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色彩总体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设计色彩》本课程是根据建筑设计类专业课程能力要求所设立的,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造型规律、色彩的表现形式及步骤与方法的培养,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占重要地位。
其平行课程是:设计素描、设计构成2.课程目标根据高职教育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特点,主要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要求:1、理论部分:(1)对色彩基本知识的理解(2)对表现形式的理解(3)对色彩的心理和物理效应的理解2、实践部分:(1)掌握色彩描绘的步骤与方法(2)掌握设计色彩的应用●技术知识目标:1. 了解设计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2. 了解色彩的三要素;3. 掌握设计色彩的步骤与方法;4.掌握设计色彩的应用;●职业能力目标:1. 通过色彩的分析,掌握色彩用色定位的重要性;2. 具备色彩创意思维能力。
职业素质目标1. 道德素质: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品德素养;2. 职业素质:勤奋好学、谦虚,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3. 社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4. 表达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客户的协调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第1章:绪论1、教学内容:1.1用色定位1.2绘画性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区别和联系2、教学要求:(1)了解的内容:什么是设计色彩,以及绘画性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和联系,同时确立设计色彩用色定位的重要性。
(2)掌握的内容:绘画性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区别和联系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色彩用色定位难点:绘画性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区别和联系第2章:设计色彩的基本知识1、教学内容:2.1色彩的三要素2.2色彩的冷暖和空间变化2.3色彩的混合2、教学要求:(1)了解的内容:色彩的光与色、色彩的三要素.(2)掌握的内容: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彩的混合法。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色彩的三要素难点:色彩的混合法第3章:色彩的造型与基本规律1、教学内容:3.1色彩的透视规律3.2色调的观察方法3.3色调的训练方法2、教学要求:(1)了解的内容:色彩的透视规律、色调观察方法.(2)掌握的内容:色调的训练方法。
服装设计入门教程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以及服装的整体美概念造型、色彩、材质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
(一)型与服装设计服装的造型可分为外造型和内造型,其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装的轮廓剪影,内造型指服装内部的款式,包括结构线、省道、领型、袋型等等。
服装的外型是设计的主体,内造型设计要符合整体外观的风格特征,内外造型应相辅相承。
要避免抛开外型风格一味追求内造型的精雕细刻,因为这将会起到喧宾夺主、支离破碎的反面效果。
1.服装的外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外型轮廓能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在服装整体设计中造型设计属于首要的地位。
服装的外轮廓剪影可归纳成A、H、X、 Y四个基本型。
在基本型基础上稍作变化修饰又可产生出多种的变化造型来,以A型为基础能变化出帐篷线、喇叭线等造型,对H、Y、X型进行修饰也能产生更富情趣的轮廓型。
轮廓线的变化是流行款式演变的鲜明特点,例如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帐篷形,60年代的酒杯形,70年代的倒三角形,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长方形以及近年来流行的宽肩、低腰、圆润的倒三角形等等,见图1-9。
