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长输管线的水工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水工保护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水工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水工保护主要是指在管道建设过程中对水文环境和水工设施的保护工作。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与水环境相关的主要问题包括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水生态保护。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水环境,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要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水文调查和水质监测,了解工程所处地区的水资源情况,确定施工时段和施工方法。
还要根据工程规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水工保护方案,明确水工保护责任和任务。
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护坡、护沟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控制泥沙和废水的排放,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要加强水质保护。
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工地周边水体的监测和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物的排放。
要在施工工艺中采取合适的措施,如合理安排放水时间、合理处理废水等,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要加强水生态保护。
在施工和运营阶段,要关注管道对水生态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对于受到影响的水生态环境,要进行修复和保护,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水工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在运行和建设中,水工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水工保护工作主要是为了保护石油加工、储存、输送设施的运行安全和环境保护,防止水体受到污染和油品泄漏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从水工保护的定义、内容、技术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水工保护。
一、定义水工保护是指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与水系之间的沟通和联动,减少因管道泄漏和工程建设等原因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和破坏,并保障水源禁渔禁渔区的保护。
二、内容(一)环境影响评价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设计前,应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估预计建设或运营期间的环境影响,包括对水体的污染状况的风险评估、水体保护等相关问题。
(二)安全防护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沿线,应建立起安全防护区域。
在此区域内,禁止进行一切可能对建设和运行产生影响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采矿、挖沙、砂石开采等,同时在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加强安全监管,预防泄露和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三)管道设计在管道设计方面,应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合理设置管道的走向、深度及端头处理方式,以减小管道对水体的影响。
同时,应合理设置防渗措施,保护管道表面的防腐、防锈涂层,防止管道因腐蚀而泄漏。
(四)建设管理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建设管理,配合监理人员进行施工指导,防止水域污染和水工结构的损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损害最小化。
(五)运营管理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运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对天气、地质、水质等基本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运营期间水体的洁净和安全。
三、具体技术措施(一)防污染技术应该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运输方式、材料特性等因素采取不同的防污染技术措施。
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壤土和排放口监测点,定期监测和分析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喷洒沉积剂和吸附剂等方法,降低油类的溢漏和扩散;装设泄漏探测器和快速封堵控制设施,及时发现和控制泄漏事故。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水工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水工保护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保护管道与水体之间的关系,避免水体受到污染或者对管道进行损害的工作。
水工保护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水体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在选址和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管道与水体之间的距离和布局。
如果管道需要横穿水体,应尽可能选择水体深度较大、水流较缓、水质较好的区域。
