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1.65 KB
- 文档页数:3
米芾苕溪帖全文释文《苕溪帖》全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用“卜” 点去)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
注释:•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
•襄阳漫仕黻:米芾自称“襄阳漫仕”,“黻” 是他的名。
米芾祖籍太原,因其祖父徙居湖北襄阳,曾在襄阳居住,所以有此称呼。
•赓:继续、连续。
•缕会:此处“缕会” 二字有误书,旁边用“卜” 点去做标记,表示写错了456。
•玉鲈堆案:鲈鱼摆在饭桌上好像一堆玉一样。
•团金橘满洲:橘子结满枝头,呈现出一团团金色。
•惠泉酒:一种很有名的酒。
•壑源茶:宋代的一种名茶。
•蠹简:被虫子蛀过的书简,这里代指书籍。
•贺老:指贺怀智,唐玄宗时期的著名乐工。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四处漂泊。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家贫好学,崇尚气节。
这里米芾以梁鸿自比,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剡: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州一带。
•戴:指戴逵,东晋时期的名士、画家、雕塑家,曾隐居剡县。
•鲁公:指颜真卿,他曾被封为鲁郡公,米芾在此将与自己同游的林舍人比作颜真卿。
释文:我将要前往苕溪,戏作这些诗呈给各位朋友。
我是襄阳的闲散之人米芾。
因为夏天的美好松竹我留在这里,如今为了领略秋天的美景,我要前往苕溪去看那儿的溪山。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原文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
译文
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
群鸟在田野上飞翔一忽儿近一忽儿远,闲人在船上听凭溪水飘荡忽东忽西。
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有一千里一万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山前的溪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中的意象《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这首诗,说实话,读了几遍,心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你看,梁耿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能在这片江南水乡的土地上结下如此深厚的友谊,真的是不容易啊。
说这首诗的意象嘛,简直让人感慨万千,就像咀嚼着一块陈年老糖,甜中带点苦,苦中又透出一丝清香。
你可以想象一下,诗人在这片风光如画的苕溪(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留下的足迹,既有江南特有的细腻温柔,又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离愁别绪。
咱得说说那条苕溪吧。
这条水流清澈的溪流,仿佛有了生命,它带着泥土的芬芳,轻轻荡漾在白居易的笔下。
苕溪,听着就让人觉得它不像是个名字,更像是一首诗,一幅画。
要知道,这可是江南水乡的象征,像极了那些古老的江南小巷,曲折蜿蜒,恍若一个不愿意离开的旧梦。
你瞧,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柳树依依,溪水旁的渔舟唱晚,远处的山影隐隐约约,哪怕风一吹过,那种轻柔又让人心碎的感受,立刻扑面而来。
白居易能把这些美景描写得如此生动,真不愧是那种能让人读到深处想落泪的高手啊。
再说,诗里还有一层特别的意象,那就是“别后”。
你读到这里,可能会想,别后这两个字没什么嘛,大家都知道,朋友分别后常有思念、惦记,可白居易在这里用的却是特别细腻的情感。
那种别后的思绪,带着几分不舍与期待,恍若月下的江水,浅浅的流淌,思念却如同潮水一般,不断地涌上心头。
你别看白居易文辞简洁,透过这些简单的字句,你能感受到那股不言而喻的情感。
你可能会觉得,别后两字说的就是朋友的离别,但不光是离别,还有对未来再次见面的渴望和期盼。
就像两颗心,在时间和空间的错落中,永远挂着一根看不见的线。
接下来说说那“见寄”的意象,这个嘛,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古人写信可不跟咱们现在发个微信那么简单,动辄就是几千字。
白居易这句“见寄”不单单是指收到了朋友的信,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信里满载着的是朋友的情感,或者是一段过往,或者是一份新的期待。
你想啊,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快递,能收到一封信,简直是比现在中个彩票还要让人激动吧?这份“见寄”不仅仅是一张纸,它承载着一个人的问候、关怀与惦念,甚至还包含着远方的温暖和心灵的慰藉。
