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尾“鱼鳞片”密封漏料的解决办法
- 格式:pdf
- 大小:873.8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窑尾漏料的原因与处理作者:徐陆洋王绥哲陈西利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0期中图分类号:TU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0-0324-01预分解窑窑尾漏料是影响窑正常生产运行最常见的原因,窑尾漏料不但影响窑产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环境卫生,造成窑尾漏风,冷空气吸入窑内,增大了热损失,使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出影响窑尾漏料的真正原因,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进行处理。
(见表1)1.各测温点测量仪表不准,显示值比实际温度偏低,据观察特别是分解炉出口温度更加明显。
导致系统温度普遍高,尾煤用量偏高,头尾煤比例失调,窑内煤灰大量沉积,不均匀掺入熟料中,最终导致不正常工况(结圈、结蛋)的发生,以致窑尾漏料。
处理方法:勤注意观察系统温度的变化,衡量头尾秤用煤的多少,加强对仪表准确性的管理。
要求仪表管理人员对分解炉出口等主要测温点仪表进行检查,及时清除热电偶头部的结皮,及时更换已损坏的热电偶等要求。
2.关于窑速的控制低窑速运行会造成窑内填充率较大,厚料层操作,导致窑尾漏料。
采用薄料快转的煅烧方法本来就是水泥熟料煅烧的需要。
有的人认为,当窑喂料小时,就应降低窑速,但我们实践体会,当窑已发生结圈、长厚窑皮,在进行烧圈(厚窑皮)时,尽管喂料量已减小或止料,但窑速也不宜减得过慢,应在3.0r/min以上或更高,同时调整火焰向下,以利于圈或厚窑皮的脱落。
有时当窑尾部件完好时,窑尾也存在漏料,比如略微增加窑投料量10t/h,窑尾就可能出现漏料;当清理烟室、分解炉下部结皮后,窑尾开始漏料,但基本上在30min内又恢复正常,经多次观察分析认为,主要是大量清理的结皮瞬间入窑造成,由此可见窑尾端物料填充率过高是造成窑尾漏料最重要的因素。
窑内窑皮过长过厚是造成窑尾端物料填充率超过其设计最大填充率的原因。
处理方法:窑和分解炉用风要进行合理调节,根据窑和分解炉用风情况及时对三次风阀开度进行调节。
水产饲料生产制程中常见问题及品质改善措施耐水性差、凸凹不平、含粉大、长短不一?水产饲料生产制程中常见问题及品质改善措施饲料智造工场饲料智造工场:供致力于饲料产业发展的精英们,在饲料产业一体化经营中,提供原料、生产、技术、品管以及市场运营管理经验交流平台,面对饲料产业4.0的到来,智能化、精益化、标准化将成为饲料产业发展主题,请各位精英敞开心扉,携手共进,创造美好未来!我们在水产饲料日常生产当中,从各个环节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列举出来与大家交流,具体如下:一、配方问题1、鱼料配方结构中,粕类原料较多一些,如菜粕、棉粕等,都属粗纤维,一些油厂技术高明,油脂基本上榨干了,含量很少。
而且,这类原料在生产中,不易吸水,对制粒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另外如棉粕难粉碎,影响效率。
2、处理措施:加大了菜籽饼的使用,另外在配方中添加质优的地产原料如米糠,其次添加约占配方比例5-8%的小麦。
通过调整,从09年制粒效果来看,比较理想,吨产量也上去了,2.5mm颗粒在8-9吨,较以往提高近2吨。
颗粒外观也明显改善。
另外,为提高粉碎棉粕的效率,我们将棉粕与菜粕进行2:1配混合后进行粉碎,改善后,粉碎速度基本与粉碎菜粕速度持平。
二、颗粒表面凹凸不平1、对成品外观带来极大影响,另投入到水中易溃散,利用率低。
其主要原因是:(1)原料粉碎过粗,调质过程中,未能充分熟化、软化,在通过模孔时与其他原料不能很好地结合。
(2)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鱼料配方中,由于在调质过程中,原料中夹杂有蒸汽泡,在压制颗粒时,这些气泡由于受模内与模外压力差的原因,气泡破裂,导致颗粒表面产生凹凸不平。
2、处理措施:(1)控制好粉碎关目前我司在生产鱼料时,大宗原料采用1.2mm筛片微粉,控制好筛片的使用频次及锤片的磨损程度,确保粉碎细度。
