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横向组织结构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739.82 KB
- 文档页数:40
第五章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1、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的活动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两种结构形式。
组织纵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决策的层级化,即确定了由上到下的指挥链以及链上每一级的权责关系,显然,这种关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连续性;组织横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组织的部门化,即确定了每一部门的基本职能,每一位主管的控制幅度,部门划分的标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2用哪些指标可以描述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三种特性来描述。
复杂性是指每一个组织内部在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上存在着的巨大差别性。
分工越细、组织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大,组织的复杂性就越高;组织的部门越多、分布越散,人员与事物之间的协调也就越难。
规范性是指组织需要靠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地引导员工的行为。
规范的内容既包括了以文字形式表述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各项指令,也包括了以非文字形式表达的组织文化、管理伦理以及行为准则等。
组织中的规章条例越多,组织结构也就越正式化。
集权性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
当组织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上层,问题要由下至上反映,并最终要由最高层决策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就较高;反之,一些组织授予下层人员更多决策权力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较低,这种授权方式被称为分权。
第五章组织即时练习一、判断(请对下列各问题进行判断,如果你认为该题是错误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Ⅹ;如果你认为该题是正确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并将正确的表述写在该题之下。
)1.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单位产出的费用会一直不断的下降。
()2.较高的复杂性、低的形式化及集权程度,有助于企业组织对不稳定环境的适应性。
()3. 一般而言,组织结构先行变化,组织战略随之而变。
()4.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较,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组织内的一般人员更少;二是结构更加高耸;三是组织设计的思路倾向于顾客或组织的营运过程,而不是职能。
()5.混合式组织结构的主要优势,在于这种结构使组织在追求产品事业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实现了职能部门内部的效率,并能有效地降低管理费用。
()6.矩阵式结构的产品经理和职能经理在组织中拥有同样的职权,雇员向两者负责报告。
()7.网络型组织结构以自由市场模式组合替代传统的纵向层级组织,公司自身保留关键活动,对其他职能进行资源外取。
()8.簇群组织的基本单位是自我管理型团队,其成员都拥有相同的专业技能,共同完成同一项任务。
()9.企业过程重整是一种跨职能的创新,包含了对组织业务流程的根本再设计,以实现巨大的绩效改进。
由于关注点在于职能,企业过程重整通常会导致组织结构由纵向结构向横向结构的转换,同时需要公司文化和管理哲学的重大变革。
()10.所谓无边界组织,就是要打破组织与客户之间的外在界限和地理障碍,但组织内部的垂直界线和水平界线依旧分明。
()二、简答1.为什么组织会有层次的划分,组织层次的多少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简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集权化的程度的影响。
三、论述试论述科技条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金果子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金果子公司是美国南部一家种植和销售黄橙和桃子两大类水果的家庭式农场企业,由老祖父约翰逊50年前开办,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和明媚的阳光,特别适合种植这些水果。
第5章组织结构5.1组织结构分析5.1.1组织结构特性组织结构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
就像人类由骨路确定体形一样,组织也是由结构来决定其形状的。
组织结构特性可以被分解为三种成分: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
1.复杂性。
复杂性指的是组织分化的程度。
一个组织越是进行细致的劳动分工,具有越多的纵向等级层次,组织单位的地理分布越是广泛,则协调人员及其活动就越是困难。
2.正规化。
正规化就是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
有些组织的规范准则较少,其正规化的程度就较小;而另一些组织,规模虽然很小,却具有各种规定,指示员工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这些组织的正规化程度就较高。
3.集权化集权化是决策制定权力的集中程度。
在一些组织中,决策是高度集中的,问题自下而上传递给高级经理人员,由他们制定合适的行动方案;而另外一些组织,其决定制定权力则授予下层人员,这被称作是分权化。
5.1.2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确定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进行组织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任何组织都是实现其一定目标的工具,没有明确的目标,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管理组织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在综合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组织的总目标及各种具体的派生目标。
●确定业务内容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确定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业务管理工作项目,并按其性质适当分类。
如企业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营销管理、劳动认识等。
明确各类活动的范围和大概工作量。
进行业务流程的总体设计,使总体业务流程优化。
●确定组织结构根据组织规模、技术特点、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参考同类其他组织设计的经验和教训,确定应采取什么样的管理组织形式,需要设计哪些单位和部门,并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管理业务工作分归适当的单位和部门负责,形成层次化、部门化的结构。
●配备职务人员根据各单位和部门所分管的业务工作的性质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挑选和配备称职的人员及其行政负责人,并明确其职务和职称。
参考答案第1 章一、单选题1.C 2.D 3.A 4.A 5.A 6.A7.A 8.B 9.B 10.D 11.A二、多选题1.ABD 2.ABCD 3.AB 4.ABCD 5.ABC 6.ABCD 7.AB 8.ABD 9.ABD 10.ABCD 11.ACD 12.ABCD 三、判断题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19.×四、简答题略第2 章一、单选题1.A 2.C 3.A 4.A 5.C6.A 7.C 8.B 9.C10.B二、多选题1.ABC 2.ACD 3.ABC 4.BD 5.ABD 6.ABC 7.AC 三、判断题1.× 2.× 3.√ 4.× 5.×6.√ 7.× 8.√ 9.√ 10.√四、简答题1.项目组织是为完成项目而建立的组织,是为完成项目任务而由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一个临时性特别组织。
特点:项目组织具有生命周期;项目组织具有柔性;项目组织具有目标单一,内容复杂的特点;项目组织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组织讲求专业化;项目组织注重权威和统一指挥。
