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碘盐风险评估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碘盐供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然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碘缺乏病地区较为广泛的问题,尤其是山区和偏远地区的人群碘缺乏病患者数量较多。
碘缺乏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代谢低下等病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加强碘盐的供应,提高碘元素的摄入量已成为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研究碘盐供应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
首先,我们调查了中国各地区碘盐覆盖率和碘缺乏病发病率的情况。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全面推行碘盐加碘政策,碘盐覆盖率已经逐步提高,大部分地区的碘盐供应得到了保障。
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碘盐供应仍然存在问题,碘缺乏病患者数量相对较高。
其次,我们对碘盐供应链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生产、配送、销售等环节的关键信息。
碘盐生产主要依靠碘盐厂家进行,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和碘含量符合标准。
配送环节也很重要,需要确保商品能够及时送达各个销售点,保证市场供应充足。
销售环节则需要强化宣传和普及碘盐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碘盐的认知度。
最后,我们分析了碘盐供应的市场需求和潜在风险。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碘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市场潜力较大。
然而,碘盐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影响人们健康,还可能打击碘盐市场的信心。
综合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碘盐供应的可行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生产技术、加强配送保障、加强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提高碘盐的覆盖率和供应质量,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促进人们健康。
希望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碘盐供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加碘食盐调查及其中碘含量的测定FF(free fly)小组成员:范凤茹(组长)安朝峰刘晓清刘泽薛王欣周熹徐明一、我国加碘食盐概况今年5月15日是全国第十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的主题是“食用碘盐,保护儿童智力发育”。
据统计,在我国一千多万智力残疾人中,80%的人为缺碘所致。
由于食用加碘食盐,每年有94万新生儿免受碘缺乏症的危害。
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儿童缺碘会导致智商低下。
用加碘食盐防治碘缺乏病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一种好方法。
食用加碘食盐大于适宜量,对碘敏感的人群存在碘甲亢的危险性。
目前我国在食盐中加碘主要使用碘酸钾,而过去则是碘化钾。
碘化钾的优点是含碘量高(76·4%),缺点是容易氧化,稳定性差,使用时需在食盐中同时加稳定剂。
碘酸钾稳定性高不需要要稳定剂,但含碘量较低(59。
3%)。
相比之下,使用碘酸钾优点还是较大的。
因此,90年始我国规定民用食盐的碘的添加剂为碘酸钾。
全民食盐加碘之后,各地甲状腺疾病(如甲抗)的发病率反而增加了。
监测结果也表明,1999年我国居民尿液中的碘含量已经达到306微克/升,超过了国际标准300微克/升的“警戒线”。
碘过量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代谢减缓,怕冷,脱发,引起甲减性心脏病。
大多数中国人不是缺碘,而是碘过量,而且由此引发甲状腺疾病增加。
二、测定碘衡量的设计实验实验原理:利用反应方程式:KClO3+5KI+3H2SO4=3K2SO4+3I2+3H2O,再利用淀粉与碘单质的显色反应。
实验方法一分光光度法测盐中的碘1、仪器与试剂:7120型分光光度计;碘酸钾标准溶液:10μg·ml/L,称取KIO3(分析纯)0.1686g溶于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移取25 ml 于25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碘化钾溶液:100μg·ml/,称取KI(分析纯)0.1308g溶于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氯化钠溶液:200g·L- 1,称取氯化钠100. 0g溶于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淀粉溶液:10g·L- 1,称取淀粉1g,加入水5ml,搅拌成浑浊液,再缓慢倒入沸水50m;盐酸:0 . 5mol·L- 1。
全国各地食盐碘含量标准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1. 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以碘离子计)为20mg/kg至30mg/kg。
2. 碘盐中碘含量均匀度的允许波动范围为±30%。
3. 省(区、市)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
在选定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时,省(区、市)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本地区人群的实际碘营养水平;
(2)加碘盐的质量和稳定性;
(3)其他因素,如地区性甲状腺肿的流行情况等。
4. 新标准中的食用盐碘含量可以选择20mg/kg、25mg/kg、和30mg/kg 三种加碘水平。
