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物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规范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677.00 KB
- 文档页数:5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概述及应用内容介绍1、引言 近年来,随着昆山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年新开量逐年攀升,截至2007年12月初昆山全市在建工程总面积约2400万m2左右。
在大规模新城建设同时,旧城改造项目也不断推进实施,既有建筑的改造被提升到显著位置,相当部分老建筑改造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
再者,部分工程(包括在建建筑及新建成工程)因种种原因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缺陷,需进行加固处理后方能满足结构安全及使用要求。
此类加固工程呈现逐年增长现象,目前开发区内较具代表性的工程有: 1)朝阳路某动迁小区居民楼,六层砌体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严重,需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 2)前进路某酒店工程,12层全框结构,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同时顶部增加两层,目前进行相应结构加固施工作业; 3)柏庐路某高层办公楼,23层框-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因火灾导致部分结构严重受损,后对受损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并经参建各方验收合格。
在对此类工程加固处理监督过程中,我站发现普遍暴露出如下问题: 1)参建单位普遍对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处理比较陌生,参建方主体质量行为方面存在较多缺失。
由于工程结构鉴定、加固属专项技术,很多即便是工程经验比较丰富的单位也对此了解甚少。
比如加固设计需有相应的资质,设计单位资质证书上应明确包括加固设计项目,施工单位也必须有加固施工的专项资质;监理单位应严格对照规范及监理细则对加固质量进行控制。
由于对上述规定缺乏了解,相当多加固工程在实施中存在质量责任主体行为缺失问题,而且较为严重。
2)参建单位对结构鉴定、加固处理工作的控制流程了解甚少,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加固工程,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处理工作,有其自身特殊性。
因此,加固处理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即: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选择、加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验收的流程开展工作。
城市化进程中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设计要点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进行到后期之后,往往是会将重点放置在检测工程结构之上,在这几年当中我国针对检定以及加固改造技术措施展开的各项研究工作得到的一些成果,建筑物结构也逐渐向着多样化的方向转变,建筑物整体性质量也呈现出来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但是我国在建筑结构检定以及加固改造技术研究领域当中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标签:城市化;建筑检测鉴定;加固改造技术;设计;分析1、首先针对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措施的理论研究阶段展开分析发达国家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的研究时间相较于我国来说是要早出很多,发展历程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当开展的是大规模的建设工作,而后再从新建和维修向着原有建筑结构鉴定和加固的方向转变。
我国是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针对鉴定与加固技术措施展开各项研究工作,之所以会开展这一项工作,那是因为在某些老旧建筑物当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以及质量问题,我国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措施大致上是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解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崭新发展时期。
在崭新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当中,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社会进步速度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技术领域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以往的几年当中我国是子啊建筑结构检定和加固技术措施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工程实例研究分析本工程项目是某城市单位综合楼,主体楼结构是六层砖混结构住宅,裙楼是2层框架结构充当娱乐城使用,在裙楼出现火灾问题的基础上,为了可以对灾情形成有效的控制,业主希望可以针对裙楼框架主体施行科学合理的修复和加固技术措施,因此需要针对发生火灾之后的框架结构展开承载能力以及安全性检测分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案。
针对梁柱混凝土强度水平展开检测工作,因为考虑到娱乐城本身装饰及设备设施可燃性水平较为低下,所以当主体框架受到火灾问题影响的情况之下,温度会显得较为低下,与此同时在灾后现场观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较为严重的梁柱混凝土爆裂以及变形问题,破损问题并不是十分严重,主体框架基本维持完好状态。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勘察技术标准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为了规范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的勘察工作,制定本技术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标准适用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的勘察阶段,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评估、结构整体性能测试、结构缺陷检测等内容。
三、术语定义在本技术标准中,以下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既有建筑: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
2. 加固改造:通过结构加固、设备更改和功能改造等措施,提高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抗震能力和使用性能。
3. 勘察:对既有建筑进行调查、测量和测试,了解其结构现状和安全状况。
四、工程勘察内容1. 建筑结构的安全评估通过对既有建筑的现状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其结构的安全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
