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
- 格式:ppt
- 大小:954.50 KB
- 文档页数:19
旱灾情况的汇报5篇范文旱灾情况的汇报篇17月5日至7日,由党政信息督查室、政府办、农牧业局、民政局、水务局、林业局、财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调研组,深入到苏木乡镇、嘎查村,通过实地查看,与苏木乡镇、嘎查村干部以及农牧民座谈,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等形式,对全旗农村牧区遭受旱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一、受灾基本情况1、全旗春播以来降雨情况全旗春播以来总降水量为101.5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值(常年值101.9毫米),较上年同期偏少40%(168.4毫米)。
在总降水中,绝大多数都是短时雷阵雨,降水时间短,且分布不平衡,对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没有作用,有效降水过程(≥10毫米降水)仅出现三次,分别为4月12日降水10.1毫米,5月15―18日总降水17.4毫米,5月31日降水37.8毫米。
另有两次对旱情稍有缓解的降水过程,分别为6月13日降水6.5毫米,6月18―19日总降水5.9毫米。
并且全旗各地区降水也不均衡,据各雨情观测点数据显示,千斤沟、幸福乡、红旗镇和宝昌镇雨情点总降水分别为158.9毫米、82.8毫米、81.9毫米和129.8毫米,个别查村降水总量不足20毫米。
2、农牧业受灾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全旗农牧业遭受严重旱灾,特别是旱作农田和草牧场旱灾严重。
总体受灾情况是东部略好于西部,千斤沟镇东部、骆驼山镇南部、宝昌镇周边地区情况稍好,其他地区旱情极为严重;从作物分类看,莜麦生长情况略好于其他作物。
今年全旗总播面积为94.94万亩,其中小麦16.58万亩,莜麦16.3万亩,油料13.56万亩,蔬菜15.07万亩,马铃薯15.5万亩,其它作物17.93万亩;受灾总面积为94.94万亩,其中小麦绝收16.43万亩、4―7成0.15万亩,莜麦绝收13.3万亩、4―6成3万亩,油料绝收13.56万亩,蔬菜减产30%,马铃薯减产30―35%,其它作物绝收8.25万亩、4―6成9.68万亩。
受干旱影响,全旗草场大部分牧草已接近干枯,而红旗镇、宝昌镇北部和骆驼山镇北部草场一直未返青,牲畜采食不饱,致使牲畜膘情差,直接影响到秋季出栏和基础母畜安全越冬。
古代对旱灾的描写
1. 古代那旱灾啊,简直就像是老天在跟人们开玩笑!就说那土地,都干裂得跟蜘蛛网似的,你能想象吗?这不是要人命嘛!
2. 哎呀呀,古代旱灾一来,那河水都干得见底了,就好像被抽走了灵魂一样,这可咋办哟!
3. 古代遇到旱灾,那真的是太可怕啦!庄稼都快被烤焦了,这不就跟我们没饭吃一样嘛,能不着急吗?
4. 你想想,古代旱灾的时候,人们望着那毫无生机的田野,心里该多难受啊,简直就像被重锤砸了一样!
5. 古代的旱灾啊,就如同一场可怕的噩梦!树木都没了精神,耷拉着枝叶,这景象多让人心酸啊!
6. 嘿,古代那旱灾,把大地都弄得死气沉沉的,就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毫无活力可言,真让人无奈啊!
7. 古代旱灾时,那天空就像一块铁板似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不是要把人逼疯嘛!
8. 哇塞,古代的旱灾一到,那简直就是灾难啊!人们四处找水,就跟无头苍蝇似的,可怜哟!
9. 古代的旱灾,能把人的希望都给烤干了!那土地干得都冒烟了,这得有多惨啊!
10. 你说古代的旱灾多吓人啊,就像一个恶魔在肆虐,把一切都破坏殆尽,太可怕啦!
我的观点结论:古代的旱灾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和人类的渺小。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水资源,保护环境,以防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旱灾是如何产生的
旱灾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
那么大家知道旱灾是如何产生的吗?接下来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旱灾是如何产生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气象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气象条件是造成干旱与旱灾的主要因素。
一个区域产生降水(雨或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来自于热带地区暖湿气流和来自于高寒地区的冷空气。
也就是说冷暖气团需要交汇。
应当指出,虽然气象因素造成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历史上不断出现,但近现代人类活动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也加大了极端干旱的出现频率和强度。
2、地形地貌原因,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区域旱灾的重要原因。
西南地区地形起伏、高差变化大,对局地气候影响大,带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也容易造成旱灾频发。
3、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旱灾与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很大关系。
4、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
因此,在该地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5、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干旱发生时也往往加重旱灾。
旱灾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旱灾风险管理
1. 建立健全旱灾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抗旱预案,提高抗旱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2. 加强旱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及时掌握旱情信息,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抗旱资金投入,加强抗旱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抗旱能力。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
1. 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保障水质安全。
三、加强抗旱科技研发和应用
1. 加强抗旱科技攻关,研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抗旱科技含量。
2. 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抗旱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提高抗旱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3. 加强抗旱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抗旱意识和能力。
四、完善抗旱服务体系
1. 加强抗旱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抗旱服务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健全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保障抗旱物资的及时供应。
3. 完善抗旱服务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总之,防范旱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应对旱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理旱灾有关知识点总结一、旱灾的概念旱灾是指由于缺乏降水或者降水不足导致的干旱现象,使得土壤干燥、植被枯萎,从而损害农作物和畜牧业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灾害现象。
旱灾非常具有危害性,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二、旱灾的成因1. 气候因素:旱灾的主要成因之一是气候因素,比如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等都会导致干旱发生。
2. 地形因素:地形对于降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山地区域降水较多,而平原地区则相对干旱。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于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水性有重要影响,贫瘠的土壤容易出现旱灾。
4. 植被覆盖:植被覆盖率的降低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快,使得土壤更容易干燥。
5. 人为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为活动也会导致土地退化,从而加剧旱灾的发生和扩散。
三、旱灾的影响1. 农业生产受损:旱灾会导致农作物干旱枯萎,土地荒芜,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或绝收。
2. 水资源短缺:干旱导致水源减少,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3. 环境破坏:干旱会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影响植被生长,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 经济损失:旱灾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土地退化等,从而给农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同时也影响城市和社会发展。
四、旱灾的防治1. 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水利工程,进行水资源调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农田、城市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加强土地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植被,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
3. 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选择抗旱品种,改进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4. 提高应对能力:建立健全旱灾防治体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提高抗旱技术水平,加强旱灾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