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高产攻关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区域广泛,产量也很高。
在我国也被广泛种植,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为了实现大豆高产,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
一、选择好品种对于高产的大豆而言,品种的选择是关键。
如果种植了品种不好,即使采取了科学的栽培措施,仍然会产量低下。
因此,在种植大豆时应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产性能较好,即单位面积的产量更高。
2.抗逆性能较强,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3.品质稳定,口感好,营养成分高,适宜市场要求。
二、科学施肥大豆是个氮肥敏感作物,过多施用氮肥容易导致植株长势过旺,分化率低,严重时会导致产量降低。
当然,其它化肥也是需要适量施用的。
大豆通常需要施用复合肥,既可满足植株的各种营养需求,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开展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也很关键,对于大豆的生长周期和布局也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包括:1.适时翻地大豆生长期短,种子发育期较短。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提高产量,需要在种植前适时翻地,以便将前一季度积累在土壤里的养分充分释放。
2.密植适度密植会导致互相竞争,导致植株健康状况下降,产量受损。
而过于稀植则会导致生长不丰满,植株缺乏竞争力。
因此,密度宜在亩40000-50000株范围内为佳,较为适中。
3.适时整地松土大豆是耐荫性作物,但也具有一定要求的光照条件,因此需要适时整地松土,增加根系的氧气供应。
适时增施一些非氮肥,以促进大豆的特殊酶合成和光合甜成。
四、防治病害虫害大豆是个重要的农作物,病虫害不可避免。
病虫害会对大豆的发育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灾害性损失。
因此,在大豆栽培中,必须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以尽量减少损失。
同时,应加强田间卫生防范。
总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希望每位农民都知道如何好好种植大豆,实现高产,同时也为促进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高油大豆高产高效种植及要点摘要:高油大豆在我国各项农作物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农作物,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的原材料,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所以如何提高高油大豆的产量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为了让高油大豆的产量以及质量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让高油大豆的竞争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上升,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油大豆在种植过程中的种植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提高高油大豆的产量以及高油大豆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油大豆;种植技术;种植要点优质高油大豆出油率高,经济价值优势,市场需求量得到不断提升,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开展种植,在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中备受瞩目.可以说,优质高效高油大豆栽培,顺应了农业生产国国际化总体目标,为发展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对高油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一、高油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综述1.提高大豆的油产量高油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方法,就是通过利用各项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种植技术,让高油大豆的产量以及质量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首先在选择种子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抗旱以及抗虫能力较强的种子为大豆的后续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油大豆种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种子的品质良好才可以为后续保证种子的产量以及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选择种植土壤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通风情况较好、软土的土壤进行种植,可以为大豆的后续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播种过程中,要结合生长区域内的气候条件、生长环境,选择最佳的种植时间,让种子进行生长。
最后,在高油大豆生长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根据各项要求以及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施肥以及灌溉工作,让大豆可以按照生长的规律进行生长,及时的对其进行相应管理,减少虫害等对大豆的产量造成影响的概率。
2.认真准备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地是影响庄稼生长发育的关键,大豆也不除外。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种植技术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于肉类食品。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
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
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
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
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
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2.培育壮苗足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分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
夏播大豆多为麦收后抢时播种,早播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播种,墒情不足时要进行灌溉播种。
推广机械条播,利于苗全、苗匀。
播深以5 cm为宜,播量45~75 kg/hm2。
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
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
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 cm。
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
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
留苗密度早熟品种留苗22.5万~27.0万株/hm2;晚熟品种留苗18.0万~19.5万株/hm2。
3施肥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
夏大豆一般是铁茬播种,以追肥为主。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大豆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豆种植技术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豆高产种植技术,以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种植大豆。