评估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材料的使用寿命、结构缺陷和病害等。
2. 结构整体性能测试采用无损检测和传感器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既有建筑的结构整体性能进行测试。
包括抗震性能、刚度、振动响应等指标的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提供加固的依据和方案。
3. 结构缺陷检测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既有建筑结构存在的缺陷进行检测,包括裂缝、腐蚀、变形等问题。
通过检测结果,判断缺陷对结构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土壤条件测试对既有建筑的基础土壤进行测试,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承载能力等参数。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基础的稳定性,并确定是否需要加固处理。
五、勘察报告要求1. 勘察报告应包括对既有建筑的详细描述和现状分析。
2. 建筑结构的安全评估结果,包括结构安全等级和结构缺陷的评估。
3. 结构整体性能测试结果。
4. 结构缺陷检测结果和处理方案。
5. 土壤条件测试结果和基础加固方案。
6. 撰写勘察报告时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包括相应的测量、测试数据和结果分析。
六、质量控制要求1. 勘察工作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专业机构或工作团队来完成。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2023一、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对房屋、建筑物及其相关结构的建筑鉴定和加固工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设计、施工、维护、保养及监督等工作。
二、术语1 .建筑鉴定:适用于房屋、建筑物及其相关结构,考察此类建筑既有状况,确定它们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其未来的养护、改造、加固供备有参考的工作。
2 .建筑加固:针对房屋、建筑物及其相关结构,通过实施外砂浆砌体或构造体加固工程,使其结构物满足有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的工作。
三、建筑鉴定1 .准备工作鉴定前,须充分准备,包括但不限于:(1)确定建筑物类型及主要材料;(2)调查规划、施工图等设计方案;(3)进行调查勘察,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特性、相关系统、工艺流程及工程状况等情况。
2 .建筑鉴定鉴定主要分为理论环节和现场检查环节,理论环节包括准备工作阶段完成的调查勘察、设计方案评估等,现场检查包括成型实物调查、拆除及观察、材料试验等。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结构几何形态及建筑外表;(2)进行调查测量、精密测试及拆除分析;(3)实施材料试验;(4)分析测量结果:(5)归纳结论,判定鉴定结果。
四、加固工程1 .设计准备加固工程设计准备包括:(1)读取建筑鉴定报告,知晓原建筑结构特性及存在问题;(2)设计加固方案;(3)定稿建筑加固设计;(4)出具加固工程书面报告;(5)设计计算书及相关资料;(6)安排施工组织方案;(7)定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文件。
2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程包括:(1)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安全技术措施;(2)进行料场、搭建观察并准备;(3)配备施工用具设施及材料;(4)准备支跳脚移动支撑;(5)对建筑及相关设备进行拆除处置;(6)现场控制实施措施。
3 .施工施工工程包括:(1)根据设计实施加固工程;(2)拆除所需结构、墙体、及设备;(3)安排支跳脚支撑;(4)配置设备弹塑料门和涂装;(5)实施墙体高度计算测量等;(6)把握工期,保证施工质量。
既有建筑鉴定加固改造流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部分将对既有建筑鉴定加固改造流程进行简要概述。
既有建筑指已经存在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结构老化、功能不足、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进行鉴定和加固改造。
鉴定和加固改造流程是保障既有建筑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既有建筑相关的鉴定和加固改造流程。
首先,我们会介绍既有建筑鉴定流程,该流程包括对建筑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通过鉴定流程,可以确定出需要进行加固改造的部分,为后续的工作打下基础。
随后,我们会重点介绍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流程。
加固改造是指对已有的建筑结构进行强化和完善,以提高其承载能力、抗震能力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工作。
加固改造一般涉及到结构加固、设备更新、功能改进等多个方面,并需要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进行。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既有建筑鉴定加固改造流程,为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和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既有建筑鉴定加固改造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既有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鉴定和加固改造,确保建筑的安全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进行介绍,让读者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下面是一个例子: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介绍既有建筑的鉴定加固改造流程。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阐明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既有建筑的鉴定流程和加固改造流程。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对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2.1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既有建筑的鉴定流程。