设计师应对型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预测出或引导未来的流行趋势。
纵然服装的外造型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人体的基本形态,决定外形线变化的主要部分是肩、腰和底边。
例如腰部是服装造型中举足轻重的部位,其中腰部的松紧度和腰线的高低,是影响造型的主要因素。
腰部从宽松到束紧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服装造型从H型向X型的改变,H型自由简洁而X型纤细、窈窕。
腰节线高度的不同变化可形成高腰式、中腰式、低腰式等服装,腰线的高低变化可直接改变服装的分割比例关系,表达出迥异的着装情趣。
2.服装的内造型设计服装的内造型设计主要包括:结构线、领型、袖型和零部件的设计。
服装的结构线具有塑造服装外型,适合人体体型和方便加工的特点,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服装结构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是结构线的设计。
服装的结构线即是指体现在服装各个拼接部位,构成服装整体形态的线,主要包括省道线、褶裥和剪辑线及装饰线等。
第一章服装结构知识第1节定义款式、结构、工艺是服装现代工业化分流的基本流程。
款式的主要任务是把构思中的服装款式形象化,用效果图的方法表现出来。
在款式、造型、色彩、材料、结构、工艺、穿着、对象、环境、功能性等方面形成一种初步的构思。
它奠定了服装的基础,把握了总体方向和基本调子。
结构既是服装的重心,是将款式效果图具体化,即把立体、空间和艺术性的构思逐步制作成服装平面或立体结构图形。
随着服装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电脑机械自动化同人的智力紧密结合起来。
结构已进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这是当今信息时代国际服装潮流发展的趋势,它是对提高服装质量,保证产品适销对路,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企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第2节服装结构的三大构成人体结构、数学结构和几何图形结构是服装的三大构成。
那么服装结构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假定款式是服装艺术形态构成的话,那么结构是服装技术性真实模型的落成。
假如款式来源于社会的实际需要,那么结构就更有把握将服装真实模型沉浸在艺术性、技术性和社会性所交融的海洋中,这就大大地扩大了服装结构的内容。
结构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服装人体的结构特征,人体测量和服装规格,国家服装号型系列标准,结构制图基础,结构设计,成衣纸样等方面。
第3节人体和结构特征运用数学统计的概念,人们曾经对各类标准人体模型作过同样的实验测绘和计算。
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得出服装标准人体的长度、围度的比例数值,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研究服装人体工程学提供了客观资料。
运用解剖学的原理,研究真实服装模型各部位的横断面,纵切面的结构特征和形状,并勾通了模拟人体表皮解剖图,为服装人体工程创造成了规范化的条件。
总之,理解了人体的结构特征,才能对服装有所了解,才能创造出完美的结构图形,制作出合适的服装。
1、长度比例(以女子为例)在行业中,一般用人体总体高的百分比值来计算服装长度方法如(图一)。
再按人体比例图所划分的各部位结构,得出各长度的比例值如(表一)。
服装的分类,风格,每个国情不同,民俗不同服装的特点都不同,所有有的时候说韩国风、欧美风、非洲风、日本风、中东风、法国风……;其实指的是民俗不同的特点而言;但是针对于某些时段,流行过一些有标志性特性的风格可以说,有哥特建筑、英伦校园、巴洛克、洛可可、日本解构、罗马风、自然风、现代简洁风、浪漫主义风格……等等之类比如说:哥特是一种以黑色为主结构很强没有多余的装饰、就好哥特建筑一样、有造型、很低调的颜色……日本解构是一种拆开的结构重新组合混搭在一起,层层叠叠相呼应……英伦校园制服啦格子啦小衬衫啦……洛可可蕾丝啦花边啦马裤啦……古典主义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泛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形式特征:遵守合理、单纯、适度、明确、简洁和平衡的基本规律;造型以人体自然形态为基础,简单、朴素,结构对称,遵循经典的比例法则;面料质朴,色彩单纯,图案简洁;浪漫主义风格服装基本上以强调女性化风格的面貌出现;它代表一种强调自发的和形象的表现以及凸现直觉和想象的观点;可以用个性的、变化丰富的、出乎意料的、没有穷尽的、未完成的、过分的、解体的、抒情的和热烈奔放的等词汇来加以形容;而2002年以来的新浪漫主义服装,又带来一种全新的浪漫、妩媚、性感、柔软乃至奢华的气息,但它所表现的浪漫主义风格,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或者说是向最原始、最基本的浪漫要索的回归;它瓦解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建构了属于自己时代的浪漫美学; 