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重力势能》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10
《重力势能》知识全解【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路径重力做功的分析,归纳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2.理解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通过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体会功能关系。
3.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即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4.了解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内容解析】1.什么是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可见,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条件是发生了弹性形变。
卷紧的发条、拉长或压缩的弹簧、拉开的弓、正在击球的网球拍、撑杆运动员手中弯曲的杆,等等,都发生了弹性形变,都具有弹性势能。
2.研究弹性势能的出发点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都是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
在讨论重力势能的时候,我们从重力做功的分析入手。
同样,在讨论弹性势能的时候,则要从弹力做功的分析入手,弹力做功应是我们研究弹性势能的出发点。
3.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呢?(1)可能与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有关。
这是因为,与重力势能相类比,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起(或下降)的高度有关,所以弹性势能很可能与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有关。
重力势能与高度成正比,但是弹性势能与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则不一定成正比,在地球表面附近可认为重力不随高度变化,而弹力在弹簧形变过程中则是变力。
(2)可能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这是因为,不同弹簧的“软硬”程度不同,即劲度系数不同,使弹簧发生相同长度的形变所需做的功也不相同。
4.弹性势能与拉力做功的关系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我们设它的弹性势能为0,弹簧被拉长或缩短后就具有了弹性势能。
我们研究弹簧被拉长的情况,那么弹簧的弹性势能应该与拉力所做的功相等。
可见,研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只需研究拉力做功的表达式。
5.如何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在拉伸弹簧的过程中,拉力是随弹簧的形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拉力还因弹簧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节重力势能1.重力做的功(1)表达式W G=mgh=mg(h1-h2),其中h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h1、h2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2)正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3)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量。
(2)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表达式为E p=mgh,其中h 表示物体所在位置的高度。
(3)单位:焦耳,与功的单位相同。
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①表达式:W G=E p1-E p2。
②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1)相对性①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做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作0。
②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
对选定的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正值,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是负值,负值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要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小。
(2)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判一判(1)重力势能E p1=2 J,E p2=-3 J,则E p1与E p2方向相反。
()(2)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E p1=2 J,E p2=-3 J,则E p1>E p2。
()(3)在同一高度的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不同。
()提示:(1)×重力势能是标量,没有方向。
(2)√重力势能为正值,表示物体处于参考平面的上方,为负值表示物体处于参考平面的下方,而同一物体在越高的地方重力势能越大。
(3)×若选定两物体所处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两物体的重力势能均为0。
说明:(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第一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7.4 重力势能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到处理动力学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1、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相关规律;2、力做功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章节主要是从第二方面着手探究动力学问题。
本节强化的一个思想是从定性到定量地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同时本节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
本节的讲解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型:新授课(1课时)五、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雪崩;陨石坑等等。
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
生:雪,陨石等物体下落过程中它们受到的重力对它们做了功。
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力做了功,表明这些物体在没有下落之前具有。
因为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所以这个物体具有能。
师: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探究:1)同一课本从不同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 2)不同质量的课本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 师生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新课教学]一、重力的功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