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流化床技术的发展现状与革新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能源生产领域的高效节能锅炉技术。
这种技术在燃煤、生物质和垃圾焚烧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在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优越的性能使其成为了工业燃烧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强化循环流化燃烧技术,通过气体的高速流化和固体颗粒的搅动来实现高效燃烧,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和节能效果。
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可以适应多种燃料,对煤、生物质、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都有着很好的适应性,因此在能源生产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积累。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燃煤电厂领域,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经成为了主流技术,其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排放清洁等优点使其受到了众多企业和政府的青睐。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也在生物质能源利用和垃圾焚烧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在生态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能源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燃烧效率和节能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要求。
在生物质能源和废弃物焚烧领域,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生态环保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配套领域,如脱硫、脱硝、除尘等设备的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一、生物流化床工艺优缺点生物流化床技术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膜法工艺,生物流化床将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引入化工领域的流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
生物流化床是以微粒状填料如砂、活性炭、焦炭、多孔球等作为微生物载体,将空气(或氧气)、废水同时泵入反应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反应器内固、液、气充分传质、混合,污水充氧和载体流化同时进行,通过载体表面上不断生长的生物膜吸附、氧化并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颗粒之间剧烈碰撞,生物膜表面不断更新,微生物始终处于生长旺盛阶段,高效地对废水中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
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由于BFB采用颗粒、甚至粉末填料,比表面积大,故流化床内能维持极高的微生物量(40-50g/l);由于生物膜表面不断更新,微生物始终处于高活性状态,加之良好的传质条件,废水中的基质在反应器中与均匀分散的生物膜充分接触而被快速降解去除。
BFB容积负荷可高达6-10kgBOD/m3.d,是一般活性污泥法高10~20倍。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能适应各种污水在BFB中,污水和填料之间充分循环流动、传质混合,使反应器具有极大的稀释扩散能力,废水进入反应器后被迅速地混合和稀释;BFB生物膜更新速度快,使其保持着良好的生物活性,废水中的基质在反应器中与均匀分散的生物膜充分接触而被迅速降解而被稀释,从而对负荷突然变化的影响起到缓冲作用;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形式存在,对原水中毒性物质抵抗能力强,从而使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冲击复合能力,当出现冲击负荷时,COD去除率开始可能会下降,但很快就恢复正常,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设调节池。
氧传质效率高:氧是一种难溶性气体,其从气相向液相转移过程中,传质阻力主要来自于液膜,液膜厚度是氧向水相转移的主要限制因素,BFB通过填料对气体切割,大气泡被切割成无数的小气泡或微小气泡,增加接触比表面积,延长气体在水相停留时间,明显压缩液膜和气膜厚度,大大提高氧船只效率;和普通接触氧化生物膜相比,BFB载体表面的生物膜较薄,有利于氧气和有机物等的传质,提高氧利用率;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载体的投加降低反应器悬浮污泥浓度和粘度,使系统氧转化效率提高。
流化床技术及国内的应用流化床技术及国内的应用从流化床在国内制药工业应用的情况出发,分析了流化床在干燥、制粒、制丸、包衣方面的各自特点,同时也阐明了流化床技术发展方向。
流化床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中最为广泛的应用技术为流化床干燥,流化床干燥又称沸腾干燥,使颗粒等物料呈沸腾状态,并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
流化床技术因气—固两相大面积接触,其快速传热传质、温度梯度小的特性而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
然而,制药工业运用流化床技术进行粉(粒)状物料干燥已有数十年的历史,20世纪末,由德国、日本、瑞士引进的流化床一步制粒机为我国固体制剂生产作出了革命性贡献。
近年来,流化床技术已溶入至干燥、制粒、药物包衣等领域。
1.流化床干燥机1.1间隙式流化床随着制药厂GMP改造工作的开展,带搅拌的流化床干燥机得到广泛的运用。
其特点:(1)床内设置搅拌,避免了死角及“沟流”现象;(2)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得以快速推广。
缺点:间隙式操作,批处理能力低。
同时,对粉尘含量高的干燥操作,过滤器阻力损失大,不能连续操作。
1.2连续式流化床干燥GMP改造促进了间隙式搅拌流化床的运用,但也在相当程度上将连续式流化床带入了误区,将其定位在清洗死角和交叉污染上,而几乎被遗忘。
连续式流化床却具有间隙式流化床无法比拟的优点:(1)连续进出料,适合大规模生产操作,同使用多台间隙式流化床相比,其无需移动料车,布局面积小;(2)动态下进料,避免了加料引起的压实、结块死角。
(3)易于与制粒机、振荡筛、整粒机构成连续生产线,实现封闭操作的物流系统。
随着GMP的深入,连续式设备会得以发展,但需要制药厂、药机工程设计人员向如下方向去深入研究:(1)湿粒加料,现行的压板加料伴随密封不严的现象,而星形加料未解决对粒的挤压、变形甚至粘连的问题。
由此看来,开发密闭性良好的分散加料装置势在必行;(2)清洗死角的问题,传统的过滤角以圆弧过度,舌形多孔板代替直孔板,不积料视窗应得以贯彻;(3)CIP方面,在设备可扩展分离室,流化床进风系统设置CIP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2024年流化床技术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流化床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技术,它通过气体流动在固体颗粒床中产生流化状态,具有高效传热、高效传质和高效固液分离的优势。
本文旨在分析流化床技术市场的规模,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市场概况流化床技术市场根据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化工、能源、环保等多个细分市场。