这是基于中国相关研究和实际数据,经过科学论证后确定的。
同时,为了确保公众健康,新标准还规定了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均匀度允许波动范围为±30%。
这种规定可以保证每一包(或每份)食用盐中的碘含量都符合标准,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
总之,全国各地食盐碘含量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论证和实际情况的考虑,旨在保障公众健康。
同时,标准也规定了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均匀度允许波动范围,以确保每一包(或每份)食用盐都符合标准要求。
在选择食用盐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食用盐碘含量。
精制加碘盐危害四川一榨菜厂出口到日本的榨菜被退回,原因就是查到了亚铁氰化钾,而亚铁氰化钾是低毒品,受热或遇酸反应,会产生剧毒物。
为什么会有----亚铁氰化钾。
看看亚铁氰化钾的度娘搜索结果,大家都可以搜一搜作抗结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盐,最大使用量0.005g%kg(以亚铁氰根计)。
中国GB 2760-96规定,允许作为食盐的抗结剂。
最大使用量为0.01g/kg(以亚铁氰根计)。
国家内部规定了出口榨菜使用食盐的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对输日食盐和含盐产品中亚铁氰化钾检测的通知》执行,并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等部门,研究从技术上加以解决。
积极开拓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市场。
在今后的生产加工中,严禁使用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加工对日本出口的盐渍菜。
但是他们对中国普通老百姓一直不告知盐中抗结剂是怎么回事,只是在内部做了通知,规定添加亚铁氰化钾的百分比,但是外包装上都不敢写明具体含量,只是在成份一栏笼统标明抗结剂字样。
2002年出口国外市场的盐制品不再添加亚铁氰化钾,而在国内至今仍然在盐中使用抗结剂。
但是为什么要添加----亚铁氰化钾,这都是因为食盐里加了碘。
食盐1990年前用的还是易挥发的碘化钾,所以那是的食盐易结块,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用刀敲盐块的经历,但因为碘化钾比较贵,并且易挥发,一般食盐出场六个月以后就查不出碘含量了。
所以1990年就全面使用很便宜的碘酸钾了。
碘酸钾是一种化学试剂,也是一种工业原料。
碘酸钾要加热到摄氏560度才能部分分解,一般的烹炒煎炸等都到不了摄氏560度,所以碘不会挥发。
但因为碘酸钾本身就是剧毒品,碘盐结块后吃了就会立即死人,所以只能加入抗结剂。
另外加入抗结剂还可以防止食盐在存放中结块,易包装、卖相好。
鬼才喜剧导演伍迪·艾伦曾用这个笑话自嘲过犹太血统:“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同时生病,症状一模一样,我就想说等他看医生之后知道什么病,跟他吃一样的药就可以了,能省几百块诊金。
但转天我听到消息,他去医院看病当天就死了。
吓得我赶快跑去医院花了几千美金做各种检查,但医生仍然认为我只是普通感冒,我只好打电话给朋友的遗孀,问他到底是什么病。
结果他的遗孀告诉我:他是去医院的路上遇到了车祸……”这个笑话除了让我们了解犹太人民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外,其实更重要的一个领悟应该是:不要盯着别人的病历来琢磨自己的身体。
昨天发了文章(加碘盐VS无碘盐,你要买哪个?)之后,收到了一些类似的留言:身边有一些朋友出现甲状腺问题,所以我坚决不吃加碘盐。
如果是来自沿海地区的读者,结论还会加上:沿海地区不需要吃加碘盐。
真的可以这样简单的下结论么?我们曾经提到过,在考虑所谓体质的时候,个人体质特点,要远大于环境带来的地区性体质特征,更远大于所谓的“中国人体质特点”,碘的问题也一样。
例如甲状腺结节,病因可能是碘过量,也有可能碘缺乏或者其他问题,甚至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不代表患者一定碘吃太多。
同事有结节所以自己不能吃加碘盐,那同样的逻辑下,看到邻居家小朋友长不高,自己就应该给孩子补钙么?至于因为住在沿海省市,海鲜吃的多所以碘过量所以要吃无碘盐?事情还真不是这样的。
海产品可以补充一定的碘,但是有些多有些很少,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
列一下食品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给出的一些主要食品的碘含量(微克/份),除了海带很高外,每餐吃鱼虾提供的碘,并不比奶制品、鸡蛋、蔬菜水果高多少。
因此沿海人民的食谱并不能带来碘摄入的明显优势。
紫菜海带虽然含碘多,但我们不是日本人,吃的总量不多。
我们日常吃的多海鲜,比如海鱼很多含碘量并不高。
中国居民目前的碘摄入来源,其实主要来自两部分:加碘盐和饮用水。
两者相加基本贡献了95%的碘摄入。
水碘含量中度地区,各饮食对碘摄入的贡献率(《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态的风险评估》2010年)下图是2010年几个省市居民碘摄入中食盐贡献率的对比图,加碘盐提供的碘占到整体膳食碘摄入的60-80%,上海等地区甚在90%左右。
加碘盐执行标准
加碘盐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因碘缺乏而导致的甲状腺肿大、智力低下等疾病。
以下是中国大陆地区执行的加碘盐标准:
1. 碘含量范围:每公斤食盐中应含碘40-80毫克(mg)。
2. 碘化钾或碘化钠用量:每吨(1000公斤)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化钠的用量应为60-120克。
3. 盐包装和标识:加碘盐应在包装上标明“加碘食盐”字样,并注明碘含量,同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注意事项:
1. 加碘盐应保证碘含量稳定,不得低于40毫克/公斤,也不得超过80毫克/公斤。
2. 食盐厂应具备质检设备和技术人员,负责加碘盐的生产和检测。
3. 消费者在购买食盐时,要特别关注包装上的标示是否为加碘盐,并确认碘含量符合规定。
4. 因为不同地区的碘需求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建议在医生或公共卫生部门的建议下饮用加碘盐。
加碘盐好还是无碘盐好无碘盐好还是加碘盐好,需要根据具体人群决定。
1、加碘盐:加碘盐是指含有碘元素的食盐,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缺碘、甲状腺肿大等现象。
