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一)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可能较少,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此外,学生可能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有一定的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扇形统计图。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扇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优势。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绘制扇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扇形统计图的实例素材。
2.准备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圆规、直尺等。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桌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如我国人口性别比例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扇形统计图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如能清晰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共同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扇形统计图,描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统计(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统计》中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扇形统计图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背景,设计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已知的统计图知识与扇形统计图进行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准备扇形统计图的模板和材料,让学生动手绘制扇形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图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扇形统计图(1) 苏教版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六年级学生,涉及到统计学中的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此部分内容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习中唯一涉及到概率和数据分析的章节。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解读扇形统计图,从而得出相关信息和结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扇形统计图对真实场景进行数据分析和定量描述。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打出扇形统计图的样例,并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取和解析;2.提问:你们平时在生活中用到过扇形统计图吗?在哪些场景中可以使用?第二步:讲解1.介绍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即扇形的大小与频数成正比例;2.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和解析扇形统计图,注意让学生明白扇形统计图的另一个名字叫“环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数据需要按照顺序排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3.着重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用途和优势,即图形直观表达,数据稳定明确,易于比较和分析;4.通过举例,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扇形统计图分析和描述真实场景中的数据分布,如学校里各个年级的学生人数、课程的选课情况等。
第三步:练习1.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解答相关问题,如计算各个部分所占百分比、比较两个扇形统计图等;2.就某个练习题屏幕显示答案进行校对,逐一提问让学生能够互相协作、口头解答。
第四步:提高1.介绍一些扇形统计图中存在的问题,如扇形过于相似、不明确的标签、图解重复等;2.提出如何有效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扇形统计图作为数据分析的一种常用工具,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提高扇形统计图分析的能力和应用水平,同时让他们意识到数据分析非常有用,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它解决真实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关注问题导入和提高环节中的细节,并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扇形统计图(一)》学程拓展
1. 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三次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查统计情况,请根据图中提供的
信息解答下面问题。
(1)通常把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所占百分比达到7%,作为判断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条界线,内蒙古2010年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
(2)分析内蒙古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2. 某商场对甲、乙、丙三种品牌洗衣机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获得的信
息整理如表:
内容质量价格广告
品牌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
满意用户195 120 118 93 93 95 145 150 95 根据提供信息,回答问题:
(1
它的优势是什么?其他
7%
(2)广告对用户选购品牌洗衣机有影响吗?说说你的理由。
(3)你对生产丙品牌洗衣机的厂家有何建议?。
7 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指导: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把握好新知识的生成点。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
2.注意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3.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以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
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扇形统计图(1)..........................................1课时扇形统计图(2)..........................................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对相关素材的整理与分析,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2.能够读懂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3.能够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基本形式。
2.能够准确读懂扇形统计图上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扇形统计图与数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教辅材料:课本、练习册。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提问引入扇形统计图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图表与数据的关系。
2. 授课1.介绍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2.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的比例关系。
3. 示例分析老师以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扇形统计图的解读和应用能力。
5. 总结老师对本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上与扇形统计图相关的练习题,并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呢?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能力?八、补充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扇形统计图展开,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数据统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以上为《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案内容,欢迎交流讨论和提出建议。
扇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教材的56~57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提示:教学例1时,可先引导学生开展“我最喜好的颜色”调查,以便把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班上真实的素材,从而增强学习内容的现实性。
收集填写统计表中的数据时要注意两点:一要突出全班总人数;二是喜好各种颜色的人数之和一定要与全班总人数相同,为后面揭示扇形统计图反映总数与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做好准备。
扇形统计图可由教师画出,图中各种颜色所占总数的百分数可由学生算出并填上。
扇形统计图的意义主要由学生直观认识。
学生知道像例1中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即可。
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在本例题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对照统计图说出整个圆代表全班总人数、半圆代表喜欢蓝颜色的人数(50%)、红色扇形代表喜欢红颜色的人数(25%)……这里不要求学生抽象地表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同时,这些特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和发现,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总结。
对于“试一试”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成,并且教学的侧重点应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关系的优越性;二是通过“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扇形统计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简单分析,培养统计素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调查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班集体准备发动大家折幸运星的活动,我们要买合适的颜色纸就需要调查我们班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可以怎么办?你会用到什么方法?(多媒体适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刚才,大家想到了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来反映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
扇形统计图(一)(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扇形统计 (共3题;共19分)
1. (11分)下面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统计图。
(1)近视人数占全年级学生人数的________%,视力不良(包括假性近视和近视)的人数占全年级学生人数的________%。
(2)视力正常的有76人,六年级共有多少人?视力不良的有多少人?
(3)通过上面两小题,面对这个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你有什么想法和好的建议?
2. (4分)如图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根据图回答下问题。
(1)一天中所用的时间最多的是________;
(2)分别计算学习、睡觉所占的时间(结果保留整数)。
(3)除了学习和睡觉,运动占17%,其它的时间是几小时?
3. (4分)下图是六(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
分析判断:
(1)六(1)班同学喜爱________的人数最多。
(2)六(1)班同学喜欢________的人数最少。
参考答案一、扇形统计 (共3题;共19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考点:
解析:。
展示交流三、课堂练习
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的“做一做”)
1、观察统计图,比较这幅扇形统计图与例题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的不同。
教师小结用图例表示统计项目的方法。
2、学生计算牛奶中各种营养的含量。
交流时,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指导。
3、教育学生养成每天喝奶的生活习惯。
达标检测四、达标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了解信息。
解决问题:
李明每天花多少小时做作业?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认为李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你的作息时间与李明的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或自己的零花钱)支出情况,根据信息课中掌握的电脑知识,使用软件制作成扇形统计图。
盘点
收获
我今天的收获可大了,我学会了……
教学
反思
孩子是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