形式要素:在形式法则上,浪漫主义风格服装的设计强调在遵循最为基本的形式组合规律的基础上打破僵硬的教条而追求幻想和戏剧化效果;常用复古、怀旧、民族和异域等主题,造型夸张独特,线条或柔美或奔放,常见有非对称和不平衡结构,色彩明亮多变,图案缤纷斑斓,面料追求自然和质感对比;时常用装饰来构造设计焦点,装饰手段丰富,毛边、流苏、刺绣、花边、抽褶、荷叶边、蝴蝶结、花结和花饰等,只要可以想到的就可以采用;Bohemian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赛人和颓废派的文人;对于波希米亚风格,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服装诠释,有的以“放荡不羁的艺术家”为题,有的则塑造出“流浪的吉卜赛人”,绳索和结饰、荷叶边或褶皱、破洞与流苏,野性、自然、流浪和性感的风潮以不同的方式风行一时; 民族风:北非风情、印度民俗、中东袍服、摩洛哥风味、印第安色彩以及中国风格,成了设计师手中后浪漫主义的重要元素;广泛吸收各民族传统文化和服装特征,越来越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的浪漫的文化冒险; 女性化:告别中性和简约风潮,浪漫的式样、飘逸的面料、粉柔的色彩,构成女性化的甜美、漫妙和飘逸; 对于浪漫主义风格的服装设计来说,考虑什么是浪漫主义就显得过于理性,重要的是所谓胡思乱想;正如黑格尔所说:“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客体是自由的、具体的,而精神观念在于同一本体之中---所有这一切主要在于内省,而不是向外界揭示什么;”服装风格服装风格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服装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价值取向、内在品格和艺术特色;服装设计追求的境界说到底是风格的定位和设计,服装风格表现了设计师独特的创作思想,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常见的具体服装风格包括:瑞丽、嘻皮、百搭、淑女、韩版、民族、欧美、学院、通勤、中性、嘻哈、田园、朋克、OL、洛丽塔、街头、简约、波西米亚等18种;1、瑞丽风格瑞丽是日本着名的时尚杂志,分有三个大类;“可爱先锋”主要受众群是学生MM;“伊人风尚”主要受众群是年轻白领;而“服饰美容”大家都可以看;但总体说来,瑞丽的主要风格还是以甜美优雅深入人心;其专属模特桥本丽香就是瑞丽风格的最好诠释;2、嘻皮风格:嬉皮士英语Hippie的音意译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从细节上看,繁复的印花、圆形的口袋、细致的腰部缝合线、粗糙的毛边、珠宝的配饰等,都将成为个性化穿着的表达方式;从颜色上看,暖色调里的红色、黄色和橘色,冷色调里的绿色和蓝色都将大热;从款式上看,为了展示身体曲线的美感,女式紧身服采用轻薄又易于穿着的面料;而男式衬衫甚至外套广受异域风情的影响,把夏威夷海滩风情穿进办公室也不奇怪;3、百搭风格:百搭,一般为单品,可以搭配各类衣服,很实用的单件服饰,与其他款式、颜色的服饰均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一般都是比较基本的、经典的样式或颜色;如纯色系服装,牛仔裤等;4、淑女风格:自然清新、优雅宜人是淑女风格的概括;蕾丝与褶边是柔美新淑女风格的两大时尚标志;5、韩版风格:韩装舍弃了简单的色调堆砌,而是通过特别的明暗对比来彰显品位;服装的设计者通过面料的质感与对比,加上款式的丰富变化来强调冲击力,那种浓艳的、繁复的、表面的东西被精致的、甚至有点羞涩的展现取而代之,简洁得连口袋都省了的长裤、不规则的衣裙下摆、极具风情的褶褶花边都在表白它的美丽与流行;6、民族风格:淘宝分类里面的民族风格更趋向于中国的民族风格的服饰,包括纯民族盛装华服、演出服饰、符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民族服装和含民族元素的服装;服装以绣花、蓝印花、蜡染、扎染为主要工艺,面料一般为棉和麻,款式上具有民族特征,或者在细节上带有民族风格;目前流行的经典唐装、旗袍、改良民族服装等是主要款式,当然还包括尼泊尔、印度等民族服装;7、欧美风格:主张大气、简洁,面料自然,比较随意,比较简约搭配感和设计感强;8、学院风格:也许身处校园生活的你,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把自己打扮得成熟,但只要一旦踏出校门,很快你就会重新迷恋简单却又充满理性的学院派风格;针织帽、藏青裙、条纹衫、白衬衫……9、通勤风格:通勤与OL最大的区别是通勤更具有休闲风格;是时尚白领的半休闲主义服装;休闲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主题;它不仅是度假时的装束,而且会出现在职场和派对上;人们宽容地接纳了平底鞋、宽松长裤、针织套衫,因为这些服饰品让穿着者看上去温和,更加贴近自然,做工精致,重点在于打造干练、简洁、清爽的形象;10、中性风格: 