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环_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建筑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7.55 MB
- 文档页数:14
188区域治理CASE作者简介:尤 材,生于1995年,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新时代设计——分析CCTV 新总部大楼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尤材摘要:本文主要从CCTV新总部大楼谈起,以解读CCTV大楼的历史地位以及设计师对于该建筑的城市理论。
通过对艺术本质、艺术接受、艺术功能的思考和分析,探索建筑的新时代。
关键词:CCTV新总部大楼;功能与形式;新时代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5-0188-0001一、CCTV 大楼(一)形象与形式当有些人惊叹并且赞美CCTV 大楼的宏伟、惊奇的造型中时,也有些人非声一片。
争论的焦点也越来越激烈,同时焦点也是建造这一所大楼的价值所在。
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建筑为什么会在那么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而且获得全票的通过。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媒体机构,代表官方、诺言、权势巨子是中国最靠得住的公家。
Remkoolhaas 的设计符合其建筑形象的要求。
(二)文化自信CCTV 新总部大楼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总感觉设计的如此简单、随意,似乎缺少中国本身的传统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我国的建筑形式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例如皇宫北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府、等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建筑经验。
而作为我国首都的地标之一的CCTV 大楼是否应该体现中国文化?这或多或少是不能被公众迅速接受的原因之一。
二、新时代设计即使是被《时代》杂志评为建筑奇迹之一的新cctv 总部,同时也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那么一座好建筑能提供什么呢?接下来我想从艺术的本质、艺术功能、艺术接受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艺术本质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在整个人类文化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艺术的起源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历史久远。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与人类文化共同发展。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时刻注意赋予作品文化的内涵。
例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就蕴含了当地的文化,整体延续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粉墙黛瓦、马头墙、“中国黑”等。
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分析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两个巨大的“Z”字交叉缠绕,一片由钢铁与玻璃组成的云,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洞。
它的新颖、可实施性,将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
大楼建筑外形就像是一只被扭曲的正方形油炸圈,总高度大约230米,就像两个倒“L”斜靠在一起;两座竖立的塔楼向内倾斜,倾角很大;塔楼之间被横向的结构连接起来,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还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这种结构是对建筑界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
央视新台址位于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2号。
设计:雷姆·库哈斯和奥勒·舍仁中方参与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方案类似一个巨型城市雕塑的作品。
首先,它抛开了所有城市与基地二维的线性分析,在基地上建立了一套完全自我的内在秩序,两座不同形态的塔楼在三维上构成了奇特的关联。
其次,抛开了对于主要空间的安排,将大部分的演播空间放到了地下,因此释放了大部分的地面部分,成为城市空间中极富表情的场景。
设计者对内部展示的“空”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尽管建筑与都市内的“空”并非“真空”,他要创造一种让你进去窥视的“空”,在建筑和大都会的空间里去创造一种拥挤的文化。
评委对该方案的评价是:“它将对中国的建筑与结构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它对于北京的意义,将不亚于埃菲尔铁塔对于巴黎的意义。
”“它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无排他性。
作为一个优美、有力的雕塑形象,它既能代表新北京的形象,又可以用建筑的语言表达电视媒体的重要性和文化性。
”它的新颖、可实施性,将会推动中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结构思想的创造。
能实施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 的标志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
央视大楼建筑方案央视大楼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市的中关村南大街,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
央视大楼的建筑方案经过精心设计,注重功能性和美学效果,成为了北京市的地标性建筑。
央视大楼的建筑方案充分考虑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
