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吸入粉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呼吸系统疾病、肺部疾病等。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防治粉尘危害至关重要。
为了降低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进行防治。
下面将从源头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详细介绍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源头控制1.设备封闭和密封对于产生粉尘的设备,可以采取封闭和密封措施,防止粉尘通过设备的间隙和缝隙逸出。
例如在研磨、搅拌等过程中安装密封罩,使用密封性能好的设备和配件等,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散发。
2.润湿剂和粘结剂在一些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润湿剂和粘结剂来降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比如在拆除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时,可以先喷洒水或涂抹粘结剂,使粉尘颗粒附着在表面,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3.合理振动一些振动设备在运行时容易产生大量粉尘,可以通过改变振动频率和强度,减少设备本身和研磨、搅拌等过程中的粉尘产生。
4.选择低粉尘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低粉尘产生和散发的原材料,以降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
二、工程控制1.通风系统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是防治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工作场所和粉尘来源的特点,采用机械通风、局部通风等方式,及时排除空气中的粉尘。
对于一些易产生大量粉尘的区域,可以设置高效过滤装置和净化设备,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2.隔离和封闭对于一些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可以采用隔离和封闭的措施,将粉尘源与作业人员和生产区域隔离开来,减少粉尘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3.湿式除尘器在一些高粉尘浓度的场所,可以使用湿式除尘器进行粉尘的净化处理。
湿式除尘器通过水膜的方式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下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4.粉尘收集对于一些易产生粉尘的设备和作业过程,可以设置粉尘收集系统,将产生的粉尘集中收集,通过处理设备进行净化处理,减少粉尘的扩散。
三、行政控制1.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粉尘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促使员工自觉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
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
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xx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
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
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
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
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使采煤机司机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在使用含尘气流控制技术和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后分别下降了60%~70%和82%~93%,液压支架、放煤El自动喷雾降尘技术的使用,使放煤工操作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84.7%和67.5%,使支架移架时下风流7m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74.6%和61.1%,较好地降低了含尘气流的粉尘浓度。
1.矿尘,一样指矿物开采或加工进程中产生的微细固体集合体.2.矿尘的分类:按矿尘产生的进程分类矿尘烟尘按矿尘颗粒的大小分类1)粗尘。
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样筛分的最小颗粒,在空气中极易沉降。
2)细尘。
粒径为10~40μ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作加速沉降。
3)微尘。
粒径为~10μm,用光学显微镜能够观看到,在静止空气中作等速沉降。
4)超微尘。
粒径小于μ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看到,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
其他分类1)按粉尘的成份可分为煤尘、岩尘、石棉尘、水泥尘和动植物粉尘等。
2)按有无毒性可分为有毒、无毒、放射性粉尘等。
3)按爆炸可分为易燃、易爆和非燃、非爆炸性粉尘。
3.单一矿尘粒径的概念投影径是指尘粒在显微镜下所观看到的粉尘的尺度。
面积等分径:指将粉尘的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直线长度定向径:指尘粒投影面上两两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长径:不考虑方向的最长径短径:不考虑方向的最短径几何当量径取尘粒的某一几何量相同时的球形粒子的直径。
等投影面面积径:取尘粒的投影面与粉尘的投影面积相同的某一圆的直径等体积径:与粉尘体积相同的某一圆球的直径等表面径:与尘径的外表面积相同的某一圆球的直径体面积径:尘粒的外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同的圆球的直径物理当量径取尘粒的某一物理量相同时的球形粒子的直径阻力径自由沉降径空气动力径斯托克斯径4.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类粒度的粉尘所占的百分比。