近年来,全球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流化床技术市场的增长。
高效的传热和传质特性使得流化床技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环保问题的日益凸显也促使了流化床技术在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增加。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19年全球流化床技术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
其中,化工行业占据最大市场份额,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
能源行业是流化床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其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环保领域则是近年来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需求将持续增加,为流化床技术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市场驱动因素1.化工行业发展:全球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流化床技术市场的增长,化工生产过程中需求高效的传热和传质特性。
2.环境法规:环保问题的日益凸显促使了流化床技术在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增加,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3.能源需求:能源行业对于高效能源转化和清洁能源的需求推动了流化床技术市场的发展,其在燃煤电厂、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市场挑战1.技术壁垒:流化床技术作为一项复杂的工艺,需要具备丰富的技术经验和高水平的工程能力,技术门槛较高。
2.市场竞争:流化床技术市场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技术更新迭代较快,企业需持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3.成本压力:流化床技术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对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运营效率提出了要求。
发展趋势1.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流化床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尤其是生物质能源和燃煤电厂领域。
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流化床锅炉作为工业能源设施, 在世界各地被广泛部署。
因其独特的燃烧特性和可再利用性,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基于此,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美国是最早安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国家之一,这种技术在美国的安装数量已经达到了300多个。
这些锅炉能有效地利用煤炭、石油、燃料油等资源,用于电站、工厂和商业楼宇的能源生产和分配。
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委员会表示,突破性改进以及监管架构的全面重新设计使得流化床燃烧技术越来越安全可靠告。
流化床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美国煤电站,目前其在美国安装的流化床煤电机组已经达到60多台。
此外,欧洲一些国家也安装了流化床锅炉。
在英国,有超过100台流化床锅炉,主要用于工厂能源生产和分配。
当地的工业和商用消耗量有所增加,也增加了锅炉的使用。
在德国,有25台流化床锅炉,主要用于工厂电力供应。
从概念验证到世面交付,可以说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成为欧洲主要国家发电行业的一部分。
发展趋势今天,伴随着能源市场的发展,流化床技术也在蓬勃发展。
随着环境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流化床燃烧技术带来的节能减排和低排放成为各国越来越多的考虑因素。
因此,未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循环流化床锅炉预计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扩张。
此外,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由流化床锅炉发电的装机容量将会进一步扩大。
在欧洲,比如德国,政府正在实施能源转型,希望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技术替代发电厂。
在美国,由于美国流体化床锅炉有着比较完备的行业规范和高的运行安全系数,该国安装的流化床锅炉也会随着能源市场的发展而扩大。
总之,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重要能源设施,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也在扩大。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尾气排放低、节能减排等优点,未来也将更好地发挥其在能源利用领域所具备的潜力。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先进的燃烧技术,通过将燃烧材料与一定量的酸性氧化剂(如石灰石或石膏)一起注入锅炉中,形成循环流化床,在高温下进行燃烧过程。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清洁、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热力、化工等行业。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技术升级,我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我国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且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我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各个领域对于高效、清洁能源的需求。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种清洁燃烧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具有高燃烧效率和灵活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燃料,包括煤炭、生物质能源和废弃物等,可以实现能源多元化。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还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废弃物处理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我国实现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虽然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迅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技术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设备的制造和运行成本。