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32.82 KB
- 文档页数:7
中考物理知识点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当电流的大小或方向发生迅速的变化时,在它周围的空间会产生电磁波。
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的中考物理知识点。
欢迎阅读与参考!一、中考物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要求会正确排序)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
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
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λ. v=——=λ f T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一)信息
1、语言、符号、图像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2、电话由话筒和听筒两部分组成,其设计原理是“电磁感应”。
(二)电磁波及其传播
1、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单位:米(m)
意义:反映波源振动的强弱。
2、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秒(s)
3、频率: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
4、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例如:波源振动频率为10,则其振动周期为0.1s。
5、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所传播的距离。
6、波速:波传播的速度。
7、波速、波长、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
注:计算时各物理量单位必须统一用国际单位。
,,,
8、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均为光速,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三)现代通信
1、现代通信技术:卫星通行、光纤通信
2、光纤通信原理:利用光在光纤中经过多次反射,使光从一端传递至另一端。
3、卫星通信通过微波传递信息;
光纤通信通过激光传递信息。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点总结(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点总结:一、信息与信息传播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1)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语言、符号和图像。
(2)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和早期电话等。
记住: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贝尔发明了电话;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1)牛骨﹑竹简、木牍;(2)书;(3)磁盘﹑光盘。
二、电磁波及其传播1.波(1)波的概念:波是能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还能传递能量以及信息。
(2)波的基本特征:振幅A:振动的幅度,单位是m,它反映了振动的强弱。
周期T: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
频率f:其数值等于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频率与周期反映了振动的快慢,f=1/T。
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波速V:波传播的速度,单位是m/s,它反映波传播的快慢。
(3)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是:V=λf=λ/T2.电磁波(1)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记住: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2)特性:①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金属可以屏蔽电磁波;②一切电磁波都具有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3)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与光速相同,光波属于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记住:微波技术主要应用在通信方面,如雷达、导航、电视等领域。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章节知识点题目能力等级17.1 信息户外广告传播信息主要是通过( )A.语言和图像B.文字和图像C.语言和文字D.语言、文字和图像基础17.1 信息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乌云密布,标志着大雨可能降临B.电话铃响,标志有电话C.人被打了一下感觉到痛D.听到喇叭的响声,行人会让路基础17.1 信息比较下列各类传递信息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能传递的信息量最多的是( )A.电话B.电报C.书信D.可视电话基础17.1 信息传播的方式下列传播信息的方式中,传递信息的速度最快的是( )A.利用古代驿站的形式传递B.利用发电报的形式传递C.利用打电话的形式传递D.飞鸽传书基础17.1 信息传播的方式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一次信息变革的是( )A.语言的诞生B.印刷术的诞生C.贝尔制作的电话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基础17.1有线电报机第一个发明电报机的是美国的发明家________.同时也发明了利用“点”、“划”和“空白”的不同组合构成的电码________,揭开了人类通信史的新纪元.基础17.1有线电报机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
现代电话已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若用“0”和“1”代表“开”和“关”这两个动作,组成一组数字信号,可以表达一句话。
例如:开关动作开关开、关开、开关、开表示数字0 1 0、1 0、0 1、0中文意义我他和同学是那么,“我和他是同学”的数字信号为“0,01,1,10,00”,请照此代码用另一组信号表达你想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
中等1 / 417.2电磁波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km/sC.固定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D.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基础17.2电磁波听收音机时,偶尔会听到里面有杂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旁边台灯打开的瞬间B.附近的电焊机在工作C.雷雨天闪电发生时D.有人在用电饭锅煮饭基础17.1有线电报机下面关于数字“6”的莫尔斯电码组合,正确的是()A. ·————B. —····C. ———··D.····—基础17.2电磁波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B.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波长不同C.频率高的电磁波其波长较长D.电磁波的频率由接收电路的接收装置决定基础17.2电磁波下列几种情况中,会产生电磁波的是( )A.用电锯锯铝材时进出火花B.用声呐探测海底时接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波C. 敲击音叉时,音叉高速振动D.家庭电路中开灯或关灯的瞬间基础17.2电磁波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复习◆◆典型分析◆◆★★知识点★★(67)信息与信息传播考点1:知道常见的信息传播现象:例:(09本溪)7.世界各地观众都能收看到北京奥运会,是因为电视信号可通过卫星覆盖全球,卫星是用_____传递信息的,电视机的元件中发光二极管是用_________(填“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变式】(08连云港)下列设备的运行与电磁波无关的是( )A .医院里,医生利用B 超可观察到母体内的婴儿情况B .“嫦娥一号”接收地面指挥中心的运行指令实现变轨而奔向月球C .汽车上安装有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确定行驶路线和距离D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救灾人员利用卫星电话恢复了与外界的通讯联系【链接中考】(盐城)1.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 )A .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B .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C .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D .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考点2: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特点和作用:波的基本特征的物理量:振幅A :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 ;周期T :波源振动一次所需的 ;频率f :波源 振动的次数;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 。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v = 。
波速与波长、周期的关系:v = 。
★★知识点★★(68)电磁波考点1:知道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例:某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播。
如果它的频率越大,则它的波长_______;如果它的波长越大,则它的波速______。
【变式】(2010楚雄)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四十一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媒体通过通讯卫星用_____波把上海世博会的信息及时传到世界各地。
第17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让你一览无余 〔一〕信息与信息传播: 1.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
2.人类特有的信息有三种:语言、符号和图像。
3.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更,它们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4.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许多,比方:①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②古代传递官文的驿马;5.③莫尔斯制造的电报机;④贝尔制作的早期。
6.莫尔斯电码与密码:〔二〕电磁涉及其传播:1.波的全然特征:所有的波根基上在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
那个地点的运动形态又可分为:凹凸相间和疏密相间两种。