一、选优良品种选优良品种是大豆高产的关键。
在品种选择上,应从产量、品质、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常见的品种有长大豆、早熟大豆、矮生大豆等。
同时,农民朋友在种植时应注意保持品种的纯度,避免杂交。
二、合理施肥大豆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对氮肥的需求较大。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大豆的生长期进行合理施肥,避免浪费和过度施肥。
通常在大豆生长初期应多施一些氮肥,以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三、科学浇水大豆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也不能过多。
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豆根部腐烂,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应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大豆的生长需求,科学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度在适宜范围内。
四、适时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大豆生长期间应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以减少对大豆的损害和影响。
五、合理密植大豆的密植程度对于大豆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密植程度为亩播种量为30-40公斤。
但在实际种植中,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密植程度。
六、适时采收适时采收是保证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大豆的最佳采收期是在大豆颗粒的含水量为25%-30%时进行。
如果过早采收或过晚采收,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七、合理轮作大豆作为一种粮食作物,需要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防治病虫害。
在轮作时,应注意与其他作物的搭配,避免连作或病虫害的传播。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是大豆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农民朋友在种植大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选种、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密植、采收和轮作等方面的管理和操作,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夏大豆宇航4号栽培技术近年来,大豆作为经济作物,其高产品种及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了热门。
江苏省铜山县刘集农业高科技园,在江苏省农技总站、省科技扶贫开发中心的指导下,2002年,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引进了高产大豆新品种宇航4号进行试种,表现较好。
2004年,进行了单产400千克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单产447千克的超高产记录。
具体做法是:(一):精心整地、施足基肥。
高产攻关试验区设在刘集农业高科技园内,总面积15亩,已连续多年搁荒,田内杂草丛生。
5月20日开始找工人将地上部分杂草割净。
5月28日施基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用腐熟有机肥3~5立方米,磷酸二铵40千克,硫酸钾肥15千克,混匀后撒施地表,先用旋耕机旋一遍,随即用手扶拖拉机进行耙耱处理,并将田中杂物和草根检出。
6月8日进行起垄,垄高25厘米,垄面宽70厘米。
(二):种子处理种子播前适当晒种可有效提高发芽率,然后用根瘤菌拌种。
方法是:按每25千克种子用500克菌粉的标准,先将菌粉用0.5千克水搅拌成糊状,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阴干后播种。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度夏播要赶在6月20日前播种完毕,以便宇航4号积累更多的营养,为高产打下基础,实行垄上双行种植模式,每穴点播2--3粒,株行距为40*30厘米。
出苗后及时检查,发现空穴、断行的应及时带水移栽,确保田间持苗数在4500--4800株左右。
(四):中耕除草、培土提垄播种完毕后用乙草胺进行封闭式化除,喷洒10天后进行一次中耕,并结合培土提垄,保持原有垄的高度和厚度。
(五):管理措施宇航4号虽是有限生长品种,单适时的摘心和化控能提高产量且效果较明显。
方法是:当幼苗长至30厘米高,有8片以上叶时,选择晴天在上午10点左右摘去顶心,可促其多开花多结果;多效挫化控应在初花期,浓度为0.01--0.02%,加上0.05%的钼酸铵混喷,效果会更好。
花荚期至鼓粒期按667平方米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硼砂100克的标准,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增产效果相当明显;生长后期及时摘除黄叶,以减轻田间郁蔽,达到通风透光增产的目的。
二九一农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二九一农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深松耕作、“三秋”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模式化栽培和标准化生产等,以期为大豆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二九一农场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8-0142-01近年来,二九一农场通过夯实农业基础、坚持科技创新、加强标准化管理、实施模式化栽培、集成主推技术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艺措施,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农作物栽培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并构建了一整套优质、高产生产模式。
1坚持深松耕作,加大土壤库容为实现大豆高产,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对种植大豆地全面实施深松作业,深松深度在35cm以上,使土壤的库容量加大,建立起土壤水库,为防来年春旱、夏旱起到保障作用,达到秋雨春用、春旱秋防的目的;还可为大豆根系下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与养分创造有利条件。
2坚持“三秋”技术,确保春播主动秋整地、秋起垄、秋施肥可实现封墒越冬,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翌年抗耐春旱、防春涝、提早播种、有效控制播种质量、实现一次保“四苗”(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创造良好的条件。
3坚持测土配方,实施立体分层施肥具体方法:一是以秋深施基肥为主,将肥料总量的2/3施于种下14~16cm处,其余1/3作种肥施用,施于种下5~7cm处。
二是施氮、磷、钾纯量不低于150kg/hm2,具体为:施尿素60kg/hm2、二铵150kg/hm2、钾肥60kg/hm2。
氮、磷、钾比例为:1.0∶1.5∶0.6。
三是对于采用“深、窄、密”栽培模式种植的施肥量要比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增加15%左右,以满足增加株数所需营养,为大豆优质高产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4坚持防病防虫,实施综合调控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想夺得大豆高产,实施防病防虫,采取综合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具体方法:根据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对养分的需求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叶面追肥和化控,即在大豆初花期、盛花期、结荚鼓粒期结合防病追施叶面肥3~4次。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式,本文将介绍其技术特点和操作要点。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是通过在种植过程中将行距和株距减小,增加种植密度,使每个单位面积种植的大豆株数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效益的目的。