对于需要穿越河流的情况,可以选择建设高架桥、管道埋地、或者利用桥梁、隧道等结构物,避免管道直接接触到河底,降低对水体的影响。
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污染。
施工现场周围应设置围挡,避免施工废弃物进入水体。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泥浆等废弃物应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确保不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对于需要暂时穿越水体的管道,可以采用临时管道或者水下作业的方式,减少对水体的干扰。
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穿越水体造成水流阻塞。
在设计阶段,可以根据水体流量、水深等参数确定合适的管道断面和数量,确保不会对水流造成明显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水下拖曳、铺设管道的方式,减少对水流的堵塞,保障水体的顺畅流动。
还需要对水体进行监测和保护。
在工程建设之前,应对水体进行环境基准调查,了解水质状况、水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及时发现和评估水体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在工程运营过程中,应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水工保护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在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考虑。
只有确保了管道与水体之间的良好关系,才能保障水体的生态安全,实现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长输燃气管道的水工保护措施
长输燃气管道的水工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道设计:在管道的设计中考虑水工影响因素,采用适当的防洪高程和管道埋深,确保管道在洪水和地陷等情况下不受影响。
2. 管道施工:在管道施工中设置适当的防水措施,如采取导流堤等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水不会进入管道内部。
3. 管道检测:定期检测管道内部是否存在水分,确保管道内部干燥,避免管道内部产生腐蚀和损坏。
4. 管道维护:定期清理管道沉淀物和杂物,确保管道畅通;对管道损坏及时进行修复,防止管道内部水分进一步侵蚀管道。
5. 应急处置:在发生洪水和地陷等突发事件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临时加强固定管道,避免管道受损。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水工保护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其建设与运营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水工保护。
水工保护是指在管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体不受管道工程影响,防止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本文将介绍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水工保护措施。
对于管道施工阶段,需要进行水域划定和保护措施规划。
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确定管道穿越的水体范围,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
需要对这些水体进行水质评估,确保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在合理范围内。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保护方案,包括施工区域水面封堵、沉水施工、水质监测等措施。
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保护水体和避免水污染。
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避免对水体造成冲击和污染。
在河道施工中,可以选择无损法施工,即通过铺设管道保护层和水下顶管等方式,避免对水体的破坏。
采用环境友好型建设设备,减少噪音、振动和颗粒物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排水处理,防止施工废水和雨水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
施工期间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体的变化情况,以便在发生问题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管道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管道的运营和维护,同时还需要进行水工保护工作。
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管道周边水体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各种可能的水污染事件进行预测和应对。
这包括对管道泄漏、溢油等突发事件进行规范化的应急处理,以尽量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协作,共同维护管道工程和水环境的安全。
课标分析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对应的课标是: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使用相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解:根据以上分解,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特征。
4、描绘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台湾省人口分布的因素。
5、能够使用相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一、作用和地位台湾省是中国区域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的第四节,在学习了第六章及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长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之后,学生对区域地理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水平。
