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第十一月联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56.53 KB
- 文档页数:27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试卷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í躯壳.qiào 创.可贴chuāng 便.宜行事biànB、泡.桐pào 妊娠.shēn 鸭绿.江lǜ曲高和.寡hèC、殷.红yān 干劲.jìng 体.己话tī毋.庸置疑wùD、怪癖.pǐ晕.车yùn 白桦.林huà余勇可贾.g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贸然蹓达金刚钻一副象棋B、发轫宣泄座上客一枕黄粱C、蛰伏幅射爆冷门功亏一匮D、安分膨胀挖墙角风靡一时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会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中国正在经历从“吃饱”向“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长沙市扶贫办的同志说,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D.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
,。
①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的宗教意义②取材于自然,琢磨于宫苑的玉制品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③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④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⑤把玉的自然品质作为“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⑥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A.①③⑤②⑥④B.②⑥①⑤③④C.④⑤②③①⑥D.⑤②⑥①③④二、文言文阅读(22分。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本试卷共10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卷由学生保存。
本科目考试时间:2016年11月29日下午14:30-17:00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一生要追求些什么?我认为有三点:必要、需要和重要。
“必要”就是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
像生活条件是必要的,非吃饭不可,但是光吃饭不够。
人生的需要是什么呢?人生的需要是发展潜能,即心智上的潜能,包括三方面:知、情、意。
“知”就是求知。
古人读书,书不多,五本就够了,即《诗》、《书》、《礼》、《乐》、《易》。
《诗》代表文学,《书》代表历史,《礼》代表社会规范,《乐》代表艺术修养,《易》代表哲学。
当时,如果把这五本书都读好的话,就是全方位的学习。
所以,“知”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充实又快乐。
“情”就是情感。
人的情感要调节,意即“情绪智商”。
我们如果处在穷困的境况中,怎么才能快乐呢?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有很多方法,譬如欣赏音乐或通过休闲生活接触大自然等,在这一享受休闲生活的过程中,你就会感觉到人我之间微妙而又美好的互动关系,可以慢慢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因为一般人的情绪都是利己的,人与人互动很自然都希望对自己有利。
如果你培养好的情绪智商,就会慢慢想到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利。
就像《易经》中的“损卦”。
很多人听到“损”字,就觉得是损失。
但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两卦卦辞是上上大吉,其中一个就是“损卦”,为什么呢?就是“损己利人”这四个字,与我们平常想的“损人利己”倒过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①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考试科目(语文)填涂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②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1-12题为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13-23题为笔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共36分)一.语言知识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尴.尬(gān) 迤逦.(lǐ) 拮.据(jié) 命途多舛.(chuǎn)B.蕴藉.(jiè) 匹.配(pǐ) 自给.(jǐ) 咬文嚼.字(jiáo)C.流憩.(qì) 险衅.(xìn) 央浼.(měi) 茕.茕孑立(qióng)D.参.差(cēn) 下乘.(chéng) 精髓.(suǐ) 载.欣载奔(zǎi)2.选出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荧火虫座落作主独辟蹊径B.晋级宵夜厮打义愤填膺C.灰尽殉情勘误精兵简政D.针砭大母指怄气热胀冷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水是人类生存的品,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②刘国梁从一接触乒乓球开始,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③李秀英在日本法庭一审胜诉,这是一次突破,也是对正义的。
全国名校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语文·全解全析1.C 【解析】C项来源于原文第四段,“从汉代开始”这个时间状语涵盖整个选项,而“冬至为年岁节点的岁时观念被人们遗忘”并非在汉代已经实现,第四段中“旧的岁时观念在被逐渐遗忘”表明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2.A 【解析】A项来源于对原文的概括,是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论述了各朝代岁时观念的不同,展现了古代人们岁时观念的转变过程,但不是“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
3.C 【解析】C项来源于原文最后一段,杜甫《阁夜》诗中的“岁暮”指冬季,并非秋天;“岁暮”为秋天的观念并非当时的主流,段尾提到越来越多“岁暮”题材的诗文已经将季节放在了冬季。
4.B 【解析】B项来源于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专家认为”而非“大众认可”,选项张冠李戴。
5.D 【解析】D项来源于材料四第二段,原文中“为国漫的成功奠定了丰厚的内容基础”说明传统故事改编是动漫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原因,其他因素还有如材料三提到的推敲剧本细节等。
选项以偏概全。