因为能够被人体摄取的碘元素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内,例如海带、紫菜等,而内陆的人群食用海产品比较少,无法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碘元素,容易出现甲状腺肿大等情况,对于这些人群,加碘盐比无碘盐会好一些。
2、无碘盐:例如长期食用海产品的人群,因为部分海产品本身含有一定碘元素,如果再食用加碘盐,可能会造成人体内碘元素过多,会危害健康,在这种情况下,食用无碘盐就会比较好。
加碘盐和无碘盐各有各的优势,不能单纯说哪种盐好,哪种盐不好。
加碘盐是指将含碘的化合物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食盐中,一般所增加的是碘酸钾。
加碘盐一般适用于平时饮食上缺碘状态的人使用来补充体内所缺乏的碘,通常多见于一些远离海边的山区,或者是内陆城市,通常容易出现群体性的缺碘情况,因此吃加碘盐是比较合适的。
无碘盐则用于体内并不缺碘的人来进行使用,例如在海边生活的人,由于海产品所含的碘是非常丰富的,所以饮食上一般是不缺乏碘的,此时就服用无碘盐就可以,因为如果补得太高,也有可能出现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
所以吃碘盐好还是无碘盐好,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情况来进行判断。
对于不同的人群而言,加碘盐与无碘盐都有各自的优势,不能单纯地说哪种盐更好,具体分析如下:1.加碘盐:加碘盐是指添加有碘元素的食盐,食用加碘盐是预防缺碘、甲状腺肿大等现象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长期处于内陆的人群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为自然界中能够被人摄取的碘元素主要存在于海产品内,如海带、紫菜等,而内陆的人较少食用海产品,无法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碘元素,因而容易出现甲状腺肿大,在这种情况下,加碘盐就比无碘盐更好。
2.无碘盐:不过,对于某些群体而言,由于不适合摄入过多的碘元素,因而食用无碘盐会更好,如长期食用海产品的人,因为部分海产品本身就含有碘元素,如果再食用加碘盐,可能会导致人体内的碘元素过多,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碘盐中碘含量的标准碘盐是指在普通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或碘化钠,以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
碘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碘盐中的碘含量标准则是保证碘盐的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对碘盐中碘含量的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以保障人们摄入足够的碘,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
根据《食盐加碘工作技术规范》,碘盐中的碘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 26878-2011中的规定。
具体来说,碘盐中的碘含量应在20~60mg/kg之间,其中碘化钠和碘化钾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903中的规定。
为了确保碘盐中的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对碘盐进行抽检和监测。
一旦发现碘盐中的碘含量超出国家标准范围,相关部门将对生产企业进行责任追究,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处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碘盐中的碘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作为碘盐的文档创作者,我们应该加强对碘盐中碘含量标准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碘盐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正确选择和使用碘盐,保障人们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监督有关部门对碘盐的抽检和监测工作,确保碘盐中的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碘盐中的碘含量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指标,我们应该加强宣传和监督工作,确保碘盐的质量和安全性,让人们放心食用,远离碘缺乏病的困扰。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碘盐中碘含量标准的重要性,共同为人们的健康努力奋斗。
精制加碘盐危害四川一榨菜厂出口到日本的榨菜被退回,原因就是查到了亚铁氰化钾,而亚铁氰化钾是低毒品,受热或遇酸反应,会产生剧毒物。
为什么会有----亚铁氰化钾。
看看亚铁氰化钾的度娘搜索结果,大家都可以搜一搜作抗结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盐,最大使用量0.005g%kg(以亚铁氰根计)。
中国GB 2760-96规定,允许作为食盐的抗结剂。
最大使用量为0.01g/kg(以亚铁氰根计)。
国家内部规定了出口榨菜使用食盐的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对输日食盐和含盐产品中亚铁氰化钾检测的通知》执行,并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等部门,研究从技术上加以解决。
积极开拓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市场。
在今后的生产加工中,严禁使用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加工对日本出口的盐渍菜。
但是他们对中国普通老百姓一直不告知盐中抗结剂是怎么回事,只是在内部做了通知,规定添加亚铁氰化钾的百分比,但是外包装上都不敢写明具体含量,只是在成份一栏笼统标明抗结剂字样。
2002年出口国外市场的盐制品不再添加亚铁氰化钾,而在国内至今仍然在盐中使用抗结剂。
但是为什么要添加----亚铁氰化钾,这都是因为食盐里加了碘。
