感人故事,有的则描写时代大背景下豪奢家族的生活场景,都呈现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
《智取生辰纲》节选部分虽然只记叙了杨志护送生辰纲一事,但是将杨志和梁山好汉的活动分作明暗两条叙述线索,表面上只对杨志一方着墨,却在行文过程中运用铺垫伏笔,同时虚写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虚实结合地展现出双方斗智斗谋的较量,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富有摇摆性,读来引人入胜。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用艺术化的夸张手法反映生活的真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也写出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赞美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和诸葛亮隆中定计、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显示了他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课方案: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古代小说学习目标1.阅读(1)激发阅读古代长篇小说的兴趣,培育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2)养成用历史目光察看小说人物的习惯,擅长掌握情节发展的脉络。
(3)仔细阅读课文,掌握内容重点,把对小说人物的议论放在熟习小求情节的基础上,深入领悟作者的企图。
2.写作(1)学习古代小说仔细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刻画身旁熟习的人。
(2)就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或写法的多样性写一篇研究心得。
3.口语社交(1)口头复述课文情节,讲得越细越好。
(2)独立自主地研究问题,学习运用评论的方式,以片言只语表述自己的看法。
学法指导1.单元聚焦第1页/共5页《智取生辰纲》经过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绘,反应了封建统治下复杂尖利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豪在抗争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力量。
《杨修之死》记述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故,表现杨修的聪慧才华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露了曹操既十分奸诈又深思熟虑的复杂性格。
《范进中举》经过描绘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天截然相反的境遇,侧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四周各色人物攀高接贵的嘴脸,揭穿了科举制度的腐败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将锋芒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香菱学诗》经过香菱学诗这件事,展现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
香菱学诗,黛玉教诗都给人以启迪--“学而不厌,不厌其烦”。
香菱固然身份卑微,但她聪慧刚毅,不甘愿于庸俗的现状而发奋自强,这一艺术形象很有典型意义。
2.阅读建议(1)课前阅读《水浒传》第十二、十三、十六、十七回,认识杨志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以“智” 字作为打破口。
在整体掌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能复述故事梗概;从解析情节下手,经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绘掌握人物性格。
(2)学习《杨修之死》一文,应先清除语言上的阻碍,熟第2页/共5页读课文,能够分别复述曹操和杨修之间目前和过去发生的事情,在解析文中重要细节的基础上掌握文章要旨,认识杨修和曹操不一样的性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