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吹填土软基处理地基承载力检验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某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结合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案例的设计原则,对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CFG桩处理软土路基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推广CFG桩在软土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复合地基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某市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经济区,它的建设将打通快速公路系统的两大交通动脉,完善了某区路网格局,改善快速公路路网,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
本工程项目所在场地上部土质以软土为主,工程性质差。
场地地层由上至下总体分布为①层填筑土(厚度约0.5~1.5m)、②层淤泥质亚黏土或淤泥质黏土(厚度约4.0~6.0m)、③层粉细砂层(厚度约1.0~2.5m)、④层淤泥质亚黏土(厚度约10.0~15.0m)及⑤层砾砂层。
其中②和④淤泥质亚黏土为典型的软土,含水量W=45.6%~56.2%,孔隙比e=1.240~1.859,具有明显的流变性特性,地基容许承载力低,对路基、桥涵基础的变形影响大,必须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
2地基处理的目的及要求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路基不产生剪切破坏变形,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以保证路面结构的完整和车辆高速平稳行驶。
结合近几年国内对软土地基的处理经验,要通过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完全消除工后沉降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施工后修补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软土地基处理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施工工期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使处理后的工后沉降降变形量最小,以满足地基处理设计的控制指标。
根据《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工后沉降的控制标准为:一般路段为30cm;明涵、箱涵通道段为20 cm;路堤与桥台相接处为10 cm。
同时,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3软基处理方案比选3.1一般软基处理方案比较根据勘察报告,对本工程软弱土地基处理选用了多种方案进行比较。
吹填土地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比选及效果分析吹填土地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比选及效果分析摘要我国浙江沿海地区,广泛分布深厚淤泥质黏土,沿海地区因开发建设需要,大面积围海筑地,吹填成陆,深厚淤泥质黏土层上部覆盖着吹砂层、素填土层。
这类土层含水量高、土质不均匀、级配不良、压缩性高,地基承载力差。
在这类土层上部建造高填土道路,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沉降量过大等问题,进而引起工程事故,特别对于高等级道路、大面积吹填筑地区域,地基处理效果将影响工程进度、工程投资,所以针对此类工程选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工程施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舟山市绿色石化基地位于鱼山岛,工程大部由促淤围涂吹填形成。
因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道路建设需要,对接线段区域进行地基处理。
因此,本文以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工程为背景,结合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鱼山岛吹填土地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计算分析不同高压旋喷桩工况以及地基土不同材料情况下,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情况差异,选取地基处理最优方案,并汇集整理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实际沉降与计算沉降结果,结合规范要求,反映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结果。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总结吹填土地基基本特性、国内外吹填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了对软土地基处理研究所得出的成果,提出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案;(2)汇总舟山地区相关的地质特性以及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吹填土地质勘察报告,整理工程所在路段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场地类别等基本情况,表明该路段吹填成陆填料来源复杂,空间上吹填土层不均匀分布,接线段道路下部已进行碎石桩软土地基处理,成陆后场地上部工程车辆较多,地质土情况复杂。
(3)在路基填筑材料的选取不同以及吹填土地基高压旋喷桩处理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利用理正岩土软件计算分析接线段地基土承载力情况以及地基沉降情况;(4)汇集整理鱼山跨海大桥下桥接线段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接线段沉降规律,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出吹填土地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效果。
关于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软弱地基是指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较弱,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在施工后出现沉降、倾斜等问题。
为了解决软弱地基的问题,地基桩基础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软弱地基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对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分析至关重要。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桩基的成孔施工、钢筋笼的制作、混凝土的浇筑和桩基的质量验收等。
本文将对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桩基的成孔施工桩基的成孔施工是桩基础施工的第一步,成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中,成孔质量的检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孔的直径和垂直度:成孔直径和垂直度是成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孔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应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桩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成孔的土质取样: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中,成孔过程中应进行土质取样,并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土质测试,以确定地基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3.成孔的清底质量:清底是桩基成孔的最后一个环节,清底质量直接关系到桩基础的承载能力。