(计数分散度、重量分散度)5.工业粉尘的力度散布函数经常使用的有正态散布函数、对数散布函数6.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引发并增进尘肺病及病程进展的要紧因素,含量越高,其危害越大。
7.每单位质量(体积)粉尘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8.不同性质的粉尘对同一性质的液体的亲和程度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的亲和程度称为粉尘的湿润性。
9.切线与尘粒表面的夹角θ称为湿润角或边界角。
①亲水性粉尘θ≤60②湿润性粉尘 60<θ<85③疏水性粉尘θ>9010.尘肺的分类1.依照法定职业病分类我国现行的职业病名单中有12种尘肺,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还有依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能够诊断的其他尘肺。
编号:AQ-JS-04989(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粉尘防治措施(完整篇)Dust control measures粉尘防治措施(完整篇)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矿井粉尘概况粉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本矿井产出的粉尘主要是煤尘,粉尘的危害极大,能污染劳动环境,全降低工作场所的可见度,影响劳动效率和操作安全,使工伤事故增多,能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的使用时间;工人长期在含粉尘环境中工作,吸入粉尘,危害人体健康;粉尘中的煤尘具有可燃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火灾甚至煤尘爆炸,酿成严重的灾害,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尘工作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据《根据矿山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矿井开采的煤层,挥发份产率均很高,各煤层爆炸性指数在37~46之间远大于10的界限指标,均有煤尘爆炸的可能性,属于易爆炸煤尘。
故应采取防止煤尘爆炸和隔爆措施。
二、防尘措施(1)尘源分析本矿井采掘工作面均采用煤电钻打眼,爆破落煤,人工装(攉)煤的采掘工艺,矿尘主要产生于钻眼、爆破、装(攉)煤、运输、转载等生产环节,因此将粉尘在尘源点进行处理,避免其扩散、飞扬,是矿井防尘的主要任务。
(2)、采掘工作面防尘措施1、采掘工作面均采用湿式打眼作业,并配合喷雾洒水,放炮用水炮泥等防尘措施。
2、采掘工作面装煤(岩)前对爆堆进行洒水,湿润爆落的松散煤〈岩体),减少装煤(岩)时的产尘量。
3、冲洗巷帮,清扫巷道中的沉尘。
掘进工作面放炮后恢复工作前,人工从工作面风筒出口以外1m 处,对着巷道逐步向里冲刷巷道的两帮、顶板及支架等,一直冲洗到工作面为止。
矿尘:一般指矿物开采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细固体集合体。
浮尘: 悬浮于井巷空间空气中的称为浮尘。
落尘:沉积于器物表面或井巷四壁之上的称为落尘。
烟尘:伴随着燃烧、氧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工程所产生的固体微粒。
粗尘:直径大于40μm的粉尘,是一般筛分的最小直径,极易沉降。
细尘:直径为10~40μm的粉尘,在明亮的光线条件下,肉眼可以看到,在静止空气中呈加速沉降。
微尘:直径为0.25~10μm的粉尘,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呈等速沉降。
超细微尘:直径小于0.25μm的粉尘,要用超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并能随空气分子做布朗运动。
煤尘:煤岩由于机械、爆破等作用被粉碎而生成的细小颗粒,尘粒形状不规则,颗粒大小分布很广。
呼吸性粉尘:能吸入人体肺部并能滞留于人体肺泡内的微细粉尘。
全尘:粉尘采样时获得的包括各种粒径在内的粉尘的总和,又称总粉尘。
面积等分径:指将粉尘的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直线长度,通常采用等分线与底边平行。
定向径:指尘粒投影面上两两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它可取任意反向,通常取其与底边平行。
长径:不考虑方向的最长径。
短径:不考虑方向的最短径。
等投影面积径dA:取尘粒的投影面与粉尘的投影面积相同的某一圆的直径。
等体积径dV:与粉尘体积相同的某一圆球的直径。
等表面径dS:与尘径的外表面积相同的某一圆球的直径。
体面积径dSV :尘粒的外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同的圆球的直径。
阻力径dd:在相同粘性的气体中,速度v相同时,粉尘所受到的阻力PD与圆球受的阻力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自由沉降径f:在特定气体中,密度相同的尘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沉降所达到的末速度与圆球所达到的末速度相同时的球体直径。
空气动力径:在静止的空气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g/cm3的圆球的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的直径。
斯托克斯径:在层流区内(对粉尘粒子的雷诺数Rep<1)的空气动力径。
算术平均径:指粉尘直径的总和除以粉尘的颗粒数。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粉尘危害是工作场所常见的危害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防治粉尘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设备更换、通风换气、个人防护等方面的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1.工程控制工程控制是防治粉尘危害的首要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对工作场所的改造和设备的优化,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工程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措施:(1)改善生产工艺:采用封闭式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操作,减少物料的搬运和装卸,降低粉尘的产生。
(2)更换原料和工艺:选择低粉尘产生和易控制的原料,并采用湿法或减少颗粒破碎的工艺,减少粉尘的产生。