六句古诗词六句古诗词名句唯美千古绝句1、《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代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白话译文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
群鸟在田野上飞翔一忽儿近一忽儿远,闲人在船上听凭溪水飘荡忽东忽西。
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有一千里一万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山前的溪水山后的溪水。
从长沙又遭贬谪离开那里令人伤感失意,怀人的情思像江岸潭边的香草那样浓郁。
2、《怨歌行》南北朝庾信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白话译文家住在江南水乡金陵边,嫁给了长安少年。
回首故乡双泪落,群山遮眼不知在哪边。
战争何时能完结,明月何时能再圆?吟成这首怨曲向君弹唱,不觉心凄弦也断。
3、《隔汉江寄子安》唐代鱼玄机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砠矦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白话译文滔滔江水将我们分隔开来,我在此岸,你在彼岸。
我们隔江相望,内心满是思恋之愁。
想当初我们相互爱慕,相互吟诵喜欢的诗歌,如今却只能对着江水独自吟诵。
看着一对鸳鸯在江边的沙滩上卧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取暖。
又看见一双鸂鶒悠闲地飞翔在橘林上空,嘻戏鸣叫,让我怎能不想起身在他乡的你。
傍晚,江边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江面上也是烟波浩淼。
这烟里隐隐有倾诉相思的歌声传来,你是否也能听见呢?这时江上已然升起了沉沉的月色,像我此时晦暗的心情。
相恋的两个人哪怕近在咫尺,若是无法相见,仍然如相隔千万里。
更何况又听见家家户户做棉衣的捣砧声,从远处传来。
4、《自适》唐代王维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
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
白话译文:在山南盖起了茅舍,在林中穿上了布衣,人人都在为五斗米折腰,辛辛苦苦,其实每日只要有一瓢米果腹就可以了呀。
【推荐下载】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阅读答案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①落日初低,落日孤舟解携②。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晴川:晴朗的江面。
②携:分离。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友人梁耿同遭贬谪的境遇。
词的首句“晴川落日初低”有何作用?
答案首句写江上夕阳西沉的情景,点明时间已是傍晚,意味着别离的时刻即将到来,引出下文别离后的各种情感。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1. 诗卷的背景介绍:米芾(1051年-1107年),字芾甫,号米苏,宋代著名画家和文人。
他精通文学、书法和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著称。
米芾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对后世影响深远。
米芾的《苕溪诗卷》是他在中年时期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共计七首。
这组诗歌以苕溪为背景,描绘了苕溪的山水景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展示了米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独特感悟。
2. 诗卷的注释和译文:注释:苕溪诗卷是米芾创作的一组七首诗歌作品。
苕溪,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是一条自南北朝时期就有名的小溪。
诗卷以描绘苕溪的山水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独特感悟。
译文:①《苕溪图》卷·扇头题诗昨日溪桥人似鬼,大堤风起可相赠。
山深偶寄青云叶,石怪曾抛朱紫泽。
龙门欲动鹿如胶,人傻岂知今更邀!岁晏故人空髯胡,日日相忆饯秋羔。
昨天,过桥的人们像鬼魂一样。
大堤上的风起来了,可以互相赠送起来。
山深处偶然寄托着绿叶,岩石怪异曾经抛弃着朱紫颜色的河泽。
龙门欲动时,鹿就像胶一样被困住了,傻瓜们又怎么会知道如今是什么情景!岁月已经晚了,故友已经没有兴趣了吗?天天相互怀念着饯行秋羔。
②《苕溪图》卷一首白家溪上见书老,诗为粧崂客满袍。
嘉庆年间出三伏,坐直杳无光誊稿。
家有失簪山曙鸟,眼看悬瓦雨稠藳。
