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进厂物料质量检验表
- 格式:doc
- 大小:42.57 KB
- 文档页数:1
进厂质量检验制度进厂质量检验制度是指在产品生产、加工、装配等各个环节中,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测试、测量和分析,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减少由于产品质量不良而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进厂质量检验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入厂检验:即在材料、零部件等进入生产过程前进行的检验。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入厂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材料、零部件问题,并拒收不合格品,避免把不良品留在生产过程中,从根源上保证产品的质量。
2.在厂流程检验:即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各个环节的检验与控制。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对加工、修整、螺纹磨合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离厂前检验:即在产品离开厂区之前,再次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试验。
离厂前检验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制造商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在离厂前得到最严格的检验,确保产品在质量、标准等方面均符合相关要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4.测试与分析:测试是进厂质量检验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压力测试、耐磨试验、强度测试等等的测试手段,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其它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纠正并改善其质量状况。
在工业企业中,进厂质量检验制度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通过不断更新检验设备、完善检验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了保证市场和客户的信任与认可,企业必须实施进厂质量检验制度,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要求。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商业成功。
总之,企业准确根据自身市场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实施进厂质量检验制度,不断完善检验设备、制定严格的检验方法和流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
物料免检程序(ISO9001-2015)1.目的:1.1为加快物料回厂周转速度,更好地配合生产进度。
1.2针对品质稳定之材料供应商给予进料免检优惠,相对降低公司之品质成本。
1.3订定因特殊原因无法实施进料检验而给予免检之规定。
2.范围:2.1符合免检条件的辅料、主材料、外购成品及无法检验的物料。
3.职责:3.1品管部负责“免检物料清单”的制定与追踪及相关验证。
3.2工程部负责“免检物料清单”的确认。
3.3资材部负责主导与供方相关资料的提供。
3.4相关部门负责对免检物料在使用过程中的验证与质量反馈。
3.5品管部主管负责对免检物料的最终裁决。
4.作业内容:4.1物料的免检资格条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4.1.1材料经年度交货验收品质考核评定为甲等者。
4.1.2连续10批以上批量合格的辅料及连续半年为我司提供物料无品质异常的主材料,符合规定要求可列入免检清单。
4.1.3经品质部/采购部讨论,技术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列入免验清单符合公司整体利益者。
4.1.4对于我方购进无法检验的物料(如化学物品材料)可根据提供的供需双方签订的品质协议,作为免检物料列入免检清单(必要时供方根据要求须提供相关产品说明书或检测报告)。
●为化学物料且附有厂商出货检验报告或合格证并进行原材料定期确认检验合格者。
参考文件:《原材料定期确认检验规定》●为化学物料且经生产试用合格者。
●为化学物料且经定期抽样送外化验合格者(化验单位须为国家机构或已取得国际认可的专业机构如ISO证书)。
4.2免检物料的进料验收:4.2.1依正常进料的点收程序,由仓库人员核对是否符合免验清单内容,查核材料名称、型号、数量、标签、有效期及目视可见的缺点,核对其代理商及产地后,可直接入库。
并在标签上注明其为免检物料。
4.2.2针对化学物料之验收,仓管人员点收须核对化学品包装上标识的成份或厂商的出货检验报告是否吻合,以及有效截止日是否已过期。
品检人员需对免检的关键物料相关进料情况登记于《进料检验记录表》。
塑料厂物料平衡表1. 引言塑料厂是一个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厂,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和高效,需要对物料进行合理管理和使用。
物料平衡表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塑料厂对物料的消耗、收入和剩余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优化生产过程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探讨塑料厂物料平衡表的内容和应用。
2. 物料平衡表的定义物料平衡表是一种记录和分析物料流动情况的工具,可以用来衡量物料的消耗和收入是否平衡。
它以时间为单位,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物料的进出情况,同时还包括物料的损耗、剩余和高值回收等信息。
物料平衡表的编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物料的使用情况、损耗情况和回收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
3. 物料平衡表的内容物料平衡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物料的名称物料平衡表需要列出所有使用的物料的名称,包括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
每种物料都应有一个唯一的识别码,以便于记录和统计。
