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人物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城南旧事》的主要人物一、沈白沙: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勇敢、正义善良的年轻人。
他在小说中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带领乡亲们抵抗日本侵略者,守护家园。
他的形象让人们看到了农村青年的担当和奋斗精神,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形象。
二、杨素秋:沈白沙的妻子,是一个勤劳善良、贤惠温柔的农村妇女。
她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持、鼓励并帮助丈夫,共同抵抗侵略者。
她的形象展现了农村妇女的坚韧和无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
三、杨素秋的父亲:是一个智慧老者,作为村子的长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睿智的思考。
他在小说中经常给沈白沙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
他的形象展示了农村长者的智慧和价值,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角色。
四、杨素秋的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慈祥的农村妇女。
她在小说中扮演着照顾家庭和照顾孩子的角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母亲形象。
她的形象展示了农村妇女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五、王老头:是一个古灵精怪、机智过人的老人。
他在小说中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幽默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他的形象展示了老年人的智慧和幽默,是一个非常受人喜爱的角色。
六、张正:是一个年轻有为、心地善良的青年。
他在小说中是沈白沙的朋友,一起参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他的形象展示了年轻人的热血和担当,是一个令人钦佩的角色。
七、杨素秋的弟弟:是一个聪明伶俐、机智过人的少年。
他在小说中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帮助沈白沙解决了许多难题。
他的形象展示了少年儿童的聪明和勇敢,是一个让人喜爱的角色。
八、村民们:他们是小说中的重要群体,通过他们的团结和抗争,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
他们的形象展示了农村人民的团结和勇敢,是一个令人敬佩的群体形象。
通过对《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的形象和作用,他们分别展示了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农村长者、农村母亲、老年人、年轻人、少年儿童和农村群体的特点和价值。
他们的形象和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人民在抗战时期的生活和奋斗。
城南旧事8个人物及特点
1、程蝶衣:乡里的一位少女,温柔善良,虽然家境贫寒,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2、程大椿:程蝶衣的哥哥,勤劳节俭,有着为家庭考虑的心,但是内心又渴望出人头地。
3、徐公明:程蝶衣的初恋情人,性格温顺,沉稳内敛,有着超凡的记忆力,他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爱情之后,最终还是坚守了自己的原则。
4、阮小五:程大椿的好友,有着“包容天下”的理念,虽然他的做事方式有点不正常,但是他从来不会放弃帮助朋友的想法。
5、秦桧:阮小五的朋友,一个无畏的女子,果断而刚强,勇敢直率,有着深厚的友情。
6、周立群:有“猛虎”之称的当地恶霸,野心勃勃,狠毒无情,不折不扣地实施着自己的阴谋。
7、周力生:周立群的弟弟,心地单纯,从小就憎恨着周立群的恶行,最终还是决定抵抗压迫,成为了一个有勇气的男子。
8、牛大嫂:乡里的一位老妪,有着深厚的人情,曾经多次帮助程家的孩子们,也曾经帮助过周力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物。
《城南旧事》人物评析
六(1)黄彬瑞
现实中的贼是讨人厌恶的,但是文章中的“贼”是一个无法用好与坏来评判的人,至于为什么要被说成“贼”,是因为他要供弟弟跨海读书没钱,才偷东西拿去卖。
他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不然当初就不会放走小音子了,更不可能给小音子讲故事,直到被抓了都没有怪小音子,在那一刻,我开始同情“贼”的命运:因为小时候贪玩学习成绩不好,长大了就被迫当小偷,赚钱供弟弟到海外读书,六年了,都没挣足,还被抓走了,心里十分难过。
如果真要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好的坏人。
遇到小音子可能是他最幸运的事,让他自己作为一个朋友的身份向小音子诉说童年的时候。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
城南旧事8个人物形象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
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以下是作品中的 8 个人物形象:
1. 英子: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善良、聪明、勇敢、好奇、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
她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力,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面对这个世界。
2. 秀贞: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与英子成了朋友,在英子的帮助下,疯女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然而,命运弄人,秀贞母女相认的晚上便惨死在了火车轮下。
3. 兰姨娘:父母的朋友,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子,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离开了让她不快乐的家庭,和进步青年德先叔走到了一起。
4. 宋妈:英子的乳母,她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了生计来到城里当奶妈,对英子和她的家人都很好,但最后却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儿女而变得沉默寡言。
5. 小偷:英子在荒园中认识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读书而不得不去偷东西,他本性善良,却因生活所迫而走上了歪路。