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高温、高压、高腐蚀等条件下工作,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时还面临一些技术和管理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将逐渐替代传统的燃煤锅炉技术,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主力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将继续为我国实现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24年流化床技术市场前景分析摘要本文对流化床技术在市场中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首先,介绍了流化床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其次,分析了流化床技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后,讨论了流化床技术在未来的市场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引言流化床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反应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等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流化床技术在市场中的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2. 流化床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流化床技术基于颗粒物质在流体中的流动特性,通过将气体或液体通过固体床层,实现对床层中物质的流化。
流化床技术具有高传质、高传热和高反应效率等优点,因此在化工反应、能源利用、废气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流化床技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流化床技术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环境法规的不断加强,以及能源需求的增加,对高效、环保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流化床技术正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据统计,流化床技术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年均增长率超过10%,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流化床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新型材料的应用、先进的控制技术的引入以及模型仿真等工具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流化床技术的效率和经济性。
这些技术进步将为流化床技术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中打开新的市场机会。
4. 流化床技术在未来的市场前景从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流化床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随着环保法规对工业污染要求的提高,对废气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流化床技术正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技术,能够高效降解有害物质。
其次,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流化床技术在生物质燃烧、煤气化等领域的应用,将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最后,流化床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应用研究现状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质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利用生物质的能源转化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就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概述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是利用流化床反应器对生物质进行气化反应,使其转化为气体燃料的一种技术。
在流化床内,生物质颗粒被高速气流悬浮并与气体直接接触,因此可以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实现生物质的完全气化。
同时,流化床内部的湍流和固体与气体之间的热和质量传递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资源丰富、可持续。
生物质是可再生资源,来源广泛,包括木材、农作物秸秆、林木剩余物、木薯渣等等。
2、环保效益好。
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气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经济效益明显。
生物质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生物质的高效利用,产生的气体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能源,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经济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1、研究进展在国内外,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大规模试验,对生物质气化反应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流化床粒径、生物质种类等参数展开了研究。
在反应温度方面,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反应效率的降低。
研究表明,适宜的反应温度一般在800℃-900℃之间。
在生物质种类方面,各种不同的生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反应的效率受到生物质种类的影响。
研究表明,木材和秸秆等较为常见的生物质可以被有效气化。
2、应用场景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在电力、燃气、化工等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应用。
其中,电力是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在电力领域,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生的气体燃料发电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
生物流化床技术简介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生物流化床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膜法工艺,是继流化床技术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后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其载体在流化床内呈流化状态,使固(生物膜)、液(废水)、气(空气)3相之间得到充分接触,颗粒之间剧烈碰撞,生物膜表面不断更新,微生物始终处于生长旺盛阶段。
该技术使生化池各处理段中保持高浓度的生物量,传质效率极高,从而使废水的基质降解速度快,水力停留时间短,运转负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5~10倍,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在悬浮床、膨胀床或流化床中采用将活细胞固定在颗粒载体上的办法来处理废水的设想。
但直到60年代后期,这一设想都未能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工业化过程中付诸实施。
