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4.85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
一、炮制方法
1. 炙
炙法是指以中等火力烤热或烘干药材,使之产生轻微变色或有淡淡焦烤气味的一种处理方法。炙后的药材一般能够增加药用价值,同时降低毒性和副作用。常见的炙法有干炙和湿炙两种。
2. 焙
焙法是指以文火或微火将药材烤干,使其表面微微焦黄或焦黄。这种方法可以驱走药材中的湿气,提高其质量,常用于药材的初步处理。常见的焙制药材有焙枣、焙蔓越莓等。
3. 焯
焯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沸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的一种炮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和污物,使其更加纯净。常见的焯制药材有焯大蒜、焯豆腐等。
4. 炒
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无油锅中翻炒直至药材表面发黄或出香,然后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炒制后的药材味道香气扑鼻,有助于提高药材的药效。常见的炒制药材有炒白术、炒枣仁等。
5. 曝
曝法是指将药材晒干,使其表面微微发黄的一种炮制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驱寒散湿、解毒祛邪,常常用于炮制补益类药材。常见的曝制药材有曝地黄、曝菟丝子等。
6. 晒
晒法是指将药材放在阳光下晒干的一种方法。晒制后的药材,气味纯正,营养保存完好,适用于一些对气候和环境要求较高的药材。常见的晒制药材有晒当归、晒芡实等。
7. 蒸
蒸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捞出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蒸制后的药材质地松软,容易吸收水分,加工后易于入药。常见的蒸制药材有蒸泽泻、蒸麻黄等。
8. 曲
曲法是指将药材放入酒曲中发酵,使其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达到提高药效的一种炮制方法。常见的曲制药材有曲蟾炮、曲斑蝥等。 9. 酿
酿法是指将药材与酒、米醋等原料混合发酵,使药材适应不同的用药要求的一种炮制方法。常见的酿制药材有酿生姜、酿白术等。
10. 炷
炷法是指将药材用火炙或炙熟后再用生漆、松香等物质涂抹,使其制成炮制品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炷制药材有炷干姜、炷山药等。
以上是中药常见的炮制方法,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二、炮制工艺
1. 炮制前的加工
炮制前的加工是指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洗净、晾干、去皮、切片或切碎等工序。这些工序对于炮制后的药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根据具体的药物特性和药用要求进行处理。
2. 炮制的温度控制
炮制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过热会导致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被破坏,而过低的温度则无法达到炮制的要求。因此,在炮制过程中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要求,控制好温度,以保证药效的最佳。
3. 炮制的时间控制
炮制的时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材质地变硬,药效降低,而时间过短则无法达到炮制的要求。因此,在炮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炮制时间,以保证药效的最佳。
4. 炮制的湿度控制
炮制的湿度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药材发霉变质,而过低的湿度则无法达到炮制的要求。因此,在炮制过程中,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要求,控制好湿度,以保证药效的最佳。
5. 炮制后的保存
炮制后的药材应该经过晾晒、包装,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保证其质量和药效。同时,应该注意避光、防潮、防虫等,以确保药材的完好。
以上是炮制工艺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控制,才能够得到适合临床应用的中药成品。 三、炮制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炮制方法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变更;
2. 进行炮制时,要注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污染;
3. 在炮制过程中,应注意炮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4. 炮制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药材的状态,及时调整炮制条件;
5. 炮制后的药材要进行包装,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发霉。
总之,中药的炮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中药成品的质量和药效。只有严格按照炮制方法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和控制,才能够制备出符合药理特性和药用要求的中药成品。同时,在炮制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合理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严格执行炮制方法和工艺要求,确保中药炮制的质量和安全,以保证其最终的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