3.2 物料的进出情况物料平衡表需要记录每种物料的进出情况,包括进料量、出料量和库存量等。
进料量是指某段时间内物料的总进料量,出料量是指物料被消耗或销售的总量,库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物料库存量。
3.3 物料的损耗和剩余物料平衡表还要记录物料的损耗和剩余情况。
损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物料的损失,可以包括废料、副产品和能量损耗等。
剩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未被消耗或销售的物料的数量,可以包括半成品和成品等。
3.4 物料的高值回收物料平衡表还应记录物料的高值回收情况。
高值回收是指对废料或副产品进行再利用或再加工,从中获取经济价值。
物料平衡表需要详细记录高值回收的物料种类和数量,以及回收措施和效果等。
4. 物料平衡表的应用物料平衡表可以帮助塑料厂实现以下目标:4.1 优化物料使用通过物料平衡表的分析,可以发现物料的浪费和损耗情况,进而采取措施减少浪费和降低损耗。
比如,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设备、加强工人培训等,都可以帮助降低物料的消耗量。
4.2 降低成本物料平衡表还可以帮助塑料厂降低成本。
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进货检验是指在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部件或者成品时,对所采购的物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进货检验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从而降低质量风险和生产成本。
二、检验人员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产品知识和检验技能,熟悉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检验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商议。
三、进货检验流程1. 接收物料(1) 检验人员应在物料到货时及时接收,并核对送货单和物料数量是否一致。
(2) 如发现物料有破损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通知供应商并记录。
2. 样品抽取(1) 根据采购数量和规格要求,从到货物料中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2) 样品抽取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 检验项目(1) 根据物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检验项目和方法。
(2)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化学成份分析等。
4. 检验结果记录(1) 检验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2) 检验结果记录应包括物料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
5. 判定和处理(1) 根据检验结果,判定物料是否合格。
(2) 对于不合格物料,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商议解决措施,如退货、返修等。
6. 检验报告(1) 检验人员应编制检验报告,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供应商。
(2) 检验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判定依据、处理意见等。
四、进货检验记录管理1. 进货检验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存档规则进行管理,以便于查阅和追溯。
2. 进货检验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时间,以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五、进货检验的意义和作用1. 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减少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降低质量风险和生产成本。
2. 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和标准。
3. 促进供应商的质量改进和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
进料检验控制计划是确保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标准的关键文件。
本计划旨在详细说明进料检验的过程、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所有原材料和零部件在进入生产流程前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2024年的进料检验控制计划:一、目的1.确保所有进料都符合预先设定的质量标准。
2.识别并隔离不符合标准的物料,防止其进入生产流程。
3.提供准确的质量数据,以便进行持续改进。
4.确保所有进料检验活动都遵循既定的程序和标准。
二、适用范围1.本计划适用于所有原材料的进料检验,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电子元件、塑料件等。
2.本计划也适用于所有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包括外购件和组装件。
三、职责1.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确保提供符合要求的物料。
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进料检验标准和程序,并对进料检验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
3.进料检验人员负责执行具体的进料检验操作,并记录检验结果。
4.生产部门负责根据检验结果接收或拒绝物料,并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改进。
四、进料检验流程1.物料接收:所有进料应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程序进行接收,并保留完整的接收记录。
2.初始检查:在接收过程中,应对每批物料进行初步检查,包括数量、包装和外观检查。
3.抽样检验:根据预先设定的抽样计划,对每批物料进行抽样,并执行必要的实验室分析或测试。
4.检验标准:应根据产品规格和质量要求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包括尺寸、性能、化学成分等。