鉴定流程包括对既有建筑的结构、材料、功能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我们将探讨具体的鉴定方法和工具,并介绍鉴定结果的判断标准。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总则 (1)2基本规定 (2)3调查、检查与检测 (3)3.1一般规定 (3)3.2 场地和地基基础 (3)3.3 上部结构 (4)3.4 结构抗震 (5)4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 (9)4.1 一般规定 (9)4.2 构件层次安全性鉴定 (10)Ⅰ承载能力鉴定 (10)Ⅱ构造与连接鉴定 (12)Ⅲ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鉴定 (13)Ⅳ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损伤鉴定 (14)4.3 子系统层次安全性鉴定 (16)Ⅰ场地与地基基础 (16)Ⅱ上部结构 (19)5 既有建筑加固 (23)5.1 一般规定 (23)5.2 材料 (26)5.3 地基基础加固 (28)5.4 混凝土结构加固 (29)Ⅰ增大截面法 (29)Ⅱ置换混凝土法 (30)Ⅲ外包型钢法 (31)Ⅳ粘贴钢板法 (32)Ⅴ外加预应力法 (33)Ⅵ粘贴纤维复合材法 (36)Ⅶ其他三种加固法 (39)5.5 钢结构加固 (39)Ⅰ增大截面法 (39)Ⅱ粘贴钢板法 (41)Ⅲ外包钢筋混凝土法 (42)Ⅳ其他四种加固法 (42)5.6 砌体结构加固 (43)Ⅰ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法 (43)Ⅱ外加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 (44)Ⅲ其他四种加固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木结构加固 (45)5.8 结构锚固技术 (46)附录A 上部结构抗震构造主要要求及限值 (49)附录B 纤维复合材安全性能鉴定标准 (65)附录C 结构加固用胶安全性能鉴定标准 (67)附:起草说明 (75)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和加固必须遵守本规范。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征求意见稿)目次总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本规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调查、检查与检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般规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场地和地基基础.........................................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上部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结构抗震............................................... 错误!未指定书签。
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般规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构件层次安全性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Ⅰ承载能力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Ⅱ构造与连接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Ⅲ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Ⅳ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损伤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是为了确保城市中现有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并降低损害程度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性文件。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的特点以及既有建筑数量庞大,对于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地震灾害的认识不断加深,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旨在评估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通过对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承受地震力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建议,以确保建筑在地震时的安全性。
而既有建筑的加固工作则是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根据鉴定结果对建筑的结构和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加固,提升其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本规程旨在规范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各个主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和地理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为工程师提供了实施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从既有建筑抗震鉴定规程和既有建筑加固规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规程部分将包括鉴定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等内容;既有建筑加固规程部分则包括加固设计的原则、技术要求和加固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社会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重视,并促进相关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既有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既有建筑在抗震方面的问题并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着,对本文的文章结构进行说明,使读者了解整体的写作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了提供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相关规程的指导和建议。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有建筑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设计两个方面探讨既有建筑在抗震方面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抗震鉴定1.1、鉴定的必要性既有建筑抗震鉴定是为了评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为后续的加固改造设计提供依据。
1.2、鉴定方法1.结构力学分析法:通过结构体系分析、计算建筑承载能力等手段,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非破坏性检测法:利用超声波、测振仪等技术手段,检测建筑结构的损伤情况。
二、加固改造设计2.1、原则1.防震减灾优先:在加固改造设计中,应以提高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和减少地震破坏为首要目标。
2.经济合理性:在保证抗震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加固改造的成本。
2.2、设计要点1.结构加固:采用加固构件、增加筋的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2.地基处理:通过钻孔灌注桩、搅拌桩等方式,加固建筑地基,提高其抗震性能。
3.设备设施加固:对建筑内的管道、设备、设施等进行加固处理,防止震后破坏。