20世纪之初,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为中性服饰的流行扫清了一道路障;盛行于60-70年代的"搪皮风貌"将中性装扮导人了流行高潮,以致于你仅以背影根本无法分辨出性别;80年代初,留着长长的波浪型发式,穿花衬衫、紧身喇叭牛仔裤,提着进口录音机的国内青年曾被视为社会的不良分子,成为各种漫画嘲讽的题材;90年代末,中性成了流行中的宠儿;社会也越来越无法以职业对两性作出明确的角色定位;T恤衫、牛仔装、低腰裤被认为是中性服装;黑白灰是中性色彩;染发、短发是中性发式……中性在未来世纪的变化将更为活跃;11、嘻哈风格:虽然说嘻哈很自由,但还是有些明确的服装标准dresscode,好比宽松的上衣和裤子、帽子、头巾或胖胖的鞋子;如要细分,嘻哈的穿法还可以分成好几派;衬衫、刷白牛仔裤、任务靴和渔夫帽,嘻哈中也有时尚感;12、田园风格:田园风格的设计,是追求一种不要任何虚饰的、原始的、纯朴自然的美;田园风格的设计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反对虚假的的华丽、繁琐的装饰和雕琢的美;纯棉质地、小方格、均匀条纹、碎花图案、棉质花边等都是田园风格中最常见的元素;13、朋克风格:早期朋克的典型装扮是用发胶胶起头发,穿一条窄身牛仔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衬衣,再戴上一个耳机连着别在腰间的walkman,耳朵里听着朋克音乐;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装界出现了后朋克风潮,它的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14、OL风格:OL是英文officelady的缩写,通常指上班族女性,ol时装一般来说多数是指套裙,很适合办公室穿着的;15、洛丽塔风格: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熟女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16、街头风格:街头服饰一般来说是宽松得近乎夸张的T恤和裤子,很多人喜欢包头巾,另一种典型的服饰是篮球服和运动鞋,也以宽松为标准;17、简约风格: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既要考虑其本身的比例、节奏和平衡,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这种精心设计的廓形常常需要精致的材料来表现,通过精确的结构板型和精到的工艺来完成;18、波西米亚风格: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其实并不是单纯指波西米亚当地人的民族服装,服装的“外貌”也不局限于波西米亚的民族服装和吉普赛风格的服装;它是一种以捷克共和国各民族服装为主的,融合了多民族风格的现代多元文化的产物;此类风格的典型表现为层层叠叠的花边,无领袒肩的宽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边和细绳结、皮质的流苏、纷乱的珠串装饰、还有波浪乱发;其用色是运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宝蓝与金啡,中灰与粉红……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复,注重领口和腰部设计;。
服装设计元素_服装设计元素应用手法(一)外轮廓元素指服装的外部造型,即剪影轮廓。
服装造型的总体印象是由外轮廓决定的,它进入视觉的速度和强度高于服装的内轮廓,是服装款式制定的基础。
常规有A、X、Y、O、H等细分,已为人们熟知,这里不再赘述。
(二)内轮廓元素指服装的内部造型,即外轮廓以内的零部件的边缘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形状。
如领子、口袋等零部件和衣片上的分割线、省道、褶裥等内部结构均属于内轮廓元素的范围。
(三)色彩元素色彩元素包括了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等色彩属性。
服装制定元素里的色彩元素不仅指单一的色彩,还包括服装个部分色彩间的搭配。
服装色彩元素主要浮现四大特性,即民俗性、与人的适应性、流行性、材质关联性。
(四)图案元素图案元素指以印染、刺绣、提花、钉缀等各种手段在服装表面形成的抽象的或是具象的,具有形式美感的装饰符号。
图案元素风格鲜亮,具有易识别的特点,有时候流行的重点往往就是某种图案元素。
2服装制定元素应用手法1.夸张。
就是指在制定中运用特别描述对象某一特点的方法,使制定在体积、大小、数量等方面与人们平常所熟知的常态造型形成激烈的反差。
夸张并不局限于夸大,还可以把制定对象的特征进行缩小。
夸张手法在服装制定中颇为常见,可以分为数量上的夸张和形态上的夸张两种。
夸张的对象除了装饰物外,还可以对服装的基本部件做夸张。