本部分内容处于八年级下册的中间位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台湾省是南方地区中的一个典型的区域,它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省份,继香港和澳门回归之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期盼它早日回归,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外向型经济等问题展开的。
二、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特征。
4、描绘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台湾省人口分布的因素。
5、能够使用相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1、利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使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学习难点: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水工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水工保护是指在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对于管道周围的水体进行保护与治理,以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工保护的重要性石油天然气管道是一种关键的能源运输方式,但其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体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最常见的环境组成部分。
对于水工保护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管道工程的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
1.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水体是许多生态系统的基础,对其进行保护可以维持其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2.防止水源污染:石油和天然气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泄露和事故,导致管道外的水体受到污染。
对于水工保护的要求会涉及管道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环节。
3.减少水体资源的损耗: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清洗、灌浆等施工过程。
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也是水工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水工保护措施1.施工前的环境调查与评估:在施工前,需要对管道周围的水体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水体的水质、流量和生态环境等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管道设计中的水工保护:在管道的设计中,应考虑到水体的保护需求。
在穿越水体时,可以采用水下隧道或者悬浇液压沉管等方式,减少对水体的干扰。
3.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损害。
设置泄漏监测装置,定期对水体进行监测,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
4.运营和维护中的水工保护:在管道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水体调查,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定期清理管道周围的垃圾和杂草,保持水体的畅通和清洁。
5.监管和法规的执行:为了保护水体,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道工程的监管。
三、水工保护的挑战和对策1.施工地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地点是实施水工保护的前提条件。
需要避免对敏感水体和水源地的污染和破坏。
2.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水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会增加水工保护的难度。
长输燃气管道的水工保护措施摘要: 长输管道线路长度较长,涉及的地域广、地形复杂多样,管道一般采用埋地铺设的形式建设,不可避免的会破会沿线的生态环境,影响原有的水土保持性能。
管道在地质、地理情况变化大的地区铺设时,更容易造成水土失稳,造成相关地质灾害,对管道安全也造成巨大隐患。
因此,在管道工程施工期间就务必要重视水工保护,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切实有效的水工保护方案,保证管道安全运行。
本文章对长输管道建设中的水工保护措施进行研究,描述当前水工保护的常用技术措施和相关注意事项,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输管道;建设;水工保护;措施1导言就天然气来说,具有较强的易燃性,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爆炸,从而严重损失到国家及人民的经济利益。
不仅洪水自身对管道具有腐蚀性,在山区段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更是对管道运行有严重安全隐患。
因此,在管道工程施工期间就务必要重视水工保护,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分析其侵蚀机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水工保护方案,保证管道安全运行。
2椽帮堰的设计及应用椽帮堰是一种使用素土作为材料,根据现场地坎、田坎的高度和坡度强夯而成的水工保护形式,其具有坚固耐用、生态环保、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中卫—贵阳联络线工程在甘肃省定西市、天水市等地经过了大量的黄土地坎、梯田。