三、工程实践3.1、实例分析以某地区一栋老旧建筑为例,通过抗震鉴定发现存在结构脆弱和地基不稳定等问题,经过专家团队设计,对其进行了加固改造,提高了整体抗震性能。
3.2、经验总结1.加固改造设计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共同参与,如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地质工程师等。
2.在加固改造过程中,需在尊重历史建筑风貌的同时,确保建筑的抗震安全性。
四、结语通过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设计的探讨,可以看出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加固既有建筑的重要性。
希望相关部门和建筑业者能够重视既有建筑的抗震工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简介时间:2008-09-17根据建设部建标[1993]28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同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已经建设部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23-2000,自2000年6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包括九章和一个附录。
即总则,符号,基本规定,地基基础的鉴定,地基计算,地基基础的加固方法,地基基础事故的补救与预防,增层改造,纠倾加固和移位,基础下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等。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较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因勘察、设计、施工或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地基基础损坏,而需要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的既有建筑。
常见于建造在各种软弱地基或特殊土地基上的房屋。
2、因改变建筑的使用要求而需地基基础进行加固的既有建筑,如增层、增加荷载,改建,扩建等。
3、由于周围环境影响,而需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加固。
如邻近新建建筑、深基坑开挖,新建地下工程,或遭受自然灾害等。
4、为保护古建筑而需对其地基基础进行加固。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三章基本规定1、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加固前,应先对地基和基础进行鉴定,方可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
2、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的鉴定、加固设计和施工,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3、规定了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加固设计的步骤。
4、加固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并进行严密的监测。
5、规定了对地基基础加固的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
对邻近建筑和地下管线应同时进行监测。
第四章地基基础的鉴定1、地基的鉴定。
地基的检验步骤、方法和要求,以及地基加固必要性的评价,并提出加固方法的建议。
2、基础的鉴定。
即基础的检验步骤和方法,以及基础加固必要性的评价,并提出加固方法的建议。
第五章地基计算1、地基承载力计算。
要求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或增加荷载后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应不大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总则 (1)2基本规定 (2)3调查、检查与检测 (3)3.1一般规定 (3)3.2 场地和地基基础 (3)3.3 上部结构 (4)3.4 结构抗震 (5)4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 (9)4.1 一般规定 (9)4.2 构件层次安全性鉴定 (10)Ⅰ承载能力鉴定 (10)Ⅱ构造与连接鉴定 (12)Ⅲ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鉴定 (13)Ⅳ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损伤鉴定 (14)4.3 子系统层次安全性鉴定 (16)Ⅰ场地与地基基础 (16)Ⅱ上部结构 (19)5 既有建筑加固 (23)5.1 一般规定 (23)5.2 材料 (26)5.3 地基基础加固 (28)5.4 混凝土结构加固 (29)Ⅰ增大截面法 (29)Ⅱ置换混凝土法 (30)Ⅲ外包型钢法 (31)Ⅳ粘贴钢板法 (32)Ⅴ外加预应力法 (33)Ⅵ粘贴纤维复合材法 (36)Ⅶ其他三种加固法 (39)5.5 钢结构加固 (39)Ⅰ增大截面法 (39)Ⅱ粘贴钢板法 (41)Ⅲ外包钢筋混凝土法 (42)Ⅳ其他四种加固法 (42)5.6 砌体结构加固 (43)Ⅰ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法 (43)Ⅱ外加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法 (44)Ⅲ其他四种加固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木结构加固 (45)5.8 结构锚固技术 (46)附录A 上部结构抗震构造主要要求及限值 (49)附录B 纤维复合材安全性能鉴定标准 (65)附录C 结构加固用胶安全性能鉴定标准 (67)附:起草说明 (75)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和加固必须遵守本规范。
既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2-09-29T07:18:17.729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3月5期作者:苗岳云[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苗岳云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院天津 3001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但对于一些既有建筑而言,不仅抗震性能差,而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地震发生时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抗震加固是提高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就既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展开研究,分析并阐述了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对提高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必要性,且就合理布局、科学加固、科学选型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既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结构加固引言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最新数据,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超过800亿m2,且很多地区都存在大量抗震设防不达标的老旧建筑工程,“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从“大拆大建”的扩张式发展进入“精明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推进城中村片区功能、老旧楼宇改造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
