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冲刺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突破五化学工艺流程、物质的转化与推断类型1化学工艺流程题1.工艺流程路线示意图关注流程图中的出线、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线表示原料循环使用和核心化学反应。
2.常考操作术语及目的(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①粉碎(研磨):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进行或增大转化率。
②灼烧(煅烧):使固体在高温下分解或使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等。
(2)明确常用的分离方法①过滤:固液分离。
所需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滤纸、漏斗、烧杯、玻璃棒。
②蒸发结晶: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如NaCl。
③降温结晶: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溶质。
操作过程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浓缩:蒸发部分溶剂,提高溶液的浓度。
洗涤:尽量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或干扰物质。
干燥:除去固体中的水。
3.答题技巧(1)所设问题一般都是孤立的,在解答时不要求流程全看懂后再解答,看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去,继续解答后面的问题。
(2)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
(3)推断流程图某一步中的物质,可以从上一步操作中反应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入手进行分析,同时需注意所加试剂是否有剩余。
(4)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箭头方向,箭头进入的是原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若从已知信息中找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加上水,然后进行配平,还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有关信息;若在空气中煅烧或通入空气则还需考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5)循环利用的物质:步骤中某一步的产物是另一步的原料,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逆线)即可判断出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例1(2020百色中考)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某同学设计流程(如图)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固体。
(1)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问题一、单选题1. 某同学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稀硫酸及足量氧化铜制单质铜,他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① CuO CuSO4Cu ;② Fe H2Cu他若按实际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A. ①多B. ②多C. 一样多D. 无法判断2. 如下无机物转化关系图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的是()A. 只有①②B. 只有①③C. 只有②③D. ①②③都是3. 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符合要求的组合()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4. 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人口过快增长B.植被遭受破坏C.全球气温升高D.野生生物灭绝5.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A. 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B. 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C. 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D. 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6. 所谓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指()A. 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温度升高B. 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C.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使气温升高D. 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过大气层照射在地球上7. 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A. CO2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B.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D. 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8.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 碳循环B. 氧循环C. 氮循环D. 水循环9.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B. 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C. 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D. 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10. 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A.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B.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C.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D.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11. 电子消毒柜放电时将空气中的少部分氧转化为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再利用臭氧消毒。