(3)密闭操作:对于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环节,应加装密封设备,确保粉尘不会外溢,减少粉尘的扩散。
(4)清洁系统:对于设备和管道的清洁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防止粉尘在系统内积聚。
(5)通风设施:对于密闭的作业场所,应设计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粉尘积聚。
2.设备更换一些旧式设备可能存在漏粉尘的问题,不能满足现代环保要求,因此需要进行设备更换。
新型设备通常采用封闭式设计,降低了粉尘的排放,并且配备了粉尘收集设备,能够有效控制粉尘的扩散。
此外,一些易产生粉尘的设备,也可以选择更换为湿式作业或采用其他无尘工艺,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3.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防治粉尘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风系统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保持空气的新鲜和干净。
对于一些密闭的作业场所,尤其是粉尘浓度较高的场所,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将粉尘稀释和排出,减少室内粉尘的浓度,减轻工人的粉尘暴露。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排风口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排气量足够,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粉尘。
此外,通风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定期检查和清洁通风设施,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4.粉尘收集粉尘收集是一种常见的防治粉尘危害的措施,通过安装粉尘收集设备,收集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减少工作场所内的粉尘浓度。
粉尘收集设备通常包括除尘器、吸尘器、集尘罩等。
环境保护粉尘防治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空气质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粉尘污染是一种很常见的环境问题,它由于产生源广泛,易于扩散,并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环保工作中备受关注。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采取粉尘防治措施,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二、粉尘防治措施1.设立过滤设备在工厂和建筑现场中,可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工作环境,设立不同的过滤设备,例如除尘器、风机、洗涤塔、镀膜池等等,通过过滤、吸附、降解、沉淀等方式,减少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将污染物中的颗粒物截留。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采用高效粉尘净化设备,如静电除尘、袋式除尘等,提高粉尘净化效率。
2.控制源头排放除了从污染源截留粉尘,控制来源直接的排放也是环保措施之一,这是因为粉尘来源直接影响其数量和浓度。
例如,通过设立壁板、密封门、窗、通风管道等加强风险防范措施,防止产生粉尘污染和释放;加强物料运输、装卸等过程管理,减少物料散料或生成的粉尘;消灭不合理的作业方式,如开采、挖掘、喷涂等操作,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3.教育宣传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是企业和政府的责任。
因此,教育普及对于环保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组织环保知识宣传、媒体宣传、社会活动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人们采取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粉尘防治措施的效果粉尘防治的关键在于防止污染源的粉尘释放、拦截空气中的颗粒物,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为了衡量粉尘防治的效果,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粉尘浓度如何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是粉尘防治措施最直接的目标。
通过前面所提到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环境中的粉尘浓度,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2.技术指标针对不同行业和污染源,受到的环保法规也不一样。
如何达到规定的排放指标,也是衡量粉尘防治措施的重要因素。
通常,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设计应考虑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过程、行业和工艺,并应定期检查和监测。
粉尘防治安全技术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粉尘防治安全技术措施1、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矿井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长期被矿工吸入体内能引起煤矽肺病,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使矿工丧失劳动能力。
粉尘的粒度、分散度、浓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等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游离SiO2的含量越高、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及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越大;相反,游离SiO2的含量越低、粉尘浓度越低,分散度越小及接触时间越短,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越小。
另一方面,空气中浮游煤尘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时会发生爆炸,产生强大的破坏力,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