梯田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管道施工容易破坏梯田土层,施工后即使进行修复,也影响了地坎、梯田的稳定性。
为保证黄土地坎、梯田的稳定性,需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水工保护形式。
除椽帮堰外,黄土区用于地坎、梯田田坎恢复的材质一般还有石灰土、草袋素土和浆砌石等。
与椽帮堰相比,石灰土对地表植被灼伤严重,使植被无法生长,而椽帮堰材料为素土,有助于生态的恢复;而且,椽帮堰与原状土衔接的质量要强于浆砌石,其费用也低于浆砌石;另外,椽帮堰为素土强夯而成,强度要优于草袋挡墙。
通过对水工保护方案进行对比,结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经验,中卫—贵阳联络线工程采用椽帮堰对地坎及梯田田坎进行恢复。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水工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水工保护是指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行中,采取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有效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减轻对水资源的影响,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工保护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水工保护的必要性、保护措施和技术手段、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工保护的必要性1.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
加强水工保护,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保护好水资源。
2.保护生态环境。
水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行水工保护,是为了减轻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保护好生态环境。
3.维护社会安定。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水工保护,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4.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施保护。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环保责任,承担社会责任。
以上种种理由表明,水工保护是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中的必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实施。
二、水工保护的措施和技术手段1.水资源调查评价。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前期规划阶段,需要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了解管道沿线的水资源分布、水质情况、水生态环境状况等,为管道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2.水资源节约利用。
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中,需要尽量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在工程建设中采用节水型设备,减少施工用水;在运行管理中采用循环利用、节约用水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损耗。
论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的水工保护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也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基本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因此,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
本文根据山西省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管线工程在山区施工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水工保护方案,论述了各方案的特点、施工方法及适用场所,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天然气特点水工保护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天然气作为清洁型能源在国家一次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并且国内多省市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进入集中建设时期,在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常会受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一些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天然去长输管道建设的进度和效率,所以如何做好水工保护,让天然管道施工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关公司应该关注的焦点。
一、天然气管道山区施工的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迅速发展,同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能源利用后产生的生态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于是人们对新型能源产生很高期望,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也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因此长距离管道建设工程越来越多,管道经过的地域及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如有高山、丘陵、河流、矿区等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这些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地形地质概况山西省所辖范围呈狭长形,南低北高,西高东低,阶梯状抬升,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的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