食盐1990年前用的还是易挥发的碘化钾,所以那是的食盐易结块,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用刀敲盐块的经历,但因为碘化钾比较贵,并且易挥发,一般食盐出场六个月以后就查不出碘含量了。
所以1990年就全面使用很便宜的碘酸钾了。
碘酸钾是一种化学试剂,也是一种工业原料。
碘酸钾要加热到摄氏560度才能部分分解,一般的烹炒煎炸等都到不了摄氏560度,所以碘不会挥发。
但因为碘酸钾本身就是剧毒品,碘盐结块后吃了就会立即死人,所以只能加入抗结剂。
另外加入抗结剂还可以防止食盐在存放中结块,易包装、卖相好。
但抗结剂实际是亚铁氰化钾,也是剧毒品。
亚铁氰化钾不能与食品混放。
亚铁氰化钾受热分解出剧毒物,与酸反应有剧毒物生成。
也就是说,炒菜、加醋或西红柿等酸性食物,加了盐,就会分解成剧毒的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极毒的氰化氢(HCN)气体。
食盐加碘的风险评估报告食盐加碘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预防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碘缺乏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智力退化、免疫功能下降等。
因此,为了防止碘缺乏病的发生,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食盐加碘的措施。
然而,食盐加碘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评估。
首先,食盐加碘可能导致碘过量。
虽然碘是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碘摄入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碘过量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悸、焦虑等症状。
此外,碘过量还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流产、早产、出生缺陷等风险。
其次,食盐加碘可能引起盐分过多的摄入。
食盐本身含有钠,过量的盐分摄入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尤其是在饮食习惯不健康的情况下,食盐加碘可能加剧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合理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以避免过量摄入钠和碘。
此外,食盐加碘的效果也需要进行评估。
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的一种措施,其效果取决于食盐加碘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摄入情况。
如果食盐加碘的质量不达标或消费者对食盐的使用不当,将影响加碘的效果。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食盐加碘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盐加碘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食盐加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食盐加碘需要通过工业生产进行,这会消耗一定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和废物。
因此,在进行食盐加碘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不良影响,如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等。
综上所述,食盐加碘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健康措施,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益处,我们需要加强监管,确保食盐加碘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需要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合理控制食盐摄入量,以及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这样,食盐加碘才能真正地发挥其预防碘缺乏病的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
2002-2011年孝昌县碘盐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孝昌居民食用碘盐质量状况及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提供依据。
方法:依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分年度,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抽取9个乡镇,36个行政村288户居民户盐样品检测食盐碘含量。
结果:共检测2880份食盐样品,其中2824份为合格碘盐,碘盐覆盖率为99.93%,碘盐合格率为98.1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06%。
结论:孝昌县的碘盐质量均符合国家要求,碘盐质量有反复,建议适当降低盐碘质量浓度,提高盐碘均匀度继续,加强盐业市场管理,深入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按照国家要求实行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碘盐;监测;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5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25-01孝昌县历史上曾经是湖北省碘缺乏病的高发区。
多年来通过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碘缺乏病的危害,于2010年通过以县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达标。
为了解居民食用碘盐质量状况及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提供依据。