2、粉尘产生的特点煤尘产生的地点有:采掘工作面、转载点及失修巷道等,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性;粉尘的主要产生在巷道开拓、掘进中,打眼、爆破是产生粉尘的主要工序。
产生粉尘量的大小与自然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均有关系,当开采煤层节理发育或采掘工作面进入断层和褶皱发育的地带时,其产尘量一般较大。
在生产工艺相近的条件下,急倾斜比缓倾斜煤层、厚煤层比薄煤层产尘量大。
就生产技术而言,采煤机械化程度越高产尘量越大,全部陷落采煤法比充填采煤法产尘量大。
根据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对4号煤和10号煤进行煤样鉴定,两煤层均有爆炸性。
(2)、防尘措施第 2 页共 11 页(一)掘进工作面防尘1、采用湿式打眼,凿岩机、煤电钻、风镐等凿岩机械均具有湿式凿岩功能。
对掘进的煤、岩进行喷雾洒水,湿润沉积在表面的矿尘,使之附着在煤块、岩石表面,不易飞扬起来。
掘进机设内外喷雾洒水装置,随机组的工作进行喷雾降尘。
2、采用水封爆破和水炮泥。
爆破前后冲冼巷道壁,并采用爆破波自动喷雾装置,进行自动喷雾。
3、在装岩机、装煤机安装喷雾器洒水。
装岩(煤)前后必须向岩(煤)堆洒水。
4、为净化掘进巷道的含尘风流,在局扇后方20~30m处、距掘进工作面约150~200m处及约80m左右三处地点设置水幕除尘。
粉尘防治技术一、概述粉尘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卫生。
粉尘防治技术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粉尘来源1.煤矿、金属矿山等采矿行业;2.建筑施工、装修等行业;3.木材加工、纸浆造纸等行业;4.化工、制药等行业;5.食品加工、制造等行业。
三、粉尘危害1.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2.对环境造成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3.对设备设施造成损坏,如堵塞管道、损坏机器等。
四、粉尘防治技术分类1.物理方法:利用物理原理将粉尘分离或收集起来。
如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
2.化学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如氧化法、吸附法等。
3.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如生物过滤器、生物膜反应器等。
4.机械方法:通过机械设备将粉尘收集起来。
如风机、排风管道等。
五、常用粉尘防治技术1.静电除尘技术:利用静电原理,将带电粉尘在高压电场中沉积下来,达到除尘的目的。
2.布袋除尘技术:利用布袋对粉尘进行过滤和捕集,达到除尘的目的。
3.湿式除尘技术:通过喷淋水雾或水膜将粉尘吸附在水体上,达到除尘的目的。
4.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分解,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六、粉尘防治技术应用1.工业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2.应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3.加强员工防护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4.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促进企业环保责任落实。
七、粉尘防治技术发展趋势1.智能化: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粉尘防治设备的智能监控和管理;2.绿色化:推广使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型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节能化: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八、结语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粉尘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煤矿粉尘是煤矿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不仅对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防止煤矿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防治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将从粉尘的来源、粉尘产生的危害、粉尘防治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粉尘的来源粉尘主要来自爆破、受爆破挤压、煤切割等工艺环节中产生的煤尘。
此外,煤堆放、装卸煤等作业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这些粉尘主要由气态煤尘、悬浮尘、沉降尘组成,其中悬浮尘和沉降尘对矿工的健康危害最大。
二、粉尘产生的危害1. 呼吸道疾病: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矽肺、尘肺等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矿工的呼吸系统健康。
2. 心血管病:粉尘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成分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癌症:一些有害的颗粒物质会通过气道、淋巴或血液系统进入体内,引发癌症。
4. 事故风险:煤矿粉尘会导致矿井内能见度降低,增加瓦斯爆炸和火灾的风险,使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升高。
三、粉尘防治技术为了减少煤矿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粉尘防治技术。
1. 水雾喷洒技术水雾喷洒技术是一种将水雾喷入矿井的方法,通过水雾与煤尘颗粒发生冲撞和吸附作用,使煤尘沉降到地面从而达到减少粉尘的目的。
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2. 硬化技术硬化技术是通过施加特殊的材料或处理方式使地面硬化,减少地面松散的物质产生的粉尘。
硬化技术可以采用喷涂、铺设材料等方式进行,可以有效减少地面粉尘的产生。
3. 屏障技术屏障技术是通过设置屏障阻挡粉尘的扩散,用于减少粉尘在矿井内的传播。
屏障可以采用固定的屏障或移动的屏障,具有可调节性和方便性。
4. 抽风除尘技术抽风除尘技术是通过机械设备将矿井内的粉尘抽取到矿井外,再通过除尘设备进行过滤处理。