(2)控制蒸汽压力根据配方,在生产时合理调节蒸汽压力,一般控制0.2左右,由于鱼料配方中粗纤维原料较多,需要质量较好的蒸汽和合理的调质时间。
水泥厂噪音治理方案噪声是水泥厂生产中仅次于粉尘的污染源,在现有的水泥厂生产中普遍利用大型破碎机、磨机、高中压风机、空气紧缩机等设备,以上设备在工作时的噪声往往高达120dB(A),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低于85dB(A),加上这些设备工作时常常是天天24小时,常年如此不断地工作,因此对水泥厂生产区域内人员及厂界周边环境产生专门大的污染。
为了改善声环境,确保作业区域达到《工业企业场区噪声操纵设计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必需对生产区内的噪声进行综合治理。
水泥生产线的高噪声源要紧有原料磨、煤磨产生的机械性噪声和空压机、罗茨风机等发出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等-,源强一样为90~105dB,其中的破碎机、磨机、高中压风机、空气紧缩机等都是强噪声设备。
在生产进程中,凡是运转的机械设备,都不同程度地发出噪声。
依照水泥厂有关设备体积大,功率高的特点,江西恒高声学技术工程公司在处置以上噪声时采纳了隔声降噪技术来实现,对高噪声的风机等动力噪声源设置隔声罩、进出气口加装消声器;破碎机、磨机、水泵房等强噪场或车间采纳封锁式厂房或隔音室,同时对噪声设备基础进行隔振、减震处置。
一.水泥厂的噪声源水泥厂要紧工作地址都是噪声源,且有的整个机房都处于高强噪声状态,严峻损害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因此,尽快将噪声操纵在许诺范围内,是符合现代化进展要求的。
一样来讲水泥厂需要治理的几个显著噪声源有:1.原料磨区域设备:立磨、立磨排风机、窑尾排风机、高温风机、窑尾电收尘器排风机;2.窑头区域:篦冷机风机群、窑头罗茨风机、熟料电收尘风机;3.煤磨车间:煤磨、罗茨风机;4.水泥磨车间:水泥磨;5.均化库区域:罗茨风机;6.空压机房:空压机。
二.水泥厂相关设备的噪声特性:2.1.球磨机的噪声特性:水泥厂球磨机的噪声最大,大型球磨机的噪声在120分贝左右,一样用厂房隔音和采纳吸音材料来吸收球磨机噪声。
粉磨技术的进展方向是采纳立磨代替球磨机粉磨,不但粉磨效率高于球磨,而且噪声问题也同时取得解决。
第三部分 600t/d回转窑我国最早是在一九七一年由马鞍山钢铁公司从美国引进了一条300t/d回转窑生产线,当时是采用混合煤气为燃料。
直在一九七八年由武汉钢铁公司从德国引进了一条带竖式预热器、竖式冷却器的500t/d 回转窑之后,才带动了我国回转窑的迅速发展,随后武钢又建了一条600t/d,鞍钢建了两条600t/d。
宝钢一期从日本引进一条带炉箅预热机、推动箅冷机的600t/d生产线,先后在二、三期又建设了三条,其中最后一条是从美国引进的带竖式预热器和竖式冷却器的回转窑,这是目前最先进的。
进入2000年之后,由于回转窑工艺的不断完善,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国产化,工程投资大幅下降。
又由于其操作简单、产品质量优质稳定,回转窑工艺得到空前的发展。
在钢铁企业中建设最多,产能最大的活性石灰生产设施就是回转窑,目前最大的回转窑为1200t/d。
1、工艺与设备⑴、工厂组成①、生产系统1)石灰石原料仓库2)石灰石原料筛分系统3)竖式预热器4)φ4.2m×50m回转窑(600t/d)5)竖式冷却器6)煤气混合站7)回转窑烟气除尘净化及排烟系统8)控制站及操作室9)石灰成品筛分、贮存运输及计量系统②、公用及辅助生产系统1) 空气压缩站2) 中央变配电所、液压站③、行政生活设施1)综合楼包括办公室、化验室等生活设施⑵、工艺流程合格粒度的石灰石(20~50mm)由自卸汽车直接运至石灰石原料仓库贮存。
贮存量按7天考虑。
石灰石由2台5t抓斗桥式起重机加到石灰石受料槽,经过振动给料机、带式输送机送到筛分楼。
经过筛分,筛上料采用带式输送机经过皮带秤计量后送入竖式预热器顶部的受料仓中。
受料仓中的物料经加料管送入预热器内的环形通道,石灰石在环形通道内缓慢下移,并经1000~1100℃的窑尾烟气预热到900℃左右,废气进入窑尾废气处理系统,部分分解的石灰石经预热器上的液压推杆推动,通过加料室进入到600t/d烧混合煤气的回转窑内进行煅烧。
成都富水砂卵地层中盾尾漏水漏浆的控制及处理措施