5.检验方法: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测量、称重、目视检查、破坏性测试等。
6.检验记录:所有检验活动应详细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和任何异常情况。
7.结果评估:根据检验记录和检验标准,评估每批物料是否符合要求。
8.不符合处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物料,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退回、特采或重新检验。
9.放行与接收:只有通过检验的物料才能被放行并接收用于生产。
五、培训与能力1.对所有参与进料检验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其理解和执行检验标准和程序。
药厂进厂物料检验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确保药品生产质量,保证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等物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药厂所有进厂物料的质量检验工作。
第二章物料质量检验准备第三条明确物料质量检验要项1. 物料质量检验专员在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物料的质量检验要项。
如有不明之处需向物料质量检验主管咨询。
2. 物料质量检验专员可根据物料检验的实际需要,从来料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来料,交物料质量检验主管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将其作为临时样品,同时附上相应的质量检验说明。
第四条确定物料质量检验的项目及方法药厂物料质量检验的项目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 外观检验:通过目视、手感等方式检查物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2. 尺寸检验:使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检查物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 结构检验:使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等工具检查物料的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4. 特性检验:对物料的物理、化学、机械等特性进行检验,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等进行检验。
第五条选择物料质量检验方式药厂物料质量检验方式可采用抽检、全检等方式,具体方式根据物料的重要程度、质量风险等因素确定。
第三章物料质量检验流程第六条物料质量检验流程1. 采购部将采购的物料送达药厂,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2. 物料质量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初步检查,确认物料是否符合外观、尺寸等基本要求。
3. 物料质量检验专员按照确定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对物料进行详细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4. 物料质量检验专员将检验结果报告给物料质量检验主管,由物料质量检验主管进行审核。
5. 物料质量检验主管根据检验结果,对物料进行判定,出具物料质量检验报告。
6. 物料质量检验报告作为物料入库的依据,对合格的物料进行入库管理,对不合格的物料进行隔离处理,并通知采购部进行处理。
第四章物料质量检验结果处理第七条物料质量检验结果处理1. 合格的物料:物料质量检验报告作为物料入库的依据,对合格的物料进行入库管理。
物料免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物料免检管理工作,提高物料免检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或成品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物料免检管理工作。
三、免检物料的确定1. 免检物料的确定需由相关部门经过评审和批准。
评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物料种类和特性、物料供应商资质、物料生产工艺和工厂生产环境等。
2. 免检物料是指在进入生产过程前,不再进行收货检验、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的物料。
3. 免检物料的品种和数量应事先确定,并有相应的记录和备案。
免检物料的种类和数量应该根据生产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确定。
四、管理程序1. 申请工艺工程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免检物料的申请,并说明免检物料的种类、数量和使用范围。
2. 评审质量部门、供应商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对免检物料的申请进行评审,根据物料的质量特性、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使用范围进行评估,并形成评审意见。
3. 批准总经理办公会根据评审意见进行批准,明确免检物料的种类、数量和使用范围,并签订批准文件。
4. 实施供应商管理部门负责与供应商签订免检物料使用协议,明确供应商的质量责任和承诺。
生产部门负责在实际生产中按照批准文件的要求进行免检物料的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备案工作。
5. 监控质量部门对免检物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验,确认免检物料的质量稳定性。
生产部门负责对免检物料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处理。
五、责任1. 工艺工程部门负责免检物料申请的提交和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
2. 质量部门负责对免检物料的评审工作,并及时提交评审意见。
3. 供应商管理部门负责与供应商签订免检物料使用协议,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4.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批准文件的要求进行免检物料的使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备案工作。
