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5
成人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明察秋毫礼上往来涣然冰释B. 急功近利一愁莫展一诺千金C. 出类拔萃一视同仁委曲求全D. 风声鹤唳一筹莫展明哲保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的尊敬。
B.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了不便。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值得一读。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躲在角落里。
B.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阴沉而压抑。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2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的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是范仲淹的名句。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
4. “________”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别称。
5. 请填写《论语》中的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一篇适合成人高考水平的阅读理解文章)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2. 第二段中提到的“他”是指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3. 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手法?请列举并说明其作用。
(10分)4.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或价值观?(10分)四、作文(共40分)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内容】(此处省略,根据需要添加一段适合成人高考水平的作文材料)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斟酌B. 瞭望C. 恣意D. 羁拌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B. 这种天气,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C. 由于他的到来,使整个会场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1. 他终于完成了任务。
2. 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 1. 他因为勤奋而成功。
2. 他因为生病而请假。
C. 1. 这个方案经过讨论后被采纳了。
2. 这个方案经过讨论后被否定了。
D. 1. 他总是第一个到达。
2. 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D. 《三国演义》是清代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写出《诗经》中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________》。
10.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其脍炙人口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B.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C.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D.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演绎法3. 《天净沙。
秋思》的中心画面是( )A.枯藤老树B.小桥流水C.古道瘦马D.夕阳西下4.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反语讽剌B.对比反托C.象征暗示D.托物言志5.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阐析“常山蛇阵”的特点是为了喻证( )A.每件艺术品都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旨意B.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抓住几个典型细节C.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D.每件艺术品都必须做到层次清楚6.培根《论学问》中采用最多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A.排比和对偶B.排比和比喻C.比喻和对偶D.比喻和比拟7.下列句子中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B.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我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盘庚为了抱怨的人改变它的气度。
8.《门槛》主要运用了 ( )A.对比手法B.欲扬先抑手法C.比喻手法D.象征手法9.《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自喻的词句是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10.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反衬关系的景象是 ( )A.枯藤老树昏鸦B.夕阳西下C.小桥流水人家D.断肠人在天涯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1、下列文章。
成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B. 急中生智C. 一愁莫展D. 谈笑风生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取消了。
C.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7.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8.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以五言或七言为主。
9.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散文形式,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炼。
10. “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戏剧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窥豹一斑披荆斩棘风驰电掣B. 豁然开朗满载而归和颜悦色C. 遥相呼应别具一格面面相觑D. 豁达大度再接再厉曲高和寡3、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两岸猿声啼C. 春眠不觉晓D. 人生若只如初见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伫立沉鱼落雁草长莺飞B. 妩媚暗度陈仓载歌载舞C. 骄阳似火震耳欲聋翠色欲流D. 轻歌曼舞暴饮暴食载沉载浮5、下列作品中,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是:A.《登鹳雀楼》B.《静夜思》C.《春晓》D.《江雪》6、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稍纵即逝、瞬息万变B. 蹉跎岁月、逝者如斯C. 惊心动魄、振聋发聩D. 饱经风霜、历尽沧桑7、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A. 杜甫B. 李白C. 纳兰性德D. 苏轼8、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妙手偶得(得:得到)B. 雕梁画栋(栋:房屋)C. 融会贯通(融:融合)D. 真知灼见(灼:明亮)9、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两岸猿声啼,轻舟已过万重山。
C.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B.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B. 风和日丽(lì)C. 惊弓之鸟(niǎo)D. 雪中送炭(t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报告的内容详实,论述深刻,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B. 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这全靠老师的辛勤教导。
C. 读了这篇小说,使我深受感动,也使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前仆后继B. 一举两得C. 前因后果D. 知难而进4. 下列诗句中,用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B.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你看,那座山多么雄伟,水多么清澈,仿佛人间仙境。
B. “他昨天去哪儿了?”“我不知道。
”C. “这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D. “我喜欢看书,你喜欢吗?”“我也喜欢。
”6.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举两得B. 雪中送炭C. 前因后果D. 胸有成竹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朵白云犹如羊群,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荡。
B. 他的声音如同黄鹂,婉转动听。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D. 那座山就像一位巨人,巍然屹立在那里。
8.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美丽、漂亮B. 真实、确实C. 高兴、愉快D. 美味、可口9. 下列句子中,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他学习成绩优秀,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
B. 她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们需要集思广益。
D. 你看,那个小男孩摔倒了,快来帮忙啊!10. 下列词语中,与“和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和平B. 安宁C. 美满D. 和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fēn zì tà lái)B.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C. 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D.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场演讲比赛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和热情。
B.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下周举行的运动会推迟至下周二。
C. 我虽然学习了多年英语,但仍然觉得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D.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商讨。
