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旅游资源
- 格式:pdf
- 大小:199.94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概念具有观赏、构景与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之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与纹理等要紧特征。
各类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一)海岸地貌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与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与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与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要紧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与钱塘江口以南地区2、沙质海岸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含红树林海岸与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与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
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二)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与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与冰瀑。
2、分布要紧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与高山地区。
我国要紧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通常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要紧作为登山探险与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1、概述(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3)一望无垠的沙漠与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特殊而神秘的荒漠景观与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岩溶旅游资源、火山旅游资源、滑坡旅游
资源、冰川旅游资源、河流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崖沟旅游资源等。
岩溶旅游资源即岩溶景观、岩溶地貌,它以岩石及其表面上水溶性矿
物质形成的溶孔、穴、洞、裂缝等景观形象著称。
常见的岩溶景观有自然
孔洞、溶谷、溶壑、瀑布、洞穴以及岩石堆等。
火山旅游资源是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质景观,其特色在于颜色艳丽,变幻繁多,给人以神奇而强烈的视觉冲击。
火山旅游资源包括火山岩石、
火山湖、火山口等景观;火山灰、火山灰景观等。
滑坡旅游资源指的是经历积淤、滑坡等地质历史的景观,它具有独特
的地质地貌形态,其特点主要是面积较大,形状多种多样,景观多样,伴
随着独特的地质历史以及新鲜有趣的探索体验。
冰川旅游资源指的是高山冰川中的景观,其特征是环境清幽,自然壮观,景色宏伟,色彩优美,并且令人震撼、激动。
常见的景观有冰川湖泊、冰洞、冰崖、冰沟、冰柱、冰瀑等。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介绍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指以其独特的地质和地貌景观而吸引游客的地点。
这些景点通常展示了自然界多样性和地质历史的壮观示例。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地球发展历史以及自然灾害和地质过程的机会。
世界上著名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大峡谷(美国)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迹之一。
它是由科罗拉多河在数百万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峡谷的深度达1.6公里,长达446公里,宽度约29公里。
游客可以在峡谷的边缘欣赏壮丽的景色,也可以通过徒步旅行和骑马等方式深入峡谷内部,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冰川国家公园位于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公园之一。
公园内有多个冰川和高山,景色壮丽迷人。
游客可以参加冰川探险活动,步行或坐船观赏冰川,还可以欣赏到众多野生动植物。
公园内的冰川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的冰河时代,是地球历史的活化石。
大堡礁(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
它由数千个珊瑚组成,覆盖了约344,400平方公里的海域。
大堡礁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拥有丰富的珊瑚和海洋生物。
游客可以潜水、浮潜、划船或乘坐直升机欣赏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
黄石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公园内有火山地貌、温泉、间歇泉、喷泉和火山口,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
游客可以在黄石国家公园看到令人惊叹的景色,如奇布尔顿峡谷、老忠实间歇泉和大瀑布。
此外,游客还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露营、钓鱼和观鸟等活动。
国内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张家界风景名胜区(湖南)张家界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
这里以奇峰、秀丽的山水景观而闻名,其中的“阿凡达山”、“袁家界”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在张家界,游客可以乘坐玻璃桥观景、徒步爬山、乘坐索道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乌鲁木齐天山山脉(新疆)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天山山脉的重要景点之一。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概念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
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一)海岸地貌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2、沙质海岸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
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二)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1、概述(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旅游资源。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类具有代表性地貌旅游资源。
山地景观:中国是一个山地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
其中,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
华山以其险峻的山势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登上华山,可以欣赏到陡峭的悬崖、奇特的峰峦和秀丽的山水。
此外,黄山位于安徽黄山市,以其独特的奇石、云海和温泉而著名。
登上黄山,可以欣赏到仙境般的风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河流湖泊: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它们不仅提供了迷人的水上风景,还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十几个省市,沿途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其中,长江三峡是世界闻名的自然奇观,以其险峻的峡谷、峰峦叠嶂和清澈的江水吸引了众多游客。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西湖以其秀丽的景色、古老的建筑和悠久的文化历史而闻名,是一处理想的休闲旅游胜地。
干旱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干旱地区的代表,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流动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之一。