六、记录和备案1. 各部门应做好免检物料申请、评审、批准和使用等过程的记录和备案工作,包括免检物料申请表、评审意见、批准文件、免检物料使用记录等。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进货检验是指企业在采购到来料之前,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以确保所采购的物料符合质量要求。
进货检验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的一套规范、统一的管理程序和标准,旨在规范进货检验活动,确保所采购的物料质量可靠,以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一、进货检验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目的: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物料符合质量要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提高原材料和物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良好的供应链关系。
2.基本原则:准确、细致、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时、有效、可靠、合规的原则;全面、科学、系统、规范的原则;注重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进货检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进货检验计划:设立进货检验计划,明确各类物料的检验批次、检验频次和检验方法;根据供应商的信用、过去的质量记录和物料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物料的进货检验级别。
2.进货检验流程:明确进货检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规定物料送检、接收、分析、判定和处理的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和相应的文件记录。
3.进货检验标准:制定统一的进货检验标准,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指标;依据产品需求和供应商能力,合理设定进货检验标准的上下限。
4.进货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定检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校准和维护方式;建立检验设备和工具的档案和追溯体系。
5.进货检验记录和报告:要求对每一次进货检验进行记录,包括检验员、检验方法、结果等;及时报告检验结果,包括合格品、不合格品等信息;建立进货检验记录和报告的档案体系,方便查询和追溯。
6.不合格品处理:明确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和分类,如严重不合格品、轻微不合格品等;规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如退货、返工等;追溯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7.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包括进货检验结果、供应商质量记录等;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进货检验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质量检验科普之“进货、生产、生产过程、成品、出货”检验进货检验(Incoming Quality Control)一、什么是进货检验进货检验,主要是指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和外协件入厂时的检验,这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外购物料的质量,入厂时的验收检验应配备专门的质检人员,按照规定的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及检验数量进行严格认真的检验。
从原则上说,供应厂所供应的物料应该是“件件合格、台台合格、批批合格”。
如果不能使用全检,而只能使用抽样检验时,也必须预先规定有科学可靠的抽检方案和验收制度。
二、进货检验的形式进货检验包括首件(批)样品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①首件(批)样品检验。
首件(批)样品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对供应单位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建立具体的衡量标准。
所以首件(批)检验的样品,必须对今后的产品有代表性,以便作为以后进货的比较基准。
通常在以下3种情况下应对供货单位进行首件(批)检验:a.首次交货;.设计或产品结构有重大变化;c.工艺方法有重大变化,如采用了新工艺或特殊工艺方法,也可能是停产很长时间后重新恢复生产。
②成批进货检验。
成批进货检验,可按不同情况进行A,,C分类,A类是关键的,必检;类是重要的,可以全检或抽检;C类是一般的,可以实行抽检或免检。
这样,既要保证质量,又可减少检验工作量。
成批进货检验既可在供货单位进行,也可在购货单位进行,但为保证检验的工作质量,防止漏检和错检,一般应制定“入库检验指导书”或“入库检验细则”,其形式和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或规定。
进货物料经检验合格后,检验人员应做好检验记录并在入库单上签字或盖章,及时通知库房收货,做好保管工作。
对于原材料、辅材料的入厂检验,往往要进行理化检验,如分析化学成分、机械性能试验等工作,验收时要着重材质、规格、炉批号等是否符合规定。
生产检验(Production Testing)一、什么是生产检验生产检验是指生产者为了维护企业的经营,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而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的检验活动。
ROHS物料风险等级与检测管理规范(QC080000-2017/ISO9001-2015)1.0目的:为规范公司ROHS测试作业,完善公司ROHS管控能力,特制定本测试规范。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所有物料/产品/治工具之ROHS测试作业。
3.0名词定义:ROHS:“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简称RoHS指令。
基本内容是:从2006年7月1日起,在新投放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产品中,限制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等六种有害物质。