多病薄薄稀红寇,山山路度哭流波。
龙闲鹰隼如墨出,初叶堪应诺相邀。
岂道春风自巢辈,何堪岁月阻黄交。
花迎翠蚁细游客,竹怯红蛾蜡脱皱。
此生一握黑休明,明时岂复登江遥?白家溪上见到高年纪的书老。
他的诗离弃像崂山的客人装满了袍子。
嘉庆年间,出了三伏天,坐在那里,不见光亮地誊书稿。
家中丢失了帽子,山间曙光迎向鸟鸣,眼看着屋顶上下的雨水黏糊在一起。
疾病很多,面黄肌瘦,像是红色的寇战士,山山路度给哭得泪水滚滚。
龙已经不理鹰隼,如墨一样出现,初叶堪应诺相邀。
难道说春风都在自己那一代人里面吗?怎么堪受岁月的阻拦,不能多交友。
《苕溪诗》注释《苕溪诗》注释苕溪诗[1])原⽂(序号另加) (⼀)将之苕溪[2],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3]。
(⼆)松⽵留因夏,溪⼭去为秋。
久赓⽩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误书旁注⼘乃点去符号)⽟鲈堆案,团⾦橘满洲[4]。
⽔宫⽆限景,载与谢公游[5]。
(三)半岁依修⽵,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6],点尽壑源茶[7]。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8],便起故巢嗟[9]。
(四)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五)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理⽣拙,病觉养⼼功。
⼩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10]。
秋帆寻贺⽼[11],载酒过江东。
(六)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逐缘东。
⼊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兼⾷饱,但觉愧梁鸿[12]。
(七)旅⾷缘交驻[13],浮家为兴来[14]。
句留荆⽔话[15],襟向卞峰开[16]。
过剡如寻戴[17],游梁定赋枚[18]。
渔歌堪画处,⼜有鲁公陪[19]。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宁⽆⽯对声。
却怜皎皎⽉,依旧满舡⾏[20]。
元祐戊⾠⼋⽉⼋⽇作。
尝试注释《苕溪诗⽂》[1]苕溪诗: 苕溪诗是⽶芾的书法作品,《苕溪诗帖》(也称《苕溪诗卷》)中的诗。
《三希堂》有载。
[2]苕溪:(1)古地名:吴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的别称。
(2)苕溪:⽔名。
浙江⼋⼤⽔系之⼀。
在浙江省北部,流⼊太湖。
“苕溪”的“苕”读tiáo,芦花也。
秋天苕溪两岸边的芦花飘洒⽔⾯,像雪⼀样,故名苕溪,“苕”还有⾳“sháo”,即⽢薯,也叫红苕。
[3]⽶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黻”、“ 芾”同⾳通假,字元章。
号襄阳居⼠、襄阳漫⼠等。
北宋书法家、书画理论家、收藏家。
吴⼈,祖籍⼭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天资⾼迈,⼈物萧散,好洁成癖。
⾐服效唐⼈,多蓄奇⽯。
苕溪诗帖原文及释文。
答案:原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内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容,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白话文译文:我将要去往苕溪,戏作苕溪诗呈给各位朋友。
襄阳漫仕(米芾自称)米黻。
因为夏天的美好松竹我留在这里,如今为了领略秋天的美景,我要前往苕溪去看那儿的溪山。
平日总是歌咏白雪,现在我要到那里创作采菱的歌谣。
鲈鱼摆在饭桌上好像一缕缕的玉一样,橘子开满洲头绽放团团的金光。
在这水宫的无限美景中,让我追随着前人谢灵运(旅圣)的足迹在这里尽情地游玩一番吧。
半年的时光可以依傍在修竹林里歇憩,三个时节能够欣赏美丽的花朵。
慵懒地倾倒惠泉酒小酌,每每点杯壑源茶细细品尝。
主人贤友良多,摆席开筵,环看四周的群峰,它们也被宴会的哗闹声打破了沉静。
早起去朋友家归还书简,便不由得因思念家乡而嗟叹不已。
我在这里居住半年,接连与诸位胜友共饮。
可是我因为身体有恙,每次相约自己只是制备菜饭漫谈而已,时常还向刘、李、周三位朋友借书。
喜好慵懒闲适的生活却无法推却朋友的盛情,自知穷困哪里希冀通达。
贫穷并非道理的拙劣,得病才发觉养心的功效。
农家小院可以留客,青冥的天空任凭鸿雁们自由飞翔。
乘着秋帆追寻贺怀智的足迹,载着美酒乘船过江东。
描写清风明月的经典诗句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2、《鄂州南楼书事》作者: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译文: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
“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