现对2002-2011年碘盐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及方法1.1资料来源:2002-2011年孝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碘盐监测报表。
1.2 抽样方法:依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分年度,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监测。
全县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9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检8户居民食用盐。
每户抽取居民户家中食盐50.0g。
全县每年抽取288份居民食用盐。
1.3 检测方法:盐碘定量采用直接滴定法(gb/t 13025.7-1999)。
检测工作由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承担。
盐碘检测实验室为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外质控考核合格并认证的实验室。
1.4 判断标准:根据gb 5461-2000标准要求,合格碘盐:食盐中含碘量为20-50 mg/kg;非碘盐:含碘量<5 mg/kg;不合格碘盐为5~20 mg/kg或>50 mg/kg。
中国碘盐的危害分析及想法中国吃加碘盐的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1995年。
在那之前,中国人患上地区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的概率比其他国家要高得多。
患上地区性甲状腺肿后,在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导致脖子变的异常粗壮。
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估计全世界仍有10亿人口生活在碘缺乏区,其中亚洲约7.1亿,拉丁美洲约0.6亿,非洲约2.27亿,欧洲0.2亿~0.3亿,全世界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近2亿~3亿。
而在中国,约有4.25亿人口生活在碘缺乏区,占全国人口的40%,分布在1762个县。
于是,在1995年,国家实行全民食用碘盐的政策以抵制与治疗地区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
若食用碘盐仅仅能防止与治愈地区性甲状腺肿的话,国家也不至于强制全民食用碘盐。
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碘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用以制造甲状腺素以调控细胞代谢、神经性肌肉组织发展与成长(特别是在出生胎儿的脑部),有“智力元素”之称。
碘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mg,其中一半在甲状腺内,其余则分布于其他组织。
由于碘无法长久储存於身体中,所以每天都需要摄取少量的碘。
由于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别,4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天需碘量为70微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150微克,孕妇和乳母每天则需要200微克左右。
人体若缺乏碘元素,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
现已证实,人脑发育大部分是在胚胎期和婴幼儿期完成的。
在智力发育全过程中,如果碘摄入不足,就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障碍,即使轻微缺碘,也会引起智力的轻度落后并持续终生。
而严重的缺碘会对儿童的体格发育造成障碍,即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智商低下。
并可造成早产、死胎、先天畸形、聋、哑、痴呆等,更为常见的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和地方性克汀病。
怀孕期间如果严重缺乏碘元素,则会损害胎儿的发展,对脑部发育的伤害最为严重,可导致智商明显下降,因为胎儿与新生儿时期神经组织髓鞘化作用最活跃,并且受甲状腺素控制。
区别看待食盐加碘问题作者:刘敏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第23期食盐加碘问题早前曾引起较大争论,国家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近日回应说,食盐加碘并未造成居民碘摄入过量,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提高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十分必要。
毛群安表示,这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不同地区碘营养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后得出的结论。
近年来,有学者对普及食盐加碘策略的科学性,以及对沿海地区居民食用碘盐是否存在碘摄入过量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遂在辽宁、上海、浙江和福建4省市开展了相关调查,调查报告称,除个别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沿海地区也不例外。
我们注意到,对于补碘自主以及购买选择权问题,本次官方回应并未提及。
我国自1993年全面启动碘盐普及工作,对消除碘缺乏病、提升国民碘营养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
碘盐普及将近20年之后,面临一些争议,出现一些问题,实属正常,毕竟今天的状况与政策启动之时已有不同。
此外,碘缺乏或碘过量都事关国民健康,人们充分关心,提出自己的担心与疑惑,亦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食盐加碘问题存在不同层面,有必要加以区分。
食盐加碘首先是一个医学专业问题。
碘缺乏或过量会造成什么问题,碘摄入量多少才算适宜,如何观察与调节等问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普通人未必都能了解。
医学界一直有争论,双方也都拿出了调查和研究证据,可以说,碘盐问题即便在专业领域内部,也并未取得足够共识。
作为医学专业问题,目前全国总体情况到底是碘缺乏还是碘过量,如何看待不同的专业结论,还是需要坚持科学性和专业精神,排除医学之外的干扰。
