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四
- 格式:docx
- 大小:24.60 KB
- 文档页数:5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选择题一、 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体裁是A. 五言古诗B. 五言律诗 C. 五言绝句 D. 杂言诗2.沈从文《边城》表现的地域风情是A. 闽东风情B. 湘西风情C. 赣南风情D. 北平风情3.下列诗人中,诗风苍凉悲壮的是A. 曹操 B. 陶渊明C. 李白 D. 王维4.下列作品中,借用了乐府旧题的一组是A. 李白《行路难》、杜甫《蜀相》B. 陆游《关山月》、李白《行路难》C. 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D. 王昌龄《从军行》、白居易《杜陵叟》5.下列作品中,同属于人物传记的是A. 《张中丞传后叙》《陈情表》 B. 《五代史伶官传序》《马伶传》C. 《李将军列传》《冯谖客孟尝君》 D. 《李将军列传》《马伶传》6. 《苦恼》《猎人笔记》《麦琪的礼物》的作者依次是A. 屠格涅夫、欧·亨利、契诃夫 B. 契诃夫、屠格涅夫、欧·亨利C. 欧·亨利、契诃夫、屠格涅夫 D. 契诃夫、欧·亨利、屠格涅夫7.下列关于作品、作者、体裁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 《报刘一丈书》——侯方域——书信体议论文B. 《论毅力》——梁实秋——议论文C.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书信体驳论文D. 《陈情表》——李斯——奏章8.关于苏轼《前赤壁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44A. 是一篇文赋B. 文章的语言骈散相间,音韵和谐C. 文章在结构上采用的是主客问答、伸客抑主的方法D. 文章对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9.关于《陌上桑》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44A. 是一首汉乐府民歌B. 是一首叙事诗C. 诗中主人公是罗敷D. 是一首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10.下列作品中,属于记事散文的是A. 曹禺《日出》 B. 郁达夫《故都的秋》C. 茅盾《香市》 D. 鲁迅《灯下漫笔》11.冰心、郁达夫、徐志摩曾参加的文学社团依次是A. 文学研究会、新月社、创造社B. 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C.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D. 新月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12.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错误的是44A. 词起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B.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C. 词有词牌,不同词牌有不同的押韵规则D. 词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并以“豪放派”为正宗13. “天下为公”“狡兔三窟”两个成语依次出自A. 《礼记·大同》《冯谖客孟尝君》 B. 《季氏将伐颛臾》《李将军列传》C. 《冯谖客孟尝君》《季氏将伐颛臾》 D. 《李将军列传》《礼记·大同》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44A.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B. “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是韩愈、柳宗元C.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王维、白居易D.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15.下列各句中,同时采用了对偶、夸张的是A.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时代的发展要求人才的综合素养更高,高考语文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这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经典课文的学习,又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赵树义有史以来,酒似乎天生就是文字的酵母,好酒的时代便多好文字,与酒有关的文字自然也多。
宋人众多的酒文字中,朱肱撰写的《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从酿酒专业的角度看,这部书便是最早的教科书了。
《北山酒经》全面总结了历代的酿酒理论,论述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并收录十余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在我国古代酿酒史上,堪称最具专业水准,也最具实践指导价值的,酿酒人一向奉其为经典。
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酿酒工艺图,便是根据《北山酒经》所记绘制的,这幅图完整再现了宋人的制酒工序,与前代相比,改进最大的地方是煮酒环节。
正是掌握了煮酒工序,酒的度数才得以明显提高,中国白酒才从此进入高度酒时代。
如果说《北山酒经》是一部实用教科书,《酒谱》则是一部酒文化大全。
《酒谱》由宋人窦革编著完成,全书对北宋之前的酒文化进行了详尽汇集,资料翔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酒谱》认为,在当时所有可流通的酒中,惟有杏花村酿造的干酢酒被大家公认为上品,可见杏花村在酒业中的霸主地位。
酒文化在宋代被上升到学术高度。
欧阳修自称“醉翁”,他任滁州太守时作的《醉翁亭记》,堪称酒文中最出类拔萃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千古流传,说的是酒事,更是人事。
尤其多才多艺的苏轼还会酿酒。
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被贬湖州时,朋友贾耘老送苏轼一瓶好酒,苏轼独饮一杯便“醺然径醉”。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真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
(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乘.载乘.凉乘.风破浪B.传.媒传.奇不见经传.C.总括.训诂.沽.名钓脊D.法度.度.量审时度.势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际遇辑录风雨飘遥B.蒙昧迷惘处之泰然C.豁达墨契简明厄要D.料俏羁伴似无忌惮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远方山边的牧民帐篷上,升起了青烟,一群群牛羊如星星般在翠绿的草原上。
我想象中的长江源头“无人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____田园牧歌的景象。
A.悠悠点缀一览B.袅袅连缀一派C.悠悠连缀一览D.袅袅点缀一派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可西里这个昔日疮痍满目....的盗猎场,如今动植物繁盛,已成为高原物种基因库。
B.近日,由于强降雨的作用,这个瀑布水量大涨,湍流直下,声势浩大,气壮山河....。
C.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其智慧与经验颇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
D.整个舞台空灵而富有诗意,充满时尚感,似行云流水,出神人化,令人吸为观止....。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士者国之宝,人才尤其是高瑞人才,各地都争相延聘,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流动。