大楼总建筑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包括了电视制片厂、电视转播中心、办公区、会议中心、餐厅和停车场等功能区域。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合理使用了空间,大楼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之间方便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筑方案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采用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等资源,减少能耗,保护环境。
央视大楼的建筑外观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美学效果。
整个大楼拥有两座主体建筑,中央大楼和东西棱镜建筑。
中央大楼高达234米,共29层,造型犹如一座迷人的弓形建筑,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形象。
东西棱镜建筑以玻璃幕墙为主要材料,外形独特,呈现出由两个不同方向的棱镜组成的形状,给人一种现代感和科技感。
央视大楼的建筑方案还融入了雕塑和景观设计元素,使其更加具有艺术感和人文气息。
大楼内部的室外广场和绿化景观设置有各种雕塑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结合。
外部的景观设计则以水景和绿化为主,使大楼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舒适和宜人的感觉。
央视大楼的建筑方案还考虑到了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大楼采用了现代化的抗震结构设计,保证大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师还在方案中考虑到了紧急疏散的通道和逃生设施,确保了大楼内部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总体而言,央视大楼的建筑方案是一个兼具功能性、美学效果和安全性的设计。
其独特的建筑外观、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艺术感的雕塑与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北京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央视大楼的建筑方案不仅展现出中国设计师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中国在现代建筑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
CCTV新总部建筑设计理念浅析摘要:从戴维·史密斯·卡彭的建筑理论出发,以形式、功能、意义、结构、文脉和意志等六个建筑学的哲学基本范畴为研究视角,并结合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浅要分析了CCTV 新总部的建筑设计理念。
关键词:CCTV新总部建筑设计建筑理论CCTV新总部是当代建筑界十分活跃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代表作品,雷姆·库哈斯以其新奇的作品和独到的理念著称。
2002年库哈斯带着他独一无二的CCTV 新总部方案来到了中国,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这个建筑所表达的设计思想却一直被它奇特的造型和不菲的造价招来的争议所淹没[1],这使得处在风口浪尖上的CCTV新总部变得越来越不真实而脱离了它本来的面目[2],同时人们对库氏理念的评价也越发不理性[3]。
无论怎样,再新奇复杂的理念也离不开建筑学的哲学基本范畴,引入戴维·史密斯·卡彭的建筑理论分析库哈斯的建筑设计思想,有助于对CCTV新总部建筑设计理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1 戴维·史密斯·卡彭的建筑理论戴维·史密斯·卡彭的建筑理论是以西方古代、中世纪以及现代建筑理论史和哲学史为依据,将所有建筑理念统一成一个均衡且包罗万象的整体,并将其纳入哲学体系之中[4]。
该理论共分六个哲学基本范畴,其中包括三个基本范畴和由这三个基本范畴两两衍生出来的三个派生范畴。
三个基本范畴包括:形式——包括点、线、面、体积、比例、尺度、网格、色彩等形式及美学规律,以形式主义为代表[5]41。
功能——包括系统论、心理学等理论所反映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以功能主义为代表[5]71。
意义——对传统风格的思考,到底是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以历史主义为代表[5]107。
三个派生范畴包括:结构——从结构的最初产生到实现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施工、材料等三要素,以结构主义为代表[5]143。
央视新厦CCTV大楼及幕墙设计解读(一)反建筑的建筑、反幕墙的幕墙龙文志【摘要】CCTV新总部大楼2003年10月开建以来、赞贬参半,正如当年的悉尼歌剧院一样,来自社会各界的争论愈演愈烈.2013年11月7日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评选在美国芝加哥揭晓.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在60余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奖——2013年度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在CCTV获得(CTBUH)“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之际,本文对央视新厦CCTV大楼及幕墙设计进行解读,回顾CCTV设计及建造施工历程,库哈斯的富有想象力的方案能在中国变成真正的建筑,既饱含了中国人的心血和劳动,又凝聚了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正是当今中国创新、发展的象征.【期刊名称】《门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4-9)【关键词】反幕墙的幕墙;颠覆与创新;抗震性能设计;偶然荷载-爆炸;破损安全【作者】龙文志【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世界高层建筑学会(CTBU H)“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评选于2013年11月7日晚在美国芝加哥揭晓。
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成为最大赢家,获得“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
主创建筑师库哈斯、中方合作设计单位代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汪大绥及承建方中建总公司等代表共同领奖。
主创建筑师库哈斯现场发表了激情演讲,至此,这座造型饱受争议的建筑也算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作为一个历时一年之久、超过60件作品参赛的评审过程,奖项陪审团首先选择了四个地区进行奖项评选,分别为美洲、中东和非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
