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
- 格式:ppt
- 大小:620.00 KB
- 文档页数:19
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慢性泪囊炎是泪囊黏膜的慢性炎症,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内,引起细菌大量繁殖并刺激泪囊内壁黏膜导致的感染。
【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病人的病情发展史、治疗经过和治疗效果。
慢性泪囊炎病人常因溢泪前来就诊,但治疗效果不满意,随后泪囊部出现肿块。
2.身体状况以溢泪为主要症状,检查发现结膜充血、内眦部位的皮肤浸渍、糜烂、粗糙肥厚及湿疹。
泪囊区囊样隆起,用手指压迫或泪道冲洗,有大量黏膜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反流。
由于分泌物大量贮留,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黏液囊肿。
3.辅助检查 X线泪道造影检查、分泌物培养。
4.心理-社会状况评估病人的生活、工作情况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慢性泪囊炎的反复发作,常常使病人失去治疗信心,或者因疾病开始时症状轻,不引起重视。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舒适受损:泪溢与慢性泪囊炎有关。
2.潜在并发症:角膜炎和眼内炎。
【护理措施】1.指导正确滴眼液药每日4-6次,每次滴抗生素眼药前,先用手指按压泪囊区或行泪道冲洗,以排空泪囊内的分泌物,利于药物吸收。
2.冲洗泪道选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行泪道冲洗,每周1-2次。
3.手术护理做好泪囊鼻腔吻合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护理。
泪囊摘除术者,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可以消除病灶,但仍可能有泪溢症状存在。
4.及早治疗沙眼和鼻炎、鼻中隔偏曲等疾病,预防慢性泪囊炎的发生;积极治疗泪囊炎,可预防角膜炎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5.向病人解释及时治疗慢性泪囊炎及其他相关疾病的重要性,因慢性泪囊炎使结膜囊处于带菌状态,若眼外伤或眼部手术,极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导致角膜炎、角膜溃疡和眼内炎。
【护理评价】1.自觉泪溢症状消失。
无并发症发生。
症状:1.慢性泪囊炎可分为卡他性泪囊炎、黏液囊肿和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等几种。
(1)卡他性泪囊炎(catarrhal dacryocystitis):表现为泪溢,与单纯泪道阻塞相似,伴有内眦性结膜充血和刺激症状,冲洗泪道有黏液分泌物回流,有时可部分通畅。
(2) 黏液囊肿(mucocele):泪囊壁失去张力而扩张,分泌物在泪囊内积聚形成囊肿。
在内眦韧带下方一有波动的突起,挤压时有胶冻样透明或乳白色的分泌物从泪小管回流或压入鼻腔。
一旦因为炎症上、下泪小管闭塞,囊肿将继续扩张,在皮下形成相当大的略呈蓝色的囊性肿块,但不与皮肤粘连。
CT 扫描显示泪囊区为一囊性占位病变,中低密度,因内侧为骨性结构病变多向眶内突出(图1)。
(3)慢性化脓性泪囊炎(chronic suppurative dacryocystitis):是滞留在泪囊内的分泌物积聚,合并细菌繁殖引起泪囊壁炎症。
分泌物初为黏液性,以后变成脓性,压迫泪囊区时有黄色黏稠脓液回流,且经常排入结膜囊,成为感染源。
慢性泪囊炎可由急性泪囊炎演变而来,也可以反复急性发作。
慢性泪囊炎的囊壁由于慢性炎症而增厚,加之脓液积聚,囊壁扩张,形成类似黏液囊肿的化脓性囊肿。
脓性分泌物排入结膜囊,引起结膜炎和湿疹性睑缘炎。
以上各种类型的慢性炎症都不会自行痊愈,且任何时候多有可能急性发作。
无论黏液囊肿或化脓性囊肿多可以与筛窦沟通,形成筛窦泪囊瘘,当分泌物经筛窦从鼻腔排出,囊肿可缩小甚至消失,症状可减轻,有和鼻腔引流手术一样的效果。
2.急性泪囊炎是由于毒力强的细菌如链球菌或混合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所致。
多为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也可以无泪溢史而突然发生。
3.特殊型泪囊炎(1)沙眼性泪囊炎:原发性沙眼泪囊炎极少见。
继发者是沙眼病变沿结膜经泪小管而至泪囊。
典型病变是泪道黏膜有沙眼性滤泡(有上皮细胞生长中心),泪囊黏膜上皮内有沙眼包涵体。
沙眼患者的泪道阻塞的发生率高于非沙眼患者,其比例约为15∶4。
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同急性泪囊炎。
【护理措施】
1.慢性泪囊炎的彻底治疗是手术,做好术前检查、宣教及准备,术前3天滴用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泪道冲洗,术前当天冲洗鼻腔,用1%麻黄素液滴鼻,以收缩鼻黏膜,利于引流及预防感染。
介绍手术方式,消除患者恐惧、惊慌及紧张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术后半坐卧位,利于伤口积血的引流,减少出血量。
手术当天勿进食过热饮食。
出血量较多者,可行颊部冰敷。
术后第3天开始泪道冲洗,连续冲洗泪道并保持泪道通畅。
3.对于新生儿泪囊炎可每日向下挤压泪囊,使先天残膜被泪囊内液体冲破,若数周不愈,可作泪道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术。
【健康指导】
同急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泪囊粘膜发生慢性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称为慢性泪囊炎。
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农村和边远地区多见。
一般必须手术治疗才能痊愈。
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是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此病与粘液囊肿性之主要鉴别,是为泪囊部皮肤呈现一定程度的弥漫性充血,结膜炎与泪溢症较为明显。