B.这一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走高,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颇大。
C.改善民生是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D.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又一次工业革命正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山里的樱花,远远望去,有娇羞地,也有,更多的则是,独自盛开,和周围的青山、树木、杂草,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小花。
①掩映在树林里的②大片大片怒放的③开得格外灿烂④三三两两地散落着⑤相映成趣A.①③②⑤④B.②①③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②④①⑤二、阅读下面文字。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②。
金陵为明之留都③,社稷百官皆在④;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⑤、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⑥。
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⑦,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⑧,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⑨,与夫妖姬静女⑩,莫不毕集(11)。
列兴化于东肆(12),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13)。
迨半奏(14),引商刻羽(15),抗坠疾徐(16),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17),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18),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19)。
未几更进(20),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21)。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既去(22),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23),乃竟辍其技不奏(24),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25),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26),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27),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28),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29),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30)。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31)。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32):“子(33),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34)。
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35),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6)?”马伶曰:“固然(37),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38),严相国俦也(39)。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40),久乃得之。
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41)。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42),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43),乃走事昆山(44),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45),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46),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47)。
2017 年成人高等学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共40 分)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
(24 分, 每小题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际遇辑录风雨飘遥B.蒙昧迷惘处之泰然C.豁达墨契简明厄要D.料俏羁伴似无忌惮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象中的长江源头“无人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____田园牧歌的景象。
A.悠悠点缀一览B.袅袅连缀一派C.悠悠连缀一览D.袅袅点缀一派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士者国之宝,人才尤其是高瑞人才,各地都争相延聘,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流动。
B.这一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走高,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颇大。
C.改善民生是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D.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又一次工业革命正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掩映在树林里的②大片大片怒放的③开得格外灿烂④三三两两地散落着⑤相映成趣A.①③②⑤④B.②①③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②④①⑤二、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7-10 题。
(16 分。
每小题4 分)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等。
现在,琥珀里竟然出现了恐龙的身影----一小截恐龙尾巴。
这块琥珀可以被小孩轻松地攥在手心里,琥珀里的这截尾巴很短,完全展开后只有约6 厘米长,估计尾巴的主人身长也只有18 厘米多,是一条非常迷你的幼体小恐龙。
那么,仅凭短短的一小截尾巴,研究人员如何鉴定出它是属于恐龙的呢?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我们需要对样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是通常不会为了取出琥珀里的样本而破开琥珀。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l一23小题[端正好]碧云走,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l、前四句所写的景与送别有何关系?(4分)22、分析“晓来谁染霜林醉7总是离人泪”的修辞方法与含义。
(4分)23、这段曲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遗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除:猥以:当:笃:25、在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矛盾心理的?(4分)26、简述这一段的主旨(2分)(三)阅读《晏子春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