清底后,应进行清底质量的检测,包括清底的平整度和清底的承载能力检测。
二、钢筋笼的制作钢筋笼是软弱地基桩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桩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钢筋笼的制作质量检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钢筋的材质和规格: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中,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材质和规格,确保钢筋笼的强度和稳定性。
2.钢筋的加工尺寸和位置精度:钢筋笼的加工尺寸和位置精度是钢筋笼制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对钢筋笼的加工尺寸和位置精度进行检测分析,以确保钢筋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钢筋笼的焊接质量:钢筋笼的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桩基础的承载能力。
应对钢筋笼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测,保证焊缝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钢筋笼制作质量的检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钢筋笼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关于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摘要】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析了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方法、施工质量检测指标、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并通过案例分析提供了实际应用参考。
最后结合整体内容给出了对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建议。
在对前文进行总结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提供系统性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和施工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方法、指标、问题、解决方案、案例分析、建议、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软弱地基是指承受荷载时出现较大沉陷或变形的地基,因其较差的承载能力和较高的变形特性,一般难以直接进行建筑物的施工,需要通过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地基桩是在软弱地基上充分发挥承载、抗拔和抗侧移承载能力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工作是确保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包括非破坏检测和破坏检测两种主要方式,非破坏检测主要包括应力波检测、声波检测和电阻率检测等方法,破坏检测则是对地基桩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地基桩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在实际施工中,常见问题包括地基桩的承载能力不足、变形过大、质量控制不严格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地基、加大桩径、加强桩体施工质量等方法来解决。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提高地基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1.2 研究意义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软弱地基条件下的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和预防,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体情况设计采用真空预压的施工方法对疏浚吹填软粘土区域的地基进行处理,并对真空预压技术处理的关键施工工序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值得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疏浚吹填 软粘土地基 无砂真空预压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期后续项目,共实施260.58万m2的填海造地,分为3#吹填区和4#吹填区2块独立区域。
3#吹填区造陆面积为190.31万m2,对应的护岸2519.196m,围埝1596.700m,临时防波堤417.589m;4#吹填区造陆面积为70.94万m2,对应的围埝4347.611m。
3#吹填区和4#吹填区吹填方量分别为1695.365万m3和626.391万m3,总吹填方量2321.76万m3。
吹填设计标高+5.5m。
文章重点对疏浚吹填黏土区域地基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2.对施工的方案进行对比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很厚的软土层,并且还要处理很大的软基面积,在施工的时候可以采取排水预压法的方式来处理,既能适应施工的特点,而且不会产生很大的费用。
在使用排水固结法进行施工的时候按照预加应力的不同基本可以分成:真空预压-联合堆载法、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
(1)堆载预压法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排水通道,随后再进行加载操作,在土层里面会出现相应的水压力,将土层之中的水通过排水通道排出,能够很好地提升土体的效应力,然后会逐渐的压缩变形,避免在施工的时候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软基土性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
(2)真空排水预压法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利用薄膜对砂垫层进行有效的覆盖,然后再通过埋在土层之中的真空管道,利用抽真空设备把膜下土体中的水分以及空气抽取干净,保证土体的硬度。
(3)真空预压-联合堆载法的出现主要是通过真空预压的方式中逐渐发展出来的,主要是根据真空预压操作所造成的孔压差以及与堆载的方式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孔压差的叠加,有效的提升了预压荷重,这种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
关于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工期越来越紧,软弱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软弱地基指的是土壤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的地基。
软弱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是指对软弱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软弱地基的特点、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和分析结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软弱地基的特点软弱地基的特点主要包括土层承载力低、沉陷变形大、容易发生液化等。
土层承载力低是软弱地基的主要特点之一,这意味着地基在承载建筑物荷载时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