这种技术适用于大型矿井,可以将粉尘彻底清除,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5. 清洗工艺技术清洗工艺技术是通过对煤炭进行特殊处理,去除煤炭表面附着的粉尘。
粉尘防治安全技术措施粉尘防治是在生产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是指在粉尘产生、传播和储存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粉尘对工作环境和工人健康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粉尘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1.通风系统的建设一个有效的通风系统是粉尘防治的核心措施之一、通风系统可以通过循环空气,将粉尘从作业区域中排出,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
常见的通风系统包括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
机械通风系统通过风机或风扇将室内空气引出,控制室内环境。
这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粉尘产生较多的场所,如磨削、切割、喷涂等作业区域。
另外,机械通风系统还可以结合过滤设备,将排出的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粉尘的排放。
在设备维护和保养中,也应加强对通风设备的清洁和定期检查,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自然通风系统则是通过开启门窗等方式,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对流。
这种通风系统适用于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宜的场所。
尤其是在施工现场和露天作业中,自然通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通风方式。
2.封闭生产场所封闭生产场所是一种有效的粉尘防治措施。
通过将作业区域封闭,可以减少粉尘在室内的散播。
封闭作业场所不仅可以保护工人的健康,还可以减少粉尘对设备和其他物体的腐蚀和损害。
常见的封闭措施包括安装隔离板、提高天花板高度、增加可移动壁板等。
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喷涂室、砂轮磨削室等,更需要进行全面的封闭处理。
这些作业场所通常会设置完善的排风设备和过滤系统,确保粉尘及有害物质能够从空气中清除。
3.清洁维护粉尘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设备和场地的清洁维护。
定期清洁生产设备、工作台、作业区域等,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积聚和再悬浮。
清洁维护包括干式清扫和湿式清扫两种方式。
干式清扫是利用吸尘器、清扫机等工具进行清洁,可以将地面和设备表面的尘埃、粉尘等物质吸走。
湿式清扫则是通过使用湿抹布、湿拖把等设备进行清洁,可以将地面和设备表面的尘埃、粉尘等物质沉降,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粉尘。
4.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是在进行粉尘作业时必不可少的措施。
2024年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矿山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
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如采矿、掘进、运输、提升的几乎所有作业工序都不同程度地产生粉尘。
采掘机械化和开采强度、采矿方法、作业地点的通风状况、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都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
(一)矿山粉尘的性质及危害1.粉尘的概念(1)全尘。
全尘是指用一般敞口采样器采集到一定时间内悬浮在空气中的全部固体微粒。
(2)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滞留于肺泡区的浮游粉尘。
空气动力直径小于7.07m的极细微粉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
(3)浮尘和落尘,悬浮于空气的粉尘称浮尘,沉积在巷道顶、帮、底板和物体上的粉尘称为落尘。
2.粉尘性质(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游离二氧化硅是引起矽肺病的主要因素。
(2)粉尘的粒度。
粉尘粒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尺度。
一般来说,尘粒越小,对人的危害越大。
(3)粉尘的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粉尘组成中,小于5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
(4)粉尘的浓度。
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
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5)粉尘的吸附性。
粉尘的吸附能力与粉尘颗粒的表面积有密切关系,分散度越大,表面积也越大,其吸附能力也增强。
主要指标有吸湿性、吸毒性。
(6)粉尘的荷电性。
粉尘粒子可以带有电荷,其来源是煤岩在粉碎中因摩擦而带电,或与空气中的离子碰撞而带电,尘粒的电荷量取决于尘粒的大小并与温湿度有关,温度升高时荷电量增多,湿度增高时荷电量降低。
(7)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
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在外界明火的引燃下能发生燃烧和爆炸。
3.尘的危害性矿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粉尘防治安全技术措施(1)、粉尘矿井粉尘主要为煤尘和岩尘。
1、粉尘的危害煤矿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矿井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长期被矿工吸入体内能引起煤矽肺病,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使矿工丧失劳动能力。