具体操作要点如下:1. 土壤处理: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基地。
在播种前进行翻耕、松土和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2. 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盛、丰产稳定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3. 行距确定: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行距。
一般来说,行距可以控制在40-50厘米左右,以保证每株大豆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5. 种子处理:将种子进行翻堆、晾晒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种子。
可以进行种子浸种、种衣等处理,增强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虫能力。
6. 播种方法:采用秧盘或机械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
播种时注意均匀撒播,保证每个垄上的种子数量均匀。
7. 施肥管理: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进行适时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和磷钾肥的补充。
8.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9. 茬口整理: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茬口整理,清除残茬和杂草,为下一轮种植做好准备。
通过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操作,可以实现大豆种植的高产高效。
相较于常规垄作栽培技术而言,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性强等应用优势,该技术融合了平作密植和我国传统垄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增垄距、缩小行距、增加种植株数的手段对大豆种植进行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增产高产目的。
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面积的大豆种植中。
一、选择优质品种在栽培种植大豆前,应先进行科学选种,尽量选择成熟期适宜或略早、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强、丰产性高的矮杆或半矮杆优质品种,并确保所选种子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且种粒饱满大小均匀,为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性奠定基础。
例如,选用黑农51、63、84等系列,东农55、42、52等系列、合丰42、55、50等系列,垦农30等系列、东农46、63系列等成熟期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品种。
还要根据种植区域的积温带特性等选择适用的优质品种,不宜选用生育期长、植株过高的种类。
对于大豆跑囊线虫病高发区,需选择抗线四号等抗线品种,为大豆栽培工作做好准备。
二、做好种子处理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出苗情况、豆苗长势情况等,因此,在选好大豆品种后,还应对所要种植的种子进行进一步筛选。
可用人工或机械筛选两种方式,清除掉有病斑状、虫食痕迹、表面有破损、瘪粒等情况的种粒以及其它杂质,确保筛选后的种子质量达到二级分级标准以上,即“纯度和净度均≥98%、发芽率≥90%、含水量≤13%”的要求。
同时种植人员要做好种子包衣处理工作,可在1kg种子中混入2-4g的钼酸铵和1-3g的硼砂搅拌均匀,或用按1:75-100药种比例的大豆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三、做好选茬整地工作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对种植地的地势要求不高,一般种于低洼、岗坡地。
同时,应了解该地的前茬作物,尽量在前茬为玉米、土豆的土地上种植,以确保有深松或深翻的基础。
在整地时,一要确保垄体中间隆起,以防出现欠沟导致发生苗欺苗情况而影响豆苗的生长。
二要进行深松浅翻,打破犁底层,深度控制在18-20cm,耕深约30-35cm,以优化土壤物理性状,为豆苗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具备强抗性、保墒保肥的适宜环境。
陕南片区大豆“全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大豆“全苗增粒”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选用高产抗病大豆品种条件下,提高播种质量,增加播种密度,确保一播全苗,亩成苗1.2万株以上,加强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力争大豆种植区实现亩产130公斤以上高产目标。
1、播种方式:播种方式可根据播种时的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选择直播、灭茬旋耕播种两种方式。
直播。
前茬收获后不翻耕土地直接播种。
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早播,减少田间作业成本。
缺点是杂草多、除草困难、播种质量差。
灭茬旋耕播种。
前茬收获后及时将耕地旋耕耙细并清除田间杂草待播。
在降雨之前的两天内或降雨后墒情适宜时及时播种。
优点是播种质量好,出苗率高。
缺点是作业成本增加。
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结合旋耕整地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
平衡施用氮、磷、钾肥。
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以5∶6∶3为宜,一般中上等地力的地块,每亩施用高磷、高钾、低氮配方三元缓控释肥25—30 公斤做底施或作种肥施用,硼、钼、锌等微肥适量施用(也可叶面喷施),初花期亩追施尿素3—5 公斤,结荚期、鼓粒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亩分别用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对水40—50公斤叶面喷施,促进有机物转化积累,防早衰。
3、选用良种: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品种。
以金豆228、先豆168、秦豆2018、陕豆125,以及本地抗性好产量高的农家种为主栽品种。
搭配种植中黄13、宝豆6号。
4、精细播种:种子处理。
大豆播种前,种子须提前进行清选、包衣拌种(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嗪·噻呋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晒种、发芽试验等处理,以提高出苗率,确保田间密度。
适期播种。
夏播大豆适宜播期一般以6 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宜,早熟品种一般在6月15—30日播种,中熟品种一般在6月1日—15日播种为宜。
足墒播种。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播种,确保一播全苗,苗齐苗壮。
大豆高产种植新技术
大豆高产种植新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高产种质选育:选择具有高产特性的大豆品种,包括早熟度高、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通过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高大豆的产量。
2. 精细化管理:利用精确的土壤测定技术,调查土壤的肥力和酸碱度,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施用合适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养分供给和水分保持能力。