四个获奖地区的高级代表于2013年11月7日在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举办的CTBU H学术会上进行了演讲。
CCTV新台址主楼以其醒目的建筑外形而引人注目。
对于央视大楼的此次获奖,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评委指出,央视大楼是一个不寻常的摩天楼类型。
不同于传统的高楼只能在高空中两维飙升比拼高度和特色,央视大楼的“环线”在空中伸出一个75m长的悬臂,形成一个真正三维空间的体验。
中央电视台大楼设计理念
中央电视台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1号,是中国国家级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的总部大楼。
这座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创新与魅力。
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建筑外形独特,采用了“双子塔”设计,两座高耸的塔楼呈现出动感的线条和现代感的外观。
同时,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也充分考虑了功能性和实用性,为电视台的日常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除了现代科技元素,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同时也运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如琉璃瓦和斗拱等,使得建筑在现代气息中不失中国传统的韵味。
此外,建筑内部的装饰和设计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们在现代化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暖和魅力。
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的设计充分考
虑了周边环境和自然景观,使得大楼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大楼周围的景观设计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美学,为建筑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好。
总的来说,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多元化与包容性,融
合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创新与魅力。
这座建筑不仅是中央电视台的总部大楼,更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一份杰作,展现了中国建筑的无限魅力。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CCTV主楼施工质量情况介绍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CCTV主楼2、工程类别:公共建筑工程3、工程主要使用功能:办公楼4、工程规模:工程总建筑面积472998m²,地下部分建筑面积138198m²,地上部分(由裙楼、两座塔楼及悬臂结构组成)建筑面积334800m²。
其中裙楼9层,塔楼一52层,塔楼二44层,悬臂部分11层。
建筑总高度234m。
耐火等级一级。
工程采用桩筏基础,承压桩直径Φ1200、Φ800 ,抗拔桩Φ600。
抗拔桩桩长13.5m-17.5m,承压桩22.5m-32.6m。
主楼塔楼区筏板厚度为4.5m、6.0m和7.0m,最厚达10.9m。
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地上部分为钢结构。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60 。
地下室防水密实混凝土C40,抗渗等级S8。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
框架梁、柱、剪力墙抗震等级:塔楼及裙房,一级;基座B01以下三级,B01以上一级。
钢结构主要由外框筒、核心筒、内部结构组成。
外框筒由水平边梁、外柱及斜支撑组成,为整个建筑提供竖向受力和整体刚度。
外筒柱采用钢柱、型钢混凝土C60钢纤维组合柱。
建筑外立面主要采用单元式玻璃幕墙系统。
建筑装饰美观大方,室内墙面采用天然石材、锈面钢板、折弯钢板等,地面为石材、橡胶地板、木地板等,顶棚为石膏板、石材、铝格栅、穿孔铝板等。
机电系统:机电系统主要包括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电气、消防、智能建筑、电梯六大系统工程的供应及安装。
本工程总承包合同额46.5亿元。
5、工程开工日期:2005年4月28日6、工程竣工日期:2012年5月16日7、工程验收日期:消防于2012年4月20日通过验收;人防于2012年4月27日通过验收;室内环境于2012年3月6日通过验收;规划于2012年1月13日通过验收;饮用水水质于2012年4月5日通过验收;节能于2012年1月16日通过验收;防雷装置于2011年11月4日通过验收。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分析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是一栋被称为“蝴蝶”建筑的超高层建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地区,是国家重点工程之一。
该建筑高234米,共有52层,建筑面积为473,000平方米,是中央电视台与央视新闻广播中心、央视国际在海外的中心等多家单位的总部所在地。
该建筑的主楼设计极具创意,建筑外观呈现出两片蝴蝶的翅膀张开的形态,寓意着传媒的发展要展翅高飞。
该建筑的主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的重量主要通过剪力墙和框架梁框架柱传递到地基,并且建筑采用双层玻璃幕墙,能有效地抵御高强度的风压和热量。
该建筑的基础结构十分复杂,由于建筑位于地铁站旁边,为了保证地铁安全,设计师采用了深埋桩基础,桩长80米,桩径约1.5米,将建筑的荷载传递到较深的土层,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定。
此外,建筑地下三层有一个漏油池,以及给排水系统设有两条水井,以确保建筑周围地铁的水力安全。
该建筑的结构分析还包括了消防安全措施。
建筑共有三个疏散楼梯,并配备有消防卷帘门、烟雾探测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工程师采用了两种消防加固措施,一种是钢板加固,另一种是钢筋混凝土加固,这两种措施分别用于加固疏散楼梯和建筑的框架。
总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主楼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的自身特点和环境条件,并采用了一系列科技措施,保证了建筑的安全可靠。