6. 爸爸:英子的父亲,他是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人,对英子的教育很重视,也很关心英子的成长。
7. 德先叔:他是一个进步青年,和兰姨娘相爱并一起离开了北京,去追求他们的理想和幸福。
8. 妈妈:英子的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照顾着家人的生活起居。
这些人物形象各有特点,在小说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南旧事》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摘要:一、引言二、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分析1.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2.儿童形象的寓意3.社会底层人物的描绘三、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四、结论正文: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在这部作品中,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城南旧事中的女性形象独具魅力。
沈从文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她们既有传统的美德,又具有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
如《边城》中的翠翠,她纯真善良,热爱自然,坚守真诚的感情。
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品中传递出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传统观念的变迁。
其次,儿童形象在城南旧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沈从文以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使得作品充满了童真和温馨。
如《三三》中的三三,她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这些儿童形象在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寓意着希望和明天。
再者,城南旧事中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如《林海雪原》中的老舍,他顽强地生活着,渴望改变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传递出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反思。
最后,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塑造了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使得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这些人物形象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总之,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城南旧事名人评价篇一:城南旧事是一部著名的小说,讲述了上世纪 20 年代上海城南一带的生活和风情。
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以下是一些名人对该小说的评价:1. 丁玲:城南旧事是“一篇飘荡着乡音的小说,很中国的,很人性的,很有诗意的”。
2. 茅盾:城南旧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丰碑”。
3. 胡适:城南旧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小说之一”。
4. 郁达夫:城南旧事是“我国文学中最可爱的一部作品”。
5. 鲁迅:城南旧事是“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
6. 徐志摩:城南旧事是“一首温柔而忧伤的诗篇”。
7. 老舍:城南旧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和风情”。
除了以上名人外,还有许多其他文学家、评论家和学者对城南旧事做出了高度评价。
城南旧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城南旧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和生活的历史文献。
该小说描绘了上世纪 20 年代上海城南一带的社会风情和人民生活,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描写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和社会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城南旧事是一部充满诗意和人文关怀的经典之作,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该小说不仅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高超水平,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二:城南旧事是一部著名的小说,讲述了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和文化。
这部小说曾经被多位名人评价,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 丁玲:城南旧事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丁玲认为这部小说“文笔清新,构思巧妙,给人以极大的阅读快感”,并且称赞它“是一部有着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2. 张爱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也对城南旧事高度评价。
她认为这部小说“细腻、深刻、真实”,能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社会的生活和文化。
城南旧事主要人物分析:
英子: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善良、聪明、大胆,5、6岁的小女孩。
秀贞:惠安馆痴傻的疯女人秀贞。
兰姨娘:父母的朋友,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爱情。
宋妈:英子的奶妈,是个朴实的乡下人。
爸爸:喜欢过兰姨娘,最终因病去世。
扩展资料: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
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城南旧事人物评价城南旧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集,以描写北京城南一带的人物和事件为主题。
这些人物或让人深思,或让人感慨,或让人心生敬意。