3. 合理的灌溉技术:通过精确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合理制定灌溉计划,避免水分的浪费和缺乏,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4.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大豆品种的生长特点和养分需求,调整种植密度,使大豆植株之间的间距适中,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和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5.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6. 高效的机械化操作: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播种机、收割机等,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和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是大豆高产种植的一些新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桦南县大豆栽培高产攻关模式
桦南大豆主推栽培技术模式为:垄三栽培模式、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模式。
一“垄三”栽培技术模式
本技术模式特点是选用优质品种,垄体、垄沟分期间隔深松,垄上双条精播,分层深施底肥。
1、种子及其处理
(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桦南品种推广区域化的要求,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或专用品种。
我县第一积温带推荐使用黑农38、黑农44、垦丰16;第二积温带推荐使用垦丰25、合丰50、垦丰16、合丰55;第三积温带推荐使用合丰42、垦鉴豆4号、黑河27。
(2)种子精选。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两种以上标准。
(3)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
播种前用35%多克福大都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止大豆病虫害。
微肥拌种。
2、轮作与耕整地
(1)轮作。
实行合理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2)耕整地。
在秋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捡净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细。
春整地时要做到翻、捞、压连续作业。
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起垄并镇压。
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并将茬坑耢
平,达到待播状态。
3、施肥
(1)有机肥。
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2)化肥。
测土平衡施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种肥:化肥做种肥,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公斤、五氧化二磷46—69公斤、氧化钾20—30公斤,施于种下4—5厘米处,或分层施于种下7—14厘米处。
叶面追肥。
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8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喷施,并根据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或叶面肥。
4、播种
(1)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桦南5月5日至5月15日。
(2)播法。
采用垄三耕播机获2BT—2播种机播种,小行距10—12厘米。
(3)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
一般25—30万株。
(4)播种质量。
播种均匀无断条,20厘米内无籽为断条,每5米断条不超过一处。
播种时应对准垄顶中心,偏差为±3厘米。
5、田间管理
(1)深松。
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2)铲趟。
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拔净大草。
苗前施药:用90%乙草胺2.5公斤,75%噻吩磺隆30—45克。
茎叶处理:禾草克1.5公斤加杂草焚1.5公斤。
(3)化学除草。
根据杂草种类采用播后苗前施药或处理。
(4)防治病虫害。
做好虫情预报,注意田间病虫发生,及时防止大豆蚜虫、红蜘蛛、食心虫、草地螟和大豆灰斑病。
6、收获
(1)实行分品种收获,单储、单运。
(2)收获时期。
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3)收割质量。
割茬低,不留荚,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
二、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本模式栽培技术特点是采用矮秆品种、伏秋深松整地、测土分层施肥、窄行密植、精量点播。
1、选地与选茬
要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经过复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的地块,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不重茬、不迎茬。
2、种子及其处理
(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矮杆、半矮杆、耐密杆强抗倒伏的优质高产品种,我县选用和丰42号。
(2)种子精选。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种子质量要达到良种以上标准。
(3)种子包衣。
播种前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或拌种。
防治病从害。
(4)微肥拌种。
选用钼酸铵、硼钼微肥等进行拌种。
3、施肥
(1)施底肥。
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质8%以上)30吨,结合秋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2)种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
各地可根据测土结果因宜确定施肥量。
亩产150公斤地块每公顷化肥使用量尿素45—50公斤左右,磷酸二铵150公斤左右,硫酸钾50公斤,亩产200公斤地块每公顷化肥施用量尿素50公斤左右,磷酸二氢钾175公斤左右,硫酸钾75公斤左右。
施肥方式。
种肥要做到侧深时,上层施在种下5—6厘米处,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1/3下层施在种下12—14厘米处;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3。
4、播种
(1)播期。
当地温稳定通过7—8℃时即可播种,桦南县中南部地区5月1日至5月5日,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5日至5月15日。
(2)播法。
选用2BTG—3型播种机精量播种。
(3)播重量。
根据品种特性、肥水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要求公顷保苗35—40万株。
(4)播种质量。
播种均匀无断条。
5、田间管理
(1)中耕。
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
出苗后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
后期拔净大草。
(2)灌水。
根据旱情和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要因地制宜进行灌水。
(3)促控结合。
大豆前期长势较弱时,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2.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喷施,并根据需要加入硼
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大豆植株生长旺盛,在初花期选用多效唑、三点苯甲酸等化控剂进行调控,控制大豆徒长,防止后期倒伏。
(4)化学除草。
根据杂草种类,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或茎叶处理。
(5)病虫害防治。
做好病虫预报,注意观察田间草地螟蚜虫、红蜘蛛、食心虫、灰斑病、菌核病发生情况,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采用相应药剂进行防治。
6、收获
(1)收获时期。
人工收获,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
(2)收割质量。
割茬低,不留荚,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6厘米。
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率小于1%,清洁率大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