该建筑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一座重要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设计师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中央电视台(CCTV)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电视台,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路。
随着CCTV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原有的办公场所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012年,CCTV开始兴建一座全新的大楼,该建筑即为中央电视台新大楼。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由荷兰建筑师奥曼·哈德迈尔·普尔为其设计。
该大楼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段,占地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台总部建筑。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如中国结和传统园林。
大楼的外观呈现出流线型的造型,整体线条流畅而简洁。
建筑采用了钢铁和玻璃等现代化的材料,使其在外观上展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大楼的主体结构由两个高层塔楼组成,形状独特,宛如一对巨大的倒“凹”字。
两座塔楼之间通过一个空中连廊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量。
在塔楼之间,还设置了一个大型的广场,成为员工休闲和交流的场所。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不仅在外观上吸引眼球,在内部设计上也充满了创意和现代感。
大楼内部设有多个电视演播厅、编辑室、办公区域和设备房间等,以满足CCTV各个部门的工作需求。
此外,大楼还拥有一座大型的会议中心和一个展览馆,可举办各种大型活动。
为了确保工作效率和舒适度,中央电视台新大楼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科技系统。
大楼内部设有高速电梯、智能化控制系统、无线网络覆盖等,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
此外,大楼还采用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落成对于CCTV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大楼不仅为CCTV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办公场所,也象征着CCTV 在电视行业的领导地位和创新精神。
大楼的建成对于推动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央电视台新大楼是一座集现代化与传统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
它不仅在视觉上具有震撼力,同时也为中国电视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基础。
CCTV Headquarters 项目介绍项目名称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总部项目位置北京建筑类型摩天楼开发商cctv设计团队建筑师奥雷•舍人 和库哈斯OMA Architects结构师Arup(奥雅纳)其他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面积473,000 平方米占地面积160x160m=256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一座234.00米 二座210米建筑层数一座地上54、地下3,二座地上 44、地下3标准层设计面积层高 净高进深结构形式 钢结构幕墙形式玻璃幕墙空调形式中央空调其他设备系统参考文献http://www.oma.eu/projects/2002/cctv-%E2%80%93-headquarters /beijing/cctv-headquarters//2012/05/17/oma-cctv-headquarters-now-complete.html/?attachment_id=24514/_assets/_download/D6E6AB4D-19BB-316E-4017A36ECEDCE0D6.pdf/Projects/China_Central_Television_Headquarters. aspx?sc_lang=zh-CN基本信息央视( CCTV) 新总部大楼高234 米,外形犹如一个“三维曲柄环”。
大楼由两座倾斜的塔楼组成,其首尾两端弯折 90 度后合拢,形成一段连通管 。
楼的主体支撑由楼体表面的不规则网格来实现──这也是支撑力在管状楼宇结构中穿梭的视觉化表现。
对角线图案越小,其实际载荷便越大,所提供的支撑力也越强。
支撑管状结构同样赋予了大楼必要的强度,以抵御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等级。
在合拢之前,两座塔楼易于受风力和阳光直射下表面温度波动的影响而各自有所偏移。
因此施工方法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就设计而言,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大楼在部分完工状态下的表现。
第29卷第3期建 筑 结 构 学 报Vol 129,No 132008年6月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June 2008文章编号:100026869(2008)0320001209CCT V 新台址主楼结构设计与思考汪大绥,姜文伟,包联进,张富林,王 建,孙战金,童 骏,黄永强,刘志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摘要:CCT V 主楼为倾斜双塔连体结构,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属特别复杂超限超高层连体建筑。
主体结构采用刚度较大的支撑外筒结构体系。
新颖的结构体型给结构设计及施工带来了很多新课题和难点。
通过采用性能化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及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对结构关键技术如施工模拟、高含钢率SRC 柱、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新型节点构造的应用以及防连续倒塌等加以综合研究与分析,很好地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监测结果也初步验证了结构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CCT V 主楼结构经历了艰辛的设计历程,其设计成果是对现有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丰富和推进,同时也在设计理论、抗震性能化目标、现行规范运用、复杂形体建筑设计等方面引发了新的课题和思考。