沉陷变形大是指软弱地基在受荷作用下会有较大的变形,这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软弱地基在遇到震动或水分变化时还容易发生液化,导致地基的承载力急剧下降,从而加剧建筑物的危险。
由于软弱地基的这些特点,其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尤为重要。
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重要性软弱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基础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二是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避免事故发生;三是为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只有通过对基础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才能够保证软弱地基上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基础施工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检测、地基沉降监测、地基液化特性检测等多种方法。
地基承载力检测是通过对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测试,以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地基沉降监测是通过对软弱地基进行定向或全埋式的沉降观测,以判断地基在承载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地基液化特性检测则是通过对软弱地基的各种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测试,以评估地基在液化状态下的变形和破坏特性。
分析结果通过对软弱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对施工质量的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和处理建议。
当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以通过增加地基处理厚度或更换地基处理材料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当地基沉降监测表明地基变形过大时,可以通过增加地基处理深度或加固地基处理层等方法来解决地基变形问题;当地基液化特性检测结果表明地基存在液化风险时,可以通过加固地基处理层或改变基础结构类型等方法来减轻地基液化风险。
某工程吹填土软基处理地基承载力检验分析作者:邱学林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0期摘要: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利用吹填土进行建筑场地回填已在很多工程中应用,然而地基处理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必须经过可靠的检验,尤其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对工程质量有着显著影响。
某港口工程吹填及软基处理后,为检验地基承载力,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分别采用土工试验物理指标两种方法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关键词:吹填土软基处理地基承载力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32-021 引言某工程是以吹填为主要方式填高场地至规划标高,以满足用地功能要求,使其纳入城市开发建设之中。
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采用“低位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加固法”进行吹填土的软基处理,该技术采用吹填泥作为密封层,排水系统为水平管网与垂直塑料排水板组成立体排水结构,加压系统采用水气分离的造压方式,通过管道直接传递负压,利用低位真空系统抽真空使得在泥封层下长期保持80~90kPa的真空负压,在真空负压引起的吸力和泥封层引起的附加预压荷载的联合作用下使软土中的大部分孔隙水较快的通过塑料排水板、水平滤管网排出,从而使软土发生压缩固结,同时泥封层也逐渐完成自身的固结,达到加固地基和抬高地面的两大目的。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吹填前场地浅部地层情况根据勘察报告显示,吹填前场地浅部地层结构较为简单,勘察范围内自上而下共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2个亚层,简述如下:②粘土。
灰黄色;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铁锰质斑点、半碳化物。
主要分布于道路堤岸地段,直接出露于地表,沟岔、养殖塘地段基本缺失,层厚1.10~2.40m,其承载力相对较高,为70~90kPa。
③1含细砂淤泥。
灰色、青灰色,流塑状,中~高压缩性,强度受淤泥控制;细细砂含量一般为10%~30%,呈薄层状、团块状分布,土质很不均匀,局部细砂较富集,含量可达40%以上,夹少量贝壳碎片;全场均有分布,沟叉、养殖塘内直接出露,层顶埋深0~2.40m,层厚3.70~11.50m,全场分布;该层土质软弱,其承载力在43kPa~50kPa。
关于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摘要】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介绍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探讨了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及工具,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可以有效评估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风险。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检测不仅有助于提升工程安全性,还可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值得持续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方法、工具、案例分析、结果分析、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软弱地基是指地基土质量较差、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层,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沉降、变形等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造成威胁。
而软弱地基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其能够通过桩基础的嵌入和承载,有效地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
软弱地基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往往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对软弱地基桩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保证地基桩基础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减少后期的维护和修缮成本。
本文旨在对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重要性、方法、工具以及案例分析和结果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及检测方法,为保障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对工程安全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其在工程施工中的关键作用。
2. 探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技术要点,为正确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案提供参考。