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人物进行评价。
首先是《赵树理》中的主人公赵树理。
赵树理是一个典型的小商人,虽然在物质上并不富裕,生活却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他为了给孩子买一套新衣服,不顾别人的议论和阻拦,坚持自己的决定。
他的心态可圈可点,他的坚持不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的善良和努力让人感到敬佩,他是城南旧事中一个普通人物的缩影。
其次是《吴嗣良》中的主人公吴嗣良。
吴嗣良是一个文人,他有一种敏感和天真的心灵。
他对于自己的事业,非常上进和努力。
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勤奋读书,诚恳对待生活。
他的追求和努力是令人钦佩的,他的真诚和孤独感也让人感到同情。
吴嗣良的形象给人一种深深的印象,他是城南旧事中一个虽然失败但仍然让人感到温暖的人物。
再次是《刘和珍》中的主人公刘和珍。
刘和珍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却因为一次意外的事件成了一个月嫂。
她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她依然坚强不屈,热爱生活。
她的善良和勇敢令人感到敬佩,她的坚持和努力令人感到感动。
尽管她并不出众,但她的勇敢和执着却让人不禁感到肃然起敬。
刘和珍是城南旧事中一个富有正能量的人物。
最后是《苗凤朝》中的主人公苗凤朝。
苗凤朝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人,他曾经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犯了错误后流落街头。
他从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变成了一个乞丐,但他并没有放弃,仍然努力寻找希望。
在绝望和困苦中,他依然保持着一个人的尊严和坚持。
苗凤朝的悲惨命运令人深感痛心,他的坚韧和勇敢却给人以启示。
苗凤朝是城南旧事中一个让人痛惜和反思的人物。
总的来说,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他们的形象或者给人以力量和勇气,或者让人感到悲伤和无奈。
他们都是城南旧事中的不朽的人物,他们所经历的历程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全人类的智慧。
通过他们的形象和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人性的善恶,生活的苦乐,以及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和奋斗。
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分析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分析在林海音众多作品中,大陆读者最熟悉的莫过于她的《城南旧事》了,下面是店铺整理了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分析篇1一、富有正义感、童稚可爱的英子英子以第一人称出现在小说里,用她的眼睛来看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
在她的童年里,有调皮的时候,有贪玩的时候,但与其他伙伴比起来,英子的身上多了一份勇敢与正义,多了一份迷惑与疑问。
小英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
小英子一家是从台湾搬到北平的,妈妈说不好北京话,讲的是闽南话,把‘惠安馆’说成‘灰娃馆’,爸爸的北京话带着很重的客家方音,‘惠安馆’成了‘飞安馆’,“宋妈是顺义县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而小英子的北京话是说得非常地道的,因此,当母亲用方言教她数数时,她能很快地纠正过来,“二十,不是二俗;二十一,不是二俗录一;二十二,不是二俗录二……”惹得全家哈哈大笑。
可爱的小英子不仅给家里带来了欢笑,同时也为惠安馆的秀贞带去了欢笑。
街坊邻居见到惠安馆的疯子都避而远之,而小英子却同秀贞成为了好朋友,经常找她玩耍,陪她说话,帮助秀贞寻找到小桂子,甚至冒着狂风暴雨把小桂子(妞儿)送到秀贞那里。
这都体现了小英子的善良和助人为乐。
英子的心是善良的,同时也是带着正义感的。
妞儿在油盐店里买酱醋,伙计硬要妞儿唱一段才许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蹿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凭什么?’。
”于是英子和妞儿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西厢房里一起喂养着那些小油鸡。
可惜好景不长,妞儿被她父亲逼着去吊嗓子,身上被父亲抽出了很多伤口。
为了帮助妞儿逃离地狱般的生活,为了帮助她和秀贞一起去找思康叔,她犹豫而又大胆地偷了妈妈的首饰给秀贞母女做盘缠。
小英子天真活泼,正义善良,同时,在她的内心世界里,也有很多疑问与迷惑,英子遇到了为了供弟弟上学的偷儿,偷儿很想从英子那里得到好人与坏人的答案,可小英子迷惑了:“我不懂什么是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清”“金色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清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与坏人。
资料
赵雯雯:作者叫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出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
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
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周琳琳: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其中,《窃读记》被选为人教版小五年级上册课文。
城南旧事的序:《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下册课本。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并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孙德炜《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她从1957年开始陆陆续续写下了一个个故事,1960年结集出版,取名《城南旧事》。
这是林海音人到中年以后写下的童年往事,所以,这本书的书名是城南旧事.
主要内容:
生1:《我们看海去》主要讲了英子在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在草丛中结识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每天和她相会在草丛中,小偷给英子讲述自己的经历,英子和他成了朋友,最后小偷偷的包袱被发现了,小偷被抓走了。
生2:在《城南旧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兰姨娘》,兰姨娘的命运很悲惨,她先是当歌妓,被人赎了之后又被赶出了家门,寄住在英子家,最后她和英子家的另一个男人德先叔一起离开了北京开始了她的真爱。
