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简介(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1
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简介中国象棋,又称为中国国际象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类游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是对中国象棋历史与文化的详细介绍:1历史:中国象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据传,它是由一位名叫象棋聂挺的官员所创造。
最早的象棋被称为“象战”,后来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的中国象棋。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象棋曾受到王朝的推崇和扶持,成为高雅文化的一部分,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2规则与棋盘:中国象棋的游戏规则相对简单明了。
棋盘由64个交叉的线与32个棋子组成,红黑双方各16个棋子。
每个棋子都有特定的移动方式和限制。
象棋的目标是将对方的将军围困住,使其无法逃脱。
3文化价值:中国象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在象棋棋谱中记载了大量的棋局和技巧,这些精彩的对局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和学习的对象。
其次,象棋对于培养智力思维和战略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推理能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此外,中国象棋在传统文化中还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某些特征,如不杀伤和平共存的思想。
4象棋艺术:中国象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象棋艺术。
棋手们通过研究、实践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出种类繁多的开局、中盘和残局策略。
同时,象棋艺术也表现在棋谱、棋集和棋院的建构上,这些传承了丰富的棋艺文化和历史知识。
5竞技与推广:中国象棋在中国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竞技运动,拥有大量的职业选手、比赛以及棋类学院。
此外,中国象棋也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广,成为国际象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象棋作为一门智力体育运动,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理解。
6总结:中国象棋作为中国的传统棋类游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一项智力竞技运动,还是一门富有哲学、艺术和文化内涵的游戏。
中国象棋通过其独特的规则和策略,带给人们乐趣和智慧,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象棋基础知识棋盘和棋子象棋(为区别于国际象棋,也称中国象棋)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
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在这些交叉点上摆放和活动。
双方都从自己的右边数起,红方的一路纵线就是黑方的9路纵线,二是8,依次类推。
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
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
红黑各有七个兵种。
红子包括帅一个、车马炮仕相各两个,兵五个;黑子包括将一个、车马炮士象各两个、卒五个。
红方着法用大写数字一到九表示。
黑方着法用阿拉伯数字1到9表示。
完整记录是将每一着棋用四个字表示,第一个字是棋子的名称,如“车”、“卒”、“相”等;第二个字是棋子所在直线的号码,如“三”、“5”等;第三个字是棋子的运动方向,对双方相对而言,向前走为“进”,向后走为“退”,横向走为“平”。
第四个字是棋子进、退的步数(纵向走棋时)或是到达直线的号码(横向、斜向走棋时)。
如图,红车往前走三步吃卒叫车一进三,再平到第六条竖线吃卒叫车一平六。
红马跳到中线吃象叫马三进五,再退回第六条竖线吃炮叫马五退六。
如将车马换成黑棋,上述四步棋应记作车9退3、车9平4、马7退5、马5进4。
行棋与吃子对局时,由执红的一方先行,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结果。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外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据其交叉点,都视为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帅、将每一着只允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
帅与将不许在相同的直线上直接对面,如果一方已经抢先占据,另外一方必须回避。
仕、士每一着只允许按照九宫中的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步斜走两步,可进可退,俗称走田字。
当田字中心有其它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一斜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
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其它棋子挡道,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中国象棋简介1、历史象棋,即中国象棋,英译Xiangqi。
关于象棋的起源年代,以及发明人,目前已无从考证,不过春秋战国时已有象棋确是事实,《楚辞·招魂》曾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当然,这时的象棋与现今象棋存在一些不同。
象棋真正的定型,应该是在宋朝,以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为证,其中记录编写的棋局,与现今象棋完全一致。
2、记谱象棋的记谱由四字组成。
第1字是棋子的名称;第2字是棋子所在纵线的数码(红黑双方均由自己右边开数,红用汉字一至九,黑用数字1至9);第3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向前走用进,向后走用退,横走用平;第4字是棋子进退的格数,或平后到达纵线的数码。
以顺炮为例,应为炮二平五、炮8平5。
3、术语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门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
中局: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残局: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
九宫:将帅活动区域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红方)、5(黑方)代表中路。