3. 研究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工具的种类和操作规范,促进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关于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软弱地基桩基础是土工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检测和验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 可行性研究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地基条件的可行性研究。
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因素,包括地基类型、地下水位、土壤质量、地基稳定性等。
对于这些因素,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使用哪种类型的桩基础,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检测方案。
2. 桩基础施工的常规检测桩基础施工的常规检测包括钢筋直径、弯曲和引伸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合物的质量等方面的检测。
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验,这些环节包括预埋钢筋设置、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强度检测等等。
3. 岩土工程探测技术岩土工程探测技术包括钻孔测试、土工试验、地质勘探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对软弱地基的性质和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测。
其中,钻孔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精密度高的测量方法。
通过钻孔测试可以获取近地面的地层情况,并通过各种实验室试验来获得地下土体的性质参数和安全系数等。
4. 现场无损检测技术现场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可应用于钻孔样品、钢筋和混凝土的检测。
它可以通过各种探头、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来评估施工质量、质量问题等。
现场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点是高效、快速、准确,也具有实时监测的能力,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检测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其中包括可行性研究、常规检测、岩土工程探测技术以及现场无损检测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评估施工质量和质量问题,保证建筑物或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提高建筑和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关于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软弱地基的利用率逐渐增加,而软弱地基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力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在软弱地基中,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加固措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不够准确、检测设备不够先进、检测工艺不够规范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软弱地基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导致了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
因此,开展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可以提高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要背景和意义。
1.2 问题意义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问题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检测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软弱地基桩基础如果施工质量不达标,可能会导致工程结构的不稳定,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检测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通过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有效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还可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质量问题,可以减少后期维修和加固成本,避免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工程延误和额外费用,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问题意义在于保障工程安全稳定、提高工程质量可靠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和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1.3 研究目的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是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性,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在实际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摘要:基础施工是工程项目施工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完工后很难检查。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对工程的安全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带来安全隐患。
软土是指一种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低的粘性土,处于软塑性和流塑性状态。
它在许多地区比较普遍,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软基坍塌、软基变形等。
软基沉降是最常见的危害,一般出现在粉土和软土地区,软基承载力不强。
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1软弱地基形成的主要原因及特点在建筑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包括主要是指施工软土地基类型的含水量和有机物含量较高,因为土壤的组成比较复杂,并且不同的土壤组成和体积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异,相对宽松的土壤结构本身引起的,在同一时间有很多空间表面上,总体温和稳定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抗压,抗剪和抗拉强度的薄弱基础通常很低,很容易导致解决问题,这给工程基础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通常,在松软的地面上表达的整体状态是固体的形式,在外力下,可以产生明显的变形问题,流入大局,基金会作为构建轴承整体的一部分,通过比较外部力量,虽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位移或变形,如果这种外力超过了建筑物本身的最大承载能力,就会产生地基沉降的问题,并且在后续会产生各种建筑物病害,所以软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2软基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2.1地质条件未知岩土工程勘察是基础设计和施工的指导依据。