国人尽服之③。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④。
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⑤也。
”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⑦月,而国人莫之服。
注①灵公:指卫灵公。
②丈夫饰:穿男子服装。
③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怖。
④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⑤为:指“穿”27、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4分)公使吏禁之曰使( )使内勿服使( )女子而男子饰者者( )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者( )28、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
(4分)29、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24分,每小题4分)第1题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A.调解协调调教调遣调味B.校对校样校订校场点校C.泊位停泊漂泊淡泊泊岸D. 颠倒倾倒倒闭倒运倒霉答案:A第2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学校的通知说,让新生本月20日前去报到。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法规上作了详细规定和深刻的论述。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神形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答案:D第3题这里所说的“浅尝”、“粗知”,培根的解释是________,这叫摘读;_________,这叫印象翻阅。
至于_______,培根强调:_________。
这种根据不同知识的需求,涉猎各种书籍,既突出重点,又不忽视一般,既顾及广博,又聚焦于专精的方法,对拿起书就读的人来说,不是很有启发吗?①“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②“这些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③“深入钻研,仔细揣摩”④“知其中梗概”A.②④③①B.④②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①②④答案:A第4题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
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答案:C第5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A.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成人高考高起点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2017成人高考高起点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简称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录取。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2017成人高考高起点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饮酒》是一首()A.五言律诗B.乐府诗C.五言绝句D.五言古诗2.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性的纪传作品是()A.《张中丞传后序》B.《李将军列传》C.《种树郭橐驼传》D.《马伶传》3.小说《苦恼》的作者是()A.契柯夫B.莫泊桑C.巴尔扎克D.都德4.“祸起萧墙”一语出自()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5.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B.借代C.比拟D.比喻6.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A.《陌上桑》B.《氓》C.《短歌行》D.《杜陵叟》7.“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从语法角度看是()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C.为动用法D.一般用法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诗出自()A.《行路难》B.《杜陵叟》C.《蜀相》D.《泊秦淮》9.诗集《死水》的作者是()A.鲁迅B.郭沫若C.艾青D.闻一多10.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岑参11.《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B.教人学会休息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D.洗涤灵魂12.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A.姜氏何厌之有?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13.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A.骚赋B.古赋C.骈赋D.文赋1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A.关汉卿B.王实甫C.汤显祖D.马致远1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A.暂时B.突然C.新颖D.姑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导语】⼈⽣如画,或⾊彩斑斓,或⽆光暗淡,关键是看你⽤什么⾊彩去渲染。
多点激情少点懒散,多点积极少点悲观,定能绘制出⼀⽚锦绣河⼭。
祝⼈⽣美景最耀眼!以下我⽆忧考为考⽣整理的《2017年成⼈⾼考⾼起点《语⽂》现代⽂阅读练习【三篇】》供您查阅。
第⼀篇在南极,虽然连热⽓腾腾的⽕⼭也被控制在冰封雪压之下,但是也有超然于冰雪之外的地⽅。
若从飞机上看下去,在罗斯岛以西有⼀⽚⿊⾊的没有冰雪的⼟地,在茫茫⽩⾊的世界⾥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
实际上,⼲⾕地区是由三个⾕地组成的,⾃南往北依次是泰勒⾕、右⾕和维克多利亚⾕。
⼲⾕地区有⼏个⾮常特殊的湖。
其中最的是右⾕中的汪尼达湖和泰勒⾕中的巴内湖,都是咸⽔湖。
有趣的是这些湖⽔的咸度是分层的,表层咸度最⼩,上⾯为3~4⽶厚的冰所覆盖。
越往深处,咸度越⼤。
例如,汪尼达湖附近年平均温度为零下20℃左右,但在69⽶深的湖底,⽔温却⾼达25℃,其咸度⽐海⽔⾼10倍。
还有⼀个⼩湖,其湖⽔的咸度是如此之⾼,以⾄在零下50℃时也不会结冰。
⽔温的热能主要还是来⾃太阳。
在夏天,⼤阳光线透过冰层,连续不断地照射下去,由于湖⽔咸度很⾼,很容易就把这些热能吸收并储存起来。
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湖⽔中,居然⽣长着海藻和某些类型的真菌。
科学家们对⼲⾕地区的岩⽯和⼟壤也特别感兴趣。
这⾥的原始⼟壤,在许多性质上,与⽕星和⽉球上的⼟壤极为相似。
因此,从事⽕星探测的科学家们,专门到南极去进⾏实地考察,以得到某种感性认识。
还有⼀项重要的发现是,科学家们利⽤右⾕地区的岩⽯标本所作的古地磁研究表明,⼤约在10亿多年以前,现在的南极是位于⾚道附近的。
据研究,⼤约在5万年以前,⼲⾕地区同样也被冰雪所覆盖。
实际上,这些⼭⾕就是冰川刻划出来的。
那么,后来是由于什么原因,冰川都消失得⽆影⽆踪了呢?⽽且,按理说,沿海地区的降雪量是很⼤的,其他地区的积雪都年复⼀年地积存下来,唯独⼲⾕地区却能把降雪融化得千⼲净净,不留痕迹,这⼜是为什么呢?这正是科学家们急于想知道的。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第1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姐妹情深,我怎么能丢下残疾多病的姐姐和妹妹,一个人嫁到外省去呢?B. 这个项目能否上马,决定于我们现在是否具备了条件。