由于服装基本部件是人们平常最为熟悉的,所以这种夸张往往能够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2.重复。
就是指在制定中使某个元素反复出现,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
一般来说,这种单位元素的重复出现注重形式感,力求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重复可以使平淡的元素由于多次出现而加深观者的印象。
元素在重复的时候可以是将单一元素不加改变,简单重复。
也可以将基本元素在形态上略作变化加以重复。
3.易位。
就是指打破常规的服装部件位置,对制定元素进行新的组合。
易位改变人的常规思维,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易位的运用往往由于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而使服装展现出易于常态的前卫效果,能够凸现服装与众不同的个性,合适较为前卫的服装风格,易位的幅度越大,跟常态服装的反差就越大,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也越强。
十二色彩季型十二色彩季型——看看你属于哪一季?春—明亮鲜艳的颜色群肤色特征:浅象牙色、暖米色,细腻而有透明感,红晕呈珊蝴粉色。
眼睛特征:象玻璃球一样奕奕闪光,眼珠为亮茶色、黄玉色,眼白感觉有湖兰色。
发色特征:明亮如绢的茶色,柔和的棕黄色、栗色,发质柔软。
春季型的人神情充满朝气,给人以年轻、活泼、娇美、鲜嫩的感觉。
春季型的人用鲜艳、明亮的颜色打扮自己,会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春季型人使用范围最广的颜色是黄色,可以多多使用,但要感觉明亮才算成功。
选择红色时,以橙红、桔红为主。
春季型人选择自己最适合颜色的要点是:颜色不能太旧、太暗。
春季型人的色彩搭配原则是用黄基调扮出明亮可爱的形象。
春季型人有着明亮的眼睛、桃花般的肤色。
春季型人穿上杏黄色或亮黄绿的上装,走在朵朵桃红、片片油菜花中,娇容月貌浑然一体。
春季型人的服饰基调属于暖色系中的明亮色调。
服饰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春季色彩群中最鲜艳亮丽的颜色,如亮黄绿色、杏色、浅水蓝色、浅金色等,都可以作为主要用色穿在身上,突出轻盈朝气与柔美魅力同在的特点。
在色彩搭配上应遵循鲜明、对比的原则来突出自己的俏丽。
对春季型人来说,黑色将不再“安全”。
过深、过重的颜色与春季型人白色的肌肤、飘逸的黄发出现不谐和音,使春季型人十分黯淡。
如果现有衣橱里还有深色服装,可以把春季色群中那些漂亮的颜色靠近脸部下方,与之搭配起来穿。
春季型人适合的白色是淡黄色调的象牙白。
在炎热的夏天穿上象牙白的连衣裙,搭配上桔色的时尚凉鞋与包,鲜明的对比会让春季型人俏丽无比。
春季型人在选择灰色时,应选择光泽明亮的银灰色和由浅至中度的暖灰色;注意让它们与桃粉、浅水蓝色、奶黄色相配,会体现出最佳效果。
春季型人适合带黄色调的饱和明亮的蓝色。
浅淡明快的浅绿松石蓝、浅长春花蓝、浅水蓝适合鲜艳俏丽的时装和休闲装;而略深一些的蓝色如饱和度较高的皇家蓝、浅清海军蓝等,适合用于职场。
穿蓝色时与暖灰、黄色系相配为佳。
适合亚洲人的春季色彩典型用色象牙色、中暖灰、杏色、浅哔叽、皇家蓝、浅鲑肉色、浅驼色、奶黄色、粉桃色、棕金色、浅杏色、桔红色、金棕色、浅水蓝色、明红色、浅暖灰、桃粉色、桃红色、暖玫瑰、浅黄绿、浅绿松石、深桔色、亮黄绿、浅长春花蓝、橙色、黄绿色、中篮色、金桔色、宝石绿、浅清海军蓝、清金色、浅凫色、浅紫蓝色、明黄色、绿松石蓝、亮紫罗兰色。
古代男子服装常见颜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古代男子服装常见颜色的简要介绍,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进行研究的原因。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编写如下:在古代社会中,男子服装的颜色选择是与文化、地区和社会地位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
古代男子服装的常见颜色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色彩,如黑色、白色、红色、蓝色等,这些颜色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宗教信仰、身份地位等密切相连。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男子服装的常见颜色,并进一步探讨这些颜色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古代男子服装颜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选择这个主题进行研究的原因是,古代男子服装的颜色对于表达个人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文化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古代男子服装常见颜色的背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和社会结构。