R E F E R E N C E A N S W E R S 第5 章380 项目管理2.组织设计目标设计参与人设计原则设计依据收集资料与信息构思设计方案方案审批获准试行信息反馈调整与完善组织结构方案未批准3.职能型组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组织形式,职能型组织形式原理是根据项目管理中工作任务的相似性将从事相似活动的人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部门。
采用职能型项目组织进行项目工作时,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的需要承担本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也就是说执行主管根据项目任务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及其他资源组成项目实施组织。
管理学原理第五单元组织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纵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A.组织的部门化B.组织的层级化C.管理幅度D.职务分析与设计3、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公司的快速发展时期,为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人说,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力资源部前几年在内部进行了较细致的专业分工,从而使有关人员可以快速熟悉专业,提高业务水平。
但近来公司领导发现该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滑坡,许多成员不满于单调乏味的工作。
对此,你认为最好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A.严格内部规章制度,以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B.调整该部门领导班子,促其改变当前的工作面貌。
C.以工作丰富化为原则,进行工作和职务再设计。
D.调整该部门的工作目标,将部门职能分解出去。
4、一位在政府职能部门多年从事管理工作的中年管理者,新近被任命为某研究所的所长。
面对陌生的学科专业和资深的研究人员,该所长感到有点无从下手。
如果要就他如何有效地开展新工作提出原则性建议,你首选的是:()A.明确各研究人员的研究目标与任务,实行责权利挂钩考核。
B.充分尊重专家,努力将研究人员的个人兴趣与组织发展目标协同起来。
C.充分尊重专家,按专家意见办,全力做好支持服务工作。
D.以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和专长为基础生成组织目标。
5、在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大公司将不同部门安排在一个没有分隔的大办公室里办公,尽管这种安排有可能造成工作相互干扰,从而影响效率。
如果这种做法有利于组织发展,你认为以下哪一种解释最为合理? ()A.增加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有利于造成一种团队氛围。
B.可以消除在小办公室办公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背后议论,从而减少部门隔阂。
C.这样无遮无拦,使得管理者可以非常方便地监控下属。
D.大办公室中员工相互之间做什么都一清二楚,有助于增强自我约束力。
6、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二个船长"。
从管理的角度看,对这些话的如下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恰当? ()A.领导班子中有多个固执己见的人物最终会降低管理效率。
山香版教育学第五章课程(总12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内涵词源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唐朝孔颖为《诗经》做注。
宋朝朱熹:“紧着课程,宽着期限”——我国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课程概念。
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活动分析法”课程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Race— Course)。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的意义(有印象就好)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二.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匹配选择)固有属性——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组织方式——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学习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程任务——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表现形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按固有属性)1.学科课程——知识又称“分科课程”,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作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他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都是学科课程。
2.分科课程——经验也称“经验课程”。
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较(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1.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科目课程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美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他们的教学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2.综合课程:是指打破畅通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或者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目标:了解有关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深入理解现有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加有效的进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了解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意义,掌握课程与教学内容关系。
本章学习重点在于掌握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建议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分析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原则。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如何选择需要教的内容。
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
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也是许多课程问题的集结点。
可以说,全部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课程的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都可以理解为围绕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及其结果展开的:课程设计是关于内容的组织安排,课程目标是选择和决定内容的依据,课程实施是内容的逐步实现,课程评价是判断内容产生的结果。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材,这是一种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
即将课程与教学内容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
这种观点有利于考虑到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教师与学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工作有据可依,但是,也就会顺理成章地把课程与教学内容看作是事先规定好了的东西,对师生学生来说,学习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第二种观点认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经验,因为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学生之所以参与,是因为环境中某些特征吸引他,学生是对这些特征做出反应。
所以,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