专题16 物质的相互反应与转化1.(2020年山东济宁中考)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转化的是 A .C CO → B .222H O O → C .22BaCl Ba(OH)→ D .3NaCl NaNO →2.(2020年江苏苏州中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2O C2C CO CO −−−→−−−→点燃高温B .22O H O223S SO H SO −−−→−−−→点燃溶液 C .24H SO NaOH 42Cu CuSO Cu(OH)−−−−→−−−−→稀溶液溶液 D .22CO CaCl 23NaOH Na CO NaCl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3.(2020年重庆B 卷中考)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 、Y 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 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B .反应①中CO 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C .Y 可以是CaCl 2溶液D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4.(2020年贵州安顺中考)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如图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甲是Fe x O 4,则乙是FeB. 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C. 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H 2和H 2OD. 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5.(2020年宁夏中考)下列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注:物质间的转化均通过一步实现)关系与如图不符的是6.(2020年天津中考)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丙 丁 A CuO CuSO 4 FeSO 4 FeCl 2 B CO 2 Na 2CO 3 H 2O O 2 C O 2 MgO H 2O 2 H 2O DHClBaCl 2BaSO 4H 2SO 47.(202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O 2Fe−−−→点燃Fe 3O 4CO−−−→高温FeB .H 2O 22MnO H 22O−−−→点燃H 2O C .Ca(OH)22CO CaCO 3NaCl 溶液Na 2CO 3 D .CO 2C−−−→高温CO 2H O H 2CO 3 选项物质X Y Z A CO 2 O 2 CO B CaCO 3 CaO Ca (OH )2C H 2O 2 H 2O H 2 DCuCuOCuSO 48.(2020年山东东营中考)人类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
第12讲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知识要点】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金属单质→某些金属氧化物→碱→盐例如:Ca→CaO→Ca(OH)2→CaCO3非金属单质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盐例如:C→CO2→H2CO3→CaCO3酸、碱、盐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判断酸、碱、盐溶液中两种化合物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依据是: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的另外两种化合物中有一种是沉淀或是气体或是水。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SO3。
CO2+H2O==H2CO3SO3+H2O==H2SO4某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对应的可溶性碱,如CaO、Na2O等。
CaO+H2O==Ca(OH)2Na2O+H2O==2NaOH2.化学反应的现象之一是颜色的变化,要熟记一些常见物质的颜色(1)溶液的颜色①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带绿色)。
②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2)沉淀的颜色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物是AgCl、BaSO4。
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且能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白色沉淀物是CaCO3、MgCO3、BaCO3。
⑤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物是Cu(OH)2。
④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物是Fe(OH)3。
⑤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是Mg(OH)2、Al(OH)3。
【试题精析】1.(2009年广州)A、B、C、D、E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NaN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
分别进行下列实验:I.将A分别滴入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II.将B分别滴入A、C、D、E中,C、E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III.将C分别滴入A、B、D、E中,B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冲刺2023年中考复习化学高频考点训练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单选题1.小明在实验室用Fe、CaCO3、H2O、CuSO4和稀HCl欲制备下列四种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CO2B.Cu C.Ca(OH)2D.H2SO42.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宣布重磅成果。