沙丘起伏,沙漠风光壮观,被誉为“沙漠明珠”。
鄂尔多斯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沙丘、戈壁和荒漠为主要景观的地区。
这些干旱地区以其广袤的沙漠风光、奇特的沙丘和独特的沙漠植物吸引着探险家和自然爱好者。
峡谷和溶洞: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峡谷和溶洞,它们以其壮丽的地质形态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而闻名于世。
长江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峡谷之一,峡谷险峻,山水壮丽,被誉为“神州第一峡”。
桂林漓江以其峡谷奇险、山水秀丽而闻名,是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其多样的湖泊、瀑布和彩色的湖水而著名。
九寨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之一。
高原和盆地:中国西南地区是高原和盆地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屋脊”的称号来源。
青藏高原以其广袤的草原、雄伟的高山和悠久的藏族文化而著名,吸引了大量的探险者和自然爱好者。
我国的地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下是其中几类具有代表性的:
1.山地景观:我国拥有众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秦岭、黄山等,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如峡谷、峰
林、石林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沙漠景观: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
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沙丘地貌,也有一些绿洲和湖泊,吸引了游客前来探险和观光。
3.河流景观:我国的河流众多,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
等,这些河流穿过了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如峡谷、瀑布、河滩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4.湖泊景观:我国的湖泊众多,如青海湖、洱海、西湖、太湖
等,这些湖泊有着不同的形成原因和特征,如高原湖泊、构造湖泊、火口湖泊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5.海岸地貌景观: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如海南三亚、福建厦
门等沿海城市,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海岸地貌特征,如海滩、海蚀柱、海浪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娱乐。
以上是我国几类具有代表性的地貌旅游资源,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
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1. 简介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是指基于地质和地貌原因而形成的旅游景点,包含了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海岛等自然景观。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赏、探险、研究,使得这些景点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景点。
2. 地质遗迹2.1 泰山泰山地处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
泰山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有五大景观,分别是“玉皇顶”、“十八盘”、“天街”、“中天门”和“三清宫”。
这些景点以其陡峭怪石、绝壁悬崖、山间云海、峰峦叠嶂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2.2 三峡三峡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境内,是中国山水名胜之一。
三峡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有“轻烟四季游”、“谷神庙”、“龙舟峡”、“瞿塘峡”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陡峭的悬崖峭壁、清澈见底的江水、青山绿水的秀美自然风光而著称。
2.3 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
黄山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有“云海日出”、“天都峰”、“光明顶”、“玉屏楼”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怪石嶙峋、云海云海、奇松异树、温泉飞瀑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3. 地质公园3.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第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要目的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该公园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了清溪瀑、金鞭溪、袁家界、天子山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石柱林海、奇峰异石、溪流飞瀑、峡谷百瀑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3.2 阿勒泰地质公园阿勒泰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质公园之一。
该公园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了高山冰川、河流地貌、火山岩石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地质遗迹、火山喷发遗址、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而著称。
4. 自然保护区4.1 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森林保护区之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该保护区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乌苏里江、黑龙江两大河流及周边景观。
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火山岩地貌1)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地表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
南岳衡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包括南岳岩体(东部)和白石峰岩体(西部)两大岩体,为一座断块垒形中山,发育着典型的群峰——条形岭脊花岗岩地貌,地貌类型多样,景观丰富,花岗岩山峰岭脊地貌奇特,阶梯状地貌典型,断层构造地貌明显,水蚀地貌、崩积地貌及石蛋地貌富有特色,可以作为同类花岗岩地貌类型的典型代表。
2)流纹岩地貌景观流纹岩作为酸性喷出岩,在其流出地表后的冷凝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颜色流纹状构造。
这种岩体多节理和裂隙,经过构造上升,河流下切,重力崩塌,常常造成造型奇特的微地貌。
像奇峰、异洞、幽谷、峭壁、石柱和石礅等。
这些造型不仅丰富逼真,而且同一景物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看,还会步移景换,呈现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浙江雁荡山的著名造型峰岩灵峰,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因此又有合掌峰、雄鹰峰和夫妻峰等名称。
2)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火山喷发过后,便会遗留下各种不同类型的熔岩地貌,主要有:火山锥、熔岩台地、火口湖、堰塞湖等。
2、沉积岩地貌1)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
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
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代表景点有广西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广东肇庆七星岩,四川兴文石林洞乡。
其中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特色的桂林山水最为有名。