严重者可形成化脓性囊肿。
发病机制泪液的滞留继而引起细菌感染,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局部多数发生非肉芽肿性炎症。
而因结核、梅毒、麻风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组织疾病多发生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多主诉泪溢(即无刺激时爱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外观皮肤正常或者内眼角部位的皮肤湿疹,泪阜、半月瓣及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部位无压痛,挤压泪囊有粘液性、粘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有时由于分泌物的聚集、泪囊失去张力,在皮肤表现可看到泪囊部有一半球形隆起,接之较硬用力挤压后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溢出称为泪囊粘液囊肿。
慢性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病灶,对眼球构成潜在威胁。
如果眼球外伤或施行内眼手术,容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发生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对于急性泪囊炎者泪囊区有急性炎症表现,局部皮肤红肿、坚硬、压痛明显,炎症还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及面颊部,严重进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
数月后红肿局限,脓肿可以穿破皮肤,排出脓液、炎症减轻。
但有时局部会形成瘘道,瘘道闭死后又引起发作,故可表现为时愈时发。
病因病理慢性泪囊炎常因鼻泪管阻塞所致。
鼻泪管阻塞可发生在沙眼或慢性鼻炎、鼻粘膜、鼻粘膜肥厚、鼻中隔弯曲和鼻息肉等病。
因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在泪囊内,不能流入鼻腔,随着泪液流入的细菌得以在泪囊内繁殖,使粘膜受到感染,产生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女性鼻泪管骨部管道较男性细长,故泪囊炎的患病率较男性为高。
慢性泪囊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慢性泪囊炎是眼睑泪囊部分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睑边缘红肿、刺痛、分泌物增多等。
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热敷、按摩、外科手术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泪囊炎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类固醇眼药水等。
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可以用于清除泪囊中的细菌,减少炎症反应。
类固醇眼药水具有抗炎症的作用,能够缓解眼睑红肿、刺痛等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使用药物。
二、热敷热敷是缓解慢性泪囊炎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部位的血流,从而加快病变处的康复。
对于慢性泪囊炎,可以用温水浸湿一块干净的毛巾,然后轻轻敷在眼睑上,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在热敷的过程中,可以轻轻按摩泪囊区域,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三、按摩按摩是慢性泪囊炎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按摩可以帮助泪囊排除积蓄在其中的分泌物,保持泪液通畅。
按摩时,可以使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泪囊区域,顺时针和逆时针各20-30次,每天进行2-3次。
在按摩的过程中,应注意用力轻柔,避免过度按压造成不适。
四、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慢性泪囊炎,无效的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可能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开内窥镜下鼻腔瞬膜切除术”和“择期泪囊造口术”。
开内窥镜下鼻腔瞬膜切除术是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在鼻腔内切除阻塞的鼻泪管瞬膜,以恢复鼻泪液的通道。
择期泪囊造口术则是在泪囊和鼻腔之间创造一个通道,以便泪液能够顺利排出。
外科手术一般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手术前应进行全面检查,手术后需注意术后护理和随访。
总体来说,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热敷、按摩和外科手术等。
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以首先选择药物治疗,结合热敷和按摩进行辅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考虑外科手术。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及时复诊,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慢性泪囊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潴留于泪囊内,伴发细繭感染所致。