生3:《城南旧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小学毕业那一年,英子爸爸答应参加英子的毕业典礼,但是却因重病去世了,没能参加英子的毕业典礼,在那一时刻,英子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生4: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驴打滚》,这个故事讲述了宋妈的悲惨命运。
宋妈为了家庭而到英子家当奶妈,他的儿子小栓子却被淹死了,女儿小丫头子被黄板牙给卖了,后来宋妈被黄板牙接走了。
生5:《惠安馆》讲的是英子在惠安馆附近认识了秀贞和妞儿,并且和她们成为了好朋友,相识一段时间后,发现她们是母女,并且让她们相见了,她们踏上寻找小桂子生父的路程。
人物评价:
德先叔:他是很有学问的,所以要戴眼镜。
他在北京大学念书,爸爸说,他是顶、顶、顶新的新青年!我觉得德先叔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虽然他躲到英子家来,但仍然能感受到他追求新生活的愿望。
主人公英子:
1)我读了《城南旧事》后,从英子身上感觉到有一
种现实世界所缺少的东西——真善美。
英子在童年里,有调皮的时候,有贪玩的时候,但与其他伙伴比起来,英子的身上多了一份勇敢与正义,多了一份迷惑与疑问。
书中不但写出了了小孩子间纯真的友谊,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穷苦,没钱的无奈,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和社会的不公正。
2)小英子人小胆大,头一次减到妞儿就替她解围、帮妞儿找到亲妈妈、帮自己的妈妈完成婚姻保卫战、听说自己长大后能当女校长非常自豪、爸爸去世也微笑着生活,包括她特别喜欢回嘴、喜欢把鞋上的灰跺干净而不是掸干净这些小细节,都是一个面对生活非常积极主动的角色
3)街坊邻居见到惠安馆的疯子都避而远之,而小英子却同秀贞成为了好朋友,经常找她玩耍,陪她说话,帮助秀贞寻找到小桂子,甚至冒着狂风暴雨把小桂子(妞儿)送到秀贞那里。
这都体现了小英子的善良和助人为乐。
坚强、自己出农村当奶妈赚钱的宋妈:
宋妈是英子的奶妈,这是一个非常善良、非常有代表性的旧时妇女,因为要挣钱,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扔给了她那不负责任的老公,而去照料英子的弟妹们,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们,但是当她真的等到可以回去看她自己儿女的那一天,却发现,什么都没了,儿子早早夭折,女儿被狠心的父亲卖了。
她所有的思念,寄托,乃至支撑她在英子家服侍四年的精神支柱倒塌了,这个英子除了母亲之外最亲近的人,是一个多么悲剧的人物。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
疯子”秀贞找到小桂子后,多年寻找与不断积压的感情有了一个总爆发,她收拾行李的速度、拉着(小桂子)妞儿跑向火车站的速度甚至让英子无法适应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尽管最后秀贞和妞儿遇事故去世是个悲剧结局,但秀贞从开始到最后的付出,一辈子都没有后悔过;
为供弟弟上学而偷窃的小偷:
他是一个为了弟弟甘愿付出的好哥哥,尽管他用以支持弟弟实现梦想的方法是不光彩的,但是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他也是被逼无奈才走到这一步。
从英子和小偷的几次交谈中,我们知道小偷是好人,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苦难。
小戏子”妞儿
妞儿是一个害羞、胆小的女孩,但她同时也具有善良的品质。
英子第一次见到妞儿时,妞儿正在被油盐店的伙计戏弄,,正是英子“救”了她,她们才成为了好朋友。
在妞儿与英子结识期间,妞儿多次被她爸爸打骂,可她敢怒不敢言,表明她害羞而胆小。
但妞儿在英子感冒时把自己的衣服给英子披着,这表明妞儿其实是一个有爱心、善良、重情重义的人。
爸爸:
1)爸爸是一个有学问、对知识非常渴望的人,在英子小时候便教英子写字,在英子问他问题时总是有问必答等可以看出。
而且爸爸还是很温和、非常爱护自己孩子的
2)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来了。
很重感情,特别爱花。
简单归纳一下“我”成长的历程。
“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
妈妈:
妈妈是一个全职的家庭妇女,非常传统,是这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人。
她虽然文化不高,但在英子生病时无微不致地照顾英子;在英子有困难的时候帮她想办法,给她勇气……也能在必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让人感觉到她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兰姨娘:
邻家来的兰姨娘是个热情的人。
她一到林家就把整个屋子的气氛弄得非常热闹。
她和英子的妈妈、宋妈、张妈等大人谈成一片,也因此获得了爸爸的欢心。
她待人友好,帮英子做西瓜灯、帮爸爸点烟、帮宋妈做家务等等,都说明了她是一个热情、聪明能干的人。
精彩片段
1、“爸,什么叫做贼!”
“贼”爸爸奇怪地望着我。
“偷人东西的就叫贼。
”
“贼是什么样子”
“人的样子呀!一个鼻子俩眼睛。
”妈回答着,她也奇怪地望着我:
“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随便问问!”
……
我忍不住又问妈:
“妈,贼偷了东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东西卖给专收贼赃的人。
”
“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
“人都是一个样儿,谁脑门子上也没刻着哪个是贼,哪个又不是。
”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纳闷儿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着呢!上学去吧,我的傻丫头!”
2、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看她把头发拧成两股,一来二去就盘成一个髻,一排茉莉花总是清幽幽,半弯身地卧在那髻旁。
她一身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菊花似的贴在那里。
一排头发齐齐的齐着眉毛,两边垂到耳朵边。
身上穿的正是那件蛋青绸子旗袍,做成长身坎肩另接两只袖子样式的,脖子上围一条白纱,斜斜地系成一个大蝴蝶结,就跟在女高师念书的张家三姨打扮得一样!
3、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4、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
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5、爸和妈正在院子里,妈妈抱着小妹妹,爸爸在剪花草,他说夹竹桃叶子太多了,花就开得少,该去掉一些叶子。
他又用细绳儿把枝子捆扎一下,那几棵夹竹桃,就不那么散散落落的了。
他又给墙边的喇叭花牵上一条条的细绳子,钉在围墙高处,早晨的太阳照在这堵墙上,喇叭花红紫黄蓝的全开开了,但现在不是早晨,几朵喇叭花已经萎了。
6、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不再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