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代男子服装的常见颜色,并分析这些颜色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读者们能够对古代男子服装颜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深入思考颜色在服装中的重要性和传达的信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次序,将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在本次撰写的长文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着重介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强调古代男子服装的重要性和影响。
在古代社会中,男子服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一种衣着的装饰,更是体现身份、阶级、身份和文化背景的重要载体。
可以简要陈述古代男子服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其次,应该明确指出本文将围绕古代男子服装的常见颜色展开讨论。
可以描述古代男子服装多样化和丰富的颜色选择,例如红、黄、蓝、绿等,以及这些颜色所代表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可以简要提及古代男子服装颜色的绘制和染色技巧,以及对服装产业和时尚活动的影响。
服装色彩搭配教学课件服装色彩搭配教学课件深浅配色,是一深一浅的撘配,是和谐的感观明暗配色,是明亮与黑暗的撘配,是强烈的感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服装色彩搭配教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服装色彩搭配教学课件1.色环基础知识该版块介绍了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
着重介绍了色环的基础知识,即各种颜色的名称与特征。
让学生对各种色彩有了醒目的认识。
为后面的服饰的搭配垫定了基础。
色环基础中我利用分层的手法,将色环做成可以随意移动的,学生选中喜欢的颜色拖动鼠标,将几款相近的颜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邻近色或者同类色以及类似色的对比,可以很直接的看到几种颜色的搭配效果。
2.服装人体结构在学生了解和熟悉了色彩的名称与一般规律后,接下来就是对人体结构的了解,了解在服装人体中最重要的比例结构是怎样的,了解人体中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在哪里,了解每个比例所对应的人体结构的位置,该版块主要针对学生的这几大问题,着重介绍了人体的物理特征。
在本环节,我首先介绍了人体结构的知识,然后将图片中人体的结构部分和文字相连接,学生将鼠标随意地放在人体的某个部位就会出现对应的人体结构的文字表述,这样学生会很直接地记忆人体的各个部位,让学生对人体结构有了立体的认识。
比如我将鼠标放在第二头身和第三头身之间时,这时在页面上就会出现对应的“乳点以上至腰部位置”红线所划文字,这个点也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和视觉重心点的位置。
学生只有了解了服装人体的几个重要结构点的位置才能准确把握,自由练习,自由创作。
3.色彩搭配原则在对色环基础知识和人体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运用相关色彩知识对服装的选择进行巧妙的搭配。
这也是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学生将点击页面“返回”这个按钮,返回至主页面,随后将鼠标放在“色彩搭配原则”时,就可以看到大概的服饰几种色彩的搭配原则:协调色,同类色,近似色。
然后点击进入,在这个部分首先将服饰色彩分成最主要的六大色系,这六大色系全部用图片和文字结合解释每个颜色的运用方法和搭配原则。
服装设计说明(一)“绚影”女装设计说明服装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外壳。
服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服饰,而是一种文化。
消费者需要第二次设计服装。
通过相应的裁剪技术和缝纫技术,将设计思想制作成物件,使艺术美达到最高点。
追求生活和时尚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反映。
时尚从未逝去,永远在重现。