调查结果的详细与否关系到项目的质量。
由于软土层的变异性、不均匀性、隐蔽性等因素,勘测结果往往不全面、不准确,最终给设计施工带来了诸多麻烦,严重掩埋了工程安全隐患。
其中,软土层的变异性主要是指各土层的性质不同,即粘土或砂土。
不规则的土质变化会引起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不均匀性是指同一土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较大,施工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桩基础承载层深度。
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地基施工地区土壤软弱的情况,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桩基础的承载力比较高、整体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较好并且施工费用较低,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到软弱地基施工中。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就需要在加强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改进的同时,严格地对地基桩基础的工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引言: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施工质量检测是其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检测结果不仅直接反映出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施工人员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施工问题与安全隐患提供坚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尤其是针对特殊软弱地基,对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进行全面、严格检测意义重大。
正文:一、软弱地基处理的目的以及原则进行软弱地基的处理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其工程特性,主要包含了其软弱地基的变形性质以及渗透性,处理后的地基明显提升了其抗滑性、稳定强度等。
地基的处理有很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它独特的特点,所以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对比选择最恰当的处理方式,并且选择最优质的施工方案,这样既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又能达到工程各项标准,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及顺利进行,一定要严格按照软弱地基的处理原则进行施工二、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软弱地基土层本身具有不均匀性、多变性、隐蔽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会导致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不精确,不全面,从而影响施工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以及科学性。
软弱地基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缩孔与塌孔现象。
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是比较常用的施工技术,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可能会出现缩孔以及塌孔等问题。
缩孔一般是在提钻清孔的过程中发生,通常情况下,缩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孔内的泥浆压力比上覆土层自重压力更小。
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摘要: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工程施工的土质不佳,主要为软土地层,如果在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当,将会导致地基的承载力不足,从而使建筑工程出现坍塌以及移位等情况,导致居民们的安全问题无法保障。
在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可以满足建筑的发展要求。
因此,为了维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有效开展,必须要提高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视度,通过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方式避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本文就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一、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分析1.换填法这种方法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经常出现,由于其施工操作简单、成本低受到广泛欢迎。
软弱地基受土质条件的影响,基础软弱、强度低,无法满足工程施工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利用换填法,在工程地基涉及到的范围内,将软弱土质挖出,换填强度高的碎石或土壤,从而满足工程施工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从技术层面来讲,这种处理方法的技术含量低,而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较小,可以就地取材,有效的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选择换填材料,根据施工要求与当地地质情况进行选择。
2.强夯法这种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也经常应用,顾名思义,其是借助外力通过强烈夯击的方式,将软弱土质夯实,压缩掉土质的水分、空气等物质,提升地基土质的密度,从而提升地基强度,避免出现沉降问题。
通常情况下,强夯法的使用必须由起重机配合完成。
利用起重机吊起夯锤,距离地基表面6m至30m的距离,让其做自由下落动作,落到地基表面时,夯锤由于自身重力会对地基产生强大冲击力,从而提升地基土质的紧密度。
3.桩基础学习法这种问题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强地基中直接设置连杆桩基础支撑结构,这种方式可以提升软弱地基的支撑强度,提升其对外部建筑负荷的综合承载能力,减少软弱地基对建筑工程质量稳定性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某工程吹填土软基处理地基承载力检验分析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利用吹填土进行建筑场地回填已在很多工程中应用,然而地基处理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必须经过可靠的检验,尤其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对工程质量有着显著影响。
某港口工程吹填及软基处理后,为检验地基承载力,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分别采用土工试验物理指标两种方法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关键词:吹填土软基处理地基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4(a)-0132-02
1 引言
某工程是以吹填为主要方式填高场地至规划标高,以满足用地功能要求,使其纳入城市开发建设之中。