C. 所谓“关键”词语,是指与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重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D. 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把群众的意见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答案:C第2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些同志目光短浅,工作中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B. 在那个车马如潮的十字路口,我们经常看见年过半百的一位退伍军人,在指挥着行人。
C.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是《红楼梦》,《红楼梦》的影响一直到今。
D. 他孜孜不倦地写作,创作出大量的作品,硕果累累。
答案:A第3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海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到二十五。
B. 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人,忍受不了加在他身上的他不能承受的轻蔑。
C. 在繁忙的环市路口,年过半百的一位老人正手持小旗指挥着过往行人。
D. 他孜孜不倦地写作。
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话说,他似乎活得很“累”。
答案:D第4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B. 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C. 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 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答案:C第5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位教练不喜欢无时无刻地指导球员的技术动作,因为他对自己的队员们充满了信心。
B. 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都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四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秋天,无沦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泡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鞯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允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一、选择题1.《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的()A.《薄奠》B.《达夫散文集》C.《屐痕处处》D.《闲书》2.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当时的()A.西安B.西京C.北平D.北京3.郁达夫小说多采用的方式是()A.纪实方式B.意识流C.自叙传D.暴露4.郁达夫的作品集是()A.《三闲集》、《闲书》B.《闲书》、《热风》C.《屐痕处处》、《龙、虎、狗》D.《闲书》、《屐痕处处》5.郁达夫主编,合编的刊物有()A.《创造月刊》、《雨丝》B.《创造季刊》、《莽原》C.《创造周刊》、《新青年》D.《创造月刊》、《奔流》二、填空题1.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代表作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郁达夫是文学社团的重要成员。
3.本文开篇就点出了北京秋天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2.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四、简答题1.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点?2.本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五、分析题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秋天哪一方面的特点?(3)它是从人的哪一个角度来描写的?2.阅读下面这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作者认为南国之秋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2)“南国之秋”一段用了什么手法?(3)“秋天,这北国的秋天”一段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的()A.《薄奠》B.《达夫散文集》C.《屐痕处处》D.《闲书》【答案】D2.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当时的()A.西安B.西京C.北平D.北京【答案】C3.郁达夫小说多采用的方式是()A.纪实方式B.意识流C.自叙传D.暴露【答案】C4.郁达夫的作品集是()A.《三闲集》、《闲书》B.《闲书》、《热风》C.《屐痕处处》、《龙、虎、狗》D.《闲书》、《屐痕处处》【答案】D5.郁达夫主编,合编的刊物有()A.《创造月刊》、《雨丝》B.《创造季刊》、《莽原》C.《创造周刊》、《新青年》D.《创造月刊》、《奔流》【答案】D二、填空题1.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代表作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2.郁达夫是文学社团的重要成员。
【答案】创造社3.本文开篇就点出了北京秋天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清、静、悲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答案】歧韵:错误的读音。
2.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答案】秋士:伤秋自悲之士。
四、简答题1.本文在选材上有何特点?【答案】选取最富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色,如碧绿的天空、驯鸽的飞声、树叶底漏下的阳光、破壁腰中牵牛花韵蓝朵、槐树的落蕊等等,描写紧扣“清”、“静”、“悲凉”,突出故都“色彩浓,回味永”。
2.本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案】写景时,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时而插入议论,把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秋天的无比热爱和无比眷恋的感情。
五、分析题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答案】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2)这段文字写出了北京秋天哪一方面的特点?【答案】清、静、悲凉。
(3)它是从人的哪一个角度来描写的?【答案】视觉和触觉。
2.阅读下面这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作者认为南国之秋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色彩浓,回味永。
(2)“南国之秋”一段用了什么手法?【答案】对比手法。
(3)“秋天,这北国的秋天”一段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夸张手法。
表达了作者留恋故都的秋、赞美故都的秋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