1971年Robertl等人对废水生物处理水作深度净化时,发现被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大都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这为发展具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者优点的生物流化床技术提供了试验基础。
从那以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对生物流化床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工作。
1973年美国Jeris Johns等人成功开发了厌氧生物流化床技术,用于去除BOD5和NH3-N的硝化处理,同年申请了专利。
1975年,美国Ecolotrol公司开发了HY-FIO生物流化床工艺,用于废水的二、三级处理。
美国Dorr-Oliver公司在流化床的实用性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尤其是充氧器与进水分布系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Dorr-Oliver设计的Oxitron反应器,在床底部的锥体部分采用喷嘴造成一种强有力的喷射床作为流化床的分布器。
英国水研究中心和美国水研究中心又分别对充氧方式进行改进,并成功地用于厌氧-好氧两段流化床对废水进行全面的二级处理,包括有机碳的去除和脱氮。
日本于70年代中期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它着眼于中小型工厂的废水处理,采用空气曝气,装置的构型和脱膜方式与欧美不同。
例如,三菱公司研制的流动循环曝气反应器,把曝气、脱膜、循环合成一体。
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对于固定床和流化床,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焦油生成。
降低焦油方法包括两大类——原位处理和后处理,两类处理方法的效果显著,但各自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流化床,添加床料可以改善生物质颗粒的流化特性,同时也会改善气化性能。
对于气流床,其使用的生物质颗粒小,气化温度高,相比于固定床和流化床,气流床气化有气化速率快、碳转化率、冷煤气效率高、焦油生成几乎为零等优势,但仍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碳烟生成。
目前对气流床气化碳烟生成的研究有限,主要集中在气化条件、钾的催化可以降低碳烟生成方面。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焦油;碳烟;共气化;烘焙1引言无论是生物质还是太阳能,都在可再生能源的范畴之内,大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但风能等能源不稳定,利用价格高,效率低。
人们便把目光再次投向了生物质能。
生物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其中,碳能源占据着核心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该能源也成为了四大能源的其中之一。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该能源便能够实现光合作用。
在光照条件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化学能作为一种存储方式,对太阳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其也可以通过化学键的模式进行存储。
2流化床气化2.1 流化床气化原理固定床在生产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且不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对小规模原料进行处理,在此背景下,则可以选择使用流化床气化炉。
生物质颗粒下移,以逆流的方式接近气化剂。
一旦气流速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则床层便会出现碰撞的现象,颗粒也无法保持稳定。
尽管如此,也不会脱离气化炉的范围,因此,该模式也具备流化床气化工艺的称呼。
对硫化介质而言,其不仅可以提升气化炉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推动气化进程。
相较于固定床气化,其温度均匀性更为突出,反应能力显著,处理生物质的速率更大,产品气热值更高,焦油含量更低(相对于上吸式固定床)。
同时流化床要求更小的生物质颗粒粒径。
不足之处在于产品气的显热损失大,带出物较多。
2.2 生物质流化特性Bai等在一种可视化的冷态流化床实验装置研究了静态床层高度、含水率和颗粒直径对单组分颗粒流化质量的影响,和混合体积比对二元混合料流化特性的影响。
流化床技术市场调查报告1. 简介流化床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固体颗粒物料在气流中悬浮并形成流化状态进行反应、传质、传热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效、灵活、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推广应用。
本报告对流化床技术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当前的市场情况和趋势。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流化床技术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预计到2025年,流化床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
该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能源行业对节能减排的需求增加,流化床技术可实现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保排放;•化工行业对反应器的需求增加,流化床技术具有较大的反应面积和传质传热效果,适合进行多相反应;•环保行业对废气、废水处理的需求增加,流化床技术可实现高效的净化和处理效果;•新兴行业,如生物质能源、煤基合成气体等领域,对流化床技术的需求增长明显。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流化床技术市场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
根据市场份额数据,市场份额前几名的企业为:A公司(XX%)、B公司(XX%)、C公司(XX%)。
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拥有成熟的产品线和客户基础。
同时,它们也在不断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以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
在国内市场中,本土企业也在迅速崛起,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方式,不断提升竞争力。
其中,D公司和E公司已成为市场上的一匹黑马,逐渐蚕食市场份额。
4.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流化床技术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认为以下几个趋势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1.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成为流化床技术发展的方向。
智能监控、远程控制等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节能减排:环保和节能是当前社会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流化床技术以其高效利用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特点,将得到更多应用和政策支持。
生物流化床技术的发展现状与革新
生物流化床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生物流化床工艺流程和充氧方式的发展情况,并总结了目前生物流化床工艺的革新情况,为生物流化床的发展提供支持。
标签:生物流化床;工艺流程;充氧方式;革新