粉尘的粒度、分散度、浓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等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游离SiO2的含量越高、粉尘浓度越高、分散度越大及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越大;相反,游离SiO2的含量越低、粉尘浓度越低,分散度越小及接触时间越短,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越小。
另一方面,空气中浮游煤尘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时会发生爆炸,产生强大的破坏力,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
2、粉尘产生的特点煤尘产生的地点有:采掘工作面、转载点及失修巷道等,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性;粉尘的主要产生在巷道开拓、掘进中,打眼、爆破是产生粉尘的主要工序。
产生粉尘量的大小与自然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均有关系,当开采煤层节理发育或采掘工作面进入断层和褶皱发育的地带时,其产尘量一般较大。
在生产工艺相近的条件下,急倾斜比缓倾斜煤层、厚煤层比薄煤层产尘量大。
就生产技术而言,采煤机械化程度越高产尘量越大,全部陷落采煤法比充填采煤法产尘量大。
根据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对4号煤和10号煤进行煤样鉴定,两煤层均有爆炸性。
(2)、防尘措施(一)掘进工作面防尘1、采用湿式打眼,凿岩机、煤电钻、风镐等凿岩机械均具有湿式凿岩功能。
对掘进的煤、岩进行喷雾洒水,湿润沉积在表面的矿尘,使之附着在煤块、岩石表面,不易飞扬起来。
掘进机设内外喷雾洒水装置,随机组的工作进行喷雾降尘。
2、采用水封爆破和水炮泥。
爆破前后冲冼巷道壁,并采用爆破波自动喷雾装置,进行自动喷雾。
3、在装岩机、装煤机安装喷雾器洒水。
装岩(煤)前后必须向岩(煤)堆洒水。
4、为净化掘进巷道的含尘风流,在局扇后方20~30m处、距掘进工作面约150~200m处及约80m左右三处地点设置水幕除尘。
5、掘进工作面局扇安装JTC通风除尘器,混凝土喷射机安装MLC-IC除尘器。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粉尘危害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场所或者环境,例如建筑工地、制造业、农业、采矿业以及木材加工等。
长期接触粉尘,特别是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甚至导致某些癌症。
因此,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粉尘危害尤为重要。
1.了解粉尘的来源首先,了解粉尘的来源对于制定适当的技术措施尤为重要。
粉尘可能来自于物质的加工、研磨、切割、挤压以及破碎等过程,也可能来自于物料的搬运、装卸以及堆放等操作。
在不同的工作场所,粉尘的来源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采取预防措施之前,必须对粉尘的来源有充分的了解。
2.加强通风系统有效的通风系统是预防和控制粉尘危害的关键。
通过增加空气流通量和流速,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将空气中的粉尘排除,减少工作人员接触粉尘的机会。
对于一些特别灰尘较为密集的工作场所,还可以考虑采用集中粉尘抽排系统,将产生的粉尘集中排出至室外,从源头上减少了粉尘的扩散。
3.使用防护设备另外,提供给工作人员必要的防护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呼吸器、防尘口罩、防护眼镜以及防护服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接触粉尘的机会,并且可以预防粉尘对呼吸系统、眼睛以及皮肤的侵害。
4.粉尘控制技术除了通风系统和防护设备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专门的粉尘控制技术来降低粉尘的浓度和扩散。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研磨、切割和破碎等操作的工序,可以考虑使用封闭系统或者局部排尘系统来限制粉尘的扩散,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5.工艺改进在一些工作场所,可以通过工艺改进来减少粉尘的产生。
例如,可以选择直接使用颗粒较大的原料,避免颗粒粉碎的工序;或者采取湿法加工的方式来防止粉尘的产生等。
这些工艺改进都可以有效地降低粉尘危害的程度。
6.定期检测和监测另外,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和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了解工作场所粉尘的实际情况,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旦发现粉尘浓度超标,就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控制,以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粉尘防治技术概述在各行各业的生产过程中,粉尘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因素。
粉尘不仅污染环境、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并提高工作环境质量,粉尘防治技术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粉尘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
主要危害1.健康问题–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肺部疾病:呼吸粉尘会导致矽肺、煤工尘肺等肺部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肺癌。
–职业性哮喘:某些粉尘颗粒对人体呼吸道产生过敏反应,引发职业性哮喘。
2.安全问题–火灾爆炸:可燃性粉尘在高浓度下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对安全构成威胁。
–可爆性气体形成:某些粉尘在与空气接触时会产生可爆性气体,增加了爆炸事故的风险。
–减少能见度:粉尘会使空气中的可见光被反射、散射,降低了工作环境的能见度,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粉尘防治技术手段为了控制粉尘的产生和传播,保护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可以采取以下粉尘防治技术手段:1. 预防措施•严格执行防尘标准:制定企业防尘标准,规范生产过程,减少粉尘产生。
•降尘材料:使用降尘材料覆盖地面,减少粉尘扬尘。
•合理布局:合理布置设备和工作区域,减少粉尘产生和传播。
•单独回收装置:设置单独的回收装置,收集粉尘,减少环境污染和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2. 排风技术•通风系统: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将室内的粉尘排出,保持空气流通。