2)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3、侵蚀堆积地貌1)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以张家界为主要代表。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我国最为广泛的地貌类型之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国著名的山地地貌包括黄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这些山地地貌以其壮美的山峰、险峻的山岭、奇特的岩石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登山、徒步、观赏日出日落等活动成为了山地旅游的主要项目。
二、平原地貌:我国的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东部地区,具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
齐鲁大地的鲁西南平原、长江中下游的长江平原、珠江三角洲的珠江平原等都是我国著名的平原地貌。
这些平原地貌以其广袤的农田、秀丽的水乡、古老的村落等吸引着游客。
游客可以欣赏到农田美景、乡村风光以及感受到浓厚的农耕文化。
三、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我国的特色地貌之一,具有独特的地下河流、溶洞、天坑等景观。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有广西的桂林、贵州的黄果树、湖南的张家界等。
这些地貌以其奇特的山峰、幽深的溶洞、清澈的地下河流等吸引着游客。
游客可以进行漂流、探险、观赏钟乳石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河流地貌:我国拥有众多壮丽的河流地貌,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这些河流地貌以其奔腾的江水、壮美的峡谷、古老的文化遗址等吸引着游客。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河流,欣赏到沿岸的美景,还可以参观河流两岸的历史名胜和文化遗址,了解河流的历史文化。
五、湖泊地貌:我国拥有众多美丽的湖泊地貌,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这些湖泊地貌以其湖光山色、湿地生态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吸引着游客。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泊,欣赏到湖光山色,还可以参观湖泊周边的景点和古镇,体验湖泊地区的独特风情。
我国的地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地貌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无论是山地、平原、喀斯特、河流还是湖泊地貌,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魅力。
我国的地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值得游客前往探索和体验。
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列举出我国的5类地貌旅游资源一、山脉地貌我国地域广阔,不仅拥有丰富的山脉地貌,而且每一座山脉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首先是五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五岳分布在我国不同的地域,每座山脉都有其典故与传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朝圣和观光。
此外,黄山、庐山、衡山等著名山脉也因其雄伟壮丽的景色而成为旅游胜地。
二、河流地貌我国拥有众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这些河流不仅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地貌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黄河壶口瀑布、长江三峡和九寨沟等地形成了壮丽的河流地貌,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这些河流地貌既有雄伟的峡谷和瀑布,又有壮丽的千里江山,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旅游体验。
三、湖泊地貌我国的湖泊分布广泛,丰富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是鄱阳湖、洞庭湖和西湖。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光山色、湖天一色的景象成为了诗人笔下的美景。
洞庭湖作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以连绵的群山和广阔的湖面闻名于世。
西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古典的园林建筑成就了这个独特的地貌旅游景点。
四、高原地貌我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拥有一系列壮观的高原地貌。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最大的高原,呈现出广袤无垠的景色,其高原湖泊、雪峰、草原以及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川西高原和云南高原也是我国高原地貌的代表,这些地区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五、海洋地貌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岸线,海洋地貌资源丰富多彩。
东海、南海和渤海分别向游客展示了不同的风貌。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拥有独特的热带海岛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被誉为“中国的夏威夷”。
此外,厦门、青岛等著名海滨城市以其优美的海滩、迷人的海景和丰富的海洋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
总结:我国是一个地貌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着多样化的地貌类型,如山脉、河流、湖泊、高原和海洋等。
每一类地貌都拥有独特的风景和文化价值,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地貌的旅游资源意义及地貌旅游资源分类
1地貌旅游资源的意义
地貌旅游资源是指以地貌特征为核心,并融合了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和人文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的一种资源。
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科学教育、文化休闲和观光游览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潜力丰富的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通过全面挖掘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厚重的当地历史文化和精致的地方风物,对游客进行更加细致的服务,提供的旅游形式包括:自然风光观光、边境观光、民俗观光、自然科学知识之旅、农牧产品鉴赏观光、文化古迹及历史景观观光、农家文化体验观光等。
地貌旅游资源更突出了一切真实古老的土地之美,同时也可以培养游客崇尚自然、热爱土地的景观态度,激发游客热爱生命、守护环境、发展地貌旅游的使命感。
2地貌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貌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大类。
自然景观资源是指以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因素为基础构成的自然场景,它也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地貌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山川湖泊、冰川低原、气候植被区域、冲沟碎屑地带等不同类型的自然地貌。
人文景观资源是振我们关注地貌引起的人文交流以及人与地貌的互动过程,包括:文明古迹、历史传说、民俗风尚、民族宗教、手工艺品、传统文化等各类人文地貌形成的聚集性景观资源。
总之,地貌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扩宽游人视野、可视化自然地理环境、激发游人思考之道,而且也能为环境优化、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
《导游基础知识应用》课程作业题 目: 喀斯特地貌 姓 名: 邵碧雪学 号: 20115127325班 级:2011级旅游管理(3)班日 期:2012年 12 月 5 日 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喀斯特一词取自南斯拉夫西北部喀尔斯高原地名。
它作为术语发韧于19世纪中叶,1893年斯维奇研究该第纳尔经典喀斯特区,把这一景观概念的山志名引进为喀斯特区一系列作用与现象的总称。
现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