该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二氧化碳与氢气为原料成功合成淀粉。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成就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新的思路B.该成就将为解决粮食危机发挥积极作用C.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没有甜味,所以不属于糖类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①C→Cu ②Cu→CuCl2③CaO→CaCl2 ④Fe→Fe(OH)2⑤Ba(OH)2→NaOH,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选项甲乙丙A H2SO4H2H2OB C CO CO2C Ca(OH)2CaCl2CaCO3D NaOH NaCl NaNO3A.A B.B C.C D.D5.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A.H2O2→O2→CO2→H2CO3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6.如图为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的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2SO4中的钠来自海水B.Na2SO4中的氧只来自SO2C.HCl中的氯来自海水D.HCl中的氢来自H2O7.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 一定条件__Al2O3+3H2↑8.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关系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H2OKMnO4↘↓↑↗CO、CO2↗SO2H2SO4H2O2→→P2O5+ Mg Al Zn Fe→ H2→H2O ↘MgO HClKClO3↗↓↘Al2O3 Fe3O42、碳与碳的化合物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CO2↗ Na2SO4 → BaSO4↓(白)NaOH → Na2CO3 → CaCO3↓(白)(变质)↘ NaCl → AgCl↓(白)4、含钙化合物的关系:↙↗―――――――↘↖CaCO3→CaO→Ca(OH)2→CaCl2↖CO2↙5、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钡word.word. ↗BaCl 2 → BaSO 4↓(白)BaO → Ba(OH)2 ↗↘ + CuS O 4↘Cu(OH)2↓(蓝)6、硫酸铜、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铵CuO ↗ CO 2↙ ↘ Ca(HCO 3)2 → CaCO 3→CaOCuSO 4.5H 2O →CuSO 4→ Cu ↘ H 2O↗Na 2CO 3 ↗ NH 3 → NH 3.H 2ONaHCO 3 →CO 2 NH 4HCO 3 → H 2O↘H 2O → H 2CO 3 ↘ CO 2 → H 2CO 37、铝、镁、锌、铁、铜及其化合物↗ZnSO 4↖ ↗ AlCl 3↖Zn → ZnO Al → Al 2O 3 ↘ZnCl 2↙ ↘Al 2(SO 4)3↙Fe Al↗MgCl 2↖ ↙﹉﹉﹉﹉↗ CuCl 2↘↖Mg → MgO Cu ←→CuO Cu(OH)2 ↘MgSO 4↙ ↖____↘ CuSO 4↗↙Fe Al↙ FeCl 3 ↖ C CO H 2 Mg Al ↗FeSO 4Fe(OH)3 Fe 2O 3 ←――――→ Fe↖Fe 2(SO 4)3↙ O 2 H 2O ↘ FeCl 28、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注明必要的反应物、反应条件)CO 2 CO C 或O 2 O 2 H 2O H 2O 2Al 2O 3 AlCl 3 Al CuO CuSO 4 Cu ⑴ ⑵ ⑶ ⑷ MgO MgSO 4 Mg Cu H 2 Fe CaO Ca(OH)2 CaCO 3 CaCl 2 Ca(OH)2CaCO 3 ⑸ ⑹ ⑺ ⑻word.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CaCO 3 Na 2CO 3 CO 2 CO 2 NaOH Na 2CO 3 CO 2 O 2 H 2O NaOH NH 4ClNH 3 ⑼ ⑽ ⑾ ⑿。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17条规律须牢记反应规律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 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 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初中化学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总结
一、物质分类
1、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将两种或以上的原料物质或物质组合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反应。
如,饱和的氯气与水混合反应,会形成氯化氢:
Cl2+H2O→HCl+HClO。
2、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将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以上的物质,它的原料也是一种物质。
如,水解硫酸铵,会分解成硫酸和氨气:NH4HSO4→NH3+H2SO4
3、变性反应
变性反应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对物质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如,氧化反应是通过氧化剂对另一种物质进行氧化,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物质。
如铁粉(氧化剂)+柠檬汁(被氧化物)→柠檬汁(氧化后)+Fe2O3
二、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氧、氢和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氧气与氢气的反应能够产生水,即2H2+O2=2H2O。
水可以通过电解反应分解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即2H2O=2H2+O2
2、碳和氧的相互转化
碳(C)与氧(O2)可以通过燃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O2):
C+O2=CO2、二氧化碳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被转化为有机物质,如糖:
CO2+H2O→C6H12O6+O2
3、硫化物和酸的相互转化
硫化物与酸可以通过熔融硫酸盐反应产生硫酸,如:
2Na2S+H2SO4→Na2SO4+2H2S。
硫酸可以由含硫的碱性物质中通过水解反应分解成硫化物,如:2NaHSO4→Na2S+H2SO4。
初高中化学衔接——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以O 2、H 2、C 、S 、P 等为代表的非金属单质,以Fe 为代表的金属单质,以CO 、CO 2等为代表的非金属氧化物,以Fe 2O 3 、CuO 等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等。
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图(即八圈图)。