2000年之前,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成的建筑,使用至今已超过30年,普遍存在一些结构老化的问题,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老旧建筑的功能已不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
有资料统计,加固改建比新建可节约投资约40%,缩短工期约50%,所以对民用建筑的加固改造正日益迫切,且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规定,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应遵循先检测、鉴定,后加固设计、施工与验收的原则。
关于《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的几点思考【摘要】《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给既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以及加固提供了新的依据。
本文依据《通规》内容,对既有建筑的定义,鉴定报告是否需要审查,改建、建筑用途变化的内涵,鉴定加固是否使用原建造时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以期在工作中更好地落实《通规》的要求。
【关键词】既有建筑;建筑用途变化;鉴定报告;原建造时标准【中国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A0.引言《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1》[1]( 以下简称《通规》)于2022 年4 月1 日正式实施,给既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以及加固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规》突出了技术法规性质,提出了既有建筑检测、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结构加固的基本要求,覆盖了检测、鉴定、加固全过程,是工程鉴定、加固活动的控制性底线要求。
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正处在以增量建设为主向存量提质改造与增量结构并重的阶段,正在从“大拆大建”转向“有机更新”,城市中大量的既有建筑物将通过功能更新来达成持续利用。
因此,深刻理解《通规》中的名词定义、条文要求将有利于在城市更新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本文依据《通规》内容,对既有建筑的定义,鉴定报告是否需要审查,改建、建筑用途变化的内涵,鉴定加固是否使用原建造时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以期在工作中更好地落实《通规》的要求。
1.既有建筑的定义在《通规》发布以前,常用的三本鉴定标准对鉴定工作对象的名称和定义均不一样。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2] ( 以下简称《抗鉴标》)鉴定的对象为现有建筑,是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险建筑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3] ( 以下简称《可鉴标》)鉴定的对象为民用建筑,是已建成可以验收的和已投入使用的非生产性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既有建筑物改造与加固技术研究与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发展的不断演进,许多城市中的既有建筑物面临着老化和功能失效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延长这些建筑物的寿命,既有建筑物改造与加固技术研究与实践变得极为迫切。
一、背景与现状1.1 既有建筑物的重要性既有建筑物占据了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面积,并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这些建筑物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对于城市的形象与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既有建筑物的挑战与问题然而,许多既有建筑物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问题。
一方面,这些建筑物存在结构老化、功能失效等问题,需要得到修复与更新;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需要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和安全要求,这就要求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
二、改造技术的研究与实践2.1 结构性加固技术面对既有建筑物的结构老化问题,结构性加固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钢筋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等方法,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结构强度,使其更加符合安全要求。
2.2 能源与环境改造技术随着人们对能源与环境的关注度增加,既有建筑物能源与环境改造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节能建筑材料等手段,可以对既有建筑物进行绿色改造,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2.3 功能性改造技术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功能性改造也是必要的。
例如,将工业建筑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民居改建为商业空间等。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可以让这些旧建筑焕发新的生机,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
三、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挑战3.1 技术创新的需求既有建筑物改造与加固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究与创新。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变化,新的问题不断产生,需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建筑师、工程师和学者们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出新的理论与方法。
3.2 地域差异性的考虑不同地区的既有建筑物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技术条件,因此,在进行改造与加固时需要考虑地域差异性。
例如,对于冷地区的既有建筑物加固,需要更多关注保温性能,而对于热带地区的改造,重点则放在通风和散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