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
一.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
二.地理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三.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四.地表岩溶景观 在岩溶作用下,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在这些地表岩溶景观中,最能吸引游客,最具有观赏价值的是峰丛 ,峰林 ,孤峰,溶斗和石芽。
溶沟和石芽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
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
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
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
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和溶蚀洼地 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
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
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峰林 ,峰丛 ,和孤峰景观以广西桂林 ,大化 ,和贵州安顺最为典型。
石芽,溶沟,和石林景观以云南石林为典型。
五、地下喀斯特形态 是指地下岩溶水溶蚀,沉积形成的岩溶景观。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
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六.形成原因: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老第三纪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一洼地地貌。
但当时长江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
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
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
随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岭一线,在湖南道县为北纬25°40′。
在贵州为北纬26°左右。
这一界线较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4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中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显。
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高,有利于喀斯特发育。
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
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
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断续发育的条件,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
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我国广西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贵州安顺龙宫,浙江桐庐姚琳仙境等均是著名的地下岩溶景观。
七,中国喀斯特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罕见。
在中国,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
据不完全统计,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
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
湘西、鄂西、川东、鲁、晋等地,碳酸盐岩石分布的面积也较广。
中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纪时,华南为热带气候,峰林开始发育;华北则为亚热带气候,至今在晋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岭地区还遗留有缓丘一洼地地貌。
但当时长江南北却为荒漠地带,是喀斯特发育很弱的地区。
新第三纪时,中国季风气候形成,奠定了现今喀斯特地带性的基础,华南保持了湿热气候,华中变得湿润,喀斯特发育转向强烈。
尤其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随之迅速发育,类型复杂多样。
随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带频繁变动,但在交替变动中气候带有逐步南移的特点,华南热带峰林的北界达南岭、苗??26°左右。
这一界线较现今热带界线偏北约3~4个纬度,可见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中国东部气温和雨量虽是向北渐变,但喀斯特地带性的差异却非常明显。
这是因为受冰期与间冰期气候的影响,间冰期时中国的气温和雨量都较高,有利于喀斯特发育。
而冰期时寒冷少雨,强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发育。
但越往热带其影响越小。
在热带峰林区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断续发育的条件,而从华中向东北则影响越来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向北迅速降低,使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
广大的西北地区,从第三纪以来均处于干燥气候条件下,是喀斯特几乎不发育的地区。
八,地带性特征中国东部喀斯特地貌呈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而北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和温带喀斯特。
中国西部由于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响,属干旱地区喀斯特(西北地区)和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1.热带喀斯特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
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
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地表发育了众多洼地,峰丛区域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个,洼地间距为100~300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
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于45度。
峰林又可分为孤峰、疏峰和峰丛等类型,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
中国热带海洋的珊湖礁是最年轻的碳酸盐岩,大多形成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高出海面仅几米至10余米,发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桥、滨岸溶蚀崖及溶沟、石芽等,构成礁岛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观。
2.亚热带喀斯特以缓丘—洼地为代表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公里。
洼地较少,每平方公里仅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
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度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溶蚀型拱状洞穴在亚热带喀斯特的南部较多。
3.温带喀斯特以喀斯特化山地干谷为代表 地下洞穴虽有发育,一般都为裂隙性洞穴,其规模较小。
喀斯特泉较为突出,一般都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较大的流量,例如趵突泉和娘子关泉等。
这一带中洼地极少,干谷众多。
地形与普通山地类同,惟山顶有残存的古亚热带发育的缓丘—洼地和缓丘—干谷等地貌。
强烈下切的河流形成峡谷,局部地区,如拒马河两岸有类峰林地貌。
4. 干旱地区喀斯特现象发育微弱 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5. 寒冻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
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
偶见洼地。
参考文献:《旅游地理学 》《 旅游资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