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3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案教案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课程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学习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1.教室多媒体设备2.计算机实验室3.教学PPT教学内容:一、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强调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如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等。
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1.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如CPU、内存、硬盘等。
2.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3.强调硬件和软件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1.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演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介绍常用软件的使用,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等。
四、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1.强调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威胁。
3.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如密码保护、防病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
2.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20分钟)1.利用教学PPT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配合实物展示。
3.讲解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操作。
2.学生进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练习。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分享实践操作的心得和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估:1.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的熟练程度。
4.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情况。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一课芝麻开门初识计算机芝麻开门:初识计算机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为一名小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将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它的组成和功能,并初步认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通过芝麻开门,我们将迈出信息技术的第一步。
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输出结果的工具。
计算机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是指电子设备,而软件是指用于控制硬件运行的程序。
二、计算机的组成1. 主机: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组成。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用于储存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2. 输入设备:用于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例如键盘、鼠标、摄像头等。
3.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例如显示器、打印机、喇叭等。
4. 存储设备: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例如硬盘、U盘、光盘等。
三、计算机的功能1. 运算功能:计算器是计算机其中一项重要功能,它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存储功能:计算机可以将各种数据和程序存储在内存和硬盘中,以备随时使用。
3. 控制功能:计算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指令执行各种操作,并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
4. 交互功能:计算机可以通过输入设备接收用户的指令,通过输出设备向用户展示结果,并与用户进行实时的交互。
四、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提供给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各种功能。
五、小结在这节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还学习了操作系统的概念。
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打开了信息技术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学科目信息技术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授课老师文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导学指导老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简要历程;2、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3、了解会考要求及内容;4、了解课堂上课及机房上机要求;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计算机,探究计算机产生的缘由,以及在你眼中的计算机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通过探讨方式,拓展了大家的知识面,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讲到卖草帽的人和猴子的故事以及与苹果相关的故事中强调了信息技术要注重创新,更要学会分享;在讲到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的时候更是增添了几分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其熟悉课堂要求难点通过结合生活探讨出信息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学科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前引导学生进机房、课前开机测试机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新教师的自我介绍①简要信息、对他们的要求;②我一路学习的学习历程包括大学生活;③IT行业就业情况从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出发,结合自身实例讲述二、课堂知识点1、讲述卖草帽的人和猴子的故事,并和我们计算机相结合,简要讲出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以ENIAC的特点为例2、Q1:什么是计算机?看空间的手机、ipad也是计算机。
厨房微波炉,电冰箱也含有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Q2:为什么要发明计算机?懒!懒的爬楼梯,我们发明了电梯;懒的走路,我们发明了汽车、火车等例子...互动环节,先让学生去发现、总结3、介绍计算机学科特点特色:理论性强、实际性强、发展迅速学习方向①计算机软件和理论②计算机应用技术③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结合教师台式机设备进行介绍软件、硬件、以及应用技术4、介绍了一些常用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突出要学习的VB程序设计,并结合实例1-100能被3整除的数字有哪些怎么做?学生回答后引出如何用程序进行解决5、苹果与创新Q1:如果大家看到一个苹果会想起哪个人?(1)牛顿万有引力(请同学讲述)(2)图灵计算机之父计算机逻辑奠基者,计算机最高荣誉图灵奖,图灵吃毒苹果(3)乔布斯苹果logo(4)俞敏洪寝室室友每周带6个苹果的故事“一个连苹果都不愿意分享的人,凭什么让他分享我的资源”总结:注重创新,更要学会分享。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精选11篇)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一、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好,你来。
生:(略)师:好,你也来谈谈。
生:(略)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好吗?生:好。
二、新授师: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
(老师启动光碟,让学生观看)师: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生:我知道了。
师:那你来说说。
生:一台计算机(电脑)是由硬件与软件组成的。
师:哪硬件是什么呢?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硬件主要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组成。
师:哪软件又是什么呢?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软件是人编写的程序,专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设计,是智慧的结晶,用不同软件可以让计算机完成不同的任务。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可真不少。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三、做一做。
通过世纪博士的讲解,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知道了计算机软件,请依据下列题目,填上“硬件”或“软件”。
1、小神游在利用画图()画画。
2、将计算机上文章打印出来的.打印机是()。
3、工程师利用制图()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
师:同学们,先讨论一下。
四、想一想1、对图2-6所示的计算机你还想加上什么设备?做什么用?2、你想让这台计算机做些什么事?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篇2教学理念本学期第一单元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利用所查找的资料进行小报的制作,这就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word中艺术字、自选图形的应用,能对小报进行合理的排版。
所以开学第一课我的定位是复习巩固课,复习四年级时word的知识点,如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图片的插入、小报排版与美化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我的文件在哪里教案【文章一】小学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我的文件在哪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成为了当今的趋势。
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第一课中,我们将带领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概念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电脑上的“文件”是如何存储和找回的。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脑上的“文件”是什么,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2. 学生能够知道文件在电脑中是如何存储的;3. 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操作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
二、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或学生用于学习的计算机;2. 电脑、投影仪或者大屏幕幻灯片;3. 打印好的PPT学习材料,包括基本概念和操作介绍。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准备一些小学生熟悉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是如何在电脑上保存的。
2. 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保存你们的作业、图片和音乐等东西的?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在电脑上是如何存储的?第二步:概念解释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者大屏幕展示PPT,简单介绍文件的概念,告诉学生文件就是存储在电脑上的东西,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或者视频等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那这些文件是如何被电脑存储起来的呢?第三步:学习存储方式1. 继续展示PPT,介绍电脑中的文件是以文件夹的形式存储的。
2. 示范操作:进入电脑操作界面,打开“我的电脑”或者“资源管理器”,展示文件夹的层级关系,比如“我的文档”文件夹里存放的是学生的作业,还有“我的图片”、“我的音乐”等文件夹。
3. 学生操作:让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自己打开“我的电脑”或者“资源管理器”,找到自己的作业文件夹。
第四步:找寻文件1. 引导学生思考:文件夹里面的文件又是如何被找到的呢?假设你的作业文件夹里有很多个文件,你怎样才能快速找到你想要的文件呢?2. 继续展示PPT,介绍文件的名称、类型和搜索功能,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文件名搜索框输入文件名来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
初一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
-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研究和工作的影响。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要点,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和注销等。
- 演示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的操作。
3. 常用软件的使用- 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软件等。
- 演示如何创建、编辑和保存文档、表格和幻灯片等。
4. 信息技术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就业方向。
-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编程比赛和科技创新竞赛等。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2.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要点。
-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包括开机、关机、登录和注销等。
4. 常用软件的使用- 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
- 演示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创建、编辑和保存文档。
5. 信息技术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就业方向。
-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
6.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资源- 计算机设备及投影仪- 演示文稿- 电脑、鼠标和键盘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 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和软件的情况来评估其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 继续深入研究计算机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技巧。
- 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编程比赛和科技创新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