食盐加碘也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
当初食盐加碘是作为“国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刀切的做法可以增强普及和推行力度,但地区差异、个体差异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政策实行有年,需不需要调整、怎么调整,一刀切是否还适宜,均需放置在公共平台上进行讨论。
食盐加碘盐注意事项是什么食盐加碘是为了预防碘缺乏病而在食用盐中添加碘元素。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的代谢、发育和智力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智力发育受影响等疾病。
因此,加碘盐的使用对于预防碘缺乏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使用食盐加碘盐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食盐的保存:食盐加碘盐同正常的食盐一样,都是盐类产品,所以在保存方面的注意事项是相同的。
食盐应尽量避免接触潮湿的环境,保持盐的干燥状态,以防止盐受潮结块。
2.不宜过度摄入:适量的摄入碘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摄入过量也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成人每天摄入的碘量应控制在150微克至250微克之间。
过度摄入碘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风险,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肿大。
所以在食用食盐加碘盐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控制盐的使用量,同时摄入其它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以保持碘的摄入量平衡。
3.注意不宜煮沸:食盐加碘盐中的碘在高温下容易被氧化分解,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不宜将食盐直接放入高温油锅中煮沸。
这样会使盐中的碘素流失,减少碘的摄入效果。
建议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再添加食盐,以尽量保留碘素的含量。
4.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由于加碘盐中的碘含量较高,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来说,如甲状腺疾病患者和孕妇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尤其是甲状腺疾病患者,因为他们的甲状腺功能已经发生异常变化,碘的摄入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控。
5.注意过期时间:食盐加碘盐同样需要注意过期时间。
过期的食盐加碘盐中的碘含量可能会减少,甚至失去碘含量。
因此,在购买加碘盐时,需查看盐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选择新鲜的产品,确保摄入足够的碘素。
总结起来,食盐加碘盐的使用是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保存食盐、控制摄入量、避免过度加热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充分发挥碘对健康的作用。
此外,某些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加碘盐,确保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控。
精制加碘盐危害四川一榨菜厂出口到日本的榨菜被退回,原因就是查到了亚铁氰化钾,而亚铁氰化钾是低毒品,受热或遇酸反应,会产生剧毒物。
为什么会有----亚铁氰化钾。
看看亚铁氰化钾的度娘搜索结果,大家都可以搜一搜作抗结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盐,最大使用量0.005g%kg(以亚铁氰根计)。
中国GB 2760-96规定,允许作为食盐的抗结剂。
最大使用量为0.01g/kg(以亚铁氰根计)。
国家内部规定了出口榨菜使用食盐的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对输日食盐和含盐产品中亚铁氰化钾检测的通知》执行,并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等部门,研究从技术上加以解决。
积极开拓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市场。
在今后的生产加工中,严禁使用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加工对日本出口的盐渍菜。
但是他们对中国普通老百姓一直不告知盐中抗结剂是怎么回事,只是在内部做了通知,规定添加亚铁氰化钾的百分比,但是外包装上都不敢写明具体含量,只是在成份一栏笼统标明抗结剂字样。
2002年出口国外市场的盐制品不再添加亚铁氰化钾,而在国内至今仍然在盐中使用抗结剂。
但是为什么要添加----亚铁氰化钾,这都是因为食盐里加了碘。
食盐1990年前用的还是易挥发的碘化钾,所以那是的食盐易结块,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用刀敲盐块的经历,但因为碘化钾比较贵,并且易挥发,一般食盐出场六个月以后就查不出碘含量了。
所以1990年就全面使用很便宜的碘酸钾了。
碘酸钾是一种化学试剂,也是一种工业原料。
碘酸钾要加热到摄氏560度才能部分分解,一般的烹炒煎炸等都到不了摄氏560度,所以碘不会挥发。
但因为碘酸钾本身就是剧毒品,碘盐结块后吃了就会立即死人,所以只能加入抗结剂。
另外加入抗结剂还可以防止食盐在存放中结块,易包装、卖相好。
但抗结剂实际是亚铁氰化钾,也是剧毒品。
亚铁氰化钾不能与食品混放。
亚铁氰化钾受热分解出剧毒物,与酸反应有剧毒物生成。
也就是说,炒菜、加醋或西红柿等酸性食物,加了盐,就会分解成剧毒的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极毒的氰化氢(HCN)气体。
近年来,有关学者和公众对我国全民食盐加碘策略的科学性和部分沿海地区居民碘摄人可能“过量”及其潜在健康损害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为进一步了解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人水平和碘营养状况,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于2009年组织辽宁、上海、浙江、福建4个省(市)在沿海地区开展了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及膳食