1. 各类物质相同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在上图中所涉及的反应规律可简记为: 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 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 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 17条规律须牢记 反应规律 示例纵向:(1)金属+−−−→−∆/2点燃O 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O Na O Na 2224=+ CuO O Cu 222∆+(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NaOH O H O Na 222=+(3)碱(难溶)−−−→−∆高温/碱氧(难溶) + 水∆==2)(OH Cu O H CuO 2+(4)酸+碱→盐+水O H PO Na PO H NaOH 2434333+=+O H CuSO SO H OH Cu 244222)(+=+(5)非金属+−−→−点燃2O 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22CO O C 点燃+ 522254O P O P 点燃+(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3222CO H O H CO =+ 4325223PO H O H O P =+(7)酸(易挥发 / 难溶)→酸氧+水(易挥发 / 难溶)↑+=2232CO O H CO H 2232SiO O H SiO H +∆从纵向来看,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其中金属元素相同。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其中非金属元素相同。
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NaCl Cl Na 222点燃+(9)碱氧+酸氧→(含氧酸)盐32CaSiO SiO CaO 高温+(10)含氧酸盐→碱氧+酸氧↑+23CO CaO CaCO 高温(11)盐+盐→两种新盐↓+=+AgCl NaNO AgNO NaCl 33交叉:(12)酸+碱氧→盐+水O H CuSO CuO SO H 2442+=+(13)碱+酸氧→盐+水O H CO Na CO NaOH 23222+=+(14)酸+盐→新酸+新盐32423242CO H SO Na CO Na SO H +=+↑+=2232CO O H CO H (15)碱+盐→新碱+新盐↓+=+2424)(2OH Cu SO Na CuSO NaOH(16)金属+酸→盐+↑2H↑+=+2442)(H ZnSO SO H Zn 稀(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44ZnSO Cu CuSO Zn +=+以上十七条规律的应用: (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
中考知识点(四)——物质间的转化与推断一、初中化学物质间转化网络关系图1.以碳、氧元素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C CH4CuOFe3O4(1) (2) (5) H2CO3 (23) (21) (20)(22)(6) (7)2(8) (9) (17)(10) (11) Na2CO3 (14) (15) (16)(18)CaCO3 H2O2 CO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2C + O2点燃 2CO(2)C + O2点燃 CO2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3C+2Fe2O高温4Fe+3CO2↑(3)2CO + O2点燃 2CO2 3CO+Fe2O高温2Fe+3CO2 CO + CuO △ Cu + CO2(4)CO2 + C 高温 2CO(5)CH4+ 2O2点燃 CO2+ 2H2O(6)CO2 + H2O = H2CO3(7)H2CO3 = H2O + CO2↑(8)CO2 + 2NaOH = Na2CO₃ + H2O(9)Na2CO3 + H2SO4 = Na2SO4 + H₂O + CO₂↑ Na2CO3 +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10)CaCO3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CaCO3 高温CaO + CO2↑(11)CO2 + Ca(OH)2 = CaCO3↓+ 2H2O(12)2H2O通电2H2↑+ O2↑(13)2H2 + O2点燃 2H2O 3H2 + Fe2O3高温 2Fe + 3H2O H2 + CuO 加热 Cu + H2O(14)2H2O2 MnO2 2H2O + O2↑(15)2H2O2 MnO2 2H2O + O2↑(16)O2 + 2C 点燃 2CO(17)CO 2 + C 高温 2CO(18)2CO + O 2 点燃 2CO 2(19)O 2 + C 点燃 CO 2(20)2O 2 + 3Fe 点燃 Fe 3O 4(21)O 2 + 2Cu △ 2CuO(22)Fe 2O 3 + 3CO 高温 2Fe + 3CO 2(23)CuO + H 2 加热 Cu + H 2O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2.以钙、铁元素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CaCO 3 FeCl 3 Fe 3O 4(1) (2) (3) (14) (13) (12) (7) CaCl ₂ (6) CaO Fe(OH)FeCl 2(5) (4) (15) (16) (11) (9) Ca(OH)2 FeSO 4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CaCO 3 + 2HCl = CaCl ₂ + H ₂O + CO ₂↑(2)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2NaCl CaCl 2 + K 2CO 3 = CaCO 3↓+ 2KCl(3)CaCO 3 高温CaO + CO 2↑(4)CaO + H 2O = Ca(OH)2(5)Ca(OH)2 + 2HCl = CaCl 2 + 2H 2O Ca(OH)2 + MgCl 2 = Mg(OH)2↓+ CaCl 2(6)Ca(OH)2 +CO 2=CaCO ₃↓+ 2H 2O Ca(OH)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 Ca(OH)2 + K 2CO 3= CaCO 3↓+ 2KOH(7)3Fe + 2O 2 点燃 Fe 3O 4(8)Fe + 2HCl = FeCl 2 + H 2↑ Fe + CuCl 2 = FeCl 2 + Cu(9)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Fe + CuSO 4 = FeSO 4 + Cu(10)Fe 2O 3 + 3CO 高温 2Fe + 3CO 2 Fe 2O 3 + 3H 2 高温 2Fe + 3H 2O(11)Fe 2O 3 + 3H 2SO 4 = Fe 2(SO 4)3 + 3H 2O(12)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13)Fe(OH)3 + 3HCl = FeCl 3 + 3H 2O(14)FeCl 3 + 3NaOH = Fe(OH)3↓+ 3NaCl 2FeCl 3 + 3Ca(OH)2 = 2Fe(OH)3↓+ 3CaCl 2(15)2Fe(OH)3 + 3H 2SO 4 = Fe 2(SO 4)3 + 6H 2O(16)Fe 2(SO 4)3 + 6NaOH = 2Fe(OH)3↓+ 3Na 2SO 4 Fe 2(SO 4)3 + 3Ca(OH)2 = 2Fe(OH)3↓+3CaSO 43.