关键词:倾斜塔楼;连体结构;高含钢率SRC 柱;抗震性能化分析;施工模拟;防连续倒塌中图分类号:T U973117 文献标识码:ADesign and study of Ne w CCT V BuildingWANG Dasui,J I A NG W enwei,BAO L ianjin,ZHANG Fulin,WANG J ian,S UN Zhanjin,T ONG Jun,HUANG Yongqiang,L IU Zhibin(East China A 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 td,Shanghai 200002,China )Abstract:The New CCT V Building consists of t wo leaning towers,which are linked together at the t op via a cantilever linkelement .The building is l ocated at 8degree 2earthquake fortificati on zone and its design working life is 100years .Its structural design requirement exceeds the code li m its .The main tower adop ts external tube with braces,which can p r ovide high stiffness .The novel and comp licated structure system brings a lot of new challenges t o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 on .A ll the technical p roblem s have been overcome finally by using perfor mance 2based seis m ic design,detailed construction sequence analysis,non 2linear seis m ic res ponse analysis,innovative ty pe joint,high 2rati o steel SRC colu m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stress and defor mati on achieved during the constructi on p r ocedure p r oves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esign method.The design p rocess of the New CCT V Building is t ough,but it als o pushes the devel opment of existing design method and concep t .Meanwhile,it encourages a l ot new studies in design methodology,the app lication of existing standard and comp lex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leaning t ower;over 2hang;high steel rati o SRC column;perfor mance 2based seis m ic design;construction sequence;p rogressive collap se作者简介:汪大绥(1941— ),男,江西乐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央电视台大楼设计理念中央电视台大楼设计理念。
中央电视台大楼,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媒机构之一,其设计理念一直备受关注。
这座建筑不仅是中国传媒业的标志,更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其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化、创新性和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国传媒事业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的要求。
建筑外观采用了玻璃幕墙和金属结构,展现出现代建筑的简洁、透明和开放特点。
这种设计风格符合当代建筑的潮流,同时也为中央电视台提供了先进的办公和生产环境。
在这样的建筑内工作,不仅能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也能够激发创新的灵感,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和传媒效率。
其次,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创新性的精神。
建筑外形犹如一条“Z”形的蛇,寓意着中国传媒事业的不断蜕变和创新。
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不仅为中央电视台赋予了独特的标志性,也为中国传媒业树立了创新的典范。
同时,建筑内部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传媒产业的特殊性,为广大员工提供了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激发创新的活力和推动传媒事业的发展。
最后,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文化传承的价值观。
建筑的外观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廊”、“亭”等,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为中央电视台赋予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也为中国传媒事业树立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同时,建筑内部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传媒产业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为广大员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的享受,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和推动文化传媒的繁荣。
总之,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化、创新性和文化传承,展现出了中国传媒业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展望。
这座建筑不仅是中国传媒事业的标志,更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相信在中央电视台大楼的设计理念引领下,中国传媒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