底二路:河界下第三条横线,进攻将、帅的险要道路。
肋道: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骑河: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应将(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三方寻路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象棋历史发展象棋,又称中国象棋(英文现译作Xiangqi)。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中国象棋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现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
此外,高材质的象棋也具有收藏价值,如:高档木材、玉石等为材料的象棋。
更有文人墨客为象棋谱写了诗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彩。
象棋概述亦作“象碁”。
1.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
黑白各六枚。
《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
”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
”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2.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
相传战国时已有之。
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
”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
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
《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撰,书亦不传。
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
3.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
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
两人对弈,一方以帅统仕、相及车、马、炮各二,兵五;一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
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一方之将帅围死为胜。
中国象棋棋盘 [编辑本段]象棋历史一般认为,象棋起源于中国。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
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
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中国象棋(棋类游戏)—搜狗百科行棋规定【第1条棋盘和棋子】1.1、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
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在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
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代表;黑棋方面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代表。
1.2、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1.3、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下图(印刷体棋图规定:红方棋子在下,用阳文;黑方棋子在上,用阴文)。
1.4、比赛用的标准棋盘,应每格都为正方形,每方格长宽均应为3.2至4.6cm。
每个平面圆形棋子直径应为2.7至3.2cm,大小与棋盘合适配套。
棋盘和棋子底色,均应为白色或浅色。
棋盘上直线和横线应为红色或深色,四周应有适当空白面积。
棋子面色分为红黑两组,字体和圆框应当醒目。
演示比赛用的大棋盘为直式,红方在下,黑方在上。
棋盘和棋子大小,应配合场所相应增大。
【第2条走棋和吃子】2.1、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2、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帅(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
将和帅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
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着斜走两步,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
当田字中心有别的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
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
第一节中国象棋介绍中国象棋(通称"象棋")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棋类运动项目。
" 象棋"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辞>>中就已出现。
现在使用的棋盘、棋子,业型于九百年前的北宋末年。
中国象棋运动可谓源远流长。
它同围棋和国际象棋一样,对提高智慧,陶冶性格,调剂身心,交流文化艺术都起着积极作用;在我国是一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比智慧、比技巧、比体力的体育项目。
中国象棋棋手的等级称号,分为特级象棋大师、象棋国际特级大师、象棋国家大师、象棋国际大师、一级棋士、二级棋士、三级棋士五种。
特级象棋大师、国际特级大师、象棋国家大师和象棋国际大师,相当于其它体育项目的运动健将。
国家体委于一九八四年颁有<<中国象棋棋手技术等级标准>>和<<中国象棋棋手等级分制和技术等级标准实施细则>>。
中国象棋正逐步推向世界,东南亚地区已相当普及,在北美和西欧也吸引着愈来愈多的爱好者。
现在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杯锦标赛。
第二节中国象棋比赛的组织与基本规则一、对局规定摸子走子:摸触到己方哪个棋子,就应走它(除非根本不能走)。
摸触到对方哪个棋子,就必须吃它(除非没有任何棋子可以去吃)。
摆正棋子只能在轮到自己走棋时进行。
并须事先说明。
落子无悔:一着棋子走了之后,只要符合行棋规定,即不得更改。
独立思考:对局进行中,禁止与任何人商讨及参考有关资料,禁止另用棋具对局势作分析研究。
尊重对方:不得有任何扰乱对方思考的行为。
如有问题需要提出,就利用自己走棋的时间(对方犯规时例外)、认输、同意和棋,均不得反悔。
提议和棋,就在走出自己轮走的一着棋后,并应掌握提和机会的均等。
二、比赛规定记录要求:双方都会要在规定的记录纸上,逐着做好对局记录,对局终了后进行核对并共同签字。
裁判员有权要求记录不够清晰、准确、完整的一方予以补正或誊清。
计时制度:大型比赛通常采用计时制,使用棋类比赛的计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