6.①竭力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②精益求精地打磨作品;③作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特点。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要求对“中国动漫未来的崛起之路”这一问题发表观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二中的图表并未涉及这一问题,其余三则材料则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材料一的观点为“中国动漫行业要在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竭力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材料三的观点为“在细节上下功夫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材料四的观点为“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国漫的取材优势”,将这三则材料的中心观点概括出来,即是本题答案。
7.A 【解析】“也表现了他想获取别人同情的心理”错,是他以外在装扮强迫自己认命的表现,是表现他的倔强。
8.(1)运用肖像描写,表现高加林不怕吃苦、拼命证明自己倔强。
“通红的光脊背”写出天气的炎热、阳光的酷烈,“裤腰湿透了”写出高加林劳动的艰辛。
2019-2020年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题新人教版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
今老矣,犹志其一二。
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
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
此孔氏之遗法也。
”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
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
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
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
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
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而.况余人乎?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
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
②绞:言语伤人。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手缉.而校之缉: 收集整理B.然后申.之以弦歌申: 反复说明C.有兼.人之才兼:超过D.其蔽也贼.贼:偷窃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B.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C.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D.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全国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大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常的过年之际,宾朋聚会应接不暇,吃喝宴请,热闹非凡。
(),为了撑面子,,觉得浪费攀比是情理之事。
而今,“舌尖上的浪费”乃至成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你今日光盘了吗”成为朋友彼此的问候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返璞归真,厉行节约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行动准则。
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环境中,将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从而人人都在经受着滋养与熏陶。
新春走亲访友,以往包装精美的高档礼品深受民众的欢迎,而今这样的礼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变得。
不比价格讲求实惠成为老百姓挑选礼品的第一标准,“俭以养德,惜而修国”的古训发扬光大,餐桌“瘦身”、餐具“光盘”成为大家的一致选择。
勤俭持家,,传统的节俭美德占据了时代风尚的主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比阔气无足轻重能够各取所需B.讲排场无人问津能够物尽其用C.比阔气无人问津得以物尽其用D.讲排场无足轻重得以各取所需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世俗的熏陶中,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B.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在世俗的熏陶中C.似乎在世俗的熏陶中,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的人们D.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世俗熏陶中的思维定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人人才能经受得住熏陶与滋养。
B.人人只有经受住滋养与熏陶,节约才能真正地落实于行。
C.人人都在经受着熏陶与滋养,从而将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
D.节约要真正地落实于行,人人都必须经受着滋养与熏陶。
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通过北斗、晷影、星象等方法测算冬至,并以冬至为岁始岁终的标志。
这种岁时系统并不需要考虑月相的变化,属于四时观念下的阳历系统。
山东省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19-2020学年高三十一月联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民网”近期推出“三评百度已死"系列评论,严词抨击百度通过提供有选择的信息结果达到向自家产品(“百家号”)引流的商业目的无疑从根本上其作为公共搜索引擎的初衷。
无论如何,一个已达到垄断级别的搜索引擎,已经不是哪个企业的“私家花园”,而首先是互联网的公共平台。
倘若以亲近远疏为规则,那么搜索引擎只会沦为的私器。
曾经的教训历历在目:贴吧的公共空间标上"可售卖”的价码,寻医问诊的页面布上广告陷阱,病友的家园变成骗子的“”。
这些悲剧一再提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就要谁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共识。
不可否认,对每一个搜索引擎而言,排名总有先后,结果总有页码。
但问题在于,究竟应以怎样的逻辑进行布局、用怎样的标准加以考量。
“按照优质内容排序”的承诺践行了吗?平台内容的把关义务尽到了吗?事实证明,那种只在乎企业利益不注重公共效益的做法,无异于,不仅失去了用户,而且触犯了众怒。
对于直接服务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平台,公共性和公益性是第一属性。