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随着地势起伏和下伏基岩地形的影响,黄土又集中成片分布在吕梁山脉以西的晋西沿黄河诸县,与陕北陇东的黄土高原主体连接。
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是黄土地貌性质,土质松散,土壤的粘结力低,这些都影响着天然管道的施工。
2.管道工程特点燃气管线随山体敷设,如临汾候马天然气管道工程第三标段,此工程位于晋南盆地的冲积平原上,地势相对平缓土壤呈季节性冻土,受水流切割,部分地段形成了黄土塬、梁、峁地貌,局部冲沟深度较大,造成地形起伏较大,管道轴线地面最大高程为602.880m,最低高程为395.690m。
天然气长输管线的水工保护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迅速发展,同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能源利用后产生的生态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于是人们对新型洁净能源产生很高期望,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也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因此长距离管道建设工程越来越多,管道经过的地域及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如有高山、丘陵、沙漠、沼泽、河流、矿区等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
其中,水害问题以及人为生态破坏对管道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已足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了。
1、管道遭受水害的各种现象及原因俗话说,治水要摸清水情,为保护管道安全运营,就必须了解管道遭受水害的各种现象及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
总结有关工程情况,发现天然气长输管道遭受水害影响,通常是在河流、冲沟、黄土地、河谷、陡坡、沙漠和矿区等地段。
1.1河流依水量情况将河流分为常年有水河流和季节性河流。
常年有水河流,一般水势较猛、流速较大,人们对此普遍比较重视。
在此处施工要求管道埋设较深,工艺更精确,水工保护的施工质量也要比较牢靠,因此在这些地方的管道水害较少。
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河床干涸暴露,汛期洪水流量大、流速快,对敷设管道产生着直接和潜在的危害,而人们对此却往往容易忽视。
1.2冲沟黄土地区的季节性中、小型河流,区域汇水面积相对较小,但坡降较大,时常干涸,洪水暴发时,水流急冲刷力较强,常导致沟头上溯,沟底下切,岸坡塌陷。
冲沟的长度,深度及宽度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发生变化,很难掌握其变化规律,这给敷设在此的管道带来巨大的潜在的压力和危害。
因此对此类地段必须加强巡视,在汛期前后要采取合理措施,以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
1.3黄土地黄土地貌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地质区域。
其土质内含一定盐分,在干燥气候下,土质呈盐土结晶状,质地坚硬,但受雨水冲刷后,土体内盐份分解,基本框架结构遭到破坏,土壤的粘结力、剪切力消减,土质变得极其松散,很容易产生流失和塌陷现象。
因而黄十地段,总是沟壑纵横交错,支离破碎,而且地下还蕴含着大量空洞穴。
因此在此地区敷设管道,其水害现象尤为严重,水土流失、塌陷、裸管现象时常发生。
1.4河谷地段一般情况下,管道顺河谷滩地敷设,应尽量避开河流主流冲刷地段,这样汛期洪水漫沿到滩地时,对管线的冲刷作用就减小了许多。
但在河床摆动地段其冲击程度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就要求在这些地段要采取一定的缓冲墩来抵御水害的产生。
1.5陡坡和陡坎地段在陡坡和陡坎地段,由于开挖管沟将原始的生态土壤已经破坏了,管沟的回填土质松散,在汛期坡面汇水的冲击下很容易流失,形成顺沟冲刷,造成管道裸露,甚至浮管等现象,最终在拉扭应力作用下产生管线断裂。
这是一种最危险的水害现象。
1.6沙漠地段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固定管道比较困难,若管道的敷设深度不够,在汛期和风季易将原来的回填沙土冲刷到其它地段而使管道严重裸露。
1.7矿场地段管道敷设要力求顺直,有时就不得不经过采矿区。
一些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在管线周围乱挖乱采,将其四周矿物质采集一空,便会使管线两侧产生塌陷、滑坡,或直接伤及管线,使管线完全裸露悬空。
因此对矿场地段的管道安全情况,要定期巡察,同时还要作好矿区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以避免更大事故发生。
1.8灌区管线经过灌区,难免穿越沟渠设施和农田。
而当地农民在开挖沟渠时,经常伤及管线,防腐层遭受破坏,使管道外部腐蚀加剧。
这就要求增加管线埋设深度,以避免破坏。
2、合理的水工保护措施为了防止管道在不同的环境和地质条件下遭受水害,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水土保护措施来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
如建过水堤、涵洞、挡土墙、管墩、石笼、马鞍式护套等,这些成功的经验措施保证了管道的正常生产,也有效地防止了管线遭受损坏。
但在实际施工中需注意因地制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1合理的走向与选线合理选线是避免水害的根本方法。
线路选择应遵循安全、经济、方便,同时还要达到最优化的原则,既满足施工要求,又节约工程、运行和辅助施设的维护费用。
对一些冲刷严重、流动不稳定的河流,沟谷与黄土地区,沙漠及陡坡段,能避开就避开。
如若受气田所在位置、自然条件、沿线经济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合理的方案以减少经济费用。
如在黄土地区,宁肯走山脊不走沟谷:在沙漠地带要走与主导风向一致,植被较好,固定型沙丘等处;在河谷地段要顺缓坡面敷设。
2.2合理埋深管道埋深合理,可以避免汇水冲刷造成裸管,同时避免人为的开挖伤及管线外防腐层及管线。
