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1.19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鞣质含量的测定原理中药鞣质含量的测定原理主要涉及化学分析技术和色谱分析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测定原理。
1. 化学分析技术:中药鞣质的测定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常用的化学反应是鞣质与金属离子或有机试剂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或沉淀物质。
通过测定生成物的光谱吸收或称量沉淀,可以计算出中药鞣质的含量。
(1)常用的金属离子络合反应:鞣质与金属离子(如Fe3+、Al3+等)生成络合物,其中Fe3+离子最常用,可以与鞣质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红棕色的络合物。
该络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鞣质的含量。
(2)常用的有机试剂反应:鞣质与有机试剂(如雷公藤醛、硅酸钠、铁氰化钾等)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色的化合物。
比如,鞣质与雷公藤醛反应,能够生成棕色的化合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得出鞣质含量。
2.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两种。
(1)高效液相色谱(HPLC):HPLC是一种基于溶剂萃取、色谱分离和检测的色谱技术。
首先,将样品中的鞣质通过溶剂萃取出来,然后通过高压泵将其注入流动相中,通过色谱柱的分离作用,将鞣质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最后,使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进行测定,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鞣质的含量。
(2)气相色谱(GC):GC是一种基于气相萃取和色谱分离的技术。
将样品中的鞣质通过体积萃取或固相微萃取富集,然后将富集物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并与标准品进行比较,计算出鞣质的含量。
总结起来,中药鞣质含量的测定主要依靠化学分析技术和色谱分析技术。
化学分析技术通过鞣质与金属离子或有机试剂的化学反应生成产物进行测定;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HPLC和GC两种方法,通过溶剂萃取和色谱分离来测定鞣质的含量。
这些方法在中药鞣质含量测定中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并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和研究领域。
[综 述]鞣质分析研究进展胡小刚, 李继革, 郭书好, 李素梅(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2)关键词:鞣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鞣质分析研究工作中的进展,对鞣质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着重对鞣质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1528(2002)0320217203收稿日期:2001201212 鞣质又称单宁(Tannin ),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鞣质除在苔藓植物中很少含有外,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约70%以上的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类化合物[1],富含鞣质的如五倍子、贯众、方儿茶、地榆、柯子、大黄、牡丹皮、仙鹤草和老鹤草等。
鞣质的多元酚类结构赋予它一系列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它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医药、林业、农业、食品、化工、环境等学科领域均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鞣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倍受瞩目。
目前鞣质的抗艾滋病(AIDS )研究令人关注,低分子量的水解鞣质,尤其二聚鞣花鞣质可作为口服剂来抑制AIDS ,仙鹤草素在浓度1μg/mL ~10μg/mL 时就可起到最强的抑制AIDS 病毒HIV 生长的效果[2]。
鞣质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维护细胞膜的流动和蛋白质的构象,防止辐射诱发的DNA 断裂,从而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病、抗癌、抗突变、抗衰老、抗白内障等方面有独到的功效[3]。
Okuda 等[4]用AOP/VC 或ADP/NADPH 诱发的大鼠线粒体及微粒体生成L PO 为指标,研究了25种鞣质及相关化合物,发现其中23种鞣质有不同程度抗氧化作用。
国外曾报道,缩合鞣质的前体儿茶素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5]。
植物中的鞣质化合物对预防肿瘤和控制肿瘤进一步恶化有一定的作用,Schimmer [6]研究了鹅绒委陵草等植物中鞣质的抗突变作用,发现这些鞣质可明显抑制22NF 诱变性。
不同产地诃子全果、果肉及果核中鞣质的含量测定王巍;解世全;鞠成国;刘利美;梁英哲【摘要】建立了诃子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诃子全果、果肉及果核中的鞣质含量进行比较。
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于768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鞣质含量。
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0.9408~5.649μg/mL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7.7%, RSD=1.5%(n=6)。
诃子果肉中鞣质含量最高,果核中含量最低。
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诃子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
%A simpl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tannins in the fruits, pulps and kernels of Terminalia chebula Retz. . By using gallic acid as standard compound, the phosphorus molybdenum tungsten acid as chromogenic agent and the casein as adsorbent, the absorbance value was measured at 768 nm with spectrophotometer. Gallic acid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range of was 0. 940 8~5. 649 μg/mL ( r=0. 9993, n=6)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of gallic acid was 97. 7%, and RSD 1. 5%(n=6). The content of total tannins in pulps was the highest and it in kernels was the lowest. The method with high accuracy and good repeatability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tannins in Terminalia chebula Retz.【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22【总页数】3页(P131-133)【关键词】诃子;总鞣质;分光光度法【作者】王巍;解世全;鞠成国;刘利美;梁英哲【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诃子原名诃黎勒,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及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1],在中药学中被归为收涩药。