文明与视觉经典的精髓,无论冷漠或热情,奢华或简约,都在生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绚影”的设计主题本系列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品味,在现实生活中时尚在变幻着它的角色,在复杂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上演着戏剧,融合现代时尚造型优雅、精致。
展现了对明天的憧憬,表现了对过去的追忆。
单一色彩对人的视觉赋予亲和力,接近于大自然,把服装展现的更生活化。
二、“绚影”的设计步骤(一)款式设计这一系列衣服简约新潮,线条流畅简洁。
整体服装简洁,优雅大方,简约单调,体现了服装的经典,再现了失传的简约风格。
裙子上下的划分看似简单的划分,整个重点就在这一点上。
服装整体造型体现了服装的美和美感。
局部的设计给视觉冲击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该系列服装运用比例与分割、对称与平衡、多样与统一等造型艺术,达到服装的和谐与完美。
在服装用料上以单一的颜色主面料,网眼布与纱为辅料,在前胸设计上,开口在胸高点下,突出了女性的柔美,性感的一面,优雅而大方。
款式以宽松型,没有女性的曲线美,突出了整体的休闲美感。
但在服装的局部进行点缀,在前裙片的贴块上烫上烫钻,修饰了服装整体的单一,在贴块的细部用珠片再加以点缀,金色卓而不郡,点缀的部位有规律而不张扬。
身体的曲线、浪漫的细节,充分的展现出了都市之时尚精神。
(二)结构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的整体体现。
款式设计的构思和服装结构设计相辅相成。
服装的结构设计决定了服装的整体造型,造型的好坏取决于服装的结构设计。
这一系列衣服结构简单,上下裙摆分。
分割部分的异域风情部分被绘制成细密的褶皱,以达到整件西装的动感。
在局部用网布做补丁,表现服装的层次感。
约翰伊顿颜色形式和结构
约翰·伊顿是瑞士的著名色彩学家和设计师,他的色彩理论在设计和艺术领
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颜色形式和结构理论主要基于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纯度。
1. 色相:色相是颜色的基本属性,用于区分不同的颜色。
伊顿将色相划分为12个基本类别,并创造了一个12色相环,每种颜色代表一种色相。
2. 明度: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在伊顿的理论中,他强调了明度对比的重要性,通过调整明度关系,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3. 纯度: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或饱和度。
伊顿认为,纯度对于颜色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通过调整纯度可以增强或减弱颜色的视觉冲击力。
在颜色形式和结构方面,伊顿强调了色彩的组合和搭配。
他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如对比原则、和谐原则和节奏原则等,以指导色彩的选择和应用。
对比原则是指通过明度、色相和纯度等方面的对比,突出重点和增强视觉效果;和谐原则是指将色彩组合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节奏原则是指在色彩设计中运用节奏感,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总之,约翰·伊顿的颜色形式和结构理论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全面的方法来理解和应用色彩。
他的理论为设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作品。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彝族是云南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其服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融合了彝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对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彝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一、结构特征1. 上衣彝族男女上衣结构多呈马甲式样,男式多为交领式,女式多为圆领或方领。
男女皆有开襟式和封襟式两种款式,开襟式一般为交领式,前襟分四片,领口暴露。
封襟式则为连领式,只有在襟口和襟沿上有装饰,其余则为一体。
而上衣的衣摆多为鱼尾式,侧缝看做特殊处理,舒适且灵活的同时还能展现彝族服饰的特色。
2. 下装彝族的下装通常为宽松直筒式裤裙,男女均有穿戴。
女装的下装则多为裙子,呈圆筒式而下垂舒展。
裙摆的宽度和长度因地域而异,有长有短,但基本为膝下或脚踝。