3. 下列成语中,形容人态度谦卑的一项是:A. 眼高于顶B. 趾高气扬C. 谦逊有礼D. 狂妄自大4.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如画。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
D. 她的歌声美妙动听。
6. 下列诗句中,表达作者对故乡思念之情的是:A.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7. 下列词语中,表示“像……一样”的短语是:A. 似水流年B. 红颜薄命C. 风和日丽D. 悠然自得8. 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吗?B. 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吗?C.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D. 这件事情该怎么办?9. 下列词语中,表示“尊敬”的词语是:A. 重视B. 尊重C. 尊敬D. 尊贵10. 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 气壮山河,意气风发C. 满载而归,汗牛充栋D. 精卫填海,一鸣惊人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
B. 他的性格温和,对人都很友好。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D. 我很喜欢看科幻小说,因为它们富有想象力。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她的言行举止,令人钦佩。
C. 这件事处理得十分妥当,让人放心。
D. 他的言辞犀利,让人无法反驳。
答案:D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朵花犹如一位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
B. 那座山高耸入云,犹如一位威武的勇士。
C. 这本书的内容如同一条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D. 那只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犹如一支优美的舞蹈。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让人陶醉。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引人入胜。
D. 他善于交际,结交了许多朋友。
答案:B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位热爱文学的高中生,他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书籍。
有一天,他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书名叫做《百年风云》。
他毫不犹豫地借阅了这本书,开始阅读。
书中讲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小明被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所吸引,他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在阅读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历史事件在他的课本上并没有详细讲解。
于是,他决定查阅更多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事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终于完成了他的历史研究。
他不仅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全貌,还对这些事件有了自己的看法。
他感慨地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可以启迪未来。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的根本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别的诸侯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例证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谈时间》一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B,比较论证;
C,归纳论证;D,类比,对比,归纳论证
4.《论毅力》中,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这里所包含的一个成语是()
A.半途而废 B.功亏一篑
C.事倍功半 D.劳而无功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在论证一件艺术品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时,所用的比喻是()
A.擒贼先擒王 B.浮雕突出于石面
C.常山蛇阵 D.自己打自己耳光
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手法是()
A.类比显现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7.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属于
A,书信;B,小说;C,辞赋;D,奏疏;
8.《爱尔克的灯光》中,象征着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是()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灯光
B.哈里希岛上的爱尔克的灯光
C.“我常常看见的”“我的心灵的灯”
D.“傍晚,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
9.《往事》中说,“海是神秘而有容”。
这里的“有容”的寓意是()
A.容貌美丽B.胸怀宽广
C.从容自得D.充实丰富
10.《背影》中,叙写父亲买桔子之前,先描述他是个胖子,穿铁路、爬月台困难,这种表现手法是() A.铺垫 B.侧写
C.对比D.象征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 D.通俗易懂
12.孔子认为“大同”与“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A,人事制度;B,物质文明;
C,所有制形式;D,精神文明建设
1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
A.王昌龄B.岑参
C.孟浩然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5.《陌上桑》同“脱帽著帩头”相同表现手法的是
A,采桑城南隅;B,缃綺为下裙;
C,冉冉府中趋;D,但坐观罗敷;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是不可能的
1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A.流水对 B.鼎足对
C.反复D.顶针
18.下列作品,通过副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
A.郭沫若的《炉中煤》 B.高尔基的《鹰之歌》
C.屠格涅夫的《门槛》 D.契诃夫的《苦恼》
19.《断魂枪》描写的时代背景
A,戊戌变法;B,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前后);
C,清明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0.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还是留在人间!
B,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刮起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色的你的衣服,就在我的心里。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2.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泣孤舟之嫠妇: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
5.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
6.行十余里,广佯死。
佯:
7.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逆:
8.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卒:
9.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捧献我的感谢。
疾:
10.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一段文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B.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写出其中的两个对偶句。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A,请回答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B,“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寓意是什么。
C,此段话的论据是什么?
D,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38.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一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请回答:
A.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B.前四句与后两句抒情手法有何异同?
C.“霜林醉”中包含怎样的喻意?
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因心中暗暗想道:“……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
请回答:
A.这里的说话人是谁?是对谁说的?
B.“早听人一句话”、“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同指什么事?这说明说话人是什么性格的人?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四,现代文阅读。
(共20分)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A,划分这段话的层次
B,此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C,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D,找出这段话中的排比,对偶,比喻的修辞方法。
阅读散文诗《钱江夜潮》的一段描写:
蓦地,脚底响起雷霆,一万头猛狮跳到身边,咆哮惊天,翻滚动地,疑在影中,恍如梦中。
正当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时,巨大的潮涌已从眼前掠过。
留下一江碎银,满耳喧响。
请回答:
A.这里描写的钱江夜潮有什么特征?作者有什么感受?
B.“雷霆”、“猛狮”、“碎银”分别喻指什么?
C.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A,这首诗作者是谁?诗的题目是什么?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B,分析诗歌中的呼告,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艺术手法。
五、作文
请以《触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