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似乎存在天然的冲突,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正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违背牟利名利场饮鸩止渴B.违反谋利狩猎场釜底抽薪C.违反谋利名利场釜底抽薪D.违背牟利狩猎场饮鸩止渴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悲剧一再提醒我们,信息入口被谁掌握,就要谁担起相应的责任B.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担起相应的责任C.这些悲剧一再提醒我们,谁掌握了信息入口,谁就要担起相应的责任D.这些悲剧一再警醒我们,信息入口被谁掌握,就要谁担起相应的责任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平台的责任性与资本的公益性B.平台的公共性与资本的逐利性C.资本的公益性与平台的公共性D.资本的逐利性与平台的公益性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
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趋同。
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
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
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
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
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强力输出物质商品、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我们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断丰富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摘编自刘焕明《人民日报》2018年3月14日07版,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 这是“文化全球化” 产生的背景。
B.“文化全球化”将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通过交流互动强力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 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 ,以攫取更多利益。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 这一伪命题做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这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 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的深度思考。
D.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 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 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 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会消融其他文化, 那将是灾难性的。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枣李广田“俺吃枣。
”傻子这样说。
他这样说过多少次了,对爸爸说,对妈妈说,但爸妈都不理他。
他依旧是悄然地微笑着,肩负着粪篮出门去了。
名叫傻子,他自己知道。
但现在有多大岁数了呢?却连傻子自己也不知道。
傻子的爸妈说:“今年傻子十五岁了。
”于是人家也说:"今年傻子十五岁了。
”傻子的爸妈都是将近暮年的人,他们几乎没有一刻不把自己身后的事放在心上。
没有儿子时,盼儿子;儿子有了,却是这么一个!现在,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给傻子提门亲事,而且愈早愈好,他们希望能在他们的晚年见到孙子,他们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遥远的孙子身上了。
为了要早给傻子找女人,于是说:“傻子今年十五岁了。
”却依然没有谁家的女儿肯跟傻子,傻子的爸妈很悲哀。
傻子的日常生活是拾粪,清早起来,便肩负了粪篮出门。
他沿着村子的大路走去,凡村子附近的道路他都熟悉。
当看见道上有牲畜的遗粪时,他知道用粪锸把粪拾到篮里,然后又走道。
不管早晚,只要肚里觉得饿了,就回到家里“要吃的”;夜了,便回到家里安息。
不知怎的,这一天他却忽然想到要吃枣了。
枣是甜的,他知道,他吃过枣。
但他愿意吃更多的枣,他愿意得到更多的枣,他更愿意看见垂挂在树上的枣。
“俺吃枣”,屡次对爸妈这样说而不被理会,这恐怕也是当然的事情吧!傻子的爸妈听了这样莫名其妙的话,只会感到厌烦,甚至这类的话听惯了,便会听而不闻。
傻子出门带着一副笑脸。
他常爱把一个笑脸送给路人,送给驴子,并送给驴粪。
在路上,他遇见了绿衣的邮差,他微笑着说,“俺吃枣”;遇着肩负了大柳条筐的打柴人,他又微笑着说,"俺吃枣”。
邮差和打柴人都不睬他,过去了。
他又遇到些相熟的邻人,他同样地向他们说了,他们却只回赠他一个微笑。
本地的孩子们是总爱同他嬉闹的,只要相遇,便不免有一番恶作剧。
孩子们对他说:“什么?你要吃早吗?天不早了,你吃晚吧。
”于是傻子微笑。
傻子近来变得有点特别,他肩负着空粪篮,在各个村子里逡巡着,在各条大道小道上徘徊着。
他像在寻求什么似的。
有一次,他竟荡到黄河的岸上去了。
他把粪篮丢在一边,倚了粪镭作杖,呆呆地站着向隔岸眺望。
“几时这些黄汤能停了下来呢?”他也许在这样想吧,傻子在望洋兴叹了。
就在不久以前,傻子在路上曾遇到三个卖枣的小商贩。
他们的枣快要卖完了,在路上停下来休息,准备着当天要渡河回家。
这时候,傻子肩负着粪篮走来了。
他看见三个陌生人正在那儿吃枣子,他也停住了脚步,并把一个微笑送给了三个陌生人。
三个人中的一个说:“请坐,请坐。
”傻子只是微笑地站着。
三个人中的另一个又说:“请吃枣,请吃枣。
”说着,把一把枣子递给了他,傻子就伸了两手把枣子接过。
不多会儿,他默默地把枣子吃光了,于是又微笑着向三个陌生人说:"俺还吃枣。
”因为他们已经看出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人, 其中的一个人便戏谑地说:“好啊,你想吃更多的枣子吗?那么就跟我们来吧。
我们河北的枣子真好,口头甜得很啦!我们河北遍地是枣树,满树上垂挂着红枣子,满地上落下了红枣子,真的,让你尽吃也吃不净啦!” 话还不曾说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重整了手车和担子,顺着大路走去了。
其中的一个人却又回头来招呼着说:“来吧,同我们到河北去吃枣子吧。
”又是一个冷风的日子,傻子出门去了,但出人意外地,傻子整天不曾归来。
已经入夜了,依然不见归来。
傻子的爸妈有点忧虑了。
傻子的妈妈坐在菜油灯下等得很不耐烦,风敲着门板,风摇着窗格, 总以为是傻子回来了,她对傻子的爸爸说:“傻子在暗夜里不知被北风刮成什么样子了。
”傻子的爸爸却沉着脸,一言不发地兀自走到了街上。
街上很荒凉,只有冷风扫着灰土和枯叶。
他毫不犹豫地又走向了旷野,于是在对面不见人的黑暗中,随了北风的怒吼,一个老人像饿狼哀嚎似的呼喊起来了。
次日清晨,天气更冷些,傻子的爸爸还在找傻子。
他向各村里去寻问,他向各路上去寻觅,他竟找到了黄河的岸上去了。
河面上已结了厚厚一层冰,只在河道的中流,隐隐约约还看得出明水在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