女式裤裙常有齐腰,松紧一体的腰身,以及宽大的下摆和蝙蝠袖式的裤腿,使得穿着者显得端庄、飘逸。
3. 配饰彝族服饰的配饰十分丰富多彩,头饰、项链、耳环、手镯、腰带等均为必不可少的搭配品。
头饰一般为饰有银质装饰的帽饰,有的还有发束。
项链、耳环常为银饰品,其中还配有羽毛、贝壳、木珠等装饰物,表现出彝族服饰独特的美感。
腰带、手镯等也是传统彝族服饰的特色元素,有的腰带还带有银制的老腰银。
二、美术色彩特征1. 色彩鲜艳彝族服装的美术色彩以鲜艳为主,常以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鲜艳色彩为主色调。
这与彝族人民向往自由、和平、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彝族服饰中的色彩运用丰富多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穿着均有各自特色,但总体来说都以鲜艳活泼的色彩为主,展现出彝族人民乐观向上、热情好客的品质。
2. 色彩对比在彝族服饰的布料上,常常用相互对比的鲜艳色彩进行搭配,既能增加服饰的艺术美感,又能突出个性风格。
如在服装的领口、袖口、下摆、腰身等位置,常以对比色彩作为点缀,增加服饰的艺术感和立体感。
服装结构制图技训实施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服装结构制图是以服装结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主体专业课程。
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正常体型和基本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并能初步掌握特殊体型和变化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的量体,结构制图,裁剪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一些服装结构的变化原理、变化规律和处理特殊体型、款式变化的制图方法。
三、教材的选用和分析1.教材图文并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编排,适合初学者选用。
2.本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结构制图》第四版为教材。
四、课时分配建议:198课时(实训总个数:38个)服装结构制图考核大纲考核方式:技能操作评分准则:(总分值:100分)分学期进行模拟考核,第五学期进行总体考核,成绩以第五学期的考核为准,60分以上达标合格,才能参加全国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允以毕业。
得分在60分以下必须参加补考,合格后才能进行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
得分在80分以上为优秀。
服装缝制工艺技训实施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做为主干专业课程的教材,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本专业工艺基础缝制的同时,充分掌握日常服装的裁制及工艺技术,并通过技能训练达到中等考核标准。
2、应与现代服装加工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工业化服装生产紧密结合,并兼顾个体服装加工工艺技术。
3、充分考虑中职在校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认识水平等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培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服装裁剪技术及标准成衣的裁剪方法。
2、掌握服装缝制工艺,包括有成衣样板的毛板、排料、工艺流程及具体缝制的熨烫方法、步骤。
3、掌握服饰的装饰工艺等内容。
三、教材的选用和分析。
1、本教材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践模块,基础模块为前四学期所学内容,选学模块为第五期所学内容,课时分配见下页,第六期为下工厂实习阶段。
2、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规划教材》高教版《服装工艺》四、课时分配建议:360课时(实训总个数:61个)服装缝制工艺考核大纲考核方式:技能操作评分准则:(总分值:100分)分学期进行模拟考核,第五学期进行总体考核,成绩以第五学期的考核为准,60分以上达标合格,才能参加全国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考核,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允以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