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主要有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原理。
水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
在水提法中,首先将中药材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浸泡。
浸泡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需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
在浸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高温度和调节溶液的pH值,以促进鞣质的溶出。
之后,通过滤、浓缩和沉淀等步骤,将提取液中的悬浮物和溶质分离。
最后,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等方法,将提取液中的水分去除,得到鞣质的提取物。
水提法相对简单易行,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因为水的极性较大,水溶液中除了鞣质外,还会存在其他水溶性物质,如酸性和碱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后续的提取工作产生干扰。
其次,由于鞣质在中药中的含量较低,提取的效率较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提取足够的鞣质。
醇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
在醇提法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醇类作为提取剂,如乙醇、甲醇和丙酮等。
提取的步骤与水提法类似,首先将中药材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醇类提取剂进行浸泡。
浸泡的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醇类提取剂常常能够更好地溶解鞣质,因为鞣质是一类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化合物。
在浸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搅拌或振荡,以加速鞣质的溶出。
之后,通过滤、浓缩和沉淀等步骤,将鞣质的提取物分离出来。
最后,通过蒸馏和脱溶剂等处理,去除醇类溶剂,得到鞣质的干燥提取物。
醇提法相对于水提法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醇类提取剂可以更好地溶解鞣质,提取效率较高。
其次,醇类溶剂在蒸发后可以相对容易地去除,不会对后续的分析造成干扰。
但醇提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醇类溶剂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醇类提取剂的成本较高。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中药提取鞣质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与热效应,促进鞣质的溶解和迁移。
首先,将中药材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浸泡。
中药中鞣质
【实用版】
目录
1.鞣质的定义和来源
2.鞣质的作用和应用
3.鞣质的提取和加工方法
4.鞣质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正文
【鞣质的定义和来源】
鞣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树皮、根茎等中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涩味和收敛性。
在中药中,鞣质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成分,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常见的含有鞣质的中药有五倍子、石榴皮、橡子、杜仲等。
【鞣质的作用和应用】
鞣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因此在中药中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作用包括:
1.抗菌:鞣质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2.收敛止泻:鞣质具有较强的收敛性,可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等肠道疾病。
3.抗氧化:鞣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用于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
4.抗炎:鞣质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肠炎等炎症性疾病。
【鞣质的提取和加工方法】
鞣质的提取和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提法:将中药材放入水中浸泡,通过加热煮沸,使鞣质溶出。
2.醇提法:将中药材放入醇类溶剂中,通过加热回流,使鞣质溶出。
3.酸提法:将中药材放入酸性溶液中,通过加热,使鞣质溶出。
4.碱提法:将中药材放入碱性溶液中,通过加热,使鞣质溶出。
【鞣质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鞣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已发现许多鞣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糖尿病等多种生物活性。
中药材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优化摘要: 参照药典,采用磷钼钨酸 - 干酪素比色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五倍子、地榆药材中鞣质的含量。
探讨药典中规定的条件合理性,并增加了超声条件优化了实验,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7.39 %。
本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并可作为鞣质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鞣质测定;波长;室温浸提;干酪素;没食子酸;超声鞣质又称单宁(Tannins) ,是一类复杂的具有沉淀蛋白质性质的水溶性多元酚类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植物药材,如五倍子、贯众、儿茶等。
近年来,对鞣质生理活性的研究方兴未艾。
研究表明,鞣质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剩的自由基,维护细胞膜的流动和蛋白质的构象 ,防止辐射诱发的 DNA断裂 ,从而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心血管病、抗癌、抗突变、抗衰老、抗白内障等方面有独特功效。
鞣质的经典含量测定方法有很多种 ,如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等。
最常用的有皮粉法、高锰酸钾法、干酪素法、络合量法。
皮粉法是国际公认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皮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鞣质可通过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蛋白质的酰胺基形成氢键而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以重量法测定含量。
《中国药典》一部[1]鞣质含量测定法一直沿用皮粉法 ,适用范围广。
缺点是耗用样品多,测定时间长 ,且没有选择性,测定结果偏高 ,而且皮粉用量很大。
近年来,皮粉试剂的供应和质量都很难保证,使皮粉法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英国药典》2002 版[2]鞣质测定法附录采用的是磷钼钨酸 - 皮粉比色法,即利用鞣质在碱性溶液中将磷钼钨酸还原产生深蓝色,其吸收度与含量成正比,采用比色法测定。
其中,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对照,测定总酚和不被皮粉吸附的酚,二者之差计为鞣质的含量。
罗文毓等报道了改进的干酪素法[3] ,其关键步骤是以干酪素代替皮粉,采用磷钼钨酸比色法测定; 药材样品提取采用浸泡过夜代替加热回流提取等。
本文参照《英国药典》和干酪素法,重点对提取方法、显色剂、干酪素用量等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为药典相关附录方法的修订提供了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