成都富水砂卵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层,在施工过程中盾尾漏水、漏浆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控制盾尾漏水漏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层的特点和漏水漏浆的原因,为后续的处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2. 施工工艺优化:为了减少盾尾漏水漏浆的发生,需要优化施工工艺。
可以考虑调整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刀盘的转速等参数,以减少对地层的扰动和破坏,从而减少漏水漏浆的可能性。
3. 预处理措施:在施工前可以采取一些预处理措施,来减少盾尾漏水漏浆。
在开始推进前进行地下注浆加固,填充漏岩缝隙,增加地层的稳定性;或者在盾尾部分设置封闭屏障,阻止水和浆液的渗透。
4. 技术手段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控制和处理漏水漏浆问题。
可以利用水泥浆、膨润土等材料进行注浆修复,填充漏孔,增强地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或者使用水泥墙、隔水膜等材料来加固封闭盾尾部分,阻止水和浆液的渗透。
5. 检测监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盾尾段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漏水漏浆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压力监测、注浆效果监测等。
控制和处理成都富水砂卵地层中盾尾漏水漏浆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点、优化施工工艺、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盾尾漏水漏浆的发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回转窑的密封结构及改进措施作者:李秋丹来源:《中国机械》2013年第06期摘要:回转窑密封装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回转窑烧成系统的热耗、电耗、产量、污染和工艺的稳定操作等方面。
本文就目前使用在水泥、冶金、化工等行业中的回转窑密封装置的各种型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与比较,针对回转窑的特点及密封装置的使用情况,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选择一种好的密封装置—新型复合柔性密封,它能很好的适应回转窑端部的复杂运动,耐磨耐高温,有效地消除回转窑轴向、径向和环向间隙,实现了无间隙密封,保证了良好密封的效果。
关键词:回转窑密封装置特点改进复合柔性密封熟料烧成回转窑是氧化铝、水泥、化工及冶金等行业的关键生产设备,回转窑是在负压下操作的,如果热端漏入过量空气会减少入窑的二次空气,且降低二次空气量,造成热量损失。
在回转窑的运行过程中,冷端负压高极易吸入大量冷空气,使窑内大量的废气不易排出,导致燃料不能完全燃烧,冷端废气中含有粉尘,偶尔倒风会溢出大量粉尘,污染坏境。
密封是将筒体与窑头罩、窑尾罩即运动体与固定体连接起来的纽带,因此,回转窑密封的好坏对熟料烧成的整个工艺参数和设备高效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1.烧成系统回转窑对密封的要求烧成系统是热工环境。
以窑尾为例,不仅存在高温、高粉尘、负压工艺环境,而且筒体存在椭圆、弯曲等变形,回转部件与固定件间存在不断变化的径向、轴向和环向三维间隙。
因此,这种复杂的工艺条件下,要求密封应具备以下的特点:不漏风、不漏灰、不漏料、耐高温、耐磨损、长寿命、高可靠性、安装方便、维护方便等综合使用成本。
2.目前应用于回转窑的几种密封装置密封主要分为静密封和动密封两种,动密封又可分为接触型密封和非接触型密封。
而目前,我国应用在回转窑上的密封装置主要有迷宫式密封装置、摩擦式密封装置,另外还有气封式密封装置、组合式密封装置等。
2.1.迷宫式密封装置迷宫式密封装置分为轴向迷宫和径向迷宫两种。