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3、《关山月》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晴川:晴朗的江面。
②携:分离。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友人梁耿同遭贬谪的境遇。
8.词的首句“晴川落日初低”有何作用?(4分)
9.整首词是如何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感情?(6分) 8.首句写江上夕阳西沉的景象(1分),点明时间已是傍晚时分(1分),意味着离别时刻已经到来(1分),引出下文离别之后的各种情感(1分)。
9.①直抒胸臆。
词中以“惆怅”直言离别之愁,以“恨”直言贬谪之苦。
②寓情于景。
以“孤舟”“流水”“白云”等意象寄寓宦途漂泊的悲叹,以“明月”
寄托思念的情怀,以“萎草”寄寓贬谪的愁苦。
③用典。
借贾谊谪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梁耿同遭贬谪,怀才
不遇的痛苦。
(手法1分,解释1分)
【评解】
长卿任鄂岳观察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
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
去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
“白云千里万里”,“人随流水东西”。
祖别筵上,歌
此一曲,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才不遇,远离乡国的感慨。
全词写眼前之景,抒不尽之意。
情思悠远,内含丰富,
耐人寻味。
古诗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翻译赏析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古诗词全文如
下: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前言】《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是诗人贬谪后所做。
他运用舒缓的韵律淡笔勾勒典型的景物形象,将惆怅与孤独的心情含蓄地贯注景物形象之中。
全诗画面之生动,传情之深远,耐人回味,显示出高超的诗歌艺术造诣。
【注释】①苕溪:水名。
一名苕水。
由浙江天目山的南北两麓发源,至小梅、大浅两湖口入太湖。
酬:赠答。
梁耿:刘长卿的朋友,中唐书法家。
②永路:长路,远路③解携:犹言分手。
解:原作“自” ,据《全唐诗》改。
④平芜:杂草繁茂的田野⑤前溪:在湖州乌程县境。
⑥长沙谪去:用贾谊事,贾谊遭权贵谗毁,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谪:被贬职。
⑦芳草:香草,也比喻思念他人。
⑧萋萋:原作“凄凄”,据《唐诗品汇》、《全唐诗》
改。
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鉴赏】刘
长卿的这首诗,论家多以
谪仙怨》归入词作,如杨世明《刘长卿集编年校注》引唐窦弘余《广谪仙怨》序: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
驾幸蜀。
途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
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谣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
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
”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
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伫立久之。
时有司旋录成谱,及銮驾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
其旨属马嵬之事。
厥后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
其音怨切,诸曲莫比。
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
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长卿遂撰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
余既备知,聊因暇日撰其词,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历来解此诗者,都认为这是刘长卿回忆当日为梁耿饯行之作,“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云云,皆指梁耿而言,此说大谬。
梁耿,生平无考,未见有受贬的记载。
诗中解舟而行的迁客,应是刘长卿本人。
理由有三:①如果梁耿也是贬谪之身,刘长卿很可能发一番同病相怜的感慨,但诗中并无此意。