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采用“低位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加固法”进行吹填土的软基处理,该技术采用吹填泥作为密封层,排水系统为水平管网与垂直塑料排水板组成立体排水结构,加压系统采用水气分离的造压方式,通过管道直接传递负压,利用低位真空系统抽真空使得在泥封层下长期保持80~90kpa的真空负压,在真空负压引起的吸力和泥封层引起的附加预压荷载的联合作用下使软土中的大部分孔隙水较快的通过塑料排水板、水平滤管网排出,从而使软土发生压缩固结,同时泥封层也逐渐完成自身的固结,达到加固地基和抬高地面的两大目的。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吹填前场地浅部地层情况
根据勘察报告显示,吹填前场地浅部地层结构较为简单,勘察范
围内自上而下共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2个亚层,简述如下:②粘土。
灰黄色;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铁锰质斑点、半碳化物。
主要分布于道路堤岸地段,直接出露于地表,沟岔、养殖塘地段基本缺失,层厚1.10~2.40m,其承载力相对较高,为70~90kpa。
③1含细砂淤泥。
灰色、青灰色,流塑状,中~高压缩性,强度受淤泥控制;细细砂含量一般为10%~30%,呈薄层状、团块状分布,土质很不均匀,局部细砂较富集,含量可达40%以上,夹少量贝壳碎片;全场均有分布,沟叉、养殖塘内直接出露,层顶埋深0~2.40m,层厚3.70~
11.50m,全场分布;该层土质软弱,其承载力在43kpa~50kpa。
③2
淤泥。
灰色、青灰色,呈流塑,高压缩性;局部含少量粉细砂,夹贝壳碎片。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4.90~13.20m,层厚8.50~20.40m,全场均有分布;该层土质较软弱,承载力在50~65kpa。
④淤泥质粘土。
灰色,流塑~软塑状,高压缩性。
含少量贝壳碎屑、半炭化物和粉细砂,局部粉细砂含量稍高;层顶埋深23.00~30.00m,层厚
2.10~1
3.90m,全场均有分布;该层土质较软弱,其承载力在60~
80kpa。
2.2 吹填后测试深度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情况
本次测试深度6.00m,依据本次测试的钻探取芯成果,在测试深度范围内,土层如下:①吹填土。
为吹填土,灰色;含少量腐殖质及粉砂,
土试成果具淤泥质土特性,由于受地表各因素影响,该层性质在垂
直方向均匀性很差,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层状性状;层厚1.10~2.80m,根据外业取芯情况,现将该层细分为以下两个亚层。
①1吹填土。
灰色,浅灰色;其厚度相当于设计方案中的泥封层,受地表居多因素影响,土质条件呈现硬壳层粘性土特性,龟裂严重,裂缝深度20~50cm,裂缝宽度一般在5~10cm,受雨水浸泡后强度有一定程度的软化,层厚0.40~0.70m。
①2吹填土。
灰色,浅灰色;其厚度相当于设计方案中的底泥层;受地表因素影响程度较小,土质条件呈现淤泥、淤泥质土特性特性,与其上亚层呈一定的过渡关系,层厚0.60~2.20m。
②粘土。
灰黄色;软塑~可塑状,中~高压缩性,含铁锰质斑点、半碳化物。
主要分布于吹填前原始堤岸地段,层厚1.10~2.40m。
③1含粉砂淤泥。
灰色、青灰色,流塑状,局部软塑状,高压缩性,强度受淤泥控制;粉细砂含量一般为10~20%,呈薄层状分布,土质不均匀,局部砂较富集,含量可达40%以上,夹贝壳碎片;部分土样土工试验
数据显示为粘质粉土;全场均有分布,揭露厚度2.80~4.50m。
3 地基处理方案说明
加固工程共分45个加固单元,加固单元面积一般不超过20000㎡,由于吹填淤泥的承载力极低,先铺设一层200g/㎡的土工布,再在其上铺设一层竹篱笆后进行人工打插排水板,排水板采用spb-a型,正三角形布设,陆域部分板间距1.25m,路基上部区域板间距0.9m,排水板平均插设深度1.78m;水平管网系统主要由水平干管和支管组成,干管为φ110的pvc排水管,通过胶管与集水井密封连接,支管为
φ60的pvc纹盲管,垂直干管分布于干管两侧,支管与干管相嵌接,同时要求每个真空预压分区内铺设的支管水平高差不大于10cm;真空集水井采用预制钢结构,修建在每个加固单元宽边的中部靠近围堰位置,机泵采用5.5kw的往复式真空泵和2.2kw的油浸式潜水泵,每个真空集水井均配备2台真空泵和1台潜水泵。
地基处理后,工程竣工验收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0.00~1.50m深度内fak≥50kpa。
4 地基承载力检验工作
4.1 检验方案
4.1.1 土工试验。
对0.00~1.50m采用现场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取土点按75m×75m的网格布置,本次共布置取土孔45只,每个取土点采取原状土样3组,取土深度分别为0.30m、0.90m、1.50m,同时应保证样品在垂直方向的连续性;要求进行天然含水量、密度、比重、界限含水量、压缩、直剪固快试验。
4.1.2 载荷试验。
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钢质载荷板置于地表,载荷板面积0.5㎡,按规范要求,试验前将龟裂缝中填满中砂,并采用中砂找平,砂垫层厚度在10~20mm,砂垫层每边超出载荷板宽度10~20cm,共布置平板载荷试验受检点13个,编号为zh1~zh13。
4.2 计算方法
通过土工试验结果分别采用土工试验物理指标按《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查表和按《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临塑
状态计算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2.1 根据含水量、塑性指数查表得到地基承载力。
根据含水量及塑性指数查《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240-97)表c.0.7.1得到淤泥、淤泥质粘土地基容许承载力,规范表格如表1。
[1] 4.2.2 按临塑压力值计算地基承载力。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假设基础受中心荷载,将地基土刚开始出现剪切破坏时的临界压力,作为地基承载力值,按下列公式计算:[2]
fcr==mdγmd+ mcck
式中:fcr——临塑压力(kpa);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kn/m3);
d——基础埋置深度;
ck——基础下一倍基础宽度范围内的粘聚力标准值(kpa);
φk——基础下一倍基础宽度范围内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md、mc——承载力系数,可根据φk值分别按下式计算;
md=mc=
4.3 试验结果
4.3.1 土工试验统计结果。
单孔按不同方法得到的承载力值及代表值见表2,单孔地基承载力代表值各区段统计表见表3:
4.3.2 载荷试验统计结果。
根据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13个受检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如表4。
从上表结果判断,在13个受检点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大值
75kpa,最小值55kpa,平均值68.5kpa,极差为20kpa,极差小于平均值的30%,取平均值68.5kpa作为浅部0.00~1.5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 结论
计算结果显示采用《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按土样的含水量内插确定地基土承载力普遍较采用《工程地质手册》中临塑压力公式计算的承载力数值大,且上部地基土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匀性均较差,表现在上部0.40~0.70m土质较好但龟裂严重,空隙率大,下部至吹填前地面土质呈淤泥性状,软弱,含水量较高,压缩性高,在表部受荷作用下,其短期变形及长期变形均将较大。
承载力数据显示,场地土经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处理后,至本次检验时,检验范围内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但其本质上尚为软土,其承载能力有限、压缩性大,尚有部分地段地基承载力小于要求的承载力值,必要时,可采取深翻或加入固化剂等地基处理措施,改善其地基承载力。
参考文献
[1] jtj240-97.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p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