生物流化床应用广泛,可用于厌氧脱出废水中的氨氮,也可好氧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生活污水,制药废水,印染废水,水厂、肉厂、粮食加工厂废水等。
基本上具有可生化性的废水都适合。
1 生物流化床不同工艺流程的研究
依据流化床中附着生长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物流化床可分为好气床、兼气床和厌气床三类。
主要工艺流程有以下几类:
1.1 以氧气为氧源的生物流化床
以氧气为氧源的生物流化床有机负荷可以提高到27kg/m3,但是由于反应器需要大量的纯氧且回流比较大,因而在纯氧制造和回流电力部分会消耗很多能源。
如果要使用空气作为氧气流化床的氧源,为使流化床的进水能够获得足够的溶解氧,就需要加大回流比。
根据研究显示,对BOD5为214mg/L的生活污水,若采用空气充氧来保持系统对BOD5的去除率维持在85%以上,其循环比需提高至34:1,而纯氧气生物流化床的循环比则只需要3:1即可达到此效果。
所以,虽然以空气为氧源的二相流化床在充氧时可避免生产纯氧的难题,但在其后面运行时需要在循环泵上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进行回流。
近年,国外氧气流化床处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已经在实际中应用,在美国纽约州已建造了一套氧气流化床的二级处理设备,其设计规模为37850m3/d。
1.2 以空气为氧源的三相流化床
三相流化床的供氧方式是通过反应器底部或器壁输入空气,在流化床内部形成气液固三相。
相对比两相流化床,三相流化床的操作条件更加剧烈,其充氧情况与活性污泥法比较相当,这样可以强化空气在反应器内的转移,增强微生物反应速率。
可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部,气液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气泡容易在床体内部聚集无法散开而形成巨大的鼓泡,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导致部分区域的氧吸收效果变差,而且气泡在反应器内的搅动也会使得载体随之流失,微生物的附着载体减少,从而降低出水水质,还容易使水质变得浑浊不清。
目前三相流化床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少,基本上都是小试或者中试阶段,只在日本有一座较大规模的处理设备。
1.3 兼气生物流化床
兼气流化床,以兼性微生物为主,通常是在缺氧或者低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由于在兼气流化床中供气的限制,兼性微生物的大量生长而产生了特殊了酶系统,这使得兼气床既能在有氧条件下与好养细菌进行好氧呼吸,当废水中不具有溶解氧时,也可利用水中溶解的化学物质中所含有的氧进行好养呼吸或者直接进行厌氧呼吸。
当废水中没有溶解氧,兼性细菌利用废水中存在的NO3-N为氧源时,称为缺氧流化床。
目前兼气流化床在废水处理上主要用于污水的反硝化脱氮上,而在废水的二级处理上的应用几乎未有报道提及。
1.4 厌氧生物流化床
厌氧流化床可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当废水进入流化床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厌氧细菌的第一步厌氧呼吸进行发酵产氢产酸,最后使有机物转化为CH4和CO2。
经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气液分离,对沼气回收利用。
厌氧流化床目前尚未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仅仅处于初步研究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可以实际使用的操作流程。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利用厌氧生物流化床对化学工业、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以及污泥热处理液废水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此外,每kgCOD可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下产生约0.4m3的沼气,其中甲烷含量在70-80%。
当前的厌氧流化床不仅能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在COD<300mg/L时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仍有较好的表现。
对于以上几个类型的流化床,当前已经有一些研究在尝试将他们进行前后相连对污水进行分步处理来达到标准的水质。
英国水研究中心便提出可以将氧气流化床与缺氧流化床进行串联组成一个新流程,通过在氧气流化床前面添加一个厌气流化床工艺,将污水进行完全的生物氧化,硝化并部分脱氮处理。
两种工艺的串联不仅可以使出水水质更加稳定良好,还能保证在水质有较大波动时能够有高效的处理效率。
2 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革新
随着废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低耗、高效和处理难降解废水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开发的新型生物流化床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环流生物半流化床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发了一种置换和全混型叠加的环流生物半流化床,如图1。
该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实现了固定床和流化床的串联运行操作,因此它不但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而且还解决了全混型流化床反应器对于一些难降解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的问题。
实验采用淀粉废水,水力停留时间小于4h,COD负荷为4.2kg/(m3·d),最小的气水比为37:1。
2.2 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华北工学院在复合流化床反应器的基础上研究制造了如图2所示的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下部为一个三相流化床,上部配有活动的过滤安全网和载体,流化床上部出水通过自动充氧系统,采用流动的空气对出水进行充氧后便可进入浸没式的接触氧化床,通过进一步反应之后排除水体。
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自充氧性能,并且还具有高效率的处理效果和良好出水水质的优点,应用前景很好。
3 结束语
近年,流化床技术在国内外有过很多研究,由于其具有的巨大比表面积、高浓度微生物和高效的传质速率,使得流化床反应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很有发展前景。
当前流化床技术已经在不同类型的废水处理上有所应用,并且还将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而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流化床在面对成分日益复杂的工业废水时显得乏力,能耗大,复杂的流态化特性设计,泥水分离效果差等,这也使得我们要努力研究开发新型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来适应不同性质的废水。
当前一些新型流化床也在应用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氧化流化床由于需要纯氧作为氧源,而纯氧的制造费用是很大一个难题,如何降低氧气制造成本和加大氧气利用率是一个问题,当前的生物膜分离系统在针对高浓度易脱水的活性污泥时其自动脱膜分离系统在工业应用上表现的不尽人意,如何解决新型技术在大型工业设备上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
生物流化床占地少,投资小,效率高,其技术特点正适合我国现阶段废水的处理,借鉴国内外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工程当中实现工业化是一件对我国废水处理的创新发展非常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