以酸和碱为中心的知识网络酸碱指示剂CO2(2) (3) (4) (6) (7)Fe2O3 NaOH Na2CO3 H2SO4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Fe + 2HCl = FeCl2 + H2↑(2)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3)HCl + NaOH = NaCl + H₂O(4)2HCl + Na2CO3 = 2NaCl + H₂O + CO₂↑(5)2HCl + Ca(OH)2 = CaCl2 + 2H2O(6)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7)H2SO4 + Ca(OH)2 = CaSO4+ 2H2O(8)Ca(OH)2 + CO2 = CaCO3↓ + 2H2O4.以几种盐为中心的各物质的转化4 FeSO4物质之间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1)CaCO3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CaCO3 高温CaO + CO2↑(2)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3)Na2CO3 + 2HCl= 2NaCl + H₂O + CO₂↑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₂O + CO₂↑(4)Na2CO3 + 2HCl= 2NaCl + H₂O + CO₂↑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5)NaCl+ AgNO3 = AgCl↓ + NaNO3(6)AgNO3 + NaCl = AgCl↓ + NaNO3 AgNO3 + HCl = AgCl↓ + HNO3(7)BaCl2+ 2AgNO3 = 2AgCl↓ + Ba(NO3)2(8)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BaCl2 + Na2SO4 =BaSO4↓ + 2NaCl(9)CuSO4 + Ba(OH)2 = Cu(OH)2↓+ BaSO4↓ 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10)CuSO4 + Fe = FeSO4 + Cu(11)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CuSO4 + Ca(OH)2 = Cu(OH)2↓+ CaSO4二、推断突破口1.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的颜色白色固体:无水CuSO4、Mg0、P2O5、Ca0、Ca(OH)2、NaOH、 NaCl、Na2CO3等红色固体:Cu、Fe2O3等暗红色固体:红磷等绿色固体:Cu2(OH)2C03等淡黄色固体:S等黑色固体:C(木炭粉)、Cu0、MnO2、Fe3O4、Fe(粉)等紫黑色固体:KMnO4等(2)沉淀的颜色(七种常见沉淀)白色:BaSO4、AgCl、CaCO3、BaCO3、Mg(OH)2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3)溶液的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紫色溶液: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4)火焰的颜色淡蓝色火焰:CH4、H2、S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蓝色火焰:C0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2.物质的气味(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等(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3.特殊反应条件(1)点燃:一般有O2参加反应(2)高温:主要有4个化学反应3CO+Fe2O高温2Fe+3CO2 CaCO3 高温CaO+CO2↑ CO2+C 高温 2CO C+2CuO高温2Cu+CO2↑(3)通电:主要有3个化学反应2H2O通电2H2↑+O2↑ 2Al2O通电4Al+3O2↑(4)催化剂:主要有2个反应2KCl + 3O2↑2H2O2 MnO22H2O+O2↑ 2KClO3MnO₂∆4.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4)最简单的有机物——CH4(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6)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7)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氢(8)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9)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10)最早使用的金属——铜5.反应的特征现象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有:“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火星四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或降低”、“无水硫酸铜变蓝”等模拟预测1. A、B、C是三种初中阶段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箭头表示转化,横线表示反应),已知B与另外两种物质的元素种类均不相同。
第七讲 物质的彼此转化【知无巨细】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2.非金属在必然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S +O 2=====点燃__SO 2__,C +O 2=====点燃__CO 2__,C +2S=====△__CS 2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够跟水反映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CO 2+H 2O===__H 2CO 3__ SO 2+H 2O===__H 2SO 3__ SO 3+H 2O===__H 2SO 4__ 4.不稳固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__H 2O +CO 2↑__ 例1:以下现象中,能够证明柴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映的是 ( )A .燃烧更旺B .发出白光C .放出大量的热D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解析:燃烧更旺、发出、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柴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映;生成使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柴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映. 应选D .例2:以下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敞亮的蓝紫色火焰,应选项说法错误.B 、棉线要紧成份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应选项说法错误.C 、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应选项说法正确.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应选项说法错误. 应选:C .例3:单质碳和部份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下图。