其装置结构较简单,没有接触面,也不存在磨损问题,同时不受简单窜到的影响。
1 / 8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一、鱼浮于水面,呈现浮头现象养殖鱼类浮头要开增氧机械或向鱼池中抛撒氧剂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也可以引起鱼类的浮头。
1、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这种现象是鱼从傍晚就开始浮头到黎明,这种情况可向池中泼洒生石灰15~20㎏/亩。
2、鱼病引起的浮头a、细菌性鱼病引起的浮头:养殖池长期不用消毒药物,导致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及有害细菌粘附在鱼的鳃丝上,引起鱼的鳃丝呼吸不到水中溶氧而引起的浮头,可用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b、寄生虫病引起的浮头:如车轮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起浮头,常表现为暴躁不安,在池中狂浮,可通过向水体中泼洒杀虫药进行控制。
3、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成为优势种群引起的浮头:它们本身是鱼苗和鳙鱼的优质生物活饵料,成鱼精养塘由于鳙鱼投放的数量不当,引起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当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鱼类争氧,甚至吃光浮游植物,导致水质变清、溶氧下降、引起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此时的办法为:a、立即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强化增氧;b、利用黎明时间沿池边杀灭水中浮游动物(注意必须在下风头),重新肥水;c、适当增加鳙鱼的投放量。
4、池中污染、中毒症状引起的浮头:2 / 8可向池中加入未受污染的水进行冲水,并抽出一部分池水,但千万不能开动增氧机,否则会加剧鱼的死亡。
5、施肥不当引起的浮头:在夏季向池塘过多施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引起缺氧而浮头,精养鱼塘建议夏季不施有机肥,而施少量的磷肥或生物鱼肥。
二、鱼不吃食或吃食不旺1、水体缺氧:水中溶氧低于5mg/l,可用增氧方法使溶氧达到8mg/l左右。
2、水体PH值不正常:PH<6.5或PH>9.0(鱼苗,PH>9.0,成鱼PH>9.5),可用调PH的方法,使PH值成到鱼类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3、水中氨氮过高:可用换水的方法进行处理,若换水不方便,可用生物制剂进行处理,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EM菌、光合细菌等。
出鱼高峰期,掌握脱粘、掉鳞、不耐运输的原因,提高成活率90%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许多养鱼的朋友都已经在慢慢出鱼卖鱼了,但拉网捞鱼过程中时常遇到鱼体脱粘、掉鳞、出血等状况,影响鱼的外观,直接导致鱼贩的压价,影响收入。
对于鱼贩来说,鱼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死亡也会直接造成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
细数出鱼四宗罪脱粘、掉鳞、出血、不耐运输1、脱粘鱼体粘液由体表粘液细胞分泌,其成份含有粘多糖、糖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各种水解性酶类等,是鱼体第一道屏障。
粘液具有减少摩擦、调节渗透压,阻止病原菌入侵,免疫防御等功能。
粘液细胞在一定限度内对外界的物理(拉网)、化学(水环境)及生物刺激等胁迫具有保护性反应作用。