碘摄人量调查。
2010年4月7日,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气督局致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要求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及膳食碘摄人量调查,对膳食中碘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为指导我国食盐加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风险评估的目的:(1)利用全国碘缺乏病或碘缺乏高危地区{i h测数据,评估我国全面普及食盐加碘十几年来,在预防和控制碘缺乏危害方面所取得的健康效益;(2)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结合20 07年全国12省总膳食研究和2009年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及膳食碘摄人量调查结果,从尿碘水平和碘的膳食摄人量两个方面,评估我国不同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及其潜在风险。
重点口答在我国当前普遍实施食盐加碘策略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居民碘摄人是否过量等问题。
碘过量与甲状腺癌
碘摄人过量与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有学者认为,长期摄人过量的碘可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其原因与长期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良陛病变在补碘后甲状腺内D NA及异倍体增多有关。
滕卫平等指出,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与地方性甲状腺机能减退或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碘的膳食摄人量增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在碘摄人量充足地区,未发现碘摄人量与甲状腺癌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瑞士学者报道,食盐加碘后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补碘不会增加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但可使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发生变化。
人群病例一对照研究结果显T,甲状腺癌发生率与人群膳食碘摄人量及趾甲中的碘含量无相关性WHO认为碘摄入充足地区的甲状腺滤泡状癌的发生率低于碘缺乏区,目前尚无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食盐加碘或者碘摄人过量与
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关。
结论与建议
碘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营养素,摄人不足和过量均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是碘缺乏十分广泛的国家之一,自199s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预防1DD策略以来,1DD发病率持续下降,并基本实现消除1DD的目标。
根据上述中国居民尿碘水平和碘的膳食摄人量评估结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
评估专家委员会认为:
(1)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摄人量一致地表明,沿海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碘摄人过量。
相反,沿海城市和农村由于碘盐覆盖率较低而碘营养状况低于同省内陆农村地区。
部分沿海地区孕妇的碘营养不足,预不发生碘缺乏的风险较高,
需要给子特别关注。
(2)在水碘含量低于l50ug/L的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碘缺乏的健康风险大于碘过量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如果食用不加碘食盐,则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高。
为此,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控
制居民的碘缺乏风险十分必要。
(3)在水碘含量高于l50ug/L的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如果食用加碘食盐,则发生碘过量的风险较高;即使食用不加碘食盐,发生碘缺乏的风险也很低。
因此,在这类高水碘地区停供加碘食盐,可以降低因碘过量可能造成的健康风险。
但在少数水碘含量极高的地区,即使停供加碘食盐,可能仍有较大比例居民的碘摄人过量,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建议对这些地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从而采取降低碘过量风险的有效措施。
(4)由于我国多数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而且加碘食盐是这类地区碘的重要膳食来源,考虑到我国食盐加碘在碘缺乏病控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应该认为食盐加碘的健康益处远大于食盐加碘的可能健康风险。
然而,由于我国水碘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推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防控策略是合适的,既可降低低碘地区居民的碘缺乏风险,一也可避免高碘地区的碘过量风
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