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其发病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有关。
【临床表现】
1.泪溢,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2,挤压泪囊区有分泌物溢出,该区可有局部肿胀、轻度压痛或无明显压痛;汨小管阻塞者有时可扪及囊性肿物,即黏液性囊肿。
冲洗泪道不通畅,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反流。
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眼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
滴药前应先挤出分泌物。
1可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滴眼液冲洗泪道,每周1〜2次。
2,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待泪囊冲洗干净后可用泪道探针试行探通鼻泪管。
3,上述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常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若患者髙龄或有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禁忌证时,可改行单纯泪囊摘除术。
4.术后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应用头孢呋辛钠0.75静滴QD*5天,5天拆线冲泪道。
医院眼科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道疾病,多发生于成年人、女性及老人。
主要表现为泪溢,眼部常有明显的濡湿状,内眦部皮肤潮红糜烂,可有湿疹。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同病人谈心,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讲解疾病治疗的目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密切配合治疗。
2.指导病人进行术前相关的检查,同时告知其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
3.术前按医嘱滴抗生素眼药水2~3天,每日4次。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应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
5.手术前一天及手术日晨用庆大霉素冲洗泪道和结膜囊各一次。
6.为防止手术出血,术前30分钟遵医嘱肌注镇静剂和止血剂。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安静卧床,一般采取半卧位休息。
2.术后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密切观察术眼敷料及绷带有无松动,术眼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血剂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5.术后每日换药一次,观察吻合通畅情况,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注入抗生素药液,冲洗时切忌用力过猛。
6.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4~6次,滴眼前要先挤出泪囊分泌物。
三、健康教育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揉眼。
3.改善环境和个人卫生条件,避免不良理化因素刺激,不用劣质化妆品。
慢性泪囊炎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
一、概述
奶奶今年六十岁了,前段时间眼睛突然看不清楚东西,而且眼睛周围有黄色的粘稠状液体流出,就随便买了点眼药水滴上,后来严重了,大家带她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是慢性泪囊炎,他告诉大家说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最常的疾病,多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中,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大家立即住院做了手术。
那么慢性泪囊炎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是什么?
二、步骤/方法:
1、首先,大家已经知道泪囊炎的引起原因,那么要预防这种病就很容易了,这种病多发于春秋的季节,可引发感染,所以在春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要注意个人的卫生。
2、其次,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多吃清热利湿、解毒功效的食物,不要吃辛辣热刺激性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带鱼还有海腥的发物,平时要多吃水果,如香蕉西瓜等。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防止细菌的入侵。
3、最后就是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措施,既然已经患了慢性泪囊炎,那就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用手和衣袖来擦拭眼睛,自己用过的洗脸用具要消毒,以免感染,护理的时候要注意有足够的耐心。
三、注意事项:
1、患者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要有足够的信心去战胜病魔。
2、家人要给予患者鼓励,要耐心细心的照顾病人。
3、如果慢性泪囊炎
病情加重,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