•排风罩:在产生粉尘的设备或工作区域设置排风罩,将粉尘抽出,减少室内粉尘浓度。
•排风设备维护:定期维护排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粉尘外溢。
3. 封闭技术•环境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或工作区域进行环境密闭,阻止粉尘外溢。
•封闭传输管道:将粉尘传输管道进行封闭,防止粉尘散播。
•负压封闭:利用负压技术封闭产生粉尘的设备或工作区域,将粉尘吸入封闭系统,避免粉尘外溢。
4. 防护用具•呼吸防护器具:工作人员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使用呼吸防护器具,如口罩、面具等。
1.矿尘,一般指矿物开采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细固体集合体.2.矿尘的分类:按矿尘产生的过程分类矿尘烟尘按矿尘颗粒的大小分类1)粗尘。
粒径大于40μm,相当于一般筛分的最小颗粒,在空气中极易沉降。
2)细尘。
粒径为10~40μm,肉眼可见,在静止空气中作加速沉降。
3)微尘。
粒径为0.25~10μm,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作等速沉降。
4)超微尘。
粒径小于0.25μ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
其他分类1)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为煤尘、岩尘、石棉尘、水泥尘以及动植物粉尘等。
2)按有无毒性可分为有毒、无毒、放射性粉尘等。
3)按爆炸可分为易燃、易爆和非燃、非爆炸性粉尘。
3.单一矿尘粒径的定义投影径是指尘粒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粉尘的尺度。
面积等分径:指将粉尘的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直线长度定向径:指尘粒投影面上两两平行切线之间的距离长径:不考虑方向的最长径短径:不考虑方向的最短径几何当量径取尘粒的某一几何量相同时的球形粒子的直径。
等投影面面积径:取尘粒的投影面与粉尘的投影面积相同的某一圆的直径等体积径:与粉尘体积相同的某一圆球的直径等表面径:与尘径的外表面积相同的某一圆球的直径体面积径:尘粒的外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同的圆球的直径物理当量径取尘粒的某一物理量相同时的球形粒子的直径阻力径自由沉降径空气动力径斯托克斯径4.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度的粉尘所占的百分比。
(计数分散度、重量分散度)5.工业粉尘的力度分布函数常用的有正态分布函数、对数分布函数6.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是引起并促进尘肺病及病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含量越高,其危害越大。
7.每单位质量(体积)粉尘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8.不同性质的粉尘对同一性质的液体的亲和程度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的亲和程度称为粉尘的湿润性。
9.切线与尘粒表面的夹角θ称为湿润角或边界角。
①亲水性粉尘θ≤60②湿润性粉尘 60<θ<85③疏水性粉尘θ>9010.尘肺的分类1.按照法定职业病分类我国现行的职业病名单中有12种尘肺,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还有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2.按照危害性分类1)良性的尘肺:铁肺、钡肺等。
2)恶性的尘肺:矽肺。
3.按其病因分类1)矽肺:由于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尘肺。
2)硅酸盐肺:由于吸入含有结合状态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尘肺3)煤和碳素尘肺:吸入煤尘,石墨,炭黑,活性炭等粉尘引起的尘肺4)混合型尘肺,同时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引起的尘肺其他尘肺4.根据我国《尘肺病诊断标准》,按照X射线胸透片影像改变的程度分类无尘肺一期尘肺二期尘肺三期尘肺5.按照我国《尘肺病理诊断标准》,根据尘肺的病理类型分类结节性尘肺弥漫纤维化型尘肺尘斑型尘肺11.影响尘肺发病的因素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的浓度接触粉尘工龄粉尘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呼吸道、肺部、心脏和其他疾患个人习惯劳动条件12.预防尘肺的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措施。
13.粉尘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颗粒数,即计数表示法;另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即计重表示法。
14.采样器种类:全尘浓度采样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两级计重粉尘采样器15.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前置装置亦称淘析器。
按淘析器分离原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平板淘析器(按重力沉降原理设计);离心淘析器(按离心分离原理设计);冲击分离器(按惯性冲击原理设计)。
16.测尘仪器的种类——按检测原理分类:光电法(按光线通过含尘气流使光强变化。
检测原理包括白炽灯投射、红外光投射、光散射、激光散射等);滤膜增重法;β射线吸收法。
17.全尘计重的滤膜测尘法滤膜测尘法原理滤膜测尘装置由滤膜采样头、流量计、调节装置和抽气泵组成。
当抽气泵开动时,工作区的含尘空气通过采样头被吸入,粉尘被阻留在采样头内的滤膜表面,根据滤膜的增重和采样的空气量,就可以计算出空气中的粉尘浓度:S=(W2-W1)/Q N主要采样工具:滤膜、采样头(受尘器)、流量计、抽气装置。
18.快速直读测尘仪:光散射式测尘仪、压电晶体测尘仪和β射线测尘仪。
19.测定粉尘粒径的方法(计算)显微镜法、液相沉降法、气相离心沉降法等。
20.焦磷酸的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原理(和计算方法):在245℃~250℃的温度下,焦磷酸能溶解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而对游离二氧化硅几乎不溶。
因此,用焦磷酸处理样品后,所得残渣质量即为游离二氧化硅的量,以百分数表示。
21.粉尘按状态可分成粉尘层和粉尘云两类。