(1)物质X 可能为(填序号)__③__。
①氧气 ②水 ③碳酸(2)假设X 为CaCO 3,写出图中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CO →CO 2:__ ;②CaCO 3→CO 2:__ _或__ _。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主讲:黄冈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王学兵考点解读
一、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图
二、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
(一)化合反应:A+B+…=C
特点:1、没有单质生成。
2、若反应物有单质参加,元素化合价改变,反之不变。
常见类型: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水→碱
条件:生成的碱要可溶
3、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条件:用该方法生成的酸性氧化物只有:CO2、SO2、P2O5 4、非金属氧化物+水→酸(酸根中含氧元素)
条件:SiO2不发生该类反应。
5、金属+非金属(O2外)→盐(不含氧元素)
条件:Cl2化学性质强与氧气。
(二)分解反应:C=A+B+…
特点:1、可能有单质生成。
2、若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变,反之不变。
常见类型:
1、含氧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条件:参加反应的盐必须为难溶的CO32-。
2、含氧酸→酸性氧化物+水
条件:酸为碳酸等不稳定性酸。
(三)置换反应:A+BC==AC+B
特点:1、一定有单质生成。
2、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一定改变。
常见类型:
1、金属氧化物+H2<或C>金属+H2O<或CO2↑>
2、金属+酸→盐+氢气
条件:a.金属的活动性强于氢
b.酸为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浓稀硝酸>
3、金属+盐→盐+金属
条件:a.参加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强于盐中金属
b.参加反应的盐必须可溶
c.参加反应的金属不为K、Ca、Na
※单质铁发生置换反应只生成亚铁盐<Fe2+>
(四)复分解反应:AB+CD==AD+CB
特点:1、一定无单质生成。
2、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不变。
常见类型: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满足的条件生成物满足的条件
1、酸+碱性氧化物盐和水满足条件沉淀<↓>
2、酸+盐盐和酸满足条件或
3、酸+碱盐和水满足条件气体<↑>
4、碱+盐盐和碱两物可溶或
5、盐+盐盐和盐两物可溶水(难电离的物质)<H2O>
(五)其它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1、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条件:参加反应的碱必须可溶。
规律: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2、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以前的金属氧化物不发生该反应。
3、C x H y+O2CO2+H2O
4、C x H y O z+O2CO2+H2O
典例解析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KCl KNO3B.C CO2
C.Cu(OH)2Cu D.KOH K2SO4
解析:
本题考查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答题时须明确题目要求: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A中KCl可一步转化为KNO3(KCl+AgNO3=AgCl↓+KNO3),但KNO3不
能一步转化为KCl;B中C可一步转化为CO2(C+ O2CO2),CO2也能一步转化为C;C中Cu(OH)2不能一步转化为铜,铜也不能一步转化为Cu(OH)2;D中KOH和H2SO4反应可一步转化为K2SO4,K2SO4和Ba(OH)2反应也可一步转化为KOH。
答案:BD
例2、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下图要求的是()
乙丙丁
甲
A H2SO4Na2SO4NaOH NaCl
B KCl K2CO3KOH HCl
C O2CO CuO C
D Fe CuCl2Zn HCl
解析:
该题要求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要相当熟悉,同时要善于抓住题中叙述的关键信息,通过分析、类比,寻找解题的途径。
由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等信息,将A、B排除,C、D符合题意。
答案:CD
例3、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以前减轻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D.氯化亚铁溶液
解析:
铁片放入稀硫酸、稀盐酸中发生下列反应:
Fe + H2SO4=FeSO4+ H2↑
Fe+2HCl= FeCl2+H2↑
每生成2g氢气,同时有56g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所以溶液质量增加了。
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如下反应:
Fe+CuSO4=FeSO4+Cu
每析出64g铜,同时有56g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结果溶液质量减轻。
铁与氯化亚铁溶液不反应。
答案:C
例4、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AlCl3B.ZnCl2
C.FeCl3D.CuCl2
解析:
考查置换反应的判断,利用活泼金属与相应的酸之间的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盐,所以A、B正确,从金属的活动性来看,铁也是活泼金属,可是铁参加置换反应,只能生成+2价的生成物。
答案:CD
例5、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硝酸铜B.稀盐酸
C.稀硫酸D.二氧化碳
解析:
通过物质的性质来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判断出C正确。
答案:C
例6、铁、氯化铜、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处产生白色物质B.b处生成蓝色沉淀
C.c处发生复分解反应D.d处产生气泡
解析:
主要判断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现象。
a处因为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应该有固体出现,b处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c处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d处产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