②长卿常以贾谊自况,如:“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听笛歌》)、“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新年作》)、“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 (《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且有著名的《长沙过贾谊宅》诗。
③此诗既酬梁耿见寄六言,又答秦征君徐少府见集苕溪,则断无仅言梁耿、不及秦徐的道理,“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云云,正感其饯别之情也。
刘征先生曾有小文,提到他在长沙一家博物馆里见到一个唐代青瓷彩盘,盘上题诗:“鸟飞平无(芜)近远,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显然这是截取刘诗的中间两联,由此约可想见刘诗流传之广。
这里有一处异文“近远”值得注意。
见于载籍的各种版本,均作“远近”。
常心而论,“远近”不至讹为“近远” ,而“近远”却很可能误为“远近”。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刘长卿“甚能炼饰” 刘熙载《艺概》也说其“以研炼字句见长” 。
可以说炼字炼句是大历诗风的一大特点,而在其代表人物刘长卿的诗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鸟向平芜近远”,飞鸟向平芜飞去,由近而远,正可起兴“人随流水东西”。
“东西”即“自东而西”,即独孤及序言所说“将涉江而西”。
这样的措辞,在初盛唐诗中殆不可见,允称“以新隽开中晚之风” 。
为什么这里的“东西”须理解为“自东而西”而不是杜甫“世乱各东西”式的“各自东西”呢?我们且往下看。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前文已稍及,这是有感于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而云然。
“白云”意象为刘长卿所偏爱,甚于秋风夕阳。
在长卿500 多首诗中,出现“白云”一词的,至少在50 首以上,而以“云”为意象的,更不知凡几。
“白云”在刘诗中有多种用法,或为荒远之地,或为方士隐修处,或为漂泊的化身。
此处以后者为是,但又不囿于这一理解。
以“白云”为孤舟远谪的刘长卿固无不可,以其为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则似更合。
有句为证:“白云如有意,万里望孤舟” (《上湖田馆南楼忆朱宴》)、“空余白云在,容与随孤舟” (《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白云翻送客,庭树自辞风” (《禅智寺上方怀演和尚》)“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盖谓秦徐诸君眷念之情如白云明月,伴我千里万里、溪前溪后。
注家或以“前溪后溪”为苕溪之东苕溪西苕溪,或以为另有其地,或是,但尽可不必拘泥。
既与“千里万里”对举,极言行远,则
“前溪后溪” ,似不可捉置一处。
以为“溪前溪后”,状船行之久、友眷之深可也。
“千里万里”犹“近远”,“前溪后溪”犹“东西”。
措辞方式,如出一辙。
和“近远”“东西” 一样,我们初读“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也隐约觉得这里面有某种为前代所无的新的元素。
比较明显的是“白云”和“千里万里”、“明月”和“前溪后溪”之间都没有动词连接,而在上文引以为证的几首“白云”诗中都用了动词,白云或“望” ,或“随”,或“送”,这些动词都适合本诗语境,但它没有用,反而意蕴更深,境界更阔。
诚然,单纯省略动词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法。
但如果我们将其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类的诗句对读,还是觉得刘诗用语尖新而与后世“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式相近。
用语如此,用意也就有相似的特点。
王维的“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到了刘长卿的手里,可能被压缩成“春色江南江北” 。
要之,刘长卿之诗,新在能约能敛。
明乎此,再来看陆时雍《诗镜总论》中的一段话,当有更深的体会:中唐诗近收敛,境敛而实,语敛而精。
势大将收,物华反素。
盛唐铺张已极,无复可加,中唐所以一反而之敛也。
初唐人承隋之余,前华已谢,后秀未开,声欲启而尚留,意方涵而不露,故其诗多希微玄澹之音。
中唐反盛之风,攒意而取精,选言而取胜,所谓绮绣非珍,冰纨是贵,其致迥然异矣。
然其病在雕刻太甚,
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气亦降,故其诗往往不长于古而长于律,自有所由来矣。
刘长卿体物情深,工于铸意,其胜处有迥出盛唐者。
六言声韵促迫,殊少佳什,但刘长卿的这首诗,特别善于处理节奏,并发挥六言的长处,韵律之美,不逊五七。
胡应麟谓“中唐文房,五六七言俱工”,卢文弨谓“众体皆工,不独五言为长城” ,良有以也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