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 难忘九一八鲁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 格式:docx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3
教学课题第16课难忘九一八授课班级1-4班教学用时1课时授课时间11.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东北人民的抗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发动者、地点、目的、结果、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究一的材料对比,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过探究二张、杨为何发动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三辩论赛(何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小组合作及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任感;通过探究一畅谈观后感,激发学生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通过究二张、杨发动兵谏的原因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大敌压境之时他们的爱国之情;通过共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高瞻远瞩的全局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突破措施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归纳法学习方法示图法、讲授法、联系法、谈话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2分钟)联系学生生活,幻灯片呈现2009年9月18日我校防空演练的照片。
问:同学们,9月18日全市包括我们学校都听到了刺耳的防空警报的声音,这是为什么?(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的国耻日。
)本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九一八,回顾那段难忘的岁月。
【预习展示】(10分钟)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疑难,教师点拨,巩固记忆,登台、脱稿展示。
1、请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结果)观看9月18日防空演练照片。
思考,回答问题。
2、请简要介绍西安事变?(时间、地点、目的、发动者、结果)展示建议:1、可做成课件展示,可板书展示,可一人或多人展示。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难忘九一八》,主要讲述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本节课通过详细叙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教育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生理和心理上,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缺乏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认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2.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影响,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
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为了,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英国处于逆差地位。
后来英国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鸦片走私使许多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
同时,鸦片还严重。
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
清朝大臣林则徐上书,请求。
年3月,林则徐到达。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
2、中英《南京条约》。
1840年至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影响:中国开始从沦为。
鸦片战争是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
为了,1856年至1860年联军为主凶,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联军进入北京,闯进,掠夺无数珍贵宝物,其中就包括十二生肖兽头中的。
为毁灭罪证,又火烧圆明园,这一辉煌的人类文明化为灰就。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在期间,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万平方千米。
其中《》割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地最多的条约;库页岛是在《》里被割占的。
是列强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3、太平天国抗击。
在战役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首领。
第3课收复新疆1、阿古柏侵占新疆。
新疆是中国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65年,中亚浩罕国陆军司令率兵入侵中国新疆,使美丽富饶的新疆变成人间地狱。
成为英俄两国分裂中国领土新疆的共同傀儡。
1871年,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地区。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难忘九一八鲁教版复习巩固四十七第1题【单选题】“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这一历史现象曾发生在(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东地区D、台湾地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被幽禁在贵州桐梓的一位国民党将军写下日记:“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
”这位将军是( )A、张学良B、赵登禹C、佟麟阁D、张治中【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周恩来见到蒋介石后称他为“校长”,并让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
该影片再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场景?( )A、创办黄埔军校B、第一次国共合作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
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C、中日关系D、英美关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的加剧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
2019-2020学年度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难忘九一八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C、诗句“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D、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舒国惠在《红色大地》中记载:“对张学良来说,蒋介石反共和拖抗日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时已忍无可忍”,这个晚动感情的人是东北军的头领,东北军的士兵特别反日,因为他们在东北的家乡,在( )之后就被日本军队占领。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②北伐战争的胜利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④抗日战争的胜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字创作漫画《“七七”与“切切”》(下图)。
(注: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惟一要务。
”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C、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D、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唯一要务【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哪个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A、西安事变B、一二·九运动C、九一八事变D、一·二八事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今天西安临潼华清池有一个“兵谏亭”,在这里曾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 )A、一二九运动B、西安事变C、柳条湖事件D、卢沟桥事变【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第一部分: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1.时间:2.地点:3.日军借口:4.结果:5.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6.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罪魁祸首是谁?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跟踪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2.每年的9月18日晚,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
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哪一国耻()A.火烧圆明园B.九一八事变C.割占香港岛D.南京大屠杀3.“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长春B.上海C.北平D.沈阳4.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们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曾经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歌词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5.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将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A.东北三省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华东地区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请回答: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导致中国军队“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的罪魁祸首是谁?上述事件后,中国的哪一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第二部分:西安事迹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提出了怎样的要求?2.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②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③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西安事变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③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难忘九一八鲁教版复习巩固第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抗日战争到最后取得胜利长达14年的时间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卢沟桥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记者小刚在九一八事变后,作了一篇专题报道。
请问下列各项有误的是( )A、此事件发生在1931年B、日本关东军出兵沈阳C、1932年,山东全省沦陷D、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
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A、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B、1937年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1942年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
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蹂躏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诗句中“苦难十四年”的起止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B、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C、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胜利D、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在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人是( )A、马占山B、杨靖宇C、赵尚志D、林彪【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轴。
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A、AB、BC、CD、D【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
历史《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历史《难忘九一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难忘九一八》,设计课时为一课时,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板块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版块:说教材1、教材内容、地位《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
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从整个近代史来看,这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面对日本入侵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⑴、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⑵、方法与过程:A、通过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B、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C、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B、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及落实方案(1)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方案:通过材料提炼信息以及学生复述,回答相关问题,完成相关目标。
精选2019-2020年鲁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难忘九一八习题精选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本交涉,听候中央处理”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李良城同学观看了右图的影片后,给同学们讲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④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各界民众的态度是( )A、漠不关心B、掀起抗日救亡运动C、屈膝投降D、甘当亡国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惟一要务。
”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而是共产党C、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D、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蕾武装力量为惟一要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
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C、中日关系D、英美关系【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是第一手史料。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侯,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歌中的“家乡”在( )A.东北B.华北C.西南D.西北2.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
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3.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投靠日本 D.逼蒋抗日4.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5.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柳条湖事件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6.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保障。
为了团结抗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参加了谈判,他此行取得了什么成果( )A.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B.谴责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C.孤立蒋介石,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抗日D.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7.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C 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D 百团大战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威望9.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目标: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一、结合提纲,熟悉本单元中考知识点:(一)第14课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时间、地点、基本过程(了解)、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结果、影响。
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抵抗日军侵略。
等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阅读课本71页《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回答:①密电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所发?②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政策?①结果如何?4、课本70页歌曲《松花江上.》反映了事件之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凄凉景象。
西安事变:1、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主张。
2、西安事变(时间、发动者、发动目的、基本过程)。
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采取的态度是,出发点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西安调停的人物是,最后结局是。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影响?(二)、第15课血染卢沟桥1、卢沟事变的基本过程:年月日,日军在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要求进入搜查,遭拒后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还击,史称“”或“”。
2、七七事变发生后,二十九军副军长、一三二师师长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
3、七七事变的影响:4、七七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战线,开始领导,工农红军改编为、。
(三)、第16课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二战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②中共的正确领导③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浴血奋战④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互相配合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日本的沉痛打击二、巩固背诵三、生生互相检查四、当堂检测1、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具有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