如若埋深不足,只是一味的增加水土保护工程,则可能适得其反。
如:在河道里修筑过水堤,如果太高,就可能形成一个拦水坝,在汛期水会漫过堤坎淹没周围其它耕地、设施等:还有修丁坝顺水坝时,需要考虑当水流向发生改变时会不会给周围较牢固、安全的其它物件构成危害等问题。
因此在敷设管线时既要修建必要的水土保护设施,也要考虑合理的埋深。
3、常用管线水工保护措施水工保护要根据管线所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当地的地质、自然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最优化施工措施,既能给施工带来方便,同时也能节约费用。
3.1稳管措施管道在穿越江河湖泊及大型农田灌区时,一般要采取稳管措施,以防止在水的冲击与浮力作用下管线漂移或断裂。
主要形式有复壁套管、压重块、混凝十连续覆盖层、铁丝石笼稳管等。
在冲刷剧烈的河段中,这些稳管设施若没有固定,则极有可能被水冲击而移动,不但不能对管线起到稳定作用,还会给管线带来一个更大的外加载荷,增大管道的扭应力。
3.2打桩加固目前,许多管道敷设的土质构造各不同。
不稳定灌区,水土易出现沉降、稀化现象,应尽量采用沉管措施。
但在深谷穿越段和石方段,不具备此类条件,就需要采取打桩加固法或掘岩深埋法,以保证管道的合理埋深以及稳定敷设。
打桩固定最终是将管线固定于混凝土预制桩上,这种结构的整体抗冲击能力强,稳定性能好,但管线外防腐层易受冲击损坏,因此最好再配制外防护套管加以保护。
3.3锚筋加固当管线敷设在有基岩层的山区河道时,由于管沟开挖破坏了基岩原有的整体性,管沟的回填土即使采用混凝土护面保护,在高速冲击的水流作用下也会被冲走,使管线裸露、浮移。
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护面加锚筋加固的方法,将管道紧紧地嵌固在基岩中。
另外混凝土护面应与河床面保持齐平,使河水平缓流过,而不产生拦水面,以防在不平处产生气蚀现象。
3.4过水堤采用过水堤主要是为阻止沟谷与河道的继续下切,迫使堤上游河道挟沙淤积起来,保证管道埋深。
由于这种水土保护设施提高了原有河床面,在管道下游根部形成跌水面,这样势必对管道下游形成冲刷:故此要对其根部进行消能防护。
黄土地区基础比较松软,其侧蚀和塌陷情况也存在,故要对两侧边坡作防护处理。
如采用石笼、抛石保护墙等。
在岩石或砾石沟谷、河道中采用砌石结构时,其基础最好下至稳定的岩层上,以保证其坚固性。
否则就需要采取深埋措施,以保证管道的安全性。
3.5护坡主要形式有沙浆砌石护坡、石笼护坡、灰土墙护坡、植被护坡等。
水泥浆砌石护坡适用于基础比较坚硬、常年受水冲刷易塌陷等部位:石笼护坡柔性大,工艺简便,可适应不均匀沉降,冲击较小,冲击面坡度较缓的软土地基段:灰土墙护坡抗雨水冲击力强,适用于黄十冲沟两侧的防护,其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工艺技术含量也较精确;植被护坡常用于陡坡,陡坎段的管沟或易流失的沙化地带,草皮一旦长成,就可以恢复因挖管沟而破坏的生态平衡,减缓地表径流速度,起到挡沙固土作用。
3.6 丁坝、顺坝管道在变道穿越河流时其穿越处的凹岸受冲刷比较严重,通常有向内塌陷的趋势,迫使管道产生裸露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的水工保护,一方面应在管道上游一定距离内做顺坝以改变水流方向,减轻水对岸堤的冲击力:另一方面还要在凹岸处做防护墙防止水流冲刷。
这类厂坝、顺坝应根据河面水流走向和河床结构而定,在平面布置时一定要控制好方向,否则就起刁;到改变水流方向的作用,甚至还会使水流冲击作用增强,使其对岸堤的损坏程度变得更加严重。
3.7挡土墙长宁管线历经沙漠地带、灌区、黄土层带等土体不稳定地段,需要采用挡土墙进行保护。
挡土墙的基本形式有浆砌石挡土墙和灰土挡土墙,浆砌石挡土墙宜建在基础较坚硬的地层上。
在易塌陷段上或因采挖而形成的滑坡地段,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应视所处位置和地理条件而定。
同时要进行力学计算,一般在长度15~20米处设沉降或膨胀缝,间隔2米处设一个排水孔。
挡土墙内侧间填土要分层夯实。
灰土挡土墙适用于黄土、软土地区,且水位较低滑坡较缓处。
3.8截水墙在陡坡、陡坎地区敷设管线时,冈坡度较陡,管沟回填土难以稳定,易被雨水冲走,从而形成顺沟冲刷。
通常在管沟内每隔一定距离做一道截水墙,其类型有垂直截水墙利分段砌筑截水坎。
垂直截水墙从管底做起并露出地表适当高度,以便将坡面汇水排离管道两侧:分段截水坎是沿管道高线方向在管道上部一定间隔范围内采取的一种分水设施。
当坡面较陡且较长时还可在管沟表面补做水泥浆砌石护面或移植草皮来加强防护。
3.9排堵结合的方法排堵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管线附近水流方向,使其不致对管道造成危害。
这种方式一般要视地形情况而定,对流经管道附近的一些冲沟,如果在其上游远离管道处有可以排水的通道,则可以切断上游来水,采用引水挡坎将水流引走,使管道附近的水流消失或流速减缓。
或采用水泥浆砌石护壁,护坡将整个管线包围在砌石面之内,在间隔一定距离修筑排水沟,将沿管线护面流下的水引至管道之外,这样也可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3.10防沙格当管线途经沙漠地带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限,其交通运输水源有限,同时风沙较大,风力很容易将管沟上的浮沙刮走使管道裸露。
其次,在暴雨期洪水更容易将管沟内的浮沙冲走,使管道架空浮移,产生一定的径向扭应力,这样很容易形成断管事件的发生。
为防止这些自然灾害的侵犯,人们采用防沙草格将管线上的浮沙与周围的沙土固定在一起,同时在管线上的沙土上种植一些耐旱的沙漠植被以防沙土流失。
3.11固定墩在坡降大或其它易造成滑坡的沟谷、陡坡地段,由于地形刁;稳定,或在洪水的冲刷作用下易产生塌陷,同时管道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容易架空裸露,而且产生很大的轴向拉应力,可能形成暴管事件,这就要求在管线等高线方向上修筑固定墩。
固定墩必须修筑在坚定的基准岩石或黄土层之巳将管道牢固地包嵌在地层之中,以消减可能产生的拉应力。
4、结语1)管道线路工程遭受水害严重的地方,主要是河流、河谷、冲沟、黄土地区,以及陡坡等不稳定地段和开采矿区等塌陷段。
设计施工和巡查维护都应给予足够重视。
2)选线时,管线应尽量走山脊或平坦地区,交通方便之处,避开易遭水害地段。
3)管道地面敷设和穿越河流时,合理的埋深是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防止管道遭水害的基本前提。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所做的辅助水工保护工程才能发挥作用,收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4)各种水工保护措施,应在充分调研和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否则就可能不但起不到防护作用,有可能还会造成其它方面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