2.振幅:我们把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喊做振幅,用字母A 表示,单位是米〔m 〕,它反映了波源振动的强弱。
周期: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刻喊做周期,用字母T 表示,单位是秒〔s 〕;频率: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喊做频率,用字母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
频率与周期反映了振动的快慢。
它们的关系是:T =f 1。
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喊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米〔m 〕。
波速:波的传播速度,用字母v 表示,单位是米/秒〔m/s 〕。
3.波长、波速、频率、周期的关系是:v =T=λf 。
4.电磁波:〔1〕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c =3×108m/s 。
〔3〕电磁波谱:从电磁波谱图可知,电磁波包括了:无线电波、微波、光〔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等。
其中无线电波的波段表见下:〔4〕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信息的速度“由慢到快〞。
〔三〕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1.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责编:武霞【学习目标】1.知道信息的定义,了解人类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种;2.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发现这些工具的优缺点;3.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4.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5.了解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原理,知道其优缺点;6.了解互联网,知道互联网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信息与信息传播1.信息传播:(1)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语言、符号和图像。
(2)通信: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实际意义,以特定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称为通信。
(3)信息和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电磁波的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站、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贝尔研制的早期的电话。
要点二、电磁波及其传播1.波的基本特征:(1)振幅:振动的幅度,用字母A 表示。
它反映了振动的强弱。
(2)周期: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用字母T 表示,单位是秒(s ).(3)频率:其数值等于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用字母f 表示。
频率与周期反映了振动的快慢,它们的关系是:1f T=。
(4)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用字母λ表示。
(5)波速:波传播的速度,用字母v 表示。
2.了解电磁波:(1)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2)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光波属于电磁波。
(4)电磁波谱:电磁波谱是按波长(或频率)连续排列的电磁波序列。
要点诠释:1.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都是家族中的成员,只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范围。
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
第17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苏科版)第3节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现代通信技术1.卫星通信:(1)卫星通信系统是由通信卫星(空间部分)和通信地面站(地面部分)两大部分组成的。
(2)在赤道上空约36000km高度的圆形轨道上,均匀地布置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各个角落。
(3)卫星通信的优点:覆盖面大、通信距离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许多优点。
(4)卫星通信的应用:电话、电报、电视广播、全球定位、导航。
2.光纤通信:(1)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2)光导纤维:能够传输光信号的及其纤细的材料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3)光缆:由很多根光纤制成的光信号传输线称为光缆。
(4)光纤通信的优点:光纤不导电,不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所有不会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光纤不怕湿、耐腐蚀、能量损耗低,所以通信质量比其他有线通信高。
3.网络通信:(1)互联网是一个由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附属设备连接起来的全球通信网络。
(2)利用互联网可以向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召开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有关人员的视频会议。
(3)“信息高速公路”: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于一身,利用光缆和各级计算机把所有的通信系统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高速传递信息的网络。
人们通俗地把这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注意事项:1.光纤通信中,首先利用电光转换技术把电信号变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递到接收端,然后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2.“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典型例题】1.(2018●宜昌)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连续工作,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相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B.卫星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C.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卫星相当于太空中的微波中继站【答案】D【解析】卫星与地球同步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A错误;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卫星相当于太空中的微波中继站,将接收到的信息传播到地面,故D正确。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
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
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
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λ. v=——=λf T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
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 ——————————×100% 输入的总能量.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V m
=
ρ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p =ρgh
帕斯卡原理:∵p 1=p 2 ∴2211S F S F =或
21F F =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
G s =2 h
W =F s
P =t W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物理量 单位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
△
t ——温度差 ℃
物理量 单位 Q 放 ——放出的热量 J 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
提示: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2高于初温t 1,△t = t 2 - t 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2低于初温t 1。
△t = t 1- t 2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 t ——时间 s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
物理量 单位
W ——电功 J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提示:
(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h = 3.6×10 6 J 。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Wh
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
(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I 、U 、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P = W /t P =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
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 1+ W 2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
21
21R R W W =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 1+ P 2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
2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 1+ W 2
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
12
21R R W W =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表达式:P = P 1+ P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
21R R P P =。