4.0职责:采购课: 负责ROHS物料之供应商选择,评估,确认及辅料购买品保课:ROHS物料之供应商品质管理,及ROHS物料之受入检查管理。
资材课:负责ROHS物料之保存,仓储及区分管制5.0作业内容:5.1 ROHS物料的受入检查5.1.1 ROHS物料的受入检查参照《进料检验管理程序》执行。
5.1.2 ROHS供应商初期样品承认时须提供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环保管制物质测试报告,如 SGS。
5.1.3 供应商首次送料时必须使用测试ROHS管制物质是否符合要求。
5.1.4 公司使用纳优X射线荧光分析仪(型号:NaU-E650),指定专人操作设备,对物料/治工具进行环保管制物质检测,具体操作见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1.5 品保课定义需要检测环保物料/治工具清单,见附件一,并对需检测的物质作出详细的【环境管制物质检测计划】,每批或定期检测物料及治工具。
5.1.6 测试标准参照欧盟指令2005/618/EC相关要求,针对以下物质进行检测。
镉Cd:小于100ppm铅Pb:小于1000ppm汞Hg:小于1000ppm六价铬Cr6+:小于1000ppm(只能测物质中铬总含量)多溴二苯醚PBDE: 小于1000ppm (只能测物质中溴总含量)多溴联苯PBB: 小于1000ppm(只能测物质中溴总含量)注1:以上六种物质中,只能测到铬、溴的总含量,如果被测物质的铬、溴总含量超标,则需要送实验室进一步分析其六价铬、PBDE、PBB是否超标。
来料检验的工作内容来料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在生产中具有基础性和决策性的作用。
它是在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进料到工厂时,通过检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从而保证生产商品的质量稳定和合规性。
本文将从来料检验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来料检验的工作流程来料检验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派工、取样、检测、评定和防错。
其中,派工是指检验员根据工作计划和物料到货情况,安排检验任务和检验方式。
取样是指检验员从供应商提供的供货批次中获取样品,以获得该批次物料的真实质量和外观。
检测是指将样品送入检验室进行物理、化学、功能、外观等多方面的检测,以鉴别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质量要求。
评定是指对样品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记录,判断该样品是否通过检验并决定是否接受或退回物料。
防错则是指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样品标识、数据传递、校验和存档等环节,以保障检验数据的完整性,防止出现误判等情况。
二、来料检验的工作内容来料检验的工作内容是在供应商提供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到达生产企业之前,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以确保物料质量符合工厂要求。
具体来说,来料检验的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核对物料规格和数量:检验员要对物料规格、数量和品牌进行核对,确保物料的来源和数量是否与订单相符,避免因规格不匹配和质量问题导致生产问题。
2、外观检验:检验员需要对样品的外观、颜色、气味、味道等因素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良外观或异味。
3、物理性质测定:检验员需要对样品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如硬度、密度、含水量、密度等,推断产品物性是否达标。
4、化学成分检测: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测试,如金属元素含量、杂质含量、酸碱值、氧化还原电位以及有关有害物质的含量检测,以判断样品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5、功能性能测试:测试相关的功能性能是否通过有关的检验标准规定,如样品的耐热、耐压、耐摩擦、耐水性等功能数据。
三、来料检验的意义来料检验是生产批次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后续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从而保障了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
版本更日期修订记录更改描述A/0A/1A/2编写审核批准签名签名签名日期日期日期文件发放部门□总经理□管代□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质量部□生产技术部生产运营部〔一般车间〕□生产运营部〔净化车间〕□ 营销部□综合部文件编号*************公司文件版本文件类型三级文件包材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生效日期页数 1 / 9 状态1.目的对包装物料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把握,确保选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用的包装物料的选购要求、接收检验和质量把握。
3. 职责检验员进展来料检验相关工作。
4. 内容4.1 本公司主要的包装物料是 PE 袋、彩盒、纸箱、缠绕膜等。
4.2 依据公司现有的检测力气以及进货的包装物料的质量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主要承受验证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4.3 需要进展验证和检测的工程及技术要求见下表:文件编号***********公司文件版本文件类型 三级文件包材进厂检验作业指导书生效日期 页数1 / 9状态1. PE 袋序号 1检验工程 标准要求检测方法 抽样数量 备注色泽 色泽正常,无杂质1.外表干净,无损伤、松弛和异物附着,无脱层2外观及其他特别状况。
目视2.允许有略微或连续性皱纹而积不超过1%按 4.4.3 表 13 感官卫生 无毛发、黑点、油污、灰尘、虫子、异味等4 封口 封口平坦、结实、不易撕开,袋口易揭开5 其它要求 无划、烫伤、无气泡、穿孔、裂痕、无杂质6 气味 无异味、无臭味 嗅、闻7 热封边 8 尺寸 ≥10mm 长度:±10mm; 宽度: ±10mm 9 2.彩盒试装厚度:0.01 ±0.001mm/单层抽取 PE 袋进展产品试装,应符合要求直尺卡尺千分尺 试装5 个/批1印 刷 及 外 观 目视 按 4.4.3 表 12材 质 〔 克 重〕纸质克重<350g ,偏差不超过-4%;纸质克重≥350g,偏差不超过-3%。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