在粉尘爆炸研究中,把粉尘分为可燃粉尘和不可燃粉尘(或惰性粉尘)两类。
22.可燃粉尘爆炸的条件:归结起来有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其一,要有一定的粉尘浓度。
其二,要有一定的含氧量。
其三,要有足够的点火源。
其四,粉尘必须处于悬浮状态,即粉尘云状态。
其五,粉尘云要处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压力和温度才能急剧升高,继而发生爆炸。
上述条件中,前三个条件是必要条件,即所谓的粉尘爆炸“三要素”,后两个条件是充分条件。
23.粉尘爆炸过程如下:1)供给粒子表面以热能,使其温度上升。
2)粒子表面的分子由于热分解或干馏作用,变为气体分布在粒子周围。
3)气体与空气混合生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进而发火产生火焰。
4)火焰产生热能,加速粉尘分解,循环往复放出气相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混合,进一步发火传播。
24.粉尘爆炸基本参数:点火温度、点火能量、最低爆炸浓度(粉尘爆炸下限)、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度。
25.粉尘爆炸和气体爆炸的比较:1)混合物的均匀性2)颗粒度D p3)燃料对大气的稀释4)初始湍流和初始压力5)爆炸浓度6)爆炸后大气组分7)点火温度34.抑爆技术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即爆炸探测方式、抑爆剂及数量、抑爆器喷洒技术参数。
35.根据抑爆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储压式、爆破抛散式和实时产气式。
36.水槽棚水槽的受力状态分析(P85图)37.通常根据雷诺数的大小分成4个区段来研究阻力系数:层流区、过渡区、紊流区、高速区。
38.尘粒沉降速度的运动方程(P95)和受力分析:39.粉尘在风流中运动(属于层流区)方程(P98 5-16)40.重力沉降室的工作原理和计算:重力除尘技术是利用粉尘颗粒的重力沉降作用而使粉尘与气体分离的除尘技术。
含尘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被吸入沉降室,由于沉降室内气流通过的横截面积突然增大,含尘气体在沉降室内的流速将比输送管道内的流速小得多。
一般认为在沉降室内的气流呈层流状态,尘粒和气流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但气流中质量和粒径较大的尘粒在重力作用下获得较大的沉降速度,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尘粒降落到沉降室底部,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除尘的目的。
41.惯性除尘器的形式:气流折转式惯性除尘器、百叶式惯性除尘器、挡板式惯性除尘器、迷宫式惯性除尘器等。
42.基本型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含尘气流从进气口沿切向高速进入除尘器,由于受到外圈筒上盖及内圆筒壁的限流,迫使气流做自上而下的旋转运动,通常把这种运动称为外涡旋,在气流旋转过程中形成很大的李姓李。
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大于气体的粉尘被逐渐甩向外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向下的重力沿外壁面下落,直至灰斗。
旋转下降的外旋流因受到锥体收缩的影响逐渐向中心汇集,根据“旋转矩”不变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
当气流到达锥体的某一位置时,即以同样的选择方向从旋风除尘器中下部由下而上继续做螺旋形流动,即内涡旋。
内旋流不含大颗粒粉尘,所以比较干净,最后经净化的空气由排气管排出除尘器外。
43.已知湿法除尘(图5-27 P114)求惯性碰撞数φ44.影响湿式除尘的主要因素:除了上面讨论过的液滴直径、液滴与尘粒的相对运动速度外,还有如下影响因素:1)单位体积空气的耗水量。
单位体积空气的耗水量越多,捕尘效率越高,但所用动力亦增加。
若使用循环水时,需采取净化措施,而且循环水中细微粒子增加,将使水的黏性增加,从而使捕尘体即分散液滴的粒径加大,会降低效率。
2)粉尘的密度大则易于捕集,空气中含尘浓度高,总捕集效率高。
3)粉尘的湿润性。
不易湿润的粉尘与水滴碰撞时,难于捕获。
尘粒表面吸附空气形成气膜或覆盖油层时,都难被液滴捕获。
向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或使之荷电,均可提高湿润效果。
45.湿式除尘器的常用的脱水装置有重力脱水器、惯性脱水器、丝网脱水器、离心脱水器(旋流板除雾器、弯头脱水器)。
46.按照化学抑尘剂的抑尘机理,可将其分为粉尘湿润剂、黏结剂和凝聚剂三大类。
47.化学湿润剂湿润粉尘的微观机理为:湿润剂是由亲水基和亲油基两种不同性质基团组成的化合物,湿润剂溶于水中时,其分子完全被水分子包围,亲水基一端被水分子吸引入水中,亲油基一端被水分子排斥向空气中,于是湿润剂物质的分子会在水溶液表面形成紧密的定向排列层,即界面吸附层,这使得水的表层分子与空气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接触面积大大缩小,水的表面张力也随着减小,水的强极性现象部分小时;同时朝向空气的亲油基与粉尘粒子之间有吸附作用,而把尘粒带入水中,使尘粒得到充分湿润。
另一种解释是表面活性剂能提高粉尘颗粒在溶液中的电位,进而增加水对粉尘的湿润能力。
48.湿润剂一般有两种添加法:(1)单箱调配法(2)连续添加法①定量泵②添加调配器。
49.泡沫除尘机理:泡沫剂和水一起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发泡器产生大量高倍数泡沫喷洒到尘源或空气中。
当泡沫液喷洒到岩矿或料堆上时,便形成无空隙的泡沫体覆盖在尘源上,使粉尘得以湿润和抑制。
当泡沫液喷射到含尘空气中时,则形成大量的泡沫粒子群,其总体积和总表面积恨大,从而大大增加雾液与尘粒的接触面积和附着力,因此有利于提高水雾的降尘效果,尤其是对呼吸性粉尘的捕集,而且耗水量少得多。
(特别是运输那也难以湿润的煤炭或使用快速胶带输送机运输原煤的情况,更适合使用泡沫除尘方法。
)50.泡沫的产生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除尘用的泡沫剂一般包括起泡剂、湿润剂、稳定剂、增溶剂等表面活性剂。
51.袋式除尘器滤料对粉尘的过滤机理(同湿式除尘机理一样)主要是直接拦截、惯性作用、扩散作用以及静电作用等。
这里,直接拦截作用又称筛分作用,已成为重要的捕尘因素。
52.我国的个体防尘用具主要有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动力型防尘口罩及防尘服。
53.煤层注水的实质:它是在回采前预先在煤层中打若干钻孔,通过钻孔注入压力水,使其渗入煤体内部,增加煤的水分和尘粒间的黏着力,并降低煤的强度和脆性,增加塑形,减少采煤时煤尘的生成量;同时将煤体中原生细尘黏结为较大的尘粒,使之失去飞扬能力。
54.影响煤层注水效果的因素:1)煤的裂隙和孔隙的发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