当鱼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比如拉网),体表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再加上肝脏病变,功能异常,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等过氧化酶分泌不足,不能将体表的自由基及时清除,这些过多的自由基会使粘液细胞失去生物活性,表现出粘液分泌不足,脱粘现象。
2、掉鳞鳞片具有与粘液类似的功能,其紧密程度和Cu、Zn等微量元素有关。
而肝脏正是吸收这些微量元素的重要器官,一旦病变,会出现微量元素吸收障碍,使鱼鳞基部胶原蛋白减少,导致鳞片松动,起捕时易出现掉鳞情况,严重的话会影响运输存活率和卖相!3、出血当水质环境恶化,拉网应激时,鱼体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分布在鱼体体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加之肝脏不好的话,会使血液中缺少血纤维蛋白酶、凝血酶,这两种酶具有止血作用,一旦鱼体毛细血管破裂,会使血液难以凝固。
一旦受到拉网、运输等较强烈的刺激时,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导致毛细血管渗透出血,严重时鳍条、腹部甚至全身出血。
鱼不耐运输的原因之一饱食及未暂养1、售卖成品鱼:出塘前应停食,日常注意拉网锻炼。
网箱或流水集约化养殖的成鱼,在装运前最好收拢网箱使鱼密集排泄或在捆箱内暂养1~2小时,以确保鱼能顺利运送上市。
2、运输鱼苗鱼种:出塘前最好经过拉网锻炼后,将苗种暂放于网箱或捆箱内暂养4-6小时以上(至少2小时)。
成都富水砂卵地层中盾尾漏水漏浆的控制及处理措施成都富水砂卵地层是一种地质结构比较松散的地层,在井下作业中,容易导致盾尾漏水漏浆的问题。
这种问题一旦出现,不仅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还会对井下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一、盾尾漏水的控制盾尾漏水是由于盾构机的刀盘挖掘破坏了地层结构,使得地下水流失导致的。
为了控制盾尾漏水,首先需要对地层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正确评估地下水位、水质和水量等因素,以便调整盾构机的参数和运行速度。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预浇浆。
在盾构机进入盲段前,先在工作面附近的预留孔中注入预制浆体,用于填充裂隙和提高地层稳定性。
2、水封系统。
在工作面的前端设置一定的水封系统,用于防止地下水渗入,尤其是在破碎带和湿软层中应用更加广泛。
该系统需要定期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3、缩短推进周期。
盾尾漏水的产生和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推进周期较长的情况下,水压会不断增加,从而加剧漏水问题。
因此,可以采取缩短推进周期的措施,尽量减少在同一工作面上停留的时间,减轻盾尾漏水的压力。
二、盾尾漏浆的处理盾尾漏浆是由于盾构机不当操作导致的,主要原因是注浆不足或操作不规范。
一旦出现漏浆现象,需要及时调整盾构机参数和运行速度,并进行及时的处理措施。
1、加强注浆管路的检查和维护。
检查注浆管路是否堵塞或损坏,以及密封和连接是否良好,确保注浆管路的正常运行。
2、加大注浆压力。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注浆压力,确保注浆量充足。
但需要根据地层结构和盾构机性能进行合理的调整,避免出现漏浆和漏水等问题。
3、及时更换注浆材料。
如果注浆材料的质量不良或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可能会导致注浆不完全或漏浆现象。
因此,应及时更换注浆材料,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进行注浆,确保其质量和效果良好。
4、对漏浆现象进行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漏浆现象,应立即停机检查,找出漏浆原因并及时处理。
如果无法自行解决,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处理。
70
中图分类号:TQ 72.62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008-0473(20 7)06-0070-02 DOI 编码: 0. 6008/ki. 008-0473.20 7.06.0 3
窑尾“鱼鳞片”密封漏料的解决办法
谢文虎 曹彦林 王 凯
甘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甘肃 天水 741200
摘 要 我公司窑尾密封采用“鱼鳞片”软性密封,使用过程中下部积灰斗料口较小,不能及时将塌料时的积灰排出,导致下部“鱼鳞片”密封不严,存在漏风、漏料现象,影响水泥窑热工制度的稳定。
改造中,将窑尾“鱼鳞片”密封积灰斗宽度由原来的250 mm增加到500 mm,制作安装好外排溜槽;将原来窑尾“鱼鳞片”迷宫式密封壳体加工补焊250 mm;耐磨套增加300 mm并焊接在原有耐磨套上。
关键词 “鱼鳞片”密封 密封不严 改造
0 引言
我公司2 500 t/d水泥生产线配套Φ4 m×60 m 回转窑,窑尾密封采用“鱼鳞片”软性密封。
“鱼鳞片”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以根据现场运行实际及时调节密封状态,已在很多水泥企业窑尾密封中应用。
使用过程中,我公司该装置存在下部“鱼鳞片”密封不严,漏风,严重时漏料,影响水泥窑系统热工制度的稳定。
本文针对此现象的改造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1 窑尾“鱼鳞片”密封结构与安装
我公司采用窑尾“鱼鳞片”迷宫式密封装置(见图1、2、3),由“鱼鳞片”(安装方式仿鱼鳞片,故称密封板为“鱼鳞片”)、“鱼鳞片”固定板、拉紧装置、积灰斗、耐磨套、“鱼鳞片”压板及连接螺丝等7部分组成。
“鱼鳞片”通过“鱼鳞片”固定板固定在窑尾壳体上,为了保证窑尾密封效果,“鱼鳞片”采用内外两层,中间通过中间密封体隔开(见图4、5)。
耐磨套焊接在水泥窑体上随水泥窑一起转动,“鱼鳞片”压板通过螺丝固定在”鱼鳞片”上与耐磨套形成摩擦,以减小“鱼鳞片”本身的磨损,“鱼鳞片”通过钢丝绳拉紧装置确保窑尾密封效果良好。
2 存在的问题
新更换完的“鱼鳞片”窑尾密封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但随水泥窑运行过程出现塌料,窑尾密封下积灰斗由于尺寸限制,漏料不能及时从窑尾密封下积灰斗排出,会挤压窑尾下部圆弧上的“鱼鳞片”,由于“鱼鳞片”系柔性密封,在运行过程
图1 改造前窑尾“鱼鳞片”密封原理图
图2
改造后窑尾“鱼鳞片”密封原理图
2017年第6期 新世纪水泥导报
No.6 2017 Cement Guide for New Epoch 经验之谈
7
中“鱼鳞片”之间和钢丝绳拉紧装置存在一定的间隙,不能及时从积灰斗排出的漏料就会从“鱼鳞片”之间或“鱼鳞片”密封下部区域漏出,从而造成窑尾密封效果变差且随窑尾漏料情况将会持续恶化(见图6)。
“鱼鳞片”密封为圆周密封,若强行拉紧钢丝绳拉紧装置,会造成窑尾下部圆弧上的间隙缩小,上部圆弧“鱼鳞片”与耐磨套作用力增大,从而增加“鱼鳞片”压板和耐磨套之间的磨损。
图3 窑尾“鱼鳞片”密封结构图
图4 内层“鱼鳞片”安装图
图5 外层“鱼鳞片”安装图
3 改造方案
我公司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分析了现场漏料原因并制定出改造方案。
(1)将窑尾“鱼鳞片”密封积灰斗宽度由
原来的250 mm增加的500 mm,制作安装好外排溜
槽。
(2)将原来窑尾“鱼鳞片”迷宫式密封壳体加工补焊250 mm。
图6 “鱼鳞片”密封漏料区域
(3)耐磨套增加300 mm并焊接在原有耐磨套上(见图7)。
图7 改造结构图
通过以上改造可以使水泥窑在运行中出现塌料现象时积灰斗能及时将窑尾漏料排出,减少漏料对“鱼鳞片”密封的挤压,从而使窑尾“鱼鳞片”密封效果持续保持。
改造效果见图8。
图8 改造效果
4 改造效果
改造后开窑运行,窑尾“鱼鳞片”密封效果良好。
运行3个月以来窑尾密封无漏料现象发生,窑尾各级温度稳定,窑系统工艺控制正常。
窑尾现场环境得到很好的治理,投入费用较少,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收稿日期:2017-07-07)
2017年第6期
No.6 2017 谢文虎,等